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约’可信到什么程度?圣经——上帝的话语抑或人的话语?
-
-
考古学支持圣经吗?
15,16.考古学证实了圣经所提及的什么古代统治者的存在?
15 考古学的研究比圣经批评有充实得多的根据。考古学家发掘以往文明的遗迹,在许多方面增加了我们对古代事件的了解。因此,不足为奇的是,考古学的发现屡次与我们在圣经里读到的记载一致。有时考古学甚至推翻了批评者的指控而证明圣经是真实的。
16 例如,据但以理书说,巴比伦被波斯人推翻之前的最后一位统治者名叫伯沙撒。(但以理书5:1-30)既然看来除了圣经之外,其他史籍均没有提及伯沙撒,批评者遂声称圣经错了,历史上根本从未有过伯沙撒这个人。但在19世纪,有人在伊拉克南部的废墟中找着了几个刻有楔形文字的细小圆柱。他们发现其上的铭刻包括为巴比伦王拿布尼德斯的长子的健康而作的一个祷告。这个儿子的名字是什么?伯沙撒。
17.我们可以怎样解释圣经将伯沙撒称为国王,大部分铭刻却将他称为王子这件事?
17 因此伯沙撒确有其人!可是,当巴比伦倾倒时,他是国王吗?后来发现的大部分文献均将他称为国王的儿子——太子。但称为《拿布尼德斯编年史》的一份楔形文字文献却将伯沙撒的真正地位显露出来。这份文献报道说:“他[拿布尼德斯]将“营”交托给他的长(子),首生子,把国内各处的军队均交给他(统领)。他撇下(一切),将王权托付给他。”8 因此,拿布尼德斯将王权交给伯沙撒。既然如此,便实际等于将他立为王了!d伯沙撒和他的父亲拿布尼德斯之间的这种关系可以解释何以伯沙撒在巴比伦举行的最后筵席中建议使但以理在国中位列第三。(但以理书5:16)既然拿布尼德斯是首席统治者,伯沙撒自己仅是巴比伦国中位列第二的统治者而已。
其他佐证
18.考古学提出什么资料证实了大卫的统治所导致的和平繁荣?
18 的确,许多考古学发现已证明了圣经历史的准确性。例如,圣经报道所罗门王继他的父亲大卫掌权之后,以色列享有很大的繁荣。我们读到:“犹大人和以色列人如同海边的沙那样多,都吃喝快乐。”(列王纪上4:20)与这项记载一致的是,我们读到:“考古学的证据透露在公元前第10世纪期间及其后,由于大卫所带来的和平与繁荣,国内人口激增而建造了许多新城镇。”10
19.关于以色列与摩押之间的战争,考古学提出什么额外的资料?
19 后来以色列和犹大分为两个国家,以色列征服了邻近的摩押地。有一个时期摩押在国王米沙统治之下反叛以色列人,于是以色列与犹大及邻近的以东结盟合力与摩押争战。(列王纪下3:4-27)令人惊讶的是,1868年有人在约但发现了一块石版,其上以摩押文刻有米沙自己对这场战役所作的记载。
20.关于以色列人被亚述人所毁灭一事,考古学告诉我们什么?
20 后来在公元前740年,上帝容许叛逆的北部以色列国被亚述人所摧毁。(列王纪下17:6-18)考古学家凯思林·凯尼恩(Kathleen Kenyon)论及圣经对这件事所作的记载说:“读者可能怀疑这项记载中有些只是夸大其词。”但真的是这样吗?她补充说:“关于以色列国的倾倒,考古学的证据差不多比圣经的记载更为生动。……以色列的城镇撒玛利亚和夏琐完全被摧毁,连同米吉多的毁灭,乃是考古学的事实,从而证明[圣经]执笔者并没有夸大其词。”11
21.关于犹大被巴比伦人所征服一事,考古学提供什么细节?
