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既忠信又睿智的“奴隶”守望台2004年 | 3月1日
-
-
既忠信又睿智的“奴隶”
到底谁是忠信睿智的奴隶,受主人委派管理仆役呢?——马太福音24:45
1,2.为什么经常获得灵粮在今天极其重要?
公元33年犹太历尼散月十一日星期二下午,耶稣的门徒向他提出一个问题:“你的临在和这个制度的末期,有什么征象呢?”对今天的人来说,这个问题依然意义重大。当时,耶稣说了一个重要的预言来回答门徒。他说:将有一段动荡不安的日子,到时会有战争、饥荒、地震和瘟疫;不过,这一切就像“产痛一样,只是重重苦难的开始”,更坏的情况还在后头。这么黯淡的前景,实在叫人害怕。(马太福音24:3,7,8,15-22;路加福音21:10,11)
2 从1914年起,耶稣预言的事几乎全都应验了。人类的确像经历“产痛”一样,饱受“重重苦难”。可是,真基督徒不用害怕,因为耶稣应许会供应灵粮给他们,使他们能支持下去。既然如今耶稣在天上,他用什么方法供应灵粮给我们呢?
3.耶稣用什么方法在适当的时候给我们灵粮?
3 答案就在耶稣说的话里。在上文提到的预言中,他提出了这个问题:“到底谁是忠信睿智的奴隶[单数],受主人委派管理仆役[复数],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们食物呢?”然后说:“他的主人来到,看见奴隶正这样做,奴隶就有福了!我实在告诉你们,主人会委派他管理一切财物。”(马太福音24:45-47)耶稣会委派一个“奴隶”供应灵粮,这个奴隶是既忠信 又睿智 的。那么,“奴隶”是指某一个人?或一个职位,但由不同的人相继接任?还是另有所指呢?既然这个“奴隶”身负重责,向信徒供应不可或缺的灵粮,答案对我们十分重要。
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群体?
4.为什么“忠信睿智的奴隶”不可能指某一个人?
4 “忠信睿智的奴隶”不可能指某一个人。为什么呢?因为照耶稣说,这个“奴隶”从公元1世纪就开始供应灵粮,而且主人在1914年回来时,“奴隶”仍然坚守岗位。也就是说,这个“奴隶”的忠心服务长达一千九百多年!就连玛土撒拉也没这么长寿!(创世记5:27)
5.请解释为什么“忠信睿智的奴隶”不是指每一个基督徒。
5 那么,“忠信睿智的奴隶”是指每一个基督徒吗?的确,所有基督徒都必须既忠信又睿智,但耶稣说的话显然另有深意。我们怎么知道呢?因为他说,“主人来到”时,会委派奴隶“管理一切 财物”。每一个基督徒都奉派管理主耶稣的“一切”财物,试问这怎么可能呢?根本就不可能!
6.为什么可以说,全体以色列人构成上帝的一个“仆人”或“奴隶”?
6 因此,唯一合理的结论是,耶稣说的“忠信睿智的奴隶”是指一群基督徒。一群人组成一个“奴隶”,真的讲得通吗?讲得通。基督降生之前七百多年,耶和华对全体以色列人说,“你们是我的见证人[复数],是我所拣选的仆人[单数]”。(以赛亚书43:10)公元前1513年,上帝颁布摩西律法,从那时直到公元33年的五旬节,整个以色列民族的每个人都是这个“仆人”的成员。当然,从处理国家大事到施行属灵教育,大部分以色列人都没有参与。耶和华指派君王、审判官、先知、祭司和利未人去办理这些要事。虽然如此,整个以色列民族代表耶和华的至高统治权,并向列国的人赞颂上帝。每个以色列人都是耶和华的见证人。(申命记26:19;以赛亚书43:21;玛拉基书2:7;罗马书3:1,2)
“仆人”遭弃绝
7.为什么古代的以色列民族失去做上帝“仆人”的资格?
