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宝贵的大气层
    警醒!1994年 | 12月22日
    • 宝贵的大气层

      1961年5月4日,马尔科姆·罗斯和维克·普拉瑟乘坐气球上升至海拔34.6公里。对罗斯来说,当时刷新的记录意义不大。但他轻轻拉起百叶帘之后,首次从吊篮望出外面,四周的景象却叫他叹为观止。

      他回想说:“我们在3万零500米的高空所看见的简直是美丽绝伦之景。”大气各层的颜色使罗斯感到惊奇。最低的一层是“鲜蓝带白”的对流层,距离地球表面大约16公里。接着是深蓝色的平流层,颜色逐渐加深,最后是漆黑的外太空。罗斯在《全国地理杂志》写道:“我们默默凝眸远望,天上的雄伟气势实在教人懔然生畏。”

      的确,神奇的大气层是值得我们仔细思量的。

      维持生命

      大气层实际是个围绕地球的气圈,高度为80公里左右,重量逾5000万亿吨。大气层在海平面的压力相当于每平方厘米1.03千克。要是没有大气压力,我们就不能生存,因为大气压力防止我们的体液蒸发。高层大气缺乏足够的气压去维持人类的生命。有鉴于此,罗斯和普拉瑟需要穿上增压的太空衣。罗斯解释说:“要是缺少人造气压,我们的血液就会沸腾,所有血管和器官都会破裂。”

      当然,我们也需要这个气圈去维持生命气息。可是,由于我们不能看见大气层,大部分人因此将其视作理所当然。古代一位虔诚的男子满怀感激地说:“[上帝]将生命、气息、万物,赐给万人。”——使徒行传17:24,25。

      假如没有大气层,尘埃就不能存在于大气中;由于尘埃是雨点的核心,雨点也无法形成。要不是有大气层,我们早在日间就给太阳的直接辐射烧焦了,或在晚上冻死。值得庆幸的是,大气层像毯子一样覆盖地球,把太阳所发出的部分热能保存起来,使晚间不致过于寒冷。

      此外,大气层也发挥保护作用,使地上居民免受流星袭击。赫伯特·里尔在《大气层简介》一书中解释说:“每日进入外层大气的外太空固体物质,据估计重量共达数千吨。”可是,大多数流星尚未抵达地面已在大气层中碎裂。

      大气层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不少乐趣,使我们能够欣赏万里碧空、茫茫白云、清新雨露,以及绚烂的朝日晚霞。此外,要是没有大气层,我们就不能听见心爱亲友的声音,也不能欣赏自己最喜爱的音乐。为什么呢?原因是,音波需要通过媒质才能传播开去。空气是传播声音的理想媒质,可是外太空却万籁俱寂。

      奇妙的混合物

      古人认为大气层是由一种物质构成的。后来,科学家在18世纪末叶发现大气层主要是由两种相辅相成的气体——氮和氧——混合成的。大气层含有不同气体,氮占百分之78,氧占百分之21;剩余的百分之1是由氩、水蒸气、二氧化碳、氖、氦、氪、氢、氙,以及臭氧等气体混合成的。

      当然,氧是维持生命的气体,身体通过呼吸就可以获得所需的氧。对地上生物来说,大气层的氧气量是最适中的。要是氧气的成分骤降,我们就会变得昏昏欲睡,最后甚至失去知觉。如果氧气的成分激增,即使森林的嫩枝和青草是湿润的,也会变成高度易燃。

      氮不单是氧的理想稀释剂,对于维持生命,氮也担任相当重要的角色。所有生物都须要靠氮来维持生命。植物借助闪电作用和一种特别细菌而获得大气层的氮。我们则从食物汲取身体所需的氮。

      氧和氮在大气层所占的比例经常保持适中简直是个奇迹。由于微生物所发挥的有益作用,氮得以返回大气层。氧又怎样?焚烧燃料消耗巨量的氧;为了维持生命,人和动物也吸入大量的氧。然而,氧在大气层所占的比例始终保持在百分之21的水平上。怎会这样呢?就是借着绿色植物和海藻的光合作用,这个化学过程每天为大气层提供逾十亿吨的氧。

