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行何以倒闭警醒!1987年 | 5月8日
-
-
银行何以倒闭
1970年,夏威夷银行在密克罗尼西亚群岛的雅浦岛开设分行,当时遭遇的一个难题是:怎样说服雅浦岛的居民把钱存在银行里。银行办事人格里芬三世(Dominic Griffin III)解释说:“我们举行市民大会,解释经济的基本观念。在自给的经济方面,任何东西都可以是金钱。但我们要向岛民解释为什么一头猪不是金钱,但一张签了名的纸却是。”
这个难题清楚表明一个基本的要点:现代的银行制度是基于信托的。它建立在对人——个人和商业机构——的信任之上,信任那些与之有业务关系的银行以及支持银行的机构。
雅浦岛早已有银行——石头金钱银行。长久以来,岛民习惯以石制轮子作为通货。石轮如此巨大,以致不必用地窖来储藏和保护。反之,它们放在墙边和哥伦尼亚镇外的路旁树边。采石场是在雅浦岛西南的庇留岛上,石的价值取决于采石的困难程度以及用小艇将石运到雅浦岛的难度。石头金钱是永不移动的。谁都熟知每块石头和它的历史。所有权(不是石头本身)从一家移交至另一家以购买土地或货物。
因此,雅浦岛实际需要从“石器时代”转移到现代的电子系统银行时代,引进了支票、储蓄户口、外币兑换、债券、电汇等业务。岛民需要学习关于纸币的票面价值以及信任银行去处理他们所看不见的金钱。
今日,这种情况存在于普世各地。没有人实际要求银行出示币值的实体。事实上,大多数交易都是由电脑或支票处理的。世人信任银行能交出应许的币值或在提款时能够支付。但银行的实际存款只够每日提款所必需的流通之用。银行从经验获知,到了什么特定时候或季节就需要多少钱去应付。那么,其余的钱去了哪里呢?
银行业务
银行也是商业。像其他行业一样,银行的业务目的是牟利。但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银行的产品是金钱。在本质上,银行从一方面借款,在另一方面贷款。由于贷款的利率高于借款的利率,银行于是赚钱给本身、股票持有人、存款者和支付经营费用。但银行也制造金钱。方法如何?
特纳(Dennis Turner)在他所著的《当银行倒闭时》一书解释说:“[联邦储备局]要求各银行只将存款的小部分储存在手头。储存的条件视乎银行的大小和保证金多少而定,[1983年]的平均储存率是百分之8。例如存款者若将100元存入自己的户口,银行就可以将其中的92元贷出。贷款者不论是把钱用去抑或存入其他银行户口,都会造成92元的新存款。新存款的84.64元可以被贷出,只留下7.36元作为储备。这种金字塔式的程序继续下去,按条件只储备其中的百分之8,于是起初的100元存款可以制造的新金钱总额达1,200元。”
银行通常在法律容许的范围内尽量放债。可是,若有谣言传说某间银行遭遇困难,存款者就会对该银行失去信心而急忙提款。银行若不能应付存户挤提,就可能倒闭——除非政府加以支援或与一间较强的银行合并。甚至有些经济健全的银行也在此种情况之下倒闭。
其他倒闭原因
为银行带来难题的许多时是贷款本身,尤其以低息的长期贷款为然。在经济保持稳定和银行给予存户的利率低于贷款的利率时,通常不会有什么难题。可是,付出的利率若攀升,正如前些时所发生的情形一般,银行便会处于入不敷支的状态了。