7 既然以色列人做上帝的“仆人”超过一千年,这个民族就是耶稣所指的奴隶吗?不是。因为到了耶稣的时代,以色列人既不忠信,也不睿智。保罗引述耶和华对以色列人所说的话,总结这民族的恶劣情况,说:“上帝的名在外邦人中因你们而被亵渎了。”(罗马书2:24)事实上,以色列人长期悖逆上帝,最令人发指的是弃绝耶稣。这件事之后,耶和华弃绝了他们。(马太福音21:42,43)
8.取代以色列的“仆人”何时获得委任?当时有什么事发生?
8 虽然以色列这个“仆人”不忠不信,忠心敬拜上帝的人却不会永远失去灵粮的供应。公元33年五旬节,即耶稣复活之后五十天,大约有一百二十个门徒聚集在耶路撒冷一座房子楼上的房间里。当时,圣灵倾注在他们身上,一个新的国家就此诞生。这个新国家的成员马上勇敢地向耶路撒冷的居民传讲“上帝威严伟大的事”,民众由此知道这个国家诞生了。(使徒行传2:11)从此,这个新的属灵国家就成了“仆人”,向列国宣扬耶和华的荣耀,并在适当的时候供应灵粮。(彼得前书2:9)后来,这个国家有了一个合适的名字:“上帝的以色列”。(加拉太书6:16)
9.(甲)哪些人组成“忠信睿智的奴隶”?(乙)哪些人是“仆役”?
9 “上帝的以色列”的每个分子都是献了身、受了浸的基督徒,全都得到圣灵的膏立,有希望到天上去。从公元前1513年直到公元33年五旬节,任何一个时候,由所有以色列人组成的群体,就是基督教之前的“仆人”;照样,从公元33年五旬节直到现在,任何一个时候,由地上所有受膏基督徒组成的群体,就是“忠信睿智的奴隶”。那么,经文所说的,从奴隶那里得到属灵滋养的“仆役”[复数]又是谁呢?在公元1世纪,所有基督徒都有希望到天上去,因此“仆役”也是受膏基督徒,不过不是指整个群体,而是指相对于整体的每个分子。会众里的每一个人,包括肩负领导职责的受膏基督徒,都需要接受奴隶分发的灵粮。(哥林多前书12:12,19-27;希伯来书5:11-13;彼得后书3:15,16)
“分派各人工作”
10,11.我们怎么知道奴隶阶级的每个分子各有不同的职责?
10 整体来说,“上帝的以色列”肩负忠信睿智的奴隶的职责;个别地说,每个分子都有自己的责任。在马可福音13:34,耶稣的话说明了这一点。他说:“这就像一个人离家出国,把权柄交给奴隶,分派各人工作,又吩咐守门的人时刻守望。”由此可见,组成“奴隶”的每个分子都有工作:为基督增添地上的财产。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能力和环境,尽力履行职责。(马太福音25:14,15)
11 此外,使徒彼得对当时的受膏基督徒说:“各人要照着所得的恩赐,用来为大家服务,做上帝各样分外恩典的好管家。”(彼得前书4:10)所以,受膏基督徒有责任善用上帝给他们的恩赐互相服务。另外,彼得的话也显示,基督徒的能力、职责和服务机会,并不是一模一样的。但是,奴隶阶级的每个分子都可以尽一分力,使属灵的国家更为兴旺。他们各人怎样尽一分力呢?
12.奴隶阶级的每个分子,无论是男是女,全都怎样为奴隶阶级的兴旺尽一分力?
12 首先,人人都有责任为耶和华作见证,宣扬上帝王国的好消息。(以赛亚书43:10-12;马太福音24:14)耶稣升天之前吩咐所有忠心的门徒,无论男女都要以教人为己任。他说:“所以你们要去,使所有国族的人做我的门徒,奉父亲、儿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浸,我吩咐你们的一切,都要教导他们 遵守。看哪!在这一切日子,直到这个制度的末期,我都与你们同在。”(马太福音28:19,20)
13.所有受膏基督徒都有幸从事什么工作?
