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扬王国,异地为家守望台2002年 | 12月1日
-
-
1914年,万方多难的一年,我在遥遥千里之外的澳大利亚出生。少年时代,刚逢全球经济大萧条,环境逼人,我也得协助家人维持生计。但当时人浮于事,要找工作谈何容易。幸好,澳大利亚的野兔多如牛毛,我灵机一动,想出了一种捕猎方法,于是,野兔肉就成了家中餐桌上的一道常菜。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大战爆发前,我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就是在墨尔本的电车和公共汽车上做事。当时大约有七百人轮班干活,我常常碰见不同的公车司机或电车售票员。我总爱问他们信奉什么宗教,并请他们谈谈自己的信仰。在他们当中,只有一个人能够对答得叫我满意。他是个耶和华见证人。他根据圣经向我解释,地球会成为乐园,敬畏上帝的人能永远活下去。(诗篇37:29)
当时,妈妈也开始跟耶和华见证人学习圣经。我晚上下班回家,桌上放着的往往不只饭菜,还有一份称为《安慰》的杂志(现称《警醒!》)。我念着念着,觉得内容真有意思。渐渐,我认定耶和华见证人所信奉的就是正确的宗教。我开始跟他们密切来往,并在1940年5月受了浸。
墨尔本有个先驱之家,住了大约25位耶和华见证人的全时传道员。我搬了进去,跟他们一起住。日复一日,听到先驱们大谈传道时的种种经历,叫我大感振奋,心里萌生了当先驱的念头。后来,我真的申请当先驱。澳大利亚分部接纳了,请我到分部办事处服务。就这样,我成了当地伯特利家庭的成员。
系身囹圄,工作被禁
在伯特利,我曾被派到锯木厂工作。大战期间,汽油供应短缺,所以我们砍伐木材,制成炭,为分部的汽车制造燃料。在锯木厂工作的一共12人,全都在服兵役的年龄。基于信仰,我们拒绝服役,不久就被判入狱六个月。(以赛亚书2:4)我们给送到苦工营去。做什么苦工呢?竟然就是在伯特利受训时学到的——砍伐木材!
狱长见我们工作做得不错,就破例容许我们获得一些禁品,那就是圣经和圣经书刊。这段日子,我在人际关系方面也上了宝贵的一课。在伯特利,有个弟兄跟我性格迥异,完全相处不来。但坐牢时,我跟谁关在一起呢?正是这个弟兄。在铁窗之内,我们渐渐认识对方,其后大家竟成了莫逆之交。
后来,澳大利亚政府禁止耶和华见证人的活动,捐款全给充公了,伯特利的弟兄都穷得叮当响。有一次,一个弟兄跟我说:“迪克,我想到镇上传道,但我只有干活时穿的鞋子,没有像样的。”我立刻慷慨相助。于是,他就穿着我的鞋子到镇上去了。
稍后,有人告诉我,他因为传道而被捕,给关了起来。我禁不住给他写了封短笺,说:“真替你难过。幸好被抓的不是我。”但没多久,我也因为保持中立,第二次被捕入狱。获释后,分部派我到农场工作,为伯特利家庭提供食物。当时,耶和华见证人已在法庭上获得胜诉,活动不再被禁。
志同道合,共谐连理
在农场工作时,我开始认真地考虑婚姻问题。我喜欢了科拉莉·克洛甘,一个年轻的先驱姊妹。科拉莉的外祖母是她家里头最先对圣经感兴趣的人。临终时,她叮嘱女儿薇拉,即科拉莉的母亲,说:“要好好把孩子抚养成人,教他们爱上帝、事奉上帝。终有一天,我们会在地上的乐园里重聚的。”后来,一位先驱拜访薇拉,向她介绍一份册子,题目是《现今活着的千百万人会永远不死》。看到册子的题目,薇拉顿时明白母亲的遗言。她看过册子后,深信上帝定意让人类在地上乐园里快快乐乐地生活。(启示录21:4)20世纪30年代初,薇拉受了浸,并且遵照母亲的遗言,教导女儿露西、琴恩和科拉莉爱戴上帝。可是,科拉莉的爸爸却强烈反对他们的信仰。耶稣预言过,信仰可能会导致家人失和。(马太福音10:34-36)
克洛甘氏一家很有音乐才华,女儿全都会弹奏乐器。科拉莉擅长拉小提琴。1939年,科拉莉才15岁,已得了音乐文凭。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叫科拉莉认真地想到前途问题。她得为日后定去向。当然,她可以发展自己的音乐事业,墨尔本交响乐团已邀请她加盟。但是,她也可以加入全时服务,向人传讲王国信息。深思熟虑过后,科拉莉于1940年跟姊姊们一同受浸,并准备投入全时的传道工作。
科拉莉决定加入全时服务后不久,就遇上劳埃德·巴雷弟兄。巴雷弟兄来自澳大利亚分部,肩负多项职责,后来还成为耶和华见证人中央长老团的一分子。当时,他在墨尔本刚发表过演讲。他跟科拉莉说:“我要坐火车回伯特利去了。你跟我一道回去,加入伯特利,好吗?”科拉莉高兴地应允了。
大战期间,见证人的活动被禁,伯特利家庭的姊妹,包括科拉莉在内,肩负重任,为澳大利亚的弟兄提供书刊。她们在马尔科姆·韦尔弟兄的督导下,印制了不少书刊,包括《新世界》《儿童》这两本书。活动被禁了两年多,《守望台》却从没脱过期。
为了逃避警方,印刷厂搬了差不多15次。某个时期,姊妹在一幢建筑物的地下室印制圣经书刊,表面上则在印制别的东西,以掩人耳目。一旦察觉危险,接待处的姊妹就按铃通知地下室的人,赶快把书刊藏起来。
有一次,警察前来巡查,有些姊妹发现桌上显眼的地方正放着一份《守望台》,吓得大惊失色。可警察一进来,就刚好把公文皮包放在杂志上面,然后才进行搜查。搜查过后没有发现,就一手拿起皮包离去了!
禁令撤销,分部的物业解封后,许多弟兄获委派做特别先驱。这时候,科拉莉自愿到格伦因尼斯去。1948年1月1日,我们结了婚,一起在那里服务。到我们离开时,当地已成立了一群会众,在灵性上欣欣向荣。
离开格伦因尼斯后,我们去了罗克汉普顿。由于找不着房子,碰巧有个经营农场的人对圣经感兴趣,我们就在农场的空地上搭帐幕,以帐幕为家,结果一住就是九个月。要不是雨季来临,一场热带风暴把帐幕弄得稀烂,豪雨又顺势把它冲走,我们住在帐幕里的时间可能更长呢。a
-
-
传扬王国,异地为家守望台2002年 | 12月1日
-
-
a 英语版《守望台》1952年12月1日刊707-708页,曾报道沃尔德伦夫妇在当地如何克服种种艰辛,读来使人振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