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部分:公元前1513年以降——宗教最畅销书警醒!1990年 | 1月8日
-
-
圣经(基督教),《可兰经》(伊斯兰教),犹太法典(犹太教),《吠陀经》(印度教),《三藏》(佛教)乃是各大宗教的正式圣典。a
-
-
第6部分:公元前1513年以降——宗教最畅销书警醒!1990年 | 1月8日
-
-
另一方面,印度教则在受接纳的正典和其他被视为半神圣资料之间作出区分。印度教的一般神圣作品称为《天启》(Sruti), 意思是“从聆听而学习”,所指的是重要的启示,包括《吠陀经》和《优婆尼沙昙》(《奥义书》)在内。印度教的《遗传集》(Smrti, 意即“回想”)是《天启》的补充,对前者加以解释和详细说明。因此《遗传集》被认为是半正典的次要作品,虽然印度教徒的宗教知识大部分从它而来。
-
-
第6部分:公元前1513年以降——宗教最畅销书警醒!1990年 | 1月8日
-
-
在另一方面,据《宗教百科全书》所载,《吠陀经》的续集《优婆尼沙昙》早在公元前第八至第四世纪就以梵语编纂,但要到“公元1656年才初次用文字记录下来”。这并非出于疏忽而是蓄意的。历史家杜兰特(Will Durant)解释:“《吠陀经》和史诗都是歌曲,是给人世世代代传诵的;它们不是让人用眼睛去读而是用耳朵去听的。”
有些印度教徒和佛教徒仍然声称,经文只用口头传诵才能表达最大的韵味和意义。因此他们对念经——据称具有拯救能力的词语——特别重视。《新大英百科全书》说,“据称以正确的方式和发音念经也许能劝使或甚至迫使诸神将魔术和属灵的力量赐给信徒,这种力量是不能以其他方法得到的。”
谁的话语?为多少人而作?
并非所有经典都声称是神的作品或要求人将之广为宣扬及供应万民阅读。例如,印度教的《优婆尼沙昙》(意思是“坐近”)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宗教导师们惯于只把秘密教理传给最优秀和最得意的门生,亦即“坐近”他们的人。《宗教百科全书》说:“优婆尼沙一词含有奥秘的色彩。事实上,《优婆尼沙昙》明确地表示,其中的教理并不打算传授给一般人……[而是]挑选出来的人才可以听到的。”
-
-
第6部分:公元前1513年以降——宗教最畅销书警醒!1990年 | 1月8日
-
-
印度教:《吠陀经》,来自梵文的“知识”一词
-
-
第6部分:公元前1513年以降——宗教最畅销书警醒!1990年 | 1月8日
-
-
印度教有一套经典丛书,估计含有诗句100万节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