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全球的规模合力建造耶和华见证人——上帝王国的宣扬者
-
-
环球的办事处、印刷厂及伯特利之家
1992年,守望台社在环球各地一共设立了99个分社办事处,以便统筹耶和华见证人在世界各部分的活动。在这些分社中,有超过半数从事各种印刷活动以推广圣经教育工作。这些分社的工作人员大部分均安置在称为伯特利(意思是“上帝之家”)的住所里。由于耶和华见证人和他们的传道活动大为扩张,社方不得不扩大这些设施及建造新的设施。
由于组织扩展得十分迅速,时常有20至40项扩建分社的工程在同时进行。这需要社方设立一项庞大的国际建筑计划。
为了方便在世界各地进行的庞大建筑工程,守望台社在纽约总部设有本身的工程部及制图部。有些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工程师撇下世俗工作,自愿全时协助与王国活动有直接关系的各项建筑工程。除此之外,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也训练其他男女担任建筑、设计和制图方面的工作。社方透过这个部门将工作统筹起来,因此,在世界任何部分建筑分社所获得的经验,均可以造益在其他国家执行同样计划的见证人。
后来,由于工作量激增,社方发觉在日本设立一个地区工程部是有益之举,目的是要协助在东方执行的各项建筑计划,为这些计划绘制蓝图。此外,在欧洲和澳大利亚也有地区工程部设立,工作人员来自多个不同国家。这些工程部与总部紧密合作,他们所提供的服务,连同采用电脑技术,能够减少各建筑工地所需的制图人员。
有些工程规模不大。例如,1983年在塔希提岛兴建的分社办事处便属于此类工程。这个分社包括办公室、贮物室和供八位志愿工作人员居住的宿舍。1982年至1984年间在加勒比海马提尼克岛兴建的四层分社建筑物也属这个类型。在其他国家的大城市居民看来,这些建筑物也许平平无奇,但在当地却引起了大众的注意。《法国-安的列斯群岛报》宣称,马提尼克岛的分社建筑物是“建筑学上的杰作”,充分反映出建造者的“高度敬业精神”。
在规模方面,与上述工程迥异的是1981年在加拿大落成的分社。分社的连栋大楼包括一幢占地面积逾9300平方米的工厂和供250名工作人员居住的宿舍大厦。在巴西的塞萨里乌兰日,于同一年落成的守望台连栋大楼包括八座建筑物,实用面积几达4万6000平方米。建筑工程用了一万辆货车运载的水泥和砂石,所用的混凝土桩合共的长度相当于埃佛勒斯峰的两倍!1991年,一幢大型的新印刷厂在菲律宾落成;除此之外,社方还在当地兴建了一幢11层高的宿舍大厦。
为了照料尼日利亚数目日增的王国宣扬者的需要,1984年社方在伊吉杜马落实一项庞大的建筑计划。工程包括兴建一所工厂、一座宽敞的办公大楼、四座互相连结的宿舍大厦以及所需的设备。社方定下计划,整个工厂会预先在美国制好,然后运往尼日利亚。政府所定的入口期限看来是弟兄们不可能达到的;但是他们终于克服了这些困难,所有物资都顺利抵达建筑工地。见证人并没有将功劳归于自己;反之,他们为耶和华的祝福向他致谢。
环球各地的迅速扩展
可是,由于宣扬王国的工作扩展得十分迅速,一个国家将分社设施大为扩展之后,时常仅过了一段短时候,便需要再次开始建造了。请考虑几个例子。
在秘鲁,1984年年底社方完成了一座美观的新分社,包括办公室、22间睡房、伯特利家庭成员所需的其他基本设施以及一个王国聚会所。但在南美洲的这个国家,人们对王国信息的响应比预期大得多。四年后,社方需要将当时的连栋大楼扩大一倍,并且采用防地震的设计。
1979年,社方在哥伦比亚落成了一座宽敞的新分社连栋大楼。在当时看来,这应当有足够地方供多年之用了。可是,仅七年之后,哥伦比亚的见证人数目差不多增加了一倍;再者,分社负责印刷西班牙文版的《守望台》和《儆醒!》杂志,不仅供本国使用,同时也供应邻近的四个国家。结果他们在1987年不得不再次兴建新分社——这次在一个有较大扩展余地的地方。
1980年间,巴西的耶和华见证人用了大约1400万小时公开向人宣扬王国信息。到1989年,这个数字升到几达5000万小时。有更多人渴望满足自己的灵性饥渴。在1981年呈献的分社设施已不敷应用了。1988年9月,为了兴建新工厂而进行的挖掘工作开始。新工厂提供比原有工厂多百分之80的面积;当然,除此之外,分社也需要增建各项设施去照料数目大增的伯特利家庭成员。
在德国的塞尔特斯/陶努斯,守望台社在1984年为社方属下第二大的印刷连栋大楼举行呈献礼。五年之后,由于德国的工作扩展,以及在若干由德国分社供应印刷品的国家里,作见证的机会大为增加,社方定下计划将工厂的面积扩大百分之85,并且增建其他的有关设施。
1972年,日本分社从东京迁到沼津的新址,其中的设施比以前大得多。1975年,分社作了进一步的重大扩展。1978年,社方购置了坐落在海老名的一项物业,并且迅速着手兴建一座新工厂,面积达沼津旧工厂的三倍。这座建筑物在1982年落成。但设施仍然不敷所需,于是社方在1989年增建了其他建筑物。社方岂不能够一劳永逸地建筑一所较大的分社吗?不能够。日本的王国宣扬者数目屡次倍增,这是没有人能够预料的。1972年,该国有1万4199名传道员;1989年,传道员的数目激增至13万7941人,而且其中有颇大部分将全部时间用来执行服事职务。
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情形出现。在社方兴建了有印刷设备的庞大分社之后,十年之内——有时仅在数年之内——又再需要大事扩充了。在墨西哥、加拿大、南非、大韩民国和其他地方均有这种情形出现。
实际的建筑工作由谁担任呢?这一切是怎样成就的?
