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比伦洞悉圣经(上册)
-
-
城外建有两层防御壁垒,使城看来坚不可摧。
古代的巴比伦城
内层壁垒 用天然砖块建造,共内外两道城墙。内墙厚6.5米(21.5英尺),外墙厚约3.5米(11.5英尺),内外墙相距7米(23英尺)。两道城墙上都建有塔楼,既可增强防御力量,又有助于巩固城墙的结构。离外墙约20米(66英尺)处有个码头,是用烧的砖和沥青砌筑的。外墙之外是护城河,在城的南北两头跟幼发拉底河连接。护城河既可为城里的居民供水,又可防御敌军入侵。巴比伦的文献显示,共有八道城门通往城里。迄今为止,考古学家已找到四道城门,并已发掘出土。
外层壁垒 尼布甲尼撒二世(这人摧毁了所罗门兴建的圣殿)在幼发拉底河的东面加建外层壁垒,把北边、东边和南边的一大片平原围起来,这样当战争爆发时,住在附近的居民可以逃进来避难。外层壁垒也有两道城墙。内墙用未烧过的砖建成,厚约7米(23英尺),城墙上有供防卫用的塔楼;外墙距内墙约12米(40英尺),是用烧的砖建造的,由两部分构成,分别厚约8米(26英尺)和3.5米(11.5英尺),这两部分由塔楼相连。
拿波尼度沿幼发拉底河东岸建造了一道城墙,跟外层壁垒的尽头相接。这道城墙宽约8.5米(28英尺),也有多个塔楼和一个宽3.5米(11.5英尺)的码头。
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历史家希罗多德说,幼发拉底河两岸各有一个很长的码头,有城门的城墙将码头和城隔开。据他记载,城墙高约90米(295英尺),厚26.5米(87英尺),长约95公里(59英里)。不过,希罗多德看来有点夸大其词。考古学证据显示,巴比伦的规模比他描述的要小得多,外层壁垒的长度和高度都比他说的尺寸小;也没有证据显示幼发拉底河西岸曾有码头。
从高大城墙的城门进去,就会看见贯通全城的纵横交错的道路。“游行大道”是城内的主轴大街,路面铺砌了石料,路旁的墙上有珐琅狮子像。(见下册323页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