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德国
    1999耶和华见证人年鉴
    • 添置印刷设施

      在70年代中期,德国分社位于威斯巴登的科尔克。科尔克从前属于城市外围,毗邻森林,十分幽静,可是现在已迅速发展为城市的一部分了。社方曾经扩建过分社的建筑13次,但是西德的王国宣扬者的数目增至接近10万人,他们需要更大的办公地方去督导地区的工作,更大型的印刷设施去印制圣经书刊。当时,要得到额外的土地去扩建社方的物业其实十分困难。德国的弟兄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分社委员会于是祷告祈求耶和华的指引。

      在1977年年尾,新成立的分社委员会开始商议,看看在另一个地方兴建新的伯特利的可行性有多大。问题是,他们真的需要新的分社建筑物吗?当时很多人觉得,旧制度很快就终结了。可是,另一个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无论旧制度会延续多久,社方仍旧要印制大量的圣经书刊。如果社方要继续进行印刷工作,就必须赶上日新月异的印刷技术。后来,时机来到,威斯巴登分社的弟兄改变了他们的想法。但说来有趣,事情原来跟东德的耶和华见证人在受禁制期间,弟兄从应付当时的情况所累积的经验有关。事情的始末到底是怎样呢?

      决定采用平版印刷

      自从柏林围墙在1961年竖起以来,为东德的耶和华见证人提供书刊变得越来越困难。社方为了方便运送书刊,特地为东德的见证人印制微型的特别版《守望台》,当中只刊载研读文章。分社需要重新排印文章,才能够出版特别版本的《守望台》。在特薄的纸上印刷其实已经十分困难了,要把印成后的纸摺成杂志就更加棘手。后来弟兄找到一台自动化的机器,可以印制这种出版物,而制造这台机器的地方,竟然是东德的莱比锡。世事也真的十分奇妙,东德正是禁制耶和华见证人的国家,而这个较不起眼版本的《守望台》,就是专为了这个地区的见证人印制的。

      一位弟兄在加入伯特利前,学会了平版印刷的技术。他向社方建议,如果用平版印刷印制供应东德用的杂志,工序会比较简单。他们可以先把研读文章缩印,然后制成印刷版。后来,有人把一台可以印刷单张纸的平版印刷机赠送给社方。过了一段时间后,弟兄们不单可以印刷黑白的研读文章,最后更能够出版彩色的整本《守望台》。社方更运用同样的方法,出版小型版的精装书。

      1975年,当时的守望台社社长内森·诺尔视察威斯巴登的分社。他对这种印刷程序很感兴趣,看过印成品后,说:“很不错。”后来,有人向诺尔弟兄解释,这些书刊是特别为东德的传道员印制的,西德的弟兄很高兴可以采用这种新式的印刷方法去印制这些书刊。诺尔弟兄回应说:“那里的弟兄吃了这么多苦头,我们理应把最好的给他们。”于是,他立刻批准西德分社购置额外的印刷器材,印制书刊给东德的弟兄姊妹。

      1977年,治理机构的成员格兰特·苏特访问西德,透露社方其实很久以来已一直认真考虑转用平版印刷,而当时社方正打算全面采用这种方法。这时候,威斯巴登的弟兄已经懂得一点平版印刷的技术了。东德的禁令间接令这里的弟兄做好准备,迎接新的转变。

      可是,转变印刷方法并不仅是牵涉到接受一套新的观念那么简单。苏特弟兄解释,他们也需要使用更大型和更重型的印刷机。但是,哪里可以容纳这些机器呢?用卷筒纸印刷机印刷彩色的刊物,想象起来自然容易,到实行却又是另一回事。社方曾经尝试在科尔克各地寻找可以用来扩建分社的地方,但都不成功。该怎么办呢?

      新分社大楼

      分社开始在另一个地方物色土地。1978年7月30日,约五万名在杜塞尔多夫参加大会和在慕尼黑聚集起来的近六万个见证人,听到这个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消息:社方打算购置土地,兴建一个全新的分社。

      在接着一年,弟兄们视察过123个地方。最后,他们选中了一块位于小山冈上、俯瞰塞尔特斯村的土地。经治理机构批准后,分社在1979年3月9日买下这块土地。然后,分社跟邻近65块土地的18个地主商议,收购他们的物业,令新分社的可发展面积达30公顷。塞尔特斯位于威斯巴登以北约40公里,货车运输十分便捷,距离法兰克福的莱茵-美因国际机场只有不到65公里。

      德国耶和华见证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建筑工程快要展开了。弟兄们已经准备就绪吗?建筑委员会的罗尔夫·诺伊费特忆述:“除了负责工程的建筑师弟兄外,没有人参与过这么大型的建筑项目。工程的难度实在难以想象。这么大型和复杂的建筑计划,一般只有由经验丰富的工程总监连同各方面的专门人才,才应付得来的。”可是,弟兄们的想法是,只要兴建分社是耶和华的旨意,他就必定会祝福事情的结果。

      他们要先取得40份不同的许可证才能够动工;他们很感激当地的官员,在这方面十分合作。其实,他们起初也遇到一点阻力。始作俑者主要是教士,他们发动民众集会,挑拨反对的情绪,却始终未能得逞。

      来自全国各地的见证人自愿协助兴建分社,他们的热心实在十分感人。在工地里,每一天平均有400个全时的工人和约200名“假期”工人工作。在工程进行的四年里,至少有1万5000个见证人自愿参与建筑工程。

      一个弟兄忆述:“无论是晴是雨,不管春夏秋冬,大家都排除万难,令工程继续进行。换上别的人早已收工休息的时候,我们却还是刚刚开始。”

