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南极洲——自然界最后一道防线
    警醒!2000年 | 7月22日
    • 南极洲——自然界最后一道防线

      《儆醒!》驻澳大利亚通讯员报道

      南极洲相当寒冷。一名作家形容南极某些地方的寒冷程度时说:“如果你在那里掉了一根钢棒,它大概会像玻璃棒一样摔个粉碎……如果在雪地凿洞,又从洞里拉一条鱼上来,五秒之内,这条鱼一定会冰冻……凝固。”在这个极端的环境里,梦幻的景色,不毛的冰原,别具一番幽美。有时还会上演一幕令人屏气凝神的南极光剧场,南极洲真像另一个世界。

      可是,南极洲实在是世界的一部分。一提到南极,许多人就联想起许多自然实验,这些实验研究地球、大气层及全球环境的改变,包括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改变。这是因为科学家对这片土地越来越关心。他们在南极观察到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显示情况不妙。不过,让我们先看一下为什么南极洲是片这么独特的大陆。

      首先,南极洲是世上最与世隔绝的大陆,也是个充满“矛盾”的地方。这片土地有美丽原始的一面,也有残酷荒凉的风貌。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气候最寒冷、暴风最强烈、人类最不适宜居住的地方,也是个异常脆弱、易受破坏的地方。南极洲的降雨量比其他大陆还要少,可是冰含量却占地球淡水总量的百分之70。南极冰盖平均厚度为2200米,令南极洲成为地球上最高的大陆,平均海拔2300米。南极洲是世上第五大洲,可是没有永久的居留者,就算有,身材也比1厘米长的小蚊子大不了多少。

      就像登陆火星一样!

      如果你深入南极内陆探险,见到的生命迹象会越来越少,当你来到一个叫“干谷”的地方,就更难找到生命。这片极地荒原占地3000平方公里,横贯南极山脉。这个地带跨越南极大陆,有的地方高逾4300米。刺骨寒风在干谷上呼啸而过,把所有降雪驱散。科学家相信,这一带山谷大概是地球上最接近火星的地形了。因此在“海盗号”登陆火星以前,人类把这个地方视为最适当的测试地点。

      不过,即使干谷环境这么恶劣,却仍有生命的踪迹!在布满坑洞的石块里面的小气囊中,就可找到特别耐寒的细菌、藻类和真菌。它们靠仅有的一点水分维生。石块外面梦幻般的世界却一片荒凉,只有称为“风磨石”的岩石,它们奇形怪状却充满光泽。这是在数不尽的岁月里,由南极无情的强风造成的。

      发现以前就已命名

      古希腊的哲学家早已推测地球南方有大块陆地。例如亚里士多德假设南方必定有大陆,以保持同当时已知的北半球大陆的平衡。《南极洲——冰雪大陆的动人故事》一书说:“由于北半球是在代表熊(希腊语:Arktos)的星座之下,所以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前322年)推断,这片南方的未知大陆一定是熊的相反(希腊语:Antarktikos),也就是跟北极完全相反的地方。”因此,南极洲(英语:Antarctica)在发现以前二千年,就已命名了!

      1772年,英国探险家詹姆斯·库克船长往南航行,寻找这片可能存在的南方大陆。他航行到一个满是冰山,风势很大的地方,他把冰山称为“冰岛群”。他写道:“它们有的周长3公里,高20米,可是拍打到冰山的浪涛却比冰山还要高,海浪的力量和重量可真厉害。”库克决定继续向南前进。在1773年1月17日,他的船“决心号”和“探险号”终于进入南极圈,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人进入南极圈。海上浮冰密布,虽然库克不屈不挠,想在浮冰之中破浪前进,可是最后还是被浮冰堵塞航道。他在航海日志中写道:“除了冰,我什么都看不到。”其实当他决定回航时,距离南极大陆只有120公里而已。

      那么到底是谁先看到南极洲呢?究竟是谁先踏足此地呢?直到今天都没有人敢确定。发现南极大陆的,有可能是捕鲸者或海豹捕猎者。因为当库克航行归来时,报告了当地有大量海豹、企鹅和鲸鱼,结果吸引了许多捕猎者前往作业。

