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带领新人归附上帝的组织
    守望台1985年 | 5月1日
    • 带领新人归附上帝的组织

      “[要]对整个弟兄团体有爱心。”——彼得前书2:17,《新世》。

      1,2.除了教义之外,基督徒教师还传授什么?

      教师的工作是要传授事实。但优良的教师却并非仅是如此。他也传授价值标准,帮助学生看出所学习的事的重要性以及怎样尽量善用所学得的知识。基督徒教师特别留意如此行。诚然,他必须传授“上帝的真理”。(罗马书1:25,《新译》)但这件事并非仅牵涉到帮助人认识教义而已。圣经鼓励我们教导人敬畏耶和华以及养成良善和明智的品德。——诗篇34:11;119:66。

      2 耶稣还提及其他的事是教师必须教导学生的:“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马太福音28:19,20)‘他所吩咐的一切事’包括参加他预言会在我们的日子进行的普世传道工作在内。(马太福音24:14)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东西也是我们应当传授给圣经学生的。那是什么呢?为了寻得答案,请考虑一下使徒保罗所从事的传道工作,并且留意一件在他的教导工作上十分显著的事。

      保罗是个组织者

      3.保罗在哥林多教导新近感兴趣的人时开始怎样行?

      3 使徒保罗在第一次探访哥林多时发现有许多人愿意聆听,虽然他们受到犹太人所反对。可是,保罗并非仅是个别地教导这些新近感兴趣的人。我们读到:“[他]于是离开[犹太人的会堂],到了一个人的家中,这人名叫提多犹士都,是敬拜上帝的,他的家靠近会堂。”(使徒行传18:7)这幢房屋成为新门徒聚集起来一同敬拜上帝的地点。不久保罗便将他们组织为一个小组。——哥林多前书1:2。

      4.保罗开始在以弗所从事教导之后不久便有什么出现?

      4 后来保罗前往以弗所,在当地也有类似的事发生。他“逐户地”个别教导感兴趣的人。(使徒行传20:20,《新世》)但是他也迅速作出安排使新门徒能够聚集起来彼此交往。他“带着门徒离开他们[犹太人],天天在推喇奴讲堂举行讨论[作演讲,《新世》]。”(使徒行传19:9,《现译》)不久这群基督徒也被组织成一个小组而有受任命的长老去照顾他们。——使徒行传20:17,18。

      5.早期的基督徒教师尽快帮助新人怎样行?

      5 显然,在第一世纪当新人接受了真理时,他们并非仅是个别地孤军作战。反之他们被召集成为小组。他们从当时的治理机构获得鼓励而欢欣鼓舞。成熟的弟兄,例如保罗和巴拿巴,花很多时间在这些新成立的小组中施行教导,并“跟许多别的人一同教导,传讲[耶和华]的道。”(使徒行传15:30-35,《新译》)为什么他们这样行呢?为什么早期基督徒没有让新人各自凭他们新近受到训练的良心去指引他们做对的事?

      为什么要有小组?

      6.为什么早期的基督徒被组织成为小组?

      6 有许多理由,我们会在这里题及其中一部分。首先,一个人成为基督徒之后,他便不再与四周的世界有很多共通之处了。(约翰福音17:14,15)他若要独力作战,就无疑会感觉形势孤单。可是,他若在当地的小组中与基督徒同工交往,他便会从他们获得强化而能够与俗世保持分离。除此之外,耶稣说他的跟从者会“合而为一”。(约翰福音17:11)这种合一在小组里特别显著可见。耶稣也说:“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翰福音13:35)基督徒若要表现爱心而能够成为对教外人的一个记号,就必须生活在社区中才行。这些社区便是当地的基督徒小组,他们在其中互相扶持,照顾彼此在灵性和身体上的福利。(腓立比书2:4)例如,保罗对提摩太论及的赈济寡妇的安排便显然是通过小组而设立的。——提摩太前书5:3-10。

      7.(甲)保罗在希伯来书10:24,25所说的话含有什么意义?(乙)第一世纪的基督徒小组在传道工作上担任什么角色?

      7 因此,保罗的话直接鼓励人支持当地的小组:“要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你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彼此劝勉,既知道那日子临近,就更当如此。”(希伯来书10:24,25)除此之外,宣扬王国好消息的工作在第一世纪以如此杰出的方式彻底完成;这件工作显然是通过小组的安排以一种有秩序的方式执行的。(罗马书10:11-15)例如,圣灵指引安提阿小组的长老们派出保罗和巴拿巴到未经委派的地区从事海外传道工作,而且保罗接受耶路撒冷小组的长老的权柄,在传道地区方面听从他们的吩咐。——使徒行传13:1-3;加拉太书2:8-10。

      今日的当地小组

      8,9.有些什么理由我们也应当带领感兴趣的人士归附当地的小组?