13 他们找到愿意成为门徒的人,就会把基督吩咐他们的一切,一丝不苟地教导这些人遵守。过了一段日子,这些响应真理的人也会胜任教导人的工作。于是在许多地方,奴隶阶级的未来成员都得到灵粮的滋养。所有受膏基督徒,无论男女都执行耶稣交托的任务,帮助人成为门徒。(使徒行传2:17,18)从奴隶阶级最初执行职务,直到现行制度的终结,情形都一样。
14.会众的教导职责惟独交给什么人?忠心的受膏基督徒姊妹对这件事有什么态度?
14 一个人受了浸、受了圣灵膏立,就成为奴隶阶级的一分子。此后,不论这人起初受谁所教,都要继续接受会众长老的教导。这些长老全都符合圣经所定的条件。(提摩太前书3:1-7;提多书1:6-9)因此,受委任的长老有幸促进属灵国家的兴旺。虽然会众的教导职责惟独交给基督徒弟兄,忠心的受膏基督徒姊妹却不会心有不甘。(哥林多前书14:34,35)看见会众的弟兄勤恳工作,造福会众,她们都非常高兴。能有各种各样的服务机会,包括参与宣扬好消息的工作,也叫她们满心感激。时至今日,无论会众里受委任的长老是不是受膏者,热心的受膏基督徒姊妹都表现出谦卑的态度。
15.公元1世纪,灵粮的主要来源包括什么?由谁供应?
15 在1世纪,主要的灵粮都由使徒和其他负起领导责任的门徒撰写。他们所写的书信,尤其是属于《希腊语经卷》27卷正典中的书信,都交给各地的会众传阅,而且无疑成为各地长老施教的基本教材。通过这个方式,奴隶阶级的代表忠信地把丰富的灵粮分发给诚恳的基督徒。公元1世纪的奴隶阶级的确尽忠职守,不负所托。
一千九百年后,谁是“奴隶”?
16,17.到1914年为止,现代的奴隶阶级如何执行主人交托的任务,表明自己尽忠职守?
16 今天又怎样呢?1914年,耶稣开始临在,当时他有没有找到一群受膏基督徒忠心地为主服务,在适当的时候分发灵粮呢?当然找到了。要认出这群人不难,因为他们都结出好果实。(马太福音7:20)随后的历史证实这群人的确就是忠信的奴隶。
17 耶稣来到的时候,世上大约有五千个“仆役”为他工作,忙碌地向人传讲圣经的真理。这个“奴隶”虽然人数不多,但懂得善用许多新方法去宣扬好消息。(马太福音9:38)例如,他们联络了差不多两千家报馆,在报纸上刊登圣经演讲的内容。于是,上帝话语的真理很快就传给了千千万万的读者。此外,他们还结合彩色幻灯片和影片,制作了一部长达八小时的电影。通过这个新方法,世界三大洲共九百多万人看到了圣经的信息,了解从创世开始到基督千年统治末了的过程。书刊是另一个传播真理的工具。1914年,本刊每期的发行量已达五万本。
18.耶稣何时委派“奴隶”管理他的一切财物?为什么要这样做?
18 主人来到时,果然看见他的忠信奴隶正在勤勤恳恳地供应灵粮给仆役,并且努力宣扬好消息。于是,更重大的任务就交托给奴隶了。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主人会委派他管理一切财物。”(马太福音24:47)1919年,奴隶经历一段试炼时期,而且经得起考验,耶稣就照着经文所说的做了。为什么要把更重大的任务交托给“忠信睿智的奴隶”呢?因为主人得到了更多“财物”。1914年,耶稣获得了王权。
19.“大群人”从哪里得到灵粮?