      血溅冰原

      艾伦·穆尔黑德在他著的书《致命冲击》中说:“[库克]无意中发现了世上最大的野生动物群,然后成为向世界宣布的第一人。对生活在南极圈的动物来说,库克的举动简直是一场大屠杀。”《南极洲——冰雪大陆的动人故事》一书则说:“18世纪末,南半球捕猎海豹的热潮,其哄动程度跟淘金热差不多。由于中国和欧洲对海豹皮的需求不断增加,结果在本来猎海豹的地方,海豹一下子就猎光了,所以捕猎者必须冒险寻找其他还没被猎杀的海豹群。”

      当海豹被捕猎殆尽后,捕鲸者开始掠夺海洋。穆尔黑德说:“没有人会知道南方海域到底有多少鲸鱼和海豹被猎杀。到底是一千万还是五千万——数字根本没意义的。杀戮继续下去,要全部杀光它们才会罢手。”

      不过到了今天,国际法保护了南极大陆所有的动物和植物。另一方面,由于南极洲陆上没有肉食动物,而海洋则供应了丰富的食物,所以南极大陆的海岸是野生动物夏天极佳的憩息地。不过有迹象显示,南极洲正面临一场更严重的侵袭,任何国际公约都无法制止。

      [第15页的附栏]

      截然不同的两极

      虽然南极和北极有很多共通点,可是除了地理位置外,“两极”还有许多截然不同的地方。请看看下列不同之处。

      北极点附近都是冰块和海水,可是南极点却位于地球第五大洲近中央的位置上。

      环绕北极四周的都是有人居住的大陆,包括美洲、亚洲和欧洲,而南极洲四周则是一片汪洋,也是地球上暴风最强的海域。

      有成千上万个家庭住在北极圈内,也有上千种植物和动物生长。可是从没有人在南极洲定居。惟一在南极洲生长的生物形态是藻类、细菌、苔藓、地衣、两种开花植物,以及几种昆虫。

      《不列颠百科全书》说:“南极洲也称为颤动的大陆,因为由冰块构成的海岸线每年不断形成与融解。”在高峰期,这些浮冰可延伸至海1600公里。这种延伸收缩度是北极浮冰的六倍,因此南极洲对全球天气的影响甚大。

  • 南极洲——处境不妙的大陆
    警醒!2000年 | 7月22日
    • 南极洲——处境不妙的大陆

      《南极洲——最后的大陆》一书说,当宇航员从太空回望地球时,地球上最具特色的东西就是南极的冰盖。宇航员报告说,南极的冰盖“在地球底部发出类似白灯笼的光芒”。

      南极洲有冰3000万立方公里,好像一个制冰机,生产了整个大陆那么多的冰。降雪变成冰,而地心吸力则令冰川往海岸方向缓慢流动,最后滑入海中,形成陆缘冰。——请参阅第18页附栏。

      陆缘冰的消融

      然而近年来,由于陆缘冰融解速度日增,陆缘冰的数目也随之下降,有的甚至完全消失。据一份报告显示,拉森陆缘冰面积1000平方公里,长1000公里,它在1995年塌陷破裂,形成上千个冰山。

      到目前为止,受陆缘冰消融影响的地区是南极半岛。这个S形的半岛是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延续,这里的温度在过去50年间上升了摄氏2.5度。詹姆斯·罗斯岛本来周围都是冰雪,可是现在人类可以绕岛航行。陆缘冰后退,引致植物大量增加。

      由于只有南极半岛一带才有显著融冰现象,所以部分科学家并不相信这种现象是由全球气温上升所导致的。不过据挪威的研究显示,北极的冰块也有消融趋势。(因为北极并非位于大陆之上,所以大部分北极冰块均为海冰。)研究指出,这些变化跟研究人员预测全球气温上升会发生的变化完全一致。

      然而,南极洲对气温变化的反应,绝不止这么简单。有人形容这片大陆“对全球气候操有不可或缺的影响”。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地球未来的气候都会受到这片土地持续不断的影响了。

      同时,在南极上空臭氧层中,出现了一个有欧洲面积两倍大的洞。臭氧是氧的另一种形式,可保护地球免受紫外辐射所伤害,这种辐射会伤害眼睛,还会引起皮肤癌。由于辐射不断增加,因此南极洲的研究人员必须保护皮肤不受阳光照射,还要戴上护目镜或涂上特别反射物质的太阳眼镜以保护眼睛。只有等待时间过去,我们才知道这种现象对南极野生动物季候性变化有什么影响。