21 在较后时期,圣经告诉我们耶路撒冷在约雅斤王治下被巴比伦人所包围和战败。《巴比伦编年史》——考古学家所发现的一块楔形文字泥版——载有这件事的经过。我们在其中读到:“阿卡得[巴比伦]王……包围犹大(iahudu)城,王在阿达鲁月2日攻下了城。”12约雅斤被掳到巴比伦去,囚在狱中。但据圣经报道,后来他从狱中获释,并且获赐恩俸。(列王纪下24:8-15;25:27-30)这件事也受到在巴比伦发现的政府文件所支持,因为该项记录列出赐给“犹大王雅斤”的恩俸。13
22,23.以一般而言,考古学与圣经的历史记载之间的关系如何?
22 关于考古学与圣经的历史记载之间的关系,弗里得曼(David Noel Freedman)教授评论说:“可是,以一般而言,考古学倾向于支持圣经记载的历史准确性。从族长至“新约”时代,圣经年代方面的一般纲要是与考古学的资料一致的。……未来的发现很可能会维持目前的中庸立场,即圣经的传统是基于历史和忠实地传授的,虽然这种传统在批判或科学的意义上说来并不是历史。”
23 然后他论到圣经批评家试图低贬圣经一事,说:“现代学者试图重新建造圣经的历史——例如韦尔豪生认为族长时代是后来分裂王朝的反映;或诺斯和他的跟从者拒绝承认摩西和出埃及一事的历史性,并试图将以色列人的历史加以重建——在接受考古学资料的考验方面,这些理论并不像圣经的叙述那么成功。”14
耶利哥的陷落
24.关于耶利哥的陷落,圣经提供什么资料?
24 这意味到考古学在每件事上均与圣经一致吗?不然,两者之间仍有若干歧异。歧异之一是本章起头所描述的征服耶利哥城的戏剧性经过。据圣经说,耶利哥是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时最先征服的城市。圣经的年代计算表示这城在公元前15世纪的上半期陷落。以色列人征服耶利哥城之后将其用火完全焚毁,然后这城无人居住达数百年之久。——约书亚记6:1-26;列王纪上16:34。
25,26.发掘耶利哥城使考古学家获得两个什么不同的结论?
25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加斯坦(John Garstang)教授在人们相信是耶利哥故址的地方从事发掘。他发现这城十分古老,并且曾多次被毁和重建。加斯坦发现其中一场毁灭显示,城墙仿佛被地震所震塌,城市完全被火焚毁。加斯坦相信这件事大约发生于公元前1,400年,距离圣经表示耶利哥被约书亚所毁的日期并不远。15
26 大战之后,另一位考古学家——凯思林·凯尼恩——在耶利哥作了进一步的发掘。她所获得的结论是,加斯坦所发现的城墙倒塌,事情发生的日期其实比他所想象的早数百年。她认为耶利哥的确在公元前第16世纪经历一场重大毁灭,但声称在公元前15世纪——圣经说当其时约书亚正侵入迦南——在耶利哥的故址上并没有任何城市。她接着指出,可能有另一场毁灭发生于公元前1325年,并且提议说:“我们若要将耶利哥的毁灭与约书亚率领下的进侵连系起来,[后者]便是考古学所提议的日期。”16
27.为什么考古学与圣经之间的差异不应使我们感觉过度不安?
27 这意味到圣经错了吗?绝不然。我们必须记住,虽然考古学向我们打开通向以往的一道窗门,这道窗门却并非时时均十分清晰。有时它相当模糊不清。正如一位评论家指出:“不幸的是,考古学的证据是片段的,因此颇为有限。”17 以色列历史的较早时期并没有清晰的考古学证据,因此考古学的见解尤其不肯确。事实上,由于耶利哥的故址被侵蚀得很厉害,证据甚至更不清晰。
考古学的限度
28,29.学者们承认考古学有些什么限度?
28 考古学家本身也承认这门科学所知颇有限。例如阿哈隆尼(Yohanan Aharoni)解释说:“在历史或历史地理的解释方面,考古学家踏出了精确科学的范畴,他必须倚赖价值判断和假设以求对历史获得一项全面的概念。”18 论到为各项发现所鉴定的日期,他补充说:“我们必须时刻记住,并非所有日期都是绝对的,它们都受到若干程度的怀疑,”虽然他觉得今日的考古学家能对所鉴定的日期比以往更有信心。19
29 《旧约世界》(The World of the Old Testament)一书提出以下的问题:“考古学的方法究竟客观或真正科学化到什么程度?”该书回答说:“考古学家在发掘事实时比解释事实时较为客观。但他们的个人成见也会影响到他们在从事“发掘”时所采用的方法。他们掘透多层泥土时无法不把证据消灭了,因此他们永不能借着重复去查测他们所作的“试验”。这使考古学在各门科学中情形十分独特。再者,这使考古学的报告成为一项至为艰难和易犯错误的工作。”20
30.研究圣经的人对考古学怀有什么看法?
