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哥拉2001耶和华见证人年鉴
-
-
一位“圣人”
好消息也传到偏远的地区。昌德·奎通纳努力把好消息传播到接近纳米比亚边境的甘博斯区。他最初是在当时的罗得西亚听见真理的,后来他到南非的矿场工作了一段时期,回家后就专心养牛。他经常到南非领取守望台的出版物。1961年,他在南非受了浸,此后他一直热心地向家乡的人传讲真理。
奎通纳弟兄时常在货车上装载食水、粮食和圣经书刊,然后踏上为期两三个月的传道旅程,从一个小村庄到另一个小村庄探访人。要是他的货车在途中抛锚,他就会骑着他的公牛继续上路。甚至在70岁的时候,他仍然跟其他传道员一起步行超过200公里的路程。
后来昌德·奎通纳拥有数目庞大的牛群,牧放在草原上。在当地的族长社会里,他成为受人公认的领袖。每天早上,铃声响起之后,所有人都聚集起来,听他用当地的土语讨论一节经文。在举行聚会的日子则有锣声响起,把一百多个村民召集起来聆听属灵的教诲。
在整个甘博斯区,昌德·奎通纳被人视为“圣人”。奎通纳弟兄为别人立下优良榜样,他努力研读圣经和“忠信睿智的奴隶”提供的有益书刊,并且把所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行。为了使更多人有机会认识真理,他把《“这王国的好消息”》翻译成尼安埃卡语和夸尼亚马语。
奎通纳弟兄不时通过纳米比亚温得和克的弟兄,向分社提交外勤服务报告,因此罗安达分社办事处的弟兄得以知道他的活动。1979年,罗安达的办事处希望奎通纳弟兄能跟其他见证人有更紧密的联系,于是派环务监督埃尔德·席尔瓦去跟奎通纳见面。他仍清楚记得这次旅程。
席尔瓦弟兄写道:“我们乘车走了160公里的路程抵达希安热,之后还要步行70公里。但我们遇着一场持续了六小时的暴风雨,几乎无法前行。有时雨水浸至我们的膝盖,但我们不得不继续前进,因为那个地区有许多凶猛的野兽出没。由于泥泞处处,我们都觉得赤脚反而更方便,衣物则用一条棍子挑在肩上。我们终于抵达目的地奎通纳村。当地的妇女见我们又饿又累,就把一些酸奶、当地一种叫做布卢恩加 的玉米饮料、可可和称为伊希塔 的玉米糊给我们充饥。我们在炉火旁休息一会后,就恢复体力,可以展开原定的各种活动了。”这次探访使甘博斯区宣扬好消息的工作又踏进了一步。
1986年8月,有18个弟兄姊妹在卡库卢瓦尔河受浸,令出席观礼的人永志难忘。虽然王国好消息在甘博斯区已传扬了四十多年,这却是第一次有浸礼在当地举行。前来这个地区参与传道工作的先驱都喜气洋洋。奎通纳弟兄亲眼目睹浸礼举行,也兴奋得难以形容。他欢喜雀跃地说:“我的心情就像大卫王护送耶和华的约柜时一样。”(撒母耳记下6:11-15)奎通纳弟兄现在仍然是正规先驱。
-
-
安哥拉2001耶和华见证人年鉴
-
-
1983年,来自卢班戈的若泽·穆温迪申请做三个月的辅助先驱。他南下到雅乌和甘博斯镇附近的乡村地区传道。之后他继续往南走,进入纳米贝省,在当地人数最多的穆库巴伊斯族当中宣扬好消息。他看见这个地区有很大需要,就毅然成为正规先驱。其他先驱也纷纷迁到这里来。
穆温迪弟兄在这个地区传道,结果圣经真理打动了许多人的心。他们开始在生活上作出所需的改变。为了以耶和华悦纳的方式事奉他,这些人毅然摈弃以往不合乎圣经的生活习惯,诸如一夫多妻、不道德、醉酒、迷信等。一般穆库巴伊斯族人都穿传统的钦夸尼(缠腰布),但他们认识真理后开始穿较为端庄的衣服。此外,前往卢班戈正式注册结婚的夫妇也络绎不绝。对有些人来说,这是他们有生以来第一次离开自己的村落!很多族人从甘博斯区前往希安热领取出生证明书和身份证,然后注册结婚。希安热的民事注册处本已关闭了十年,这时不得不重开以应付突然拥至的人潮。
很可惜,穆温迪弟兄在1986年患肝炎去世,但他所作的热心传道结出了丰盛的果实。由于穆温迪弟兄和其他在当地服务的传道员的努力,安哥拉南部多个地区的人得以有机会认识真理。今天,这个地区共有九群会众和十个还未成为会众的小组,他们都在当地努力推广纯真的崇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