      虽然二氧化碳是大气层的微量气体,仅占百分之0.03,但如果缺少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就不能进行了。除了倚靠光之外,植物还需要二氧化碳才能生长,然后产生果实、果仁、谷物和蔬菜。此外,二氧化碳也把热能反射回地球,使我们的行星得以保持暖和。可是,如果二氧化碳的水平上升,这可能是由于消耗过量的木材、煤、天然气和石油等燃料的缘故,地球气温最终会变得灼热,地上生物也不能存活。在另一方面,要是二氧化碳的成分大大减少,光合作用就会停止,我们也终会饿死。

      臭氧是地上生物赖以生存的另一种微量气体。高层大气(也称为平流层)所含的臭氧把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辐射吸收了,借此保护我们免受紫外线辐射所伤害。

      的确,我们对大气层的认识越深,就越有理由感到惊讶。氮、氧和其他微量气体在大气层所占的比例正恰到好处。地球的体积也刚好适中,使大气层的气体能够保持均衡。要是地球的体积较小,或重量稍减,万有引力的强度就大大削弱了,以致大部分的大气会漏到外太空。

      《生态环境》这本科学教科书声称,“在另一方面,要是地球的体积比现存的为大,引力的强度就会增加,使更大量的气体保留下来。……大气层各气体之间的微妙均衡因而受到干扰。”

      很可悲,现代人类的生活方式正扰乱大气层的“微妙均衡”。情况有多严重?我们有希望挽救宝贵的大气层,使它不致遭受破坏吗?

      [第5页的附栏]

      绚烂多彩的日落

      大气层把太阳的光线反射出来,给万里长空涂上宜人的蔚蓝。夕阳西下,斜晖要穿过更多的大气,于是把天幕染成万紫千红,这么鲜艳的色彩也许是城市居民从未见过的。

      在工业城市所看见的日落,除了显出深浅不同的红色之外,通常都是色彩暗淡的。《新科学家》周刊指出,要是地区遭受严重污染,居民“就只能看见一轮晦暗的红日,还未西下已在空中消失了”。

      上述周刊解释说:“如果大气层是异常清澈、毫无污染的话,斜阳的色彩就显得尤其鲜艳夺目。落日粲然放出耀眼的金光,使天空呈现深浅不同的橙与黄。随着夕阳沉到地平线之下,天上的色彩也渐渐改变,由橙转为蓝。即使太阳已消失踪影,天上的低云仍继续把落日的光芒反射出来。”

      试想象一下,在一个毫无污染的世界里,你可以欣赏到无数绚烂多彩的日落!——启示录21:3-5。

  • 大气层惨遭破坏
    警醒!1994年 | 12月22日
    • 大气层惨遭破坏

      1971年,埃德加·米切尔乘坐阿波罗14号太空船登陆月球。他在途中观赏到大地的风貌,不禁惊叹说:“地球简直就像一颗璀璨生辉的蓝白宝石。”时至今天,人从太空会看见什么呢?

      假如有特制的眼镜,米切尔戴上之后便能看见地球大气层的各种无色气体,那么,天上的景象就显得迥然不同了。拉杰·钱加帕在《今日印度》月刊写道:“他会看见在南极洲和北美洲上空的臭氧层有巨大的破洞。他目睹的不是一颗闪闪生辉、蓝白的宝石,而是一个混沌、肮脏的地球,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乌烟袅袅上升。”

      高层大气的臭氧保护屏布满洞孔,原因何在?大气层的污染物质日益增多,情况真的这么危险吗?