30 因此考古学可以有颇大帮助,但像任何人为的努力一般难免有错。虽然我们有兴趣考虑考古学所提出的理论,我们却永不应当把它们视为无可置辩的真理。考古学家就他们的发现所提出的解释若与圣经有所抵触,我们就不应当自动认为圣经错了,考古学家是对的。他们的解释也曾作过修改。
31.关于耶利哥城的陷落,最近有人提出什么新的见解?
31 令人感兴趣的一点是,比姆森(John J. Bimson)教授在1981年再次审查耶利哥的毁灭。他仔细研究耶利哥据称在公元前16世纪中期——按照凯思林·凯尼恩的估计——所经历的毁灭。据他说,这场毁灭不但与圣经论及约书亚毁灭该城的记载十分吻合,而且考古学对迦南所获得的印象完全符合圣经在以色列侵入迦南时对该地所作的描述。因此,他认为考古学所鉴定的日期错了,他主张这场毁灭其实发生于公元前15世纪的中期,当约书亚仍然在生的时候。21
圣经是真确的历史
32.我们留意到有些学者有什么倾向?
32 这足以表明一件事实:考古学家时常彼此意见分歧。因此,有些考古学家同意圣经的说法,其他的则不同意,这是不足为奇的。可是,有些学者已开始尊重圣经,承认圣经的历史以一般而言——即使并非每一细节——是真确的。奥尔布赖特(William Foxwell Albright)足以代表一派学者的思想,他写道:“一般学者现在已再次体会到以色列的宗教历史在一般范围和事实的细节方面均是正确的。……总括来说,我们现在可以再次把圣经自始至终视为宗教历史的一项真确记录。”22
33,34.希伯来文圣经本身怎样提出证据表明它的历史记载是真确的?
33 事实上,圣经本身便带有准确历史的标记。不像大部分的古代神话和传说一样,圣经将事件与明确的年份和日期连接起来。圣经所载的许多事件受到当代的铭刻所支持。在圣经和某些古代铭刻之间若有差异,这种差异时常可以追溯到古代统治者们不愿将自己的战败记录下来以及他们希望夸大自己的成功。
34 的确,古代的铭刻有许多可说是官方的宣传过于是历史。与此截然不同的是,圣经的执笔者表现一种罕见的坦率。圣经将以色列祖先中的重要人物如摩西和亚伦的弱点及长处透露出来,甚至将英明的君王大卫的过失也忠实地详加报道。它再三揭发整个国家的短处,这种坦率表明希伯来文圣经是真实可靠的,并且使耶稣对上帝祷告时所说的话更有分量:“你的道就是真理。”——约翰福音17:17。
35.理性主义的思想家未能怎样行?圣经研究者向什么方面找寻证据去证明圣经是上帝所感示的?
35 奥尔布赖特接着说:“无论如何,圣经在内容方面比所有较早的宗教著作更卓尔不群,在信息的直接、简单和对所有国家、时代的人所具的广泛吸引力方面也比以后一切文学作品更卓尔不群。”23正如我们在较后各章将会见到,证明圣经受上帝感示的乃是这项‘卓尔不群的信息’而非学者的作证。
-
-
‘旧约’可信到什么程度?圣经——上帝的话语抑或人的话语?
-
-
[第44页的附栏]
考古学的价值
“考古学提供古代的工具和器皿、墙壁和建筑物、武器和装饰的样本。这些东西的大部分均可以按照时代先后而排列,并且与圣经所含的适当词语和情况连接起来。在这种意义上,圣经准确地以文字形式保存了它的古代文化背景。圣经故事的细节并非作者的向壁虚构,而是当时世界的真正反映;圣经所载的事件,从平凡以至神奇,均发生在这个世界里。”——《圣地考古学百科全书》(The Archaeological Encyclopedia of the Holy La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