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福音浪迹天涯守望台2004年 | 8月15日
-
-
为福音浪迹天涯
据说,乔治·博罗18岁已懂得12种语言。两年后,他已能翻译20种语言,文笔“潇洒典雅”。
1833年,这位旷世奇才应邀前往伦敦,接受英国国内外圣经协会的面试。博罗当时30岁,虽然付不起路费,却不甘放弃如此难得的机会,竟徒步从家乡诺里奇出发,走了180公里前往伦敦,全程只用了28小时!
圣经协会给他一个艰巨的任务:六个月内学会满语,也就是当时中国某些地区通用的语言。博罗向协会要求一本语法书,但会方只能给他一部满语的《马太福音》,以及一部满语法语对照的词典。尽管如此,不到十九个星期,伦敦的圣经协会已收到他的信,说他“凭着上帝的帮助”已经“精通满语”了。更不可思议的是,据说在同一段时期里,他竟修订了《路加福音》的纳瓦特尔语(一种墨西哥土话)译本。
圣经满语译本
满族人所用的文字,是仿照回纥(或称回鹘)式蒙古文的字母创制而成的。17世纪,这种文字成为中国朝廷所用的文字。虽然后来使用满语的人越来越少,英国国内外圣经协会仍然渴望发行圣经的满语译本。1822年,协会曾拨款印制550本《马太福音》。译者是俄国外交部的斯捷潘·利波夫特索夫,曾在中国居住20年。译本在圣彼得堡印刷,但分发了没多少部,余下的就给一场洪水浸坏了。
不久,《希腊语经卷》其余部分的翻译工作展开了。1834年,一份古老的圣经抄本被发现,其中包含《希伯来语经卷》的大部分经文,许多人因此对圣经的兴趣大增。谁能担起重任,不但修订已有的圣经满语译本,还把其余经卷译成满语呢?英国国内外圣经协会选上了乔治·博罗,要求他尽快完成这个任务。
前往俄罗斯
博罗到了圣彼得堡后,就埋头深造满语,务求能校对和修正圣经的译文。翻译圣经到底是艰苦的工作,有时候他更要一天用上13小时协助制作印版。这部《新约》出版后赢得好评,有人更形容满语译本是“一部瑰丽的东方典籍”。1835年,译本印行了一千本。博罗本来打算把译本运进中国去分发,却遭俄国政府反对,因为恐怕满清政府会认为那是有害的传教活动,以致损害两国的友好关系。俄国政府表明,就算他身上“只有一部圣经满语译本”,也不准他跨越中俄边界。
事隔十年,译本才有少量分发出去。到了1859年,满汉对照的马太福音及马可福音译本面世。但到了那个年头,懂满语的人都宁愿用汉语了,因此把圣经全书翻成满语的计划就不了了之。事实上,当时满语已是一种垂死的语言,快要被汉语取回主导的地位。1912年,民国成立,两种语言的主次地位正式逆转。
-
-
为福音浪迹天涯守望台2004年 | 8月15日
-
-
[第28页的图片]
《约翰福音》满语译本,1835年出版。图见约翰福音的头几句,文字自左而右直写
[鸣谢]
From the book The Bible of Every Land, 18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