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拿波尼度洞悉圣经(上册)
-
-
拿波尼度在铭文中声称自己有王族血统。在古哈兰附近发现的一块泥板显示,拿波尼度的母亲或祖母信奉月神辛。(《古代近东文献》,J.普里查德编,1974,311-312页)哈兰和吾珥盛行月神崇拜,拿波尼度对这两个地方的神特别热心。(见下册324页图片)
尼布甲尼撒在位第八年(公元前617年尼散月-公元前616年尼散月)的一块楔形文字泥板,提到一个叫“Nabu-naʼid”的人“管理这城”,有些历史家认为这人就是后来成为君王的拿波尼度。可是,这个推断意味着拿波尼度很年轻时就担任管治一职,而到巴比伦覆亡时,也就是大约77年之后(公元前539),他已非常老了。
-
-
拿波尼度洞悉圣经(上册)
-
-
拉巴什·马尔杜克被暗杀之后,拿波尼度登上王位。但拿波尼度在一篇铭文中声称自己是尼布甲尼撒、涅里格利沙尔的“重要代表”,这显示他强调自己并非篡位者,而是合法继承王位的。
一些棱柱记载了拿波尼度向月神的祷告,他在祷告中提到自己和长子伯沙撒。(《旧约时期的文献》,D.W.托马斯编,1962,73页)一篇铭文显示,拿波尼度在位第三年,委任伯沙撒在巴比伦作王,他则率军远征阿拉伯的提玛,终于攻下这个地方。这篇铭文还显示,拿波尼度沉迷于月神崇拜,没有前往巴比伦庆祝新年,以致得罪了国民。《拿波尼度编年史》这份文献说,拿波尼度在位第七年、第九年、第十年和第十一年,他都在提玛城。这几个年份的文献里都有这么一句话:“王没有到巴比伦[参加尼桑努月的典礼];尼波神(像)没有到巴比伦,彼勒神(像)没有(从埃萨吉拉寺)出来(参加游行),[新年庆典给遗忘了]。”(《古代近东文献》,306页)由于文献有些部分已毁坏了,其他年份的记载也残缺不全。
关于提玛城这个沙漠绿洲,文献记述:“他修缮这座城,(在那里)建造[宫殿],跟苏安娜(巴比伦)的宫殿一样。”(《古代近东文献》,313页)看来拿波尼度在提玛建造王宫。其他文献显示,骆驼商队把物资从巴比伦尼亚运送到那里。拿波尼度虽然没有放弃一国之君的地位,却把巴比伦的管治权交给伯沙撒。提玛城是古代商队的交会点,商队经这些路线从阿拉伯运送黄金和香料。因此,拿波尼度不愿离开这座城,可能是出于经济利益或战略位置等因素。有人还提出,拿波尼度认为通过儿子管理巴比伦,在政治上有其好处。此外,提玛气候宜人、月神崇拜在阿拉伯盛行等,都可能成为拿波尼度偏爱提玛的原因。
至于拿波尼度在位第十二年到最后一年期间的活动,相关的历史资料不多。拿波尼度预料居鲁士大帝会率领米底亚-波斯联军入侵巴比伦,于是跟吕底亚王国和埃及结盟。《拿波尼度编年史》表明,米底亚-波斯联军攻打巴比伦那年,拿波尼度回到巴比伦。当时人们正在庆祝新年,巴比伦尼亚的各神祇都被抬进这城。关于居鲁士的挺进,这部编年史说,居鲁士在俄庇斯取得胜利后,接着攻取西巴尔(巴比伦以北约60公里[37英里]),“拿波尼度出逃”。文献接着记述米底亚-波斯联军攻占巴比伦,并说拿波尼度返回巴比伦时就被俘掳了。(《古代近东文献》,306页)
-
-
拿波尼度洞悉圣经(上册)
-
-
《拿波尼度编年史》一共有四栏,在第三栏第五行开始,相关的内容说:“[第十七年]……塔什里图月,居鲁士在底格里斯河的俄庇斯袭击阿卡得的军队,阿卡得的居民奋力反抗,但他(拿波尼度)竟屠杀那些居民,使他们困惑不解。十四日,西巴尔不战而降。拿波尼度出逃。十六日,古提恩的总督古巴鲁(乌巴鲁)连同居鲁士的军队不经一战就进入巴比伦。其后,拿波尼度返回巴比伦时被捕
-
-
拿波尼度洞悉圣经(上册)
-
-
值得留意的是,“第十七年”这个短语并没有在泥板上出现,文献的这部分毁坏了。这个短语是译者加插的,因为他们认为拿波尼度的统治结束于他在位第十七年。由此他们断定巴比伦在该年陷落,并认为泥板毁损的地方本来有“第十七年”这几个字。即使拿波尼度统治的时间比一般人所认为的要长,也无法改变巴比伦在公元前539年陷落的事实,因为还有其他资料支持这个年份。
-
-
拿波尼度洞悉圣经(上册)
-
-
这部编年史又叫《居鲁士-拿波尼度编年史》或《居鲁士泥板编年史》,是一块泥板残片,现今收藏在大英博物馆。这份文献主要记述巴比伦最后一位最高君王拿波尼度在位期间的大事,也简略记载了巴比伦被居鲁士军队攻陷的经过。毫无疑问,这份文献出自巴比伦,并用巴比伦楔形文字写成。但学者们研究过字体之后,认为文献的年代可以追溯至塞琉西时期(公元前312-前65)的某个时候,也就是拿波尼度之后的两个世纪或更迟的日子。学者几乎可以肯确地说,这份文献是早期那份文献的抄本。这部编年史褒扬居鲁士,贬损拿波尼度,因而被认为出自波斯一个书吏的手笔。事实上,这份文献被称为“波斯人的宣传作品”。虽然这也许是实情,但历史家认为当中的资料却是可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