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命运全凭基因主宰?
    警醒!1996年 | 9月22日
    • 命运全凭基因主宰?

      “过去我们以为,自己的命运是由星宿支配的。现今我们知道,在很大程度上,人的命运是由基因主宰的。”在《破解基因之谜》一书的开头部分,作者露思·哈伯德和伊莱贾·沃尔德摘引了詹姆斯·沃森所说的以上几句话。不过,在沃森的引文下面,两位作者却又引用了R.C.莱旺廷、史蒂文·罗斯和利昂·卡明的话说:“我们想不出有任何显著的人类社会行为是天生不能改变的,以致连社会教化措施也无法加以改造。”

      该书的封套载有一篇内容提要,文章一开始就提出以下关系重大的问题:“人的行为是否得自遗传?”换句话说,既然生理机能和性格特征是可以遗传的,人的一举一动就完全由负责传递遗传信息的基因所操纵,是这样吗?基于遗传理由,社会就该认同某些不道德的行为,是这样吗?大众是不是应该把罪犯看做遗传密码的受害人呢?要是这样,他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辩称,自己的犯罪倾向是体内基因早已预定的,从而要求减轻刑事责任。

      无可否认,科学家在本世纪所作的发现,有许多对人类都是很有贡献的,其中一个发现就是引人入胜的DNA(脱氧核糖核酸),所谓的遗传结构蓝图。遗传密码所储存的信息不但令科学家着迷,就是连门外汉也深感兴趣。遗传学的研究到底有什么发现?研究结果怎样被人用来支持先天决定论(或称为得救预定论)这个近代学说呢?

      不贞行为和同性恋又怎么样?

      《澳大利亚人报》的一篇文章指出,关于遗传学,有的研究报告声称,“不贞行为大概是与生俱来的。……看来,不忠实也是人的天性”。对放荡不羁的人来说,这样的“漏洞”简直正中下怀,他们大可以利用这个借口,要求减轻要负上的责任。试想想,上述的一番话会对婚姻和家庭造成多大的破坏!

      论到同性恋,《新闻周刊》以“天生还是后天养成?”作为文章标题。文章述说:“最新的研究暗示,同性恋可能跟遗传有关,而不是环境因素促成的。科学家和心理学家都觉得,很难弄清楚这个暗示的含意。……听到同性恋可能是与生俱来的倾向,许多同性恋者都如释重负。”

      文章接着引述理查德·皮亚尔博士的话:“性倾向要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话,同性恋者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说,‘这不是个人缺点,也不是我的错’。”同性恋研究人员弗雷德里克·惠瑟姆提出进一步的论证,支持这个“无需负责”的论点。他观察到,“同性恋者一听到这种倾向是天生的,就会松一口气。不论是同性恋者还是他们的家人,双方都自觉如释重负,不再感到内疚了。此外,社会也无需为同性恋教师等问题大伤脑筋”。

      谈到同性恋倾向是天生的,新闻媒介有时把所谓的证据当做确凿事实,而没有清楚表明,这不过是一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而且证据其实是毫不充分的。

      《新政治家与社会》杂志给一些虚夸不实的报道泼冷水:“由于对报道赏识不已,读者可能完全看不出,所谓铁一般的具体证据不过是表面工夫,根本站不住脚。科学家[明目张胆地]声称,放荡不羁‘是男子的天性,这种与生俱来的行为是改不掉的’。那么可怕的主张根本毫无实据。”论到最新的遗传学研究,作者戴维·铃木和约瑟夫·莱文在《破译密码》一书里也表达了他们的忧虑:“科学家可以据理论证,人大体上的行为是有可能受遗传影响的,但要证明一只动物对周围环境的反应,包括反应的特定细节在内,实际上是由一个特定的基因、一对基因,甚或20个基因所控制的话,那又是另一回事了。为了公平起见,我们不妨问问:在严格的意义上说来,从事分子定位或基因操作的科学家,有没有发现DNA任何部分,是他们预计会影响到人类特定行为的呢?”

      支配酗酒和犯罪行为的基因

      多年来,遗传学研究人员一直对酗酒恶习的探讨深感兴趣。有些人声称,研究报告表明,人所以嗜酒如命,要不是因为受某些特定基因所影响,就是由于嗜酒者缺乏某些特定基因所致。举例说,1988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在过去十年内,经过三次独立的调查,有关方面已找到肯确证据,表明酗酒这个特征是可以遗传的”。

      不过,现今有些癖嗜学专家却对以下的看法提出质疑:酗酒恶习主要是在先天因素影响下而形成的。《波士顿邮报》1996年4月9日刊的一份报告指出:“科学家仍然找不到使人染上酒瘾的基因。有些研究人员承认,他们充其量只可能找到遗传弱点;由于天生有这个弱点,某些人即使喝酒过量,也不会有半点醉意。这个遗传特征可能会使他们容易酗酒成性。”