借款人若无法偿还债务,情况甚至会更为恶化。美国曾有不少耕农处于这样的困境。欠债不还曾使许多地区的小银行倒闭。“在1985年,实际上有一半倒闭的银行都属于农业银行类,那便是说,银行贷款至少有百分之25是与农业有关的,”金融报章《美国银行家日报》如此说。
有人行骗和侵吞公款是银行倒闭的另一原因。电脑转账时代使大规模盗用公款成为可能,相形之下昔日的抢劫银行有如小巫见大巫一般。巴黎的《费加罗日报》声称:“这种方法使美国人在经济上每年损失5亿美元以上。在欧洲,各大银行对于发表损失数字谨慎得多,他们不愿把难题透露出来。可是,他们承认,从电脑行骗所损失的款项数额比普通抢劫大得多。电脑骗局已成为现代经济的大祸。……电脑专家一发现对付方法,便会随即出现新的漏洞,被人加以利用以中饱私囊。”
银行也和其他行业一样,经营不善和业务不前可以使其倒闭。事实上,据说经营不善乃是银行倒闭的重大原因。银行主管可能毫无保障便贷款给朋友或亲戚,或者在繁荣时期过度扩张。贪图暴利,希望急速发财而冒险投资也是倒闭的原因之一。
有时剧烈的竞争曾促使许多银行贸然冒额外的风险。有些银行为了本身卤莽的贷款政策而受害。由于遭遇难题而需要加以掩饰,以及增加储备和吸入现金,有些银行以异常的高息争取存户,甚或不惜进一步作冒险的投资。
政府保护存户的安排——保证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情,存款均可以归还——也导致有些银行把谨慎置之度外。但未来是无法预知的。例如,有些银行在石油和其他能源市道畅旺和涨价时作大量投资,到油价暴跌或冒险失败时便告破产。或者通货紧缩也能使那些期望通货膨胀,以贬值的货币偿还借款的银行遭遇困难。
导致倒闭的难题不仅发生于小银行。有些世界最大的金融机构也同样处于困境。不少这样的机构曾贷出数十亿美元给第三世界诸国,欠债国至今仍无法偿还利息,本金更不用说了。近年来银行轻易倒闭已在普世引起若干问题。我们的信任是否放在错误的地方?银行究竟安全到什么程度?
[第6页的附栏或图片]
美国银行倒闭数字a
1977-6
1978-7
1979-10
1980-10
1981-10
1982-42
1983-48
1984-79
1985-120
[脚注]
a 各银行由FDIC(联邦储备保险公司)保险。上述数字并不包括其他财务公司的倒闭。此外还有1196间银行在1986年3月11日列入FDIC的难题目录。
[第5页的图片]
雅浦岛上的石头金钱见于这间房屋外面
-
-
银行安全到什么程度?警醒!1987年 | 5月8日
-
-
银行安全到什么程度?
“我们以为这仅是时间问题——在相当短的时间之内——普世的银行都会发生挤提,结果差不多所有银行都会倒闭。”——《当银行倒闭时》,特纳着。
“银行制度是绝对安全的。我们设立了一种安排去处理任何可能发生的难题,不论大小。”——艾萨克(William Isaac),联邦储备保险公司前任主席,《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引述。
很少人再把金钱藏在席下。除了有火灾或被盗而失去的危险之外,以这种方法储存的钱是停滞的。金钱的数额既不会增加,它的价值也会因通货膨胀或贬值而日渐减少。
为了增加储蓄,金钱必须加以运用才行。最受人广泛接纳和使用的方法——作为保管和生息——便是银行。可是,银行安全可靠吗?正如以上引述的评论显示,对这问题的意见极之分歧。
有理由令人不安吗?