      8 我们从这项历史背景可以获悉什么呢?教训便是,我们也应当带领新近感兴趣的人归附当地的基督徒小组。今日,像在保罗的日子一样,基督教并不是离群索居者的宗教。“离群索居的人往往只关心自己,”箴言一书警告说。(箴言18:1,《现译》)在另一方面,“与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箴言13:20)新人需要基督徒小组在灵性、道德和感情上所能提供的支持。他们需要体验到基督徒同工的爱心,长老的管理以及基督徒小组那种可喜的团结;由于这种团结,作基督徒乃是如此喜乐、独特的一项经验。——诗篇133:1。

      9 同样地,今日在普世宣扬王国好消息的工作也大部分是通过当地的基督徒小组以有系统的方法进行的。(马太福音24:14)因此,当我们教导新人认识他们有义务要参加这件工作时,我们必须带领他们归附当地的小组及向他们说明怎样与小组紧密合作。

      一个国际弟兄团体

      10.请举出一些经文表明第一世纪的基督徒形成一个国际的团结群体?

      10 可是,使徒保罗将新人并非仅是带进当地的小组中而已。他对以弗所人说:“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个,正如你们蒙召,同有一个指望。”(以弗所书4:4)在普世只有一个“身体”而非有若干个散布各处,各自为政的小组。耶稣有一次谈及一个‘忠心而有见识的仆人’,蒙他授权去‘喂养’“家人”;他所指的便是这个“身体”中仍然生活在地上的分子。(马太福音24:45-47)普世各地个别的基督徒若要受到这个“仆人”所‘喂养’,就必须承认其权柄。这会导致一个世界性的基督徒群体。

      11.(甲)彼得将基督徒的这个国际组织称为什么?(乙)什么安排使第一世纪的基督徒得以在信仰方面保持团结一致?保罗怎样表明他承认这项安排?

      11 因此,使徒彼得将他当日所有的基督徒称为“整个弟兄团体”。(彼得前书2:17,《新世》)他们是一个国际性的“团体”(希腊文adelphotes’,亚度福提斯,“弟兄关系”)。新人不但成为当地小组的成员,同时也成为整个国际弟兄团体的成员。各小组彼此保持联络。(歌罗西书4:15,16)当有教义的问题发生时,基督徒并没有自行作出决定。为了获得权威性的答案,他们仰望耶路撒冷小组的长老给予指引,而这些人在当时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治理机构。(使徒行传15:2,6-22)保罗自己也承认这个机构在教义方面所具有的权威。虽然他借着来自耶稣基督的一项特别启示而认识真理,他却前往耶路撒冷向治理机构解释他当时所传的好消息,‘免得他从前或现在都白跑了。’——加拉太书1:11,12;2:1,2,7-10,《新译》。

      12.什么进一步的安排使“整个弟兄团体”连系得更紧密?

      12 为了使“整个弟兄团体”在思想和行动上保持团结一致,治理机构派出周游的传道员,例如提摩太、提多和以巴弗提,前往探访和造就他们;此外,保罗、彼得、雅各、约翰和犹大所写的书信也在他们当中辗转传阅。由于有这样的一个弟兄团体存在,其他国家中较富有的基督徒听闻犹太的弟兄们在一段艰难时期中需要帮助,而保罗则能够——通过小组——作出安排将救济品带给有需要的人。(哥林多前书16:1-4)个别的基督徒听闻‘普世整个弟兄团体’所表现的坚忍和信心,于是获得很大鼓励。——彼得前书5:9。

      介绍新人给“整个弟兄团体”

      13.普世的“整个弟兄团体”在第一世纪和现今有些什么相似之处?

      13 今日有一个类似的“弟兄团体”存在吗?的确有。‘忠心而有见识的仆人’仍然存在,并且仍然有责任要‘喂养’“家里的人”。(马太福音24:45-47)像在保罗的日子一样,有一个治理机构代表这个“仆人”阶级去指挥在普世宣扬“好消息”的工作。今日这种国际团结也借着来自治理机构的书信、书刊,以及在小组里服务的成熟教师而获得强化。因此,当一个人认识真理时,他会成为当地小组的一分子,同时也感觉自己是普世的“整个弟兄团体”的成员。基督徒教师有责任要帮助圣经学生这样行。他可以怎样着手呢?

      帮助别人喜爱“整个弟兄团体”

      14.关于将当地的小组及上帝百姓的国际组织告诉圣经学生,你发觉什么方法颇为成功?

      14 基督徒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小组和国际弟兄团体的情形,然后他可以给学生看这件事。他可以怎样告诉学生呢?以下是有经验的教师发觉颇为有效的若干方法:在圣经研究之前或之后用一点时间讨论小组以及从圣经说来这种安排的重要性,也谈及‘忠心而有见识的仆人’和它在今日为我们服务的方式。向学生描述王国聚会所和其中的聚会。谈及你在聚会中所获悉的一些有趣资料。在研读之前和之后的祷告中,你可以提及当地的小组以及国际的弟兄团体。

      15.有些什么极好的方法可以把当地的小组和国际的组织给感兴趣的人士看?