      《纽约时报》就美国马里兰大学所举行的一个会议作出报道。会议的主题是:“研究遗传基因和犯罪行为的相互关系”。犯罪行为是由基因操纵的——这个主张既简单又吸引。时事评论员似乎一窝蜂支持这个看法。一位科学作家在《纽约时报杂志》评论,罪恶可能“从受孕的一刹那就铭刻在父母遗传给我们的染色体上”。《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报道,关于犯罪行为是否由基因支配,持续不断的讨论使人以为,罪行“有共同的起因,全在于脑部结构反常”。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杰罗姆·卡根预计,终有一天基因化验会把生性暴戾的孩童标示出来。有些人暗示,抑制罪行的希望可能在于遗传基因的改造工程,而非在于革除社会弊病。

      关于人类的行为是否受遗传影响,传播媒介报道各种猜测的时候,往往含含糊糊、闪烁其词。《破解基因之谜》一书讲述行为遗传学家林肯·伊夫斯所进行的研究。伊夫斯自称找到了证据,表明抑郁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调查过易患抑郁的妇女后,伊夫斯“表示,也许由于[妇女]对前景感到沮丧,而且终日郁郁寡欢,她们碰巧遇到不幸的机会也就大增”。“碰巧遇到[的]不幸”到底是什么?接受调查的妇女“要不是被人强奸,遭受侵犯,就是给雇主辞退”。这些痛苦经历是由抑郁引起的吗?“这是什么论据呢?”该书继续说,“这些妇女所以变得抑郁沮丧,是因为她们被人强奸,遭受侵犯,或给雇主辞退所致。她们的遭遇越是痛苦难堪,受抑郁困扰的时间就越长。……他[伊夫斯]要是找到充分证据支持,抑郁跟人生经历是毫无关系的,那么,他花时间、精力钻研问题是否受遗传因素所促成,这样做才有价值得多。”

      同一刊物指出,这样的报道“深具代表性,传播媒介和科学期刊对[行为]遗传学所作的最新报道,通通都采用类似手法。报道内容不但混杂了一些有趣的事实、毫无根据的猜测,还极度夸大基因对我们一生所操有的影响。大部分文章都有同一的显著特色,就是措辞隐晦”。以上的刊物继续说:“把基因跟孟德尔的遗传模式联系在一起是一回事,用假设的遗传‘倾向’来解释痼疾的成因,例如癌症、高血压等,却又是另一回事。科学家表示遗传学的研究有助解释人类行为,这只不过是他们妄下结论罢了。”

      可是,考虑过以上的种种因素,大众还是对以下的问题深感兴趣:有时候,我们会发觉,日常的行为习惯渐渐改变了。为什么呢?我们可以抑制这样的情况出现吗?我们可以怎样控制自己的生活,并且持之以恒呢?下篇文章会探讨这些问题,其中所提供的答案可能会使你得益。

  • 好好掌握自己的一生!
    警醒!1996年 | 9月22日
    • 好好掌握自己的一生!

      关于人的行为和动机,科学家所作的研究使我们得益不浅。由于科学研究,我们能够深入了解某种疾病的成因,甚至可能已经学会应付这样的健康难题了。不过,对轰动一时的新理论有所保留倒是明智的;理论要是跟公认的原则相悖的话,那就更要审慎处理了。

      谈到遗传学和行为的关系,这个题目引起了一些疑问:我们可以不负责任,断言自己行为无过吗?不论是言行失检还是犯了过错,我们可以借故推卸责任,甚或委过于人吗?当然不可以。我们如果遇事推委,就会成为这个“不能怪我”世代的一分子,他们的声势日益浩大。一朝功成名遂,大多数人都乐意接受表扬;照样,对于自己的过错,他们又为什么不肯承认呢?

      所以,我们可以问问:我们的一生正受什么支配?关于这点,上帝的话语圣经怎样说?

      圣经的观点是什么?