19 初登王位的主人委派忠信的奴隶管理的财物,到底是什么呢?就是主人在地上的一切属灵财物。例如,基督在1914年登基之后约二十年,一大群“另外的绵羊”的身份就确定了。(启示录7:9;约翰福音10:16)他们并非受膏基督徒,不属于“上帝的以色列”,盼望在地上享永生。但他们跟那些受膏者一样,爱耶和华,渴望事奉他。他们的行动仿佛是对“忠信睿智的奴隶”说:“我们要跟你们一起去,因为我们听说上帝与你们同在。”(撒迦利亚书8:23)这些新近受浸的基督徒跟受膏的仆役一样,领受相同的丰足灵粮。直到现在,两群人仍然从同一个来源得到灵粮。对“大群人”来说,这是多么大的福分!
20.“大群人”对于增加主人的财物有什么贡献?
20 “大群人”满心喜乐地和受膏的奴隶阶级并肩工作,宣扬圣经的好消息。由于他们努力传道,主人在地上的财物越来越多,于是“忠信睿智的奴隶”要负起更大的责任。寻求真理的人与日俱增,印刷圣经书刊的设施也要不断扩充,以应付庞大的需求。耶和华见证人在世界各地设立一个又一个分部办事处。海外传道员奉派前往“地极”,向人传道。(使徒行传1:8)1914年,世上只有大约五千个受膏基督徒赞美上帝;今天,赞美上帝的人已超过六百万,其中大部分都属于“大群人”。自从君王耶稣在1914年登基以来,他的财物的确增加了许多许多倍!
21.下一篇文章会谈谈哪两个比喻?
21 以上种种事实表明,耶稣的“奴隶”确实既忠信又睿智。耶稣提到“忠信睿智的奴隶”之后,随即说了两个比喻,说明何谓忠信和睿智。这两个比喻,一个是睿智和愚蠢处女的比喻,一个是银元的比喻。(马太福音25:1-30)这两个比喻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呢?相信大家都很感兴趣!下一篇文章会谈谈这两个比喻的意义。
-
-
忠信的奴隶经得起考验!守望台2004年 | 3月1日
-
-
忠信的奴隶经得起考验!
指定的时候到了,审判要从上帝的家开始。——彼得前书4:17
1.耶稣视察“奴隶”,发现什么?
公元33年五旬节,耶稣委派了一个“奴隶”在适当的时候向“仆役”供应食物。1914年,耶稣登基作王。此后不久,他视察“奴隶”的情况,发现“奴隶”的成员大都“忠信睿智”,于是“委派他管理一切财物”。(马太福音24:45-47)可是,另外还有一个邪恶的奴隶,既不忠信,也不睿智。
“邪恶的奴隶”
2,3.“邪恶的奴隶”本来是什么身份?他们是怎样变坏的?
2 耶稣描述过“忠信睿智的奴隶”之后,立刻提到邪恶的奴隶,说:“邪恶的奴隶如果心里说,‘主人不会这么快回来的’,就动手打其他的奴隶,又跟酒徒一起吃喝,奴隶的主人必在他意料不到的日子,在他不知道的时刻来到,给他最重的惩罚,要他跟虚伪的人有同样的下场。在那里,他就要哀哭切齿了。”(马太福音24:48-51)希腊语原文在“邪恶的奴隶”之前有指示代词“那”,所以经文的上文特别值得留意。既然耶稣正在谈论忠信睿智的奴隶,可见“邪恶的奴隶”本来就是忠信奴隶的成员。a这些人是怎样变坏的呢?
3 1914年以前,忠信奴隶的许多成员都殷切期待在那一年升天,跟新郎耶稣会合,但希望却落空了。由于这件事和其他的情况,许多人大失所望,少数人甚至心怀怨愤。有些人于是出言攻击(“打”)以前的弟兄,又跟假基督教的团体(“酒徒”)打交道。(以赛亚书28:1-3;32:6)
4.耶稣怎样处置“邪恶的奴隶”和所有表现同样态度的人?
4 从此,这些曾是基督徒的人成了“邪恶的奴隶”,被耶稣判处“最重的惩罚”。什么惩罚呢?他们被耶稣弃绝,再没有希望到天上去。不过,这些人没有立刻灭亡,而是在基督徒会众“外面的黑暗”之中哀哭切齿一段日子。(马太福音8:12)此后,还有少数的受膏基督徒显出类似的邪恶态度,表明自己属于“邪恶的奴隶”,有些“另外的绵羊”也变节不忠。(约翰福音10:16)这些人都成了基督的仇敌,结果全都在外面的属灵黑暗之中。
5.忠信奴隶的态度跟“邪恶的奴隶”有什么不同?