      15 但是你可以怎样把这些事给学生看呢?以下是证明相当成功的若干方法:尽快邀请小组的其他成员在你主持研究时与你一同前往,使学生可以尽快开始结识新的朋友。很重要的一点是,他能够很快便看出无论他在旧事物制度中丧失多少友谊,他均会在‘普世的整个弟兄团体’中获得补偿而有余。(彼得前书5:9,《新世》;马太福音19:27-29)要尽量运用《耶和华见证人在二十世纪中》这本小册的资料。书中描述耶和华见证人的现代国际组织,并且有一些优良的插图显示一个大会、一间典型的王国聚会所、聚会的情形、传道工作等。这会使学生借着视觉对“整个弟兄团体”的规模获得若干观念。类似地,《你能够永远生活在地上的乐园里》一书的第23章借着彩色插图之助对今日上帝的组织作了一项清晰的描述。

      16.(甲)我们应当尽快帮助圣经学生怎样行?为了什么圣经理由?(乙)我们可以怎样利用环务或区务监督的探访去帮助圣经学生成为上帝百姓的一分子?

      16 请也记得,保罗在以弗所差不多一寻得感兴趣的人士便安排举行聚会。(使徒行传19:9,10)他告诉哥林多的小组,如果有“未信的人或不明白的人”来到一个安排得体的基督徒聚会,“他心里隐秘的事被显露出来,他就必俯伏敬拜上帝,宣告说:‘上帝真的是在你们中间了。’”(哥林多前书14:24,25,《新译》)类似地,今日一个学生越早开始与当地的小组交往,他便会越快看出在什么地方可以寻得真理。为了这缘故,基督徒教师会尽早邀请学生参加小组的聚会和较大的聚会。若有必要,他们会不惮烦地亲自前往接感兴趣的人士参加聚会。当小组受到现代的“提多”或“以巴弗提”,环务或区务监督,探访时,他们会留意介绍圣经学生认识监督和他的妻子,也许甚至邀请访者出席经常举行的圣经研究。

      17.因此,在我们所从事的教导和使人作基督门徒的工作中,什么是个极重要的部分?(马太福音28:19,20)这可以怎样造益我们的学生?

      17 耶和华的受膏者的世界组织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摩太前书3:15)新近感兴趣的人若要从这“根基”得益,就必须与盈千累万谦卑的人一起与受膏者联络交往。(撒迦利亚书8:23)今日这些谦卑的人形成了一个国际的弟兄团体,拥有超过二百五十万个成员;他们接受了真理,这意味到他们会经常与基督徒的国际弟兄团体联络交往。当新近感兴趣的人成为这个团体的分子时,他们享有这个团体所提供的一切支持和保护。他们享受到基督徒同工的友爱,并且有机会回报他们的爱心。(希伯来书13:1)这也意味到他们成为一个数目没有限定的国际群体的成员,这群人会活着渡过将临的大灾难而能够永远享有这种快乐的交谊。(启示录7:9-17)因此,当你教导圣经学生认识圣经的道理之际,不要忘记带领他们归附和教导他们喜爱“整个弟兄团体”。——彼得前书2:17,《新世》。

      你记得吗?

      ◻ 保罗怎样进一步帮助他在以弗所和哥林多新近找着的感兴趣人士?

      ◻ 保罗怎样借此使新人得益?

      ◻ 除了教导圣经学生认识圣经的道理之外,我们还应当留意介绍他们认识什么?

      ◻ 我们有些什么切合实际的方法可以如此行?

      [第16,17页 的图片]

      新人受到热烈欢迎加入“整个弟兄团体”

  • 见证人受到赞扬
    守望台1985年 | 5月1日
    • 见证人受到赞扬

      “我并不是一个耶和华见证人,”致信美国克利夫兰《话报》的一位读者写道,“但我觉得有必要评论一下林德海尔斯的新王国聚会所。5月20日星期五,我刚巧经过黎德根堡利大道和黎兹蒙德道街口那个几乎空置的地盘。

      “我在5月22日星期日特别前往查看那大受宣传的工程进展。我所见到的景象使我泪盈于睫。在那阴云密布、间中有骤雨的清晨,数以百计的人正忙于为全新的崇拜处所作最后的装修。这群人当中有很多不惜长途跋涉前来给予一臂之助,而且其中许多也许永不会再次重临。

      “最后完成的产品不仅是一座新的王国聚会所而已,反之它是一个真正由弟兄的爱心和团结所建成的崇拜地方。这些人应该受到赞扬。这岂不就是宗教的真正意义吗?”

      由来自美国五个州大约500名志愿服务的见证人在36小时内建成的聚会所面积共50乘73英尺(15乘22米)——屋外有花园和草地——由两个耶和华见证人小组合用。他们在新落成的王国聚会所里举行的第一个聚会是在当天下午。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