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案审判”是基于圣经的教义吗?守望台1997年 | 7月15日
-
-
复临派用来支持“查案审判”道理的主要经文是但以理书8:14。这节经文说:“他对我说:‘要到二千三百日,然后圣所就必洁净。’”(《英王钦定本》)由于“然后圣所就必洁净 ”这句话,许多复临派信徒把这节经文跟利未记第16章串连起来。利未记16章描述赎罪日犹太大祭司洁净圣所。复临派也把但以理的话跟希伯来书第9章连接起来;希伯来书第9章描述,耶稣在天上成为更大的大祭司。一个基督复临派学者说,他们采用“经文佐证”法获得这个推论。那就是说,某人在但以理书8:14找到“某个词语,例如圣所,而同一个词语先后在利未记16章和希伯来书第7,8,9章出现”;于是他就断言,“这些经文都是谈及同一件事”。
复临派信徒这样解释:古代以色列祭司每天在圣殿里称为圣所的部分供职,使百姓的罪得到上帝的宽恕。在赎罪日,大祭司在至圣所(圣殿最内部的房间)执行一年一度的职务,使罪得蒙涂掉。复临派认为基督在天上的赎罪工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公元1世纪,终于1844年,使人的罪得蒙赦免。接着是第二阶段,称为“审判阶段”。这个审判阶段始于1844年10月22日,一直延续到今日,最后使人类的罪得以被抹去。罪怎样被抹去呢?
复临派相信,自1844年以来,耶稣一直在审查自称信徒的人的一生记录(先是审查死去的人,接着审查活着的人),为要决定谁配得永远的生命。这项审查就是“查案审判”。经过审查之后,能够通过这项测试的人,他们的罪会从记录册上抹去。怀爱伦声称,那些不能通过测试的人,‘他们的名字会从生命册上被抹去’。因此,“所有人的命运都被判定,不是获得生命,就是遭受灭亡”。届时,但以理书8:14的预言会获得应验,天上的圣所洁净了。这就是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主张。但安息日会出版的《复临信徒回顾》承认:“查案审判 这个用语从来没有在圣经里出现过。”
语文上缺乏连系
这个主张使有些复临派人士感到不安。一个评论者说:“历史显示,每逢先贤领袖仔细考虑查案审判这个传统教义,他们总是感到惴惴不安。”他说,近年来这种不安更演变成怀疑,不少学者“质疑我们用来支持洁净圣所主张的许多论据”。现在我们且考虑一下其中两个论据。
第一个论据:安息日会把但以理书第8章跟利未记第16章串连起来。两个主要问题使这个说法难以站得住脚:就是语文和上下文。我们先考虑一下语文。复临派认为,但以理书第8章论及‘洁净圣所’一事应验了利未记16章关于‘洁净圣所’的话。这个推论看来合理,但译者后来才发觉《英王钦定本》把但以理书8:14所用的希伯来词察达克(意思是“成为正义”)误译为“洁净”。神学教授安东尼·赫克曼评论说:“令人遗憾的是,这个词被人译作洁净,但通常被译为洁净的希伯来词语[塔赫]却没有在这节经文出现。”a不过利未记16章就用了塔赫 一词,《英王钦定本》把塔赫 一词的不同形式译作“洁净”和“得以洁净”。(利未记16:19,30)因此,赫克曼博士所得的结论是正确的:“如果但以理所指的是赎罪日所施的那种洁净,他必然会使用塔赫 而不是察达克。”然而,察达克 并没有在利未记出现,塔赫 也没有在但以理书出现。因此两节经文缺乏了语文上的连系。
上下文显示什么?
现在我们考虑一下经文的上下文。复临派认为但以理书8:14跟前面几节经文‘完全没有关系’,所以这节经文是独立的。但请在邻页附框“但以理书8:14的上文”读读但以理书8:9-14,你是否也觉得这节经文跟上下文毫无关系呢?第9节指出有个侵略者,一个小角。10-12节透露,这个侵略者会攻击圣所。13节问,‘践踏的事,要到几时呢?’14节回答说:“到二千三百日,圣所就必洁净。”显然,14节回答了13节所提出的问题。神学家德斯蒙德·福特说:“把但以理书8:14跟这个呼叫[第13节,‘要到几时?’]分开,就好像在茫茫的注释汪洋中没有锚一样。”b
为什么复临派要把14节跟上下文拆开?为了避免引起令人尴尬的结论。上下文把14节提及的圣所受玷污情况归咎于小角的所作所为。可是,“查案审判”的教义却把罪责归咎于基督所做的事,因为复临派认为耶稣把信徒的罪转移到天上的圣所去。因此,如果复临派接纳这个教义,同时又接纳经文的上下文,就会导致什么情形呢?雷蒙德·科特雷尔博士是复临派信徒,他一度是《复临信徒圣经评注》的编辑之一;他写道:“假如我们骗使自己相信,复临教会的解释是考虑到但以理书8:14的上下文的,我们就会认为小角是指基督了。”科特雷尔博士坦白承认:“我们无法一面考虑到经文的上下文,同时又接纳复临教会的解释。”因此,如果要恪守“查案审判”的主张,复临教会必须作出抉择,要就接受这个教义,要就接受但以理书8:14的上下文。很遗憾的是,复临教会决定保持查案审判的教义,不理会经文上下文的解释。科特雷尔博士说,难怪熟悉圣经的人都指责复临派无中生有,把“经文其实没有 的意思加入经文之中”!