      首先,我们必需意识到,所有人都从始祖亚当夏娃承受了罪,我们大家都是在罪孽里生的。(诗篇51:5)此外,我们正生活在“最后的日子”;在这个特别时期,世人会经历“难以应付的凶险时代”。(提摩太后书3:1)这正好表明,在克制私欲、约束行为方面,我们所碰到的难题,每每比先祖所遭遇的多。

      虽然这样,但所有人都是按自由意志行事的,人人都可随意作出选择。由于有自由选择,他们至很大程度是能够掌握自己生活的。自古以来,人类就一直有选择的自由;约书亚对以色列人所说的话足以表明这点:“今日你们就可以选择你们所要事奉的”。——约书亚记24:15,《新译》。

      圣经清楚说明,魔鬼撒但已从天上被摔下,现正不惜一切迷惑全人类,比以往有过之而无不及。圣经还告诉我们,早在使徒约翰的日子,全世界已伏在邪恶者的势力下。(约翰一书5:19;启示录12:9,12)可是,正如全能的上帝不会控制我们的一举一动,也不会为我们预定一个只有他晓得的结局,我们也不该把自己的过错、弱点一一归咎于撒但。圣经的真理能起平衡作用:“其实各人受考验,是被自己的欲望勾引诱发的。然后欲望怀了胎,就生下罪来”。(雅各书1:14,15)在圣灵的感示下,使徒保罗写道:“不要受迷惑了:上帝是嘲弄不得的。人撒播的是什么,收割的也是什么。”——加拉太书6:7。

      所以,在耶和华上帝的眼中,我们个别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必须小心谨慎,避免利用遗传结构、与生俱来的不完美作为借口,把责任推脱得一干二净。在古代所多玛和蛾摩拉,强暴的同性恋者也要为自己的败行向上帝交帐。很明显,上帝并没有把当地居民看做可怜、不幸的受害人——他们不过是受某些假定的遗传缺陷所支配,因而控制不住自己,干起伤风败俗的事来。类似地,在挪亚的日子,当时的世代也要面对周遭的邪恶势力;不过,他们如果想渡过即将降下的洪水浩劫,就得作出选择,自行决定怎样做。很可惜,作出正确选择的只有寥寥几个人,绝大部分人都作了错误的选择。

      希伯来裔的预言者以西结证实,我们如果想蒙上帝喜悦,就必需律己:“倘若你警戒恶人,他仍不转离罪恶,也不离开恶行,他必死在罪孽之中,你却救自己脱离了罪。”——以西结书3:19。

      提供最佳帮助

      当然,我们大家都需要帮助,才可在日常生活上表现自律;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样做是相当困难的。我们却无需感到绝望。上帝虽然并不悦纳我们与生俱来的犯罪倾向,却为我们提供最佳的帮助,那就是他的圣灵和受灵示的真理。我们如果想一改故辙,就要充分利用这些良助。尽管受到遗传倾向或外来因素影响,我们仍可以“把旧品格连旧行为一并剥掉……[然后]穿上新品格;这种品格借着确切的知识,按着创造这种品格的上帝的形像,渐渐获得更新”。——歌罗西书3:9,10。

      哥林多会众有很多基督徒曾洗心革面,改邪归正。受灵示的记载向我们指出:“无论是淫乱的、拜偶像的、通奸的、供人满足变态欲望的男子、男和男同寝的、偷窃的、贪心的、醉酒的、咒骂的、敲诈的,一概不能继承上帝的王国。你们有些人以前也是这样的。不过,你们已经洗净了,已经被分别为圣了,奉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名,凭着我们上帝的灵,已经称为正义了。”——哥林多前书6:9-11。

      所以,我们如果正竭力跟自己的不完美搏斗的话,千万不要屈膝放弃。许多现代基督徒都可以亲自证明,凭着耶和华的帮助,他们能够“更新思想而改变自己……[并]察验上帝那良善、蒙他悦纳而又完美的旨意”。他们专注于真实、正义、整洁、可喜爱、道德高尚、值得称赞的事;不但这样,“这些事[他们也会]继续思念”。他们吸收固体灵粮,经过习用后,他们的了解力就受到训练,可以辨别是非了。——罗马书12:2;腓立比书4:8;希伯来书5:14。

      现代的基督徒也曾竭力挣扎,他们有时候因控制不住而故态复萌,但凭着圣灵的帮助,他们最终能够痛改前非。知道有这么多人努力做对的事确实振奋人心。上帝肯确地指出,改弦易辙往往需要人从内心着手,也要控制内心的欲望:“智慧必进入你的心,知识必使你欢悦。明辨的能力必护卫你,聪明必看顾你;要救你脱离邪恶的道路。”——箴言2:10-12,《新译》。

      所以,你如果渴望得享永生,摆脱这个邪恶世界的种种烦恼、令人沮丧的不完美,就得“竭尽全力”好好掌握目前的生活,按属天智慧行事。(路加福音13:24)要接受耶和华通过圣灵所给予的帮助,使你能够结出自制的果实。你要立志按照上帝的律法生活,并听从以下的劝告:“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言4:23)在这个世界,你得竭力控制自己的生活,才可在上帝的新世界里持定“真正的生命”。你所作的一切努力是值得的,因为在新世界里,耶和华上帝会根据人对耶稣基督的赎价牺牲所怀的信心,把一切遗传缺陷矫正过来。——提摩太前书6:19;约翰福音3:16。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