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体会弥赛亚来临的原因
    守望台1990年 | 11月15日
    • 需要作出调整

      16.弥赛亚的早期门徒对他的王国统治怀有什么期望?

      16 安得烈和约翰很快就认出真正的弥赛亚,但他们和其他的早期门徒都有很多事情需要学习。(约翰福音16:12,13)像当时许多虔诚的犹太人一样,他们希望弥赛亚王国在当日就开始统治,把以色列国和它的首都耶路撒冷从外邦人的辖制之下拯救出来。(路加福音2:38;3:15;19:11;23:51;24:21)然而,这会对有罪的人类有什么恒久的裨益呢?

      17,18.耶稣为什么打了一个关于“贵胄”的比方?

      17 为了将罪和死从耶稣未来王国臣民的身上除去,弥赛亚必须首先被剪除,像一只献作祭牲的羔羊一般;这是至为重要的事。(约翰福音1:29;以赛亚书53:7,12)有一次耶稣预告这件事会怎样发生,以及他会怎样复活过来,彼得答道:“主啊,万不可如此!这事必不临到你身上。”(马太福音16:21,22)可是,耶稣知道门徒“不明白这话”。——马可福音9:31,32;可参阅马太福音17:22,23。

      18 耶稣最后一次上耶路撒冷的时候,所说的话甚至更明确。(马太福音20:18,19)他也表明自己的死亡会带来什么重大裨益,说:“人子来,……[是]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马太福音20:28)错误的期望使他的门徒无法理解这句话。路加记录道:‘耶稣将近耶路撒冷,他们以为上帝的国快要显出来了。’为了纠正他们的思想,耶稣打了个比方。在比方里他把自己比作一个必须首先“往远方去,要得国回来”的“贵胄”。(路加福音19:11,12)他所去的‘地方’是指天上,即耶稣在死亡、复活之后要升上去的地方。

      19.(甲)耶稣复活之后,他的门徒向他表达什么错误的期望?(乙)在公元33年的五旬节,上帝和人类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希伯来书8:7-9,13)

      19 可是,就在耶稣升天之前,门徒问道:“主啊,你复兴以色列国就在这时候吗?”(使徒行传1:6)耶稣有因为他们这样问而峻拒他们吗?没有。他解释当时还未是时候,门徒要忙于从事为真正的弥赛亚作见证的重要工作。(使徒行传1:7,8)上帝和血统上的以色列人之间的立约关系不久就要终止了。所以,未来的弥赛亚王国不会复兴而赐给这个不忠的属地国族。耶稣告诉他的犹太反对者说:“上帝的国必从你们夺去,赐给那能结果子的百姓[“国族”,《新世》]。”(马太福音21:43)耶稣升返天上之后十日,这个国族就诞生了。圣灵给倾浇在120个门徒身上,这样他们就受膏成为上帝的“圣民”,在将临的弥赛亚王国里“和基督同作后嗣”。——但以理书7:13,14,18;罗马书1:7;8:1,16,17;使徒行传2:1-4;加拉太书6:15,16。

      20.尽管第一世纪的忠信基督徒怀有若干错误的期望,他们却怎样做?

      20 甚至在受膏之后,第一世纪的基督徒仍然怀有错误的期望。(帖撒罗尼迦后书2:1,2)

  • 体会弥赛亚来临的原因
    守望台1990年 | 11月15日
    • 需要作出调整

      16.弥赛亚的早期门徒对他的王国统治怀有什么期望?

      16 安得烈和约翰很快就认出真正的弥赛亚,但他们和其他的早期门徒都有很多事情需要学习。(约翰福音16:12,13)像当时许多虔诚的犹太人一样,他们希望弥赛亚王国在当日就开始统治,把以色列国和它的首都耶路撒冷从外邦人的辖制之下拯救出来。(路加福音2:38;3:15;19:11;23:51;24:21)然而,这会对有罪的人类有什么恒久的裨益呢?

      17,18.耶稣为什么打了一个关于“贵胄”的比方?

      17 为了将罪和死从耶稣未来王国臣民的身上除去,弥赛亚必须首先被剪除,像一只献作祭牲的羔羊一般;这是至为重要的事。(约翰福音1:29;以赛亚书53:7,12)有一次耶稣预告这件事会怎样发生,以及他会怎样复活过来,彼得答道:“主啊,万不可如此!这事必不临到你身上。”(马太福音16:21,22)可是,耶稣知道门徒“不明白这话”。——马可福音9:31,32;可参阅马太福音17:22,23。

      18 耶稣最后一次上耶路撒冷的时候,所说的话甚至更明确。(马太福音20:18,19)他也表明自己的死亡会带来什么重大裨益,说:“人子来,……[是]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马太福音20:28)错误的期望使他的门徒无法理解这句话。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