      土地脆弱,请勿重踏

      上面这个标题很适合用来欢迎游览南极洲的游客。怎么会呢?根据澳大利亚南极洲事务处指出,原因有很多。首先,由于南极洲生态环境相当原始,非常容易受外来侵入的东西所破坏。第二,这里的植物生长速度奇慢,要是在苔藓上踩了一脚,脚印过了十年也不会消失。受损植物或弱势植物受到南极强风影响,强风会摧毁整个植物族群。第三,由于极端寒冷,所以排泄物要过几十年才能完全分解。第四,外来游客可能会无意之间把微生物带进这个与世隔绝而易受伤害的地方。最后,游客和科学家常去的地方是沿岸地区,也就是野生动物和植物最常出现的地方。由于这个地区只占整个大陆百分之2,所以南极洲很快就相当拥挤。这就出现了另一个问题,这片广大的土地,谁来维持治安呢?

      谁主南极?

      虽然有七个国家都声称拥有南极洲部分主权,可是整个大陆却没有主权国家或公民,这是很独特的一点。澳大利亚南极洲事务处报告说:“南极洲是惟一完全受国际协议约束的大陆。”

      这份协议叫做《南极条约》,由十二个国家签订,并于1961年6月23日生效。后来参与的国家增加,超过四十个。条约的目的是“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南极应永远专为和平目的而使用,不应成为国际纷争的场所和对象”。

      1998年1月,《南极洲环境保护公约》生效。这份公约禁止在南极洲进行一切采矿或开发矿源的活动起码五十年。公约指出,南极大陆及其海洋生态系统都是“自然保留资源,仅用于和平及科学用途”。任何军事行动、武器试验、处理核废料等活动都受到禁止,连雪橇犬都在受禁之列。

      《南极条约》备受赞誉,堪称“开创了国际合作史无前例的典范”。然而,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包括主权。例如,谁会执行条约内容?怎样执行?缔约国又会怎样处理数目迅速增加的游客?游客是南极洲脆弱生态的潜在威胁。近年来每年有超过七千名游客坐船前来南极洲,这个数目要不了多久就会增加一倍。

      未来还有其他的问题。例如,如果科学家发现了价值极高的矿物或石油会怎样?条约可以禁止商业开采及其带来的污染吗?任何条约都可以修改,《南极条约》也不例外。其实,条约第十二条就说,只要取得“缔约各方的一致同意,本条约可在任何时候予以变更或修改”。

      显然,任何条约都无法令南极不受现代化、工业化的废水污染。人类的贪婪无知制造出来的后遗症,影响遍及全球。地球底部美丽的“白灯笼”被这些后遗症污染,真是可惜!南极一旦被破坏,人类社会也会受到伤害。如果南极洲可让我们学到教训,那就是,整个地球就像人体一样,彼此相连,由造物主完美地配合起来,以保全地球上的生命,以及令我们生活充满乐趣。

      [第18页的附栏或图片]

      陆缘冰是什么?

      南极内陆高山地区,降雪形成冰流,向海岸移动。根据最近人造卫星雷达影像显示,这些冰流移动速度每年达800米。多股冰流汇聚后形成大型冰川。冰川进入海中,浮在水面,形成陆缘冰。最大的陆缘冰是罗斯陆缘冰(见图),汇聚了起码七条冰川,跟法国的面积一样大,有的地方厚达1公里。a

      在正常情况下,陆缘冰并不会消融。这是因为陆缘冰受到内陆冰川补给,前缘受到推移进入海中,就好像挤牙膏一样。这些巨大的冰块最后会分裂(这种现象称为“崩解”),形成冰山。《世界图书百科全书》说,有的冰山面积“达1万3000平方公里”。然而近年来,陆缘冰前缘崩解现象加速,导致陆缘冰消融,有的完全消失。即使如此,海平面却没有相应上升。为什么呢?因为陆缘冰本来就漂浮在海面,所以冰块在水中的重量已经抵消了。可是如果融化的是南极大陆的冰块,就等于把3000万立方公里水库的水倒进海中一样!海平面就会上升65米!

      [脚注]

      a 陆缘冰跟海冰是两回事。海冰是冬季海水表面凝结的浮冰。这些浮冰互相拼合联接,形成海冰。到了夏天,这个程序就会逆转。冰山并不是由海冰产生的,而是从陆缘冰分离出来的。

      [图片]

      罗斯陆缘冰海拔约65米,巨冰崩塌

      [鸣谢]

      Tui De Roy

      [第20页的图片]

      威德尔海豹

      [鸣谢]

      Photo: Commander̃ John Bortniak, NOAA Corps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