      臭氧怎样遭受破坏

      60多年前,科学家宣布发明了一种安全的冷冻剂,可以用来取代其他会发出臭味,兼且有毒的冷冻剂。这种新化学物质的分子(CCl2F2)是由一个碳原子、两个氯原子,以及两个氟原子构成的,它与其他人造化学物质合称为含氯氟烃(CFCs)。

      到1970年代初期,生产含氯氟烃已发展为庞大的环球工业。除了冰箱之外,喷雾器、冷气机、清洁剂、快餐容器,以及其他发泡塑胶产品都是用含氯氟烃制造的。

      可是,在1974年9月,舍伍德·罗兰和马里奥·莫利纳两位科学家解释,含氯氟烃会逐渐上升到平流层,然后把所含的氯释放出来。据科学家估计,一个氯原子可以破坏数以千计的臭氧分子。然而,高层大气的臭氧却非一律遭受同样程度的破坏,南北两极上空的臭氧层所遭受的破坏最为严重。

      自1979年以来,在南极洲的上空,每年春天都有大量臭氧消散,然后又重新积聚起来。按季节而减少的臭氧量称为臭氧洞孔。此外,近年来这个所谓洞孔的范围正不断扩大,臭氧消失的时间也越来越长。1992年,人造卫星的测量显示臭氧洞孔的面积创下新纪录——比北美洲还要大!剩余的臭氧也十分稀少。探空气球的测量显示臭氧量减少了百分之60有多,达到空前的低点。

      与此同时,在地球其他地方,高层大气的臭氧水平也不断下降。据《新科学家》周刊报道,“最新的测量表明,……在1992年,位于北纬50度和60度之间的臭氧浓度降到异乎寻常的低点,范围包括北欧、俄罗斯和加拿大在内。臭氧水平比正常低了百分之12。与过去35年来所进行的连续监测相比,这个水平是最低的。”

      《科学美国人》月刊声称,“如今证据表明,即使科学家作出最坏的预测,他们还是低估了含氯氟烃对臭氧所造成的破坏。……可是,他们先前作出预测的时候,政府和工业界的要人却以证据不足为理由,大力反对制定法例。”

      据估计,在大气层扩散的含氯氟烃已达2000万吨之多。既然含氯氟烃需要多年时间才会飘到平流层,仍有数百万吨还未上升到高层大气,对臭氧进行破坏。可是,破坏臭氧的氯并非仅是由含氯氟烃释放出来的。《大众科学》月刊报道,“据美国太空总署估计,穿梭机每发射一次,臭氧层就会沉积到大约75吨的氯。”

      后果如何?

      科学家仍未完全了解,高层大气的臭氧变得稀薄会带来什么后果。他们倒可以肯定,到达地面的有害紫外线日益增多,皮肤癌的发病率因此不断上升。据《大地》月刊报道,“在过去十年,侵袭北半球的有害紫外线每年增加了百分之5左右。”

      据估计,紫外线辐射要是上升了百分之1,皮肤癌的病例就会增加百分之2至3。非洲《度假胜地》杂志声称:“南非每年有8000多宗新的皮肤癌症。……上空的臭氧水平差不多接近最低点,而皮肤癌的发病率则几乎高踞榜首(两者之间的关系绝不是巧合的)。”

      多年前,罗兰和莫利纳两位科学家早已预计,要是高层大气的臭氧遭受破坏,皮肤癌的发病率就会增加。他们曾建议美国立即禁止使用有含氯氟烃的喷雾剂。如今许多国家都意识到这种化学物质会危害生态,所以一致同意在1996年1月停止生产。但在这个日期来到之前,使用含氯氟烃仍继续对地球的生物构成威胁。

      据《我们现存的世界》杂志报道,南极洲上空的臭氧水平下降,“紫外线辐射因此能够透入海洋深处,比以往所推测的程度要深。……结果单细胞微生物的数量大大减少。这些微生物是海洋食物链的根基。”此外,实验证明,由于紫外线辐射增多,许多农作物都歉收,全球的食物供应因此大受影响。

      使用含氯氟烃的确有潜在的危险,甚至可以酿成灾害。可是,我们的大气层还积聚了许多其他污染物质——大气中有一种气体,这种气体的分量只要维持在极低的水平,甚至是地上生物维持生命所必需的。