      帮手也从外地而来。来自美国俄勒冈州的史密斯夫妇,杰克和诺拉,还有15岁的女儿贝姬,就不远千里来到这里帮忙。社方宣布德国将会兴建新分社的时候,他们一家人正在慕尼黑参加国际大会。他们都说:“可以参与兴建新的伯特利,实在是莫大的荣幸。”于是,他们向有关的部门毛遂自荐。杰克回忆说:“1979年,我们正在为大会做准备的时候,收到申请表和邀请信,请我们尽快到那里去。我们兴奋极了,简直不能集中精神工作和参加大会。”

      工地上原有的建筑物需要改建,给建筑工人住宿。大概到了1979年年尾的冬季,第一座房子盖好了。1980年9月,新的伯特利之家奠基。印刷厂房的建筑工程也展开了,刚好赶得及时间。分社在1978年1月订购的27米长卷筒纸平版印刷机将会在1982年年初送到印刷厂房,所以到时印刷厂必须起码完成了一部分。

      大部分工程都可以由弟兄们完成。一位弟兄直到今天仍旧语带惊异地说:“这项工程实在十分浩大,工作人员又经常流动,我们从来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工作过。曾有不少次,我们没有合适的专业人才,无能为力,满以为要停工了,怎料总在最后一刻,就有一些具有合适技能的弟兄申请前来工作。我们什么时候需要人,就马上有合适的人在我们眼前出现。”弟兄们对耶和华的指引和祝福实在感激不尽。

      迁到塞尔特斯

      当时的伯特利约有二百名成员,他们的家具、个人用品,还有分社的机器和工具,都要搬到新分社去。这件工作绝不容易,也不可能一次就完成。伯特利家庭按照工程的进度,逐个部门迁到塞尔特斯去。

      头一批搬到新分社去的是印刷厂房的工人,因为印刷厂是最先落成的建筑物。他们把威斯巴登的机器拆卸,分批运送到塞尔特斯。在搬迁的同时,弟兄们在1982年2月19日在塞尔特斯开始用新购置的轮转平版印刷机印制彩色的刊物。这实在是个值得庆贺的日子!同年5月,威斯巴登的印刷厂终于停产,34年的印刷历史也就此终结了。

      新的平版印刷机所印刷的第一个大型项目,是印制《你能够永远生活在地上的乐园里》。社方打算在1982年的区务大会发行这本新书,德国分社负责印制其中七种语言的译本。问题是,装订的机器仍然在威斯巴登,一年多后才会搬到塞尔特斯去。于是,书帖一在塞尔特斯印刷好,弟兄们就连忙用货车把它们运送到威斯巴登去装订。虽然工作量是加重了,他们却能够印成48万5365本精装书(初版的发行量是134万8582本),让不同国家里参加大会的不同国籍的人,都能够收到新发行的刊物。

      可以理解的是,搬迁分社令人百感交集。威斯巴登是不少伯特利家庭成员35年来的老家。不久之后,威斯巴登的分社设施将会分别出售给不同的人,只留下从前是装订工场的部分,改建成为王国聚会所。到了今天,这个聚会所由四群会众共用,两群德语,一群英语,一群俄语,充分体现了耶和华的子民四海一家的精神。

      奉献礼

      塞尔特斯的伯特利建筑群完成最后的修饰后,在1984年4月21日举行奉献礼。所有曾参与工程的人都感到,耶和华一直在旁扶持他们。他们全心寻求耶和华的指引,很感谢他帮助他们消除一切看来难以克服的障碍。现在这些设施已经完工了,并且正在用来推广纯真崇拜。他们现在看见明显的证据,表明耶和华正在祝福这些设施。(诗篇127:1)奉献礼实在是个特别值得欢乐的场合。

      分社在奉献礼的那个星期初,开放让访客参观,不少跟工程有关的政府官员也应邀到来。分社也很欢迎附近的居民前来参观。其中一个访客说,如果不是他教会的牧师,他就不会来了。他解释说,近年来他的牧师老在发牢骚,说见证人的不是,教会里的人快要给他闷死了。刚刚过去的星期天,牧师又在数落见证人的不是,还警告教众千万不要接受邀请,参加见证人的接待日。访客接着说:“我记得你们的邀请,只是忘记了日期。要不是牧师在星期天提起来,恐怕我可能错过这次参观了。”

      分社奉献礼前的参观活动结束后,正式的节目开始了。节目在早上9时20分以音乐开始。教人高兴的是,当年治理机构的14位成员当中,有13位应邀出席这个盛会!由于大会不可能让所有曾参与工程的人都亲身出席奉献礼,所以大会安排用电话线把节目播送到另外11个会场去,让9万7562人能够聆听奉献礼的节目。

      塞尔特斯的奉献礼是个难忘的盛会。与会者包括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给囚禁在纳粹集中营里的见证人,另外也有小部分人是刚从东德的监狱里获释出来的;他们确实是忠贞的人。塞利格夫妇,恩斯特和希尔德加德,也是座上客。塞利格弟兄开始全时服务,刚好是60年前的事。在纳粹党和共产党政权下,他们夫妇俩给关在大大小小的监狱和集中营里,渡过了四十多个寒暑。他们笔述参加奉献礼的感受,说:“我们可以在属灵的乐园里,参与这一桌丰美的属灵筵席,感受实在难以形容。从开始到结束,听着奉献礼精彩的节目,就像在欣赏一首由神治的团结与和谐交织出来的神圣乐章一样。”(关于他们以往在信心上遭遇考验的经历,请参阅《守望台》1976年1月15日刊。)

  • 德国
    1999耶和华见证人年鉴
    • [第88页的图片]

      威斯巴登伯特利,摄于1980年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