“全世界的银行制度互相关连的成分很高,”已退休的大通银行主席洛克菲勒(David Rockefeller)指出。“银行业务必须彼此往来,因此必然互相依存。”结果,没有一间银行或一个国家是真正孤立的。一间银行若倒闭,就有人担心它是否会牵连别的银行一起倒闭或使人对银行的信心减弱,而信心乃是银行经营所不可少的要素。于是,别处的存户便可能纷纷前往银行提款,促使其他银行也连带倒闭而像骨牌倒塌一般一发不可收拾。
在某处地方一间银行倒闭可能导致国际银行制度崩溃吗?“在美国和其他国家,管理者必然会采取有力的步骤去阻止看来迫近的任何重大危机,”洛克菲勒说。“我认为这样的事极少可能发生。”
直至目前为止,虽然近年来世界各地发生了不少严重难题和倒闭事件,政府却插手干预去挽救遭遇困难的金融机构。“各国的经济部长和银行家越来越害怕见到1929年的噩梦重演,他们会竭尽所能去避免50年前所发生的经济大祸——或多或少地希望避免那看来的必然结果,世界大战,”法国《快报》周刊解释说。可是,令人关注的理由是有的。
债务难题
银行本来就是富于风险的商业。银行要处理大量金钱,而大部分金钱却不是自己的。此外,银行制造金钱和贷出远超于金钱净值的款项。他们虽然采取审慎步骤,但却深知有些欠款会变成倒账。因此银行要拨出相当数额作为贷款储备金以弥补倒账。可是,如果有太多贷款成为倒账,储备金就不足以补偿大量的损失或应付一场挤提了。《纽约》杂志说:“倒账所造成的财产净值危机越大,银行的经济就越弱。所有银行的财产净值若枯竭,破产(或倒闭)就随之而来。”
今日有越来越多的银行处于这样的困境——太多贷款变成倒账,以致资金不足以弥补。举出的原因很多:石油危机,贸易限制和贸易赤字,经济走下坡,利率不稳,资金溜走,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商业不景,过度放宽的贷款政策,商业破产,剧烈竞争,放宽规定——甚至无知和愚昧。
继续生存的方法是有的——在理论上。重新调整还款时限,延长贷款期,乃是被人再三运用的方法。另一方法是列出贷款的总值,虽然归还本金的希望微乎其微。许多时银行采用的策略是贷出多点金钱,使欠债者能付出利息。
这一切方法在近期常被各银行采用以应付第三世界的欠账,许多人认为这是国际银行制度的最大威胁。据世界银行调查透露,百多个发展中国家的外债总额在1985年已达9,500亿美元,翌年又增加了百分之4.6。这个数字虽然已过于庞大,但预料在1986年末更可能增至1万零100亿之巨。原因何在?因为许多国家不但无力还债,而且要求延期和多借一点。考虑到债额的庞大,各银行不得不顺应其要求。正如有人说:“我欠你一元,我就受你支配;我欠你一百万元,你就受我支配。”
笼罩在前头的阴影是,债台高筑的国家可能厌倦了厉行节约之苦而决定不再还债。银行是不能强迫主权国家还债的。《理解》杂志说:“对银行来说,全球欠账危机的意义很简单明显。银行大部分溢利是从贷款而来,各国若不偿还庞大的欠款,银行溢利、资金基础和股票价值便会突然下降。……第三世界的赖账可能把银行制度拖到崩溃边缘,结果许多大银行可能倒闭。”
专家们警告说,只是四个国家——墨西哥、巴西、阿根庭和委内瑞拉——决定不还债就可以把美国九间大银行拖垮。《纽约时代杂志》声称:“实际不还债的情况还未发生是令人诧异的。当然,这可能是语意上的问题。正如战争已不用再正式‘宣战’,现在也没有国家‘在法律上’宣布不还债。”
“我存款的银行安全吗?”
人能知道一间银行情况稳固和有力还款吗?《多变的时代》杂志说:“对大多数存户说来,银行的现况如何是很难或甚至无法查究的。”《纽约时报》补充说:“近期的经验表明,外人判断一间银行的健全程度是极之困难的事。近年来差不多每间倒闭或濒于倒闭的大银行都曾被银行股票分析家所极力赞赏。……甚至银行的管理者和核数者都无法探知银行的严重难题,往往察觉时已经太迟了。”
顾客对银行的考查大多数只看看表面:提供服务的类型、服务的友善和快捷程度等。事实上,银行广告通常强调的正是这些事,例如职员的礼貌、贷款迅速、特别户口或服务、提存方便等。有时银行会赠送礼物去吸引新的存户。但银行很少提及本身的经济情况。当然,银行的各项服务十分重要。同时值得留意的是利率和利率的计算方法,因为利率各有不同。但对存户来说,最重要的是他所光顾的银行的安全程度。
在这方面的要诀是存款保险。“由于有存款保险,除非银行制度完全崩溃,否则难题只会影响到银行家和银行股票持有人而非存户,”《大西洋》月刊说。“今日银行的倒闭不大可能会导致三十年代式的损失,使许多人的一生积蓄化为乌有。”
因此明智的作法是考查一下户口是否有保险,保险者是谁。当然,政府作保是最好的,例如美国的联邦储备保险公司。有些人听说自己的户口已有保险,但后来发现作保的是私人公司,银行倒闭时,保险公司的资金根本不足以归还所有存款。保险数额也要查考一下。你的存款若超过限额,可以考虑在别家银行另开户口,使你所有的金钱均获得保障。
前途如何?