      污染所造成的影响

      在19世纪中期,人类开始用煤、天然气和石油作为燃料,消耗量比以前多了,大气层的二氧化碳水平也因此不断上升。那时这种微量气体在大气层所占的比例是百万分之285。可是,人类却消耗越来越多的矿物燃料,大气层所含的二氧化碳已超过百万分之350了。既然这种气体能把太阳的热力困住,它在大气层所占的比例又日益增多,这个现象究竟会造成什么影响呢?

      不少人相信,由于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了,所以造成地球的气温上升。可是,其他研究人员则认为,地球日趋暖和,原因主要在于太阳的变化,近年太阳所发出的热能比以往多了。

      在19世纪中期,人类开始把地球的气温记录下来。不管什么原因,在1980年代的十年,地球气温是有记录以来最高的。据南非《星报》报道,“地球气温上升的趋势继续伸展到1990年代。过去140年的记录显示,最热的一年是1990年,排行第三的是1991年,而1992年……则占第十位。”1991年,皮纳图博火山爆发,把大量灰尘喷进大气层。据说这就是地球气温在过去两年稍微下降的原因。

      关于地球气温上升对未来所操有的影响,这个问题引起了不少激烈的争辩。可是,地球日趋暖和,对天气预测却造成明显的影响,使这件本来困难的工作变得越发复杂。《新科学家》周刊指出,“随着地球气温日渐上升,整个气候都改变了”,天气预报出错的机会“也越来越大”。

      许多保险公司忧虑,保险单会因全球气温上升而变得无利可图。《经济学家》周刊承认,“由于碰到一连串的厄运,有些再保险公司现正减少接受天灾投保。其他保险公司则考虑完全退出保险市场。……难以预料的情况把他们吓怕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1990年,即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北极大部分的浮冰群都向后退,严重程度是前所未见的。结果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数以百计的北极熊被迫滞留在弗兰格尔岛上。《BBC野生动物》杂志警告说:“鉴于地球日趋暖和,这些情形……可能会经常发生。”

      1992年,非洲一份报章报道,“从南极洲向北迁移的冰山激增,严重危及南大西洋船只的安全。气象专家认为原因在于地球日趋暖和。”据《大地》杂志1993年1月刊报道,加利福尼亚州南岸的海平面逐渐上升,海水日趋暖和是部分成因。

      可悲的是,人类不断把巨量毒气投进大气层。《地球报告第3号》一书声称,“环境保护署在1989年所发表的报告指出,据估计美国每年把90多万吨的有毒化学物质注入空气中。”一般认为环境保护署的估计过低,因为这个数字并不包括盈千累万的机动车辆所喷出的废气。

      此外,关于其他工业国家的空气污染,许多报告都是骇人听闻的。至于东欧,新近揭露的真相显示,在共产政权治下,当地的空气污染数十年来一直不受管制,情况尤其令人毛骨悚然。

      地球的树木吸入二氧化碳之后,就会放出氧气,可惜这些树木也深受毒气所害。《新科学家》周刊报道说:“德国的树木越来越缺乏生气,据……农业部长[所称],森林日渐枯槁,空气污染可说是罪魁。”

      这个现象跟南非德兰士瓦省高原的情况相似。詹姆斯·克拉克在《回到大地》一书报道,“在德兰士瓦省东部,茁壮的松针由深绿变为苍白,并且布满斑驳。种种迹象表明,酸雨已开始造成破坏。”

      类似的报道遍及全球各地。没有任何国家能避免空气污染这个问题。工业国家的烟囱高耸入云,把高空喷出的废气扩散到邻近的国家去。工业发展向来旨在急功近利,这样的记录绝不能为人带来希望。

      虽然这样,人类仍有理由怀持希望。我们可以深信宝贵的大气层会获得挽救,免遭败坏。你若想知道这件事是怎样成就的,请阅读下一篇文章。

      [第7页的图片]

      由于高层大气的臭氧遭受破坏,皮肤癌的发病率因此上升

      [第9页的图片]

      这样的污染会造成什么后果?