5 虽然忠信睿智的奴隶跟“邪恶的奴隶”经历同样的考验,但忠信的奴隶没有怨天尤人,反而接受纠正。(哥林多后书13:11)他们从此更爱耶和华,更爱弟兄,在这动荡不安的末世,成了“真理的栋梁和支柱”。(提摩太前书3:15;提摩太后书3:1)
睿智的处女和愚蠢的处女
6.(甲)耶稣用什么比喻说明忠信的奴隶十分睿智?(乙)1914年以前,受膏基督徒传讲什么信息?
6 耶稣描述过“邪恶的奴隶”以后,用两个比喻说明,为什么受膏基督徒有的忠信睿智,有的不忠不智。b他借比喻指出怎样做才算睿智:“天上的王国好比十个处女,拿着灯出去迎接新郎。她们五个是愚蠢的,五个是睿智的。愚蠢的拿着灯,却不带油;睿智的却用瓶子装了油,连灯一起带来。”(马太福音25:1-4)这十个处女让我们想起1914年以前的受膏基督徒。他们计算出新郎耶稣基督快要来到,就“出去”迎接基督,勇敢地传讲“列国的既定时期”会在1914年结束。(路加福音21:24)
7.什么事发生以后,受膏基督徒仿佛“睡着了”?由于什么缘故?
7 受膏基督徒的计算是正确的。1914年,列国的既定时期确实结束了。同年,基督耶稣登基,上帝的王国开始统治。但这些事在天上发生,是肉眼看不见的;在地上,人类就像圣经预言的一样“有祸了”。(启示录12:10,12)考验接踵而来。由于不完全了解当时的情势,受膏基督徒以为“新郎迟迟不来”。他们大惑不解,又受世界仇视,结果大多放慢了脚步,有组织的公开传道工作几乎陷于停顿。受膏基督徒就像比喻中的处女,在灵性上“打盹睡着了”,情形跟使徒死后不忠的基督徒类似。(马太福音25:5;启示录11:7,8;12:17)
8.“新郎到啦!”的呼声发出之前,有什么事发生?当时,受膏基督徒应该怎样做?
8 1919年,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就在半夜,有人喊叫说:‘新郎到啦!你们快出来迎接他。’于是所有处女都起来,整理她们的灯。”(马太福音25:6,7)就在看来最黑暗的时刻,竟然有呼声发出,要他们采取行动!1918年,“立约使者”耶稣基督来到耶和华的属灵圣殿,视察并洁净上帝的会众。(玛拉基书3:1)当时,受膏基督徒应该出去,在属灵圣殿的地上院子里迎接基督。是时候“发光”了。(以赛亚书60:1;腓立比书2:14,15)
9,10.1919年,为什么基督徒有的“睿智”,有的“愚蠢”?
9 等一等!比喻提到,某些处女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耶稣说:“愚蠢的对睿智的说:‘把你们的油分一点给我们吧,因为我们的灯快要灭了。’”(马太福音25:8)没有油,灯就不能发光,因此灯油让人想起圣经真理和圣灵。真正崇拜上帝的人靠着圣经和圣灵,才能发出亮光。(诗篇119:130;但以理书5:14)1919年以前,睿智的受膏基督徒虽然一时软弱,仍然力求明白上帝对他们的旨意。所以,他们一听到发出光来的呼声,就已经准备就绪了。(提摩太后书4:2;希伯来书10:24,25)
10 可是,有些受膏基督徒尽管热切盼望跟新郎在一起,却不想作出牺牲,也不愿付出努力。等到应该热心传讲好消息的时候,他们却毫无准备,不愿采取行动。(马太福音24:14)他们甚至试图令热心的同伴慢下来,好比要求同伴分一些油给他们。在耶稣的比喻里,睿智的处女怎样回答呢?她们说:“恐怕不大够你我共用。不如你们自己到卖油的那里去买吧。”(马太福音25:9)1919年,忠贞的受膏基督徒不肯作出任何妥协,免得削弱了发光的能力。在视察的日子,他们的确经得起考验。
11.愚蠢的处女有什么遭遇?