1967年,科特雷尔博士编写了关于但以理书的主日学课程。这个课程后来提供环球各地的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使用。这个课程主张,但以理书8:14的确与上下文有关,受到“洁净”的不是信徒本身。很重要的是,课程完全没有提及“查案审判”。
一些令人惊讶的回答
以上所说的论据实在太牵强,不足以支持“查案审判”的教义,但复临信徒知道这件事吗?科特雷尔询问27名著名的复临派神学家,“关于但以理书第8章和利未记第16章的连系,你能够提出什么语文或上下文的理由?”他们的反应怎样?
“全部27个神学家一致承认,他们找不到任何语文或上下文的理由,可以把但以理书8:14应用在预表性的赎罪日和查案审判之上。”科特雷尔问他们:‘你们还找到其他可以把这两节经文连接起来的理由吗?’大部分复临派学者都说他们找不到。五个学者说他们认为两节经文有连系,只因为这是怀爱伦的主张;另外两个学者则说,他们支持这个教义,是因为翻译上有个“侥幸的意外”。神学家福特评论说:“如果我们当中最优秀的学者也作出这样的评论,这足以证明,我们就但以理书8:14所提出的传统主张是站不住脚的。”
希伯来书支持这个教义吗?
第二个论据:安息日会把但以理书8:14跟希伯来书第9章串连起来。神学家福特说:“我们所有早期的研究工夫,主要是用希伯来书第9章解释但以理书8:14。”将这两段经文连在一起,始于1844年的“重大失望”之后。为了获得指引,米勒里特·海勒姆·埃德森把圣经抛在桌子上,让它掉下时在某个地方打开。结果怎样?打开的地方正好是希伯来书第8,9章。福特说:“这几章圣经不但支持1844年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同时也含有解释但以理书8:14的论据,要证明复临信徒的声称正确无误,还有什么比这件事更恰当和更富预表性呢!”
福特在《但以理书8:14,赎罪日与查案审判》中说:“我们惟独在希伯来书第9章……才找到关于圣所的详细解释;对我们来说,这个教义是极为重要的。”不错,希伯来书第9章正是“新约”里解释利未记第16章的预言性含意的那 一章。但复临信徒也认为,但以理书8:14就是“旧约”里解释查案审判的那 节经文。如果两个说法都是对的,希伯来书第9章就必然跟但以理书第8章有密切关系了。
德斯蒙德·福特说:“只要人读读希伯来书第9章,就会立即找到几个可疑的地方。这里没有明确地提到但以理书,更没有引录但以理书8:14。……整体而言,希伯来书第9章解释利未记第16章的含意。”他说:“希伯来书是新约惟一讨论圣所服务的重大含义的书,但这本书没有提及我们的圣所主张。环球各地的知名复临派作家都承认这件事。”查案审判这个教义充满疑问,看来支持这个道理的第二个论据也同样站不住脚。
可是,这个结论并不是初次听到。科特雷尔博士指出,许多年来,“教会的圣经学者一直清楚知道,教会对但以理书8:14和希伯来书第9章的传统解释,在注释方面有严重难题。”大约八十年前,极具影响力的复临派学者瓦戈纳写道:“关于圣所及‘查案审判’,复临派的主张……差不多等于否认基督的赎罪祭。”(《信仰声明》)三十多年前,有人把这些问题呈交全球总会,即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最高行政当局。
难题与僵局
全球总会设立了一个“但以理书问题执行委员会”。这个委员会要提交报告,说明用什么方法可以解决但以理书8:14所引起的疑难。委员会的14个成员研究了五年,但无法达成共识。科特雷尔是委员会的成员之一,他在1980年说,委员会的大部分成员觉得,复临派信徒只要借助一系列的“假设”,对但以理书8:14的解释就“大致上可以确立”,于是“可以把这些难题忘记了”。他说:“要记住,这个委员会称为但以理书问题执行委员会,大部分成员认为我们最好忘记这些问题,不要再提起它们。”这相当于“承认我们找不到答案”。因此,少数成员拒绝支持大多数成员的观点,结果委员会没有发表正式的报告。这个教义问题依然无法解决。
科特雷尔博士评论这个僵局说:“但以理书8:14的争论依然存在,因为直至今天,我们仍不肯面对事实,就是注释上的问题确实存在。即使我们假装没有难题,问题也不会自动消失;如果我们硬要个别地和集体地把头埋在先入为主见解的沙里,这种情况就会继续下去。”——《光谱》杂志,复临信徒论坛协会出版。
科特雷尔博士敦促复临派信徒要“仔细三思注释所用的基本假设和诠释原则,因为这段经文是解释复临主张不可缺少的”。我们鼓励复临派信徒认真查考“查案审判”的教义,看看支持这个教义的论据是否真的坚立在圣经之上,还是只建立在传统c的浮沙之上。使徒保罗明智地劝勉我们:“凡事都要验明;美好的,要紧紧持定。”——帖撒罗尼迦前书5: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