专家们预料个别的银行会继续倒闭,倒闭的数字甚至可能增加。可是,对银行制度最重要的是人们继续对之保持信心。《财富》月刊说:“存户若认为经济困境乃是向受影响的银行挤提的理由,危机就会发生了。”因此,有关方面正极力设法加强银行制度本身和人们对银行的信心。
多项计划正在付诸实行以图把第三世界诸国的欠债减少至可以应付的水平,借此协助他们负起还债的义务。法国前任工业部长郝兰登(Albin Chalandon)说:“归根究柢说来,巨大的经济赤字将会被普世的纳税人所吸收。”
那么,银行安全到什么程度呢?一位银行职员说:“银行的安全有赖于政府的支持。”目前这种说法虽然似乎能使人放心,但有思想的人却有理由采取审慎态度。原因何在?因为圣经预告地上所有的政府都行将遭受毁灭,取而代之的是永恒的上帝王国。(但以理书2:44)圣经并且指出,二十世纪的世事乃是表明现行的事物制度行将终结的标志。——马太福音24:3,6,7,21,22。
圣经预言,届时世人甚至会把金、银抛在街上,因为这些东西根本无法拯救他们。(以西结书7:19;西番雅书1:18)既然那些宝贵的物质也会有被抛弃的一天,国家或经济机构发行的通货又有什么可以倚仗的呢?支持这些货币的政府届时都会消逝!
耶稣的警告说得不错:“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地上有虫子咬,能锈坏,也有贼挖窟窿来偷。只要积攒财宝在天上,天上没有虫子咬,不能锈坏,也没有贼挖窟窿来偷。因为你的财宝在那里,你的心也在那里。……你们不能又事奉上帝,又事奉[财利]。”——马太福音6:19-21,24。
[第9页的附栏]
银行的处境——外界人士怎样说
● “几十个债台高筑的国家政府、国际金融基金会、联邦储备局和数以百计的美国和外国银行正面临1930年代以来最严重和最广泛的经济危机,这样说绝非言过其实。”——《纽约杂志》。
● “现行政策只能提供一项极其不稳的保障。世界的经济安全其实岌岌可危。债务危机不仅威胁到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而且威胁到工业国家银行制度的稳定。”——联邦专家团的报告,《伦敦卫报》。
● “第三世界诸国欠下美国各银行的巨大债务仿佛一场巨大的雪崩可能随时压在美国银行制度之上。”——纽约《时代》杂志。
● “全球债务的总额是如此庞大,因此已在国际银行制度上奠定了一个特级债务危机的基础。”“最富于讽刺性的是,在全球的钱债危机中,各银行如此泥足深陷,以致若不扳倒全间纸牌屋就不能自拔。”——《理解》杂志。
● “今日的处境比1930年代的处境更加危险和更难以应付。”——西德经济学家里奇伯格(Kurt Richebächer),《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第10页的附栏]
十七个债台高筑的发展中国家
国名 外债 私人方面a的
(以十亿美元为单位)欠债比率
阿根庭50.8 86.8
玻利维亚4.0 39.3
巴西107.3 84.2
智利21.0 87.2
哥伦比亚11.3 57.5
哥斯达尼加4.2 59.7
厄瓜多尔8.5 73.8
象牙海岸8.0 64.1
牙买加3.4 24.0
墨西哥99.0 89.1
摩洛哥14.0 39.1
尼日利亚19.3 88.2
秘鲁13.4 60.7
菲律宾24.8 67.8
乌拉圭3.6 82.1
委内瑞拉33.6 99.5
南斯拉夫19.6 64.0
总额445.9 80.8
[脚注]
a 大多数是商业银行
资料来源:世界欠债表,1985-86年版。华盛顿世界银行出版。
[第8页的图片]
如果多间大银行倒闭,骨牌式的株连可能使整个银行制度崩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