  • 挽救大气层的方法
    警醒!1994年 | 12月22日
    • 挽救大气层的方法

      人类会甘愿停止污染空气?这就是挽救大气层的方法吗?

      不,单凭人类遵守防止污染的法例绝不能挽救宝贵的大气层。相反,拥有至高权威的那位会插手干预,他不但会净化大气层,还会带来一个洁净的地球。

      地球的奇妙设计充分表明,创造者对地球和其上的生物关怀备至。上帝创造地球,是要地球永远长存。——诗篇104:5,24。

      保养安排

      例如,大气层备有自行修理及净化的功能。请考虑一下高层大气的臭氧。臭氧层的构造非常巧妙;臭氧不但把危害人类的紫外线辐射吸入,同时也容许安全的射线穿过,让地上生物得到所需的阳光。

      我们从以上两篇文章获知,人造的含氯氟烃会渐渐上升到高层大气,臭氧层因而遭受严重破坏。发挥保护作用的臭氧可以怎样补充呢?臭氧层具有自行修理的功能,创造者的设计实在叫人惊叹不已。不错,高层大气会不断产生臭氧。事实上,臭氧所过滤的有害射线就是制造臭氧的原料!虽然人类所造成的污染迅速破坏臭氧,但与此同时臭氧却获得部分补充。

      低层大气也有类似的情况。大气层的重量逾5000万亿吨,低层大气占大部分。大自然的循环系统迅速把污染空气的物质清除,功效确实不同凡响。《世界书籍百科全书》评论说:“污染物质随风飘扬,雨雪又把它们冲下土壤。”

      显然,只要人类停止污染空气,或极力管制空气污染,大自然的空气很快就会变得清新、芳香。然而,上述参考书却一针见血地指出难题的症结,并且解释说:“在许多地方,空气受到污染的速度比气象转变快得多,天然气候未能把污染空气的物质清除。”

      人类不断污染大气层,这种自私行径会怎样终止呢?

      一个洁净的地球指日可待

      惟有上帝插手干预,地球的污染才会终止。圣经预告上帝会“毁灭那些败坏全地的人”。(启示录11:18,《新译》)他绝不会容许贪心的人类继续不断污染这个锦绣大地,以及维持生命的大气层。上帝应许说:“因为作恶的必被剪除;惟有等候耶和华的必承受地土。”——诗篇37:9。

      恶人会怎样遭受毁灭呢?上帝的属天政府会把他们铲除;他的王国会取代软弱无能的人为政府。圣经应许说:“天上的上帝必另立一国,永不败坏,……却要打碎灭绝那一切国,这国必存到永远。”(但以理书2:44)上帝的政府就是耶稣教导门徒去祈求的王国:“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马太福音6:10。

      上帝定意要他的王国统治地球,这样,人类就可以在毫无污染的环境下享受生活。因此,上帝定必“毁灭那些败坏全地的人”。(启示录11:18,《新译》)这会是一项多么伟大的拯救行动!

      自私的人类正大肆污染地球。试想象一下,你可以在一个毫无污染的地球上生活的情景!届时宝贵的大气层会回复健康的状态。以下的圣经应许一旦实现,这件事就会发生:“看哪,上帝的帐幕在人间。他要与人同住,他们要作他的子民。上帝要亲自与他们同在,作他们的上帝。上帝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启示录21:3,4;彼得后书3:13。

      你须要怎样做才能生还进入上帝所应许的新世界呢?上帝曾差遣他的代表到地上来;你要认识这位代表,并且遵守他的教训。(约翰福音3:16;7:29)上帝的代表就是耶稣基督,他向天父祷告说:“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约翰福音17:3。

      [第10页的图片]

      一个洁净、毫无污染的地上乐园指日可待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