11 耶稣在比喻的结尾说:“[愚蠢的处女]去买的时候,新郎到了,预备好的处女跟他进去参加婚宴,门就关了。后来,其余的处女也来到了,说:‘先生,先生,给我们开门吧!’新郎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我不认识你们。’”(马太福音25:10-12)有些人的确没预备好,没有迎接新郎,结果在视察的日子经不起考验,没有机会参加天上的婚宴。多么令人惋惜!
银元的比喻
12.(甲)耶稣用什么比喻说明忠信的意思?(乙)出了国的主人是谁?
12 耶稣说明何谓睿智之后,又用比喻说明忠信的意思,说:“这好像一个人快要出国,就召见奴隶,把财物交托给他们。他按照奴隶各自的才能,一个给了三万银元,一个给了一万二千银元,一个给了六千银元,自己就出国去了。”(马太福音25:14,15)比喻中的主人就是耶稣,他在公元33年升天,好比“出国去了”。升天之前,耶稣把“财物”交给忠信的门徒。怎样交托呢?
13.耶稣怎样开拓了一个广大的传道地区?他怎样授权奴隶去“做生意”?
13 耶稣在地上的时候,走遍以色列地,宣扬上帝王国的好消息,从而开拓了一个广大的传道地区。(马太福音9:35-38)他“出国”之前,把地区交给忠信的门徒,说:“所以你们要去,使所有国族的人做我的门徒,奉父亲、儿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浸,我吩咐你们的一切,都要教导他们遵守。”(马太福音28:18-20)耶稣说这番话,就是授权奴隶按照“各自的才能”去“做生意”,直到他回来。
14.对于能做多少生意,为什么基督没要求人人都一样?
14 既然比喻说,耶稣“按照奴隶各自的才能”交托财物,就表示1世纪基督徒的处境不尽相同。有些基督徒像保罗和提摩太一样,能善用自己的有利条件,完全投入传道教人的工作。有些基督徒却碍于环境,能做到的十分有限。例如,有的人是奴隶,有的人患病、年老,或者有家庭责任。此外,会众里某些岗位不是每个基督徒都能担任的。受膏的妇女或一些受膏的男子都没有在会众里施教。(哥林多前书14:34;提摩太前书3:1;雅各书3:1)不过,无论处境如何,无论是男是女,基督的所有受膏门徒都受托去“做生意”,善用自己的机会和环境,从事基督徒的传道工作。现代的基督徒也一样。
开始视察!
15,16.(甲)奴隶要在什么时候交账?(乙)基督让忠信的基督徒有什么别的机会“做生意”?
15 比喻接着说:“过了很久,奴隶的主人来到跟他们结账。”(马太福音25:19)公元33年以后很久,基督耶稣在1914年登基作王,开始临在。三年半以后,即1918年,耶稣来到上帝的属灵圣殿,应验了彼得的话:“现在指定的时候到了,审判要从上帝的家开始。”(彼得前书4:17;玛拉基书3:1)是时候交账了。
16 奴隶(耶稣的受膏弟兄)怎样运用君王基督的“银元”呢?公元33年起,包括1914年以前的一段日子,许多基督徒都努力为耶稣“做生意”。(马太福音25:16)就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们仍有强烈的愿望要为主人服务。现在,让忠信的门徒有别的机会“做生意”是恰当的。这个制度的末期已到,好消息必须传遍普世,“地上的庄稼”已经熟了。(启示录14:6,7,14-16)他们还要找出“麦子”阶级最后一批成员,并且召集“一大群”另外的绵羊。(启示录7:9;马太福音13:24-30)
17.忠信的受膏基督徒怎样分享主人的喜乐?
17 收割是欢乐的时光。(诗篇126:6)因此,耶稣在1919年把更大的责任交托他的忠信受膏弟兄时说:“你在不多的事上忠信。我要委派你管理很多的事。来分享你主人的喜乐吧。”(马太福音25:21,23)主人登基成为上帝王国的君王,他的喜乐是超乎我们所能想象的。(诗篇45:1,2,6,7)忠信的奴隶有幸代表君王,增加君王在地上的财产,从而分享主人的喜乐。(哥林多后书5:20)以赛亚书61:10预告他们的欢乐之情,说:“我必因耶和华而欢欣,我要以我的上帝为乐。他用救恩当做衣服给我穿上”。
18.为什么有些人在视察的日子经不起考验?他们有什么下场?
18 可惜,有些人在视察的日子经不起考验。圣经说:“最后,领了六千银元的上前来,说:‘主人,我知道你是个苛刻的人,没有撒种的地方也要收割,没有扬谷的地方也要收聚。我就害怕,去把你的银元藏在地里。你看,你的东西就在这里。’”(马太福音25:24,25)一些受膏基督徒没有去“做生意”。1914年以前,他们没有热心地向人宣讲基督徒的希望;1919年,他们仍旧不想传道。他们这么傲慢,耶稣有什么反应呢?他褫夺这些人的一切职务,把他们“扔到外面的黑暗里去”,任凭他们哀哭切齿。(马太福音25:28,30)
视察仍未结束
19.为什么视察可说仍未结束?所有受膏基督徒都决心怎样做?
19 在末世才成为基督受膏奴隶的人之中,当1918年耶稣开始视察奴隶时,大多数还没有事奉耶和华。那么,他们就不用受耶稣视察了吗?不是的。视察是个持续不断的过程,1918~1919年只是开始而已。当时,忠信睿智的奴隶这个群体 经得起考验,但每一个受膏基督徒都要继续受考验,直到自己被盖上永久的印为止。(启示录7:1-3)基督的受膏弟兄明白这一点,因此决心继续“做生意”,忠信到底。他们决心力求睿智,时刻预备大量的油,好让自己的灯发出明亮的光辉。受膏基督徒知道,各人只要忠信到底,走完地上一生的路程之后,耶稣就会接他到天上的住处去。(马太福音24:13;约翰福音14:2-4;哥林多前书15:50,51)
20.(甲)今天,另外的绵羊决心怎样做?(乙)受膏基督徒深知什么?
20 大群另外的绵羊一直效法受膏的弟兄。他们知道,自己既然认识上帝的旨意,就有重大的责任。(以西结书3:17-21)因此,他们依靠耶和华的话语和圣灵的帮助,也努力研读圣经,参加聚会,以求时刻预备大量的灯油。他们传道教人,让自己的灯发出光来,从而跟受膏弟兄一起“做生意”。可是,受膏基督徒深知银元是交在他们手中的。主在地上的财物是否管理得当,他们是要交账的。所以,受膏弟兄即使人数很少,也不可把责任推卸给大群人。忠信睿智的奴隶谨记这一点,继续带头管理君王的财物。受膏的弟兄感谢大群人忠贞热心的支持,大群人也承认受膏弟兄的职责,对自己能在受膏弟兄督导下工作深感荣幸。
21.什么劝勉对1919年以前直到今天的基督徒都合用?
21 以上分析的两个比喻,让我们明白1919年前前后后发生的事。可是比喻所包含的原则,也适用于末世整段时期的所有基督徒。因此,耶稣总结十个处女的比喻时所说的话,虽然本来是对1919年以前的受膏基督徒说的,但其中的原则对每个基督徒仍然合用。愿我们人人都把耶稣的劝勉铭记于心:“所以,你们要不断守望,因为不知道那个日子,也不知道那个时刻。”(马太福音25:13)
[脚注]
a 类似的是,使徒死后,受膏的基督徒长老当中,有一些成了“凶暴的狼”。(使徒行传20:2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