盈千累万的人鼎力相助
在瑞典,社方兴建阿尔博加的新分社时,该国有1万7000名见证人,其中有5000人自愿协助工程进行。大部分是在建筑方面没有什么特殊技能的志愿工人,但其中也有不少是技术精良的专业人士;这使工作能够以妥善的方式完成。究竟什么促使他们参与这件工作呢?对耶和华的挚爱。
丹麦政府测量部的一位官员听闻社方在霍尔拜克兴建新分社,所有工程均由耶和华见证人本身担任,他对此表示疑虑。可是,志愿服务的见证人却能够提供所有必需的专业技能。即使如此,他们若雇用外界的承建商,工作的成果是否会较好呢?工程完成之后,市政府工程部的专家前往参观,他们都对工作素质的优良有好评——这种情形是他们在现今一般商业性的工程上很少见到的。至于在较早时候表示疑虑的官员,他微笑着说:“你要明白,当时我还不知道你们拥有一个怎样的组织。”
1978年至1983年间,社方在澳大利亚的英格尔伯恩兴建新分社,有3000人志愿参与工程。由于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大部分志愿人员至少要走1600公里的路程才能抵达工地。在弟兄统筹之下,多组志愿人员分别乘坐公共汽车前往分社。他们在途中歇息时,沿途的会众慷慨提供膳食,并与在场的弟兄交往。有些弟兄卖掉住宅,有些结束生意,有些则运用假期及作出其他牺牲以便参与这项工程。有多队经验丰富的技艺工人前来——有些甚至再三前来——担任倒混凝土、安设天花板、竖起栏栅等工作。另一些则慷慨捐出各种建筑材料。
在这些工程上,大部分志愿工人都是没有特殊技能的;但受过若干训练之后,其中有些能够负起重大责任而成就优质的工作。他们学会怎样安装窗门、操作拖拉机、调制混凝土和砌砖。与外间从事同类工作的非见证人比较,他们占有很大优势。在什么方面呢?那便是,有经验的见证人乐于将自己的知识与别人分享。没有人害怕别人会夺去他们的差事;人人都有充分的工作可做。再者,他们受到有力的激励要把工作做得好,因为这乃是他们对上帝表现爱心的机会。
在所有建筑工地,若干见证人形成了建筑“家庭”的核心。从1979年至1984年,当工程在德国的塞尔特斯/陶努斯进行之际,通常有几百个见证人形成了工人队伍的核心。有数以千计的工人与这些核心分子合力工作,逗留的时间长短不一,有许多人仅在周末参与工程。社方定下周详的计划,使所有志愿工人抵达工地时都有充分工作可做。
只要人一天是不完美的,便会有难题发生;但是,参与这些工程的人尽力根据圣经原则去解决难题。他们深知,以基督徒的方式做事比效率优良更为重要。为了提醒人谨记这点,在日本海老名的建筑工地,有些巨大的标语牌描绘一些戴着安全帽的工人,在每顶安全帽上各以日本字写着一种圣灵果子:爱心、喜乐、和平、恒忍、仁慈、良善、信心、温和、自制。(加拉太书5:22,23,《新世》)前往工地参观的人可以耳闻目睹这件事所造成的差别。一个前往巴西分社建筑工地参观的记者表达他的感想说:“大家都通力合作,毫无混乱的情形。……这种基督徒气氛使这块工地与通常在巴西商业建筑工地上见到的情形大异其趣。”
世界总部持续扩展
当守望台属下的各分社纷纷扩展之际,世界总部的设施也必须大为增加。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社方在布洛克林和纽约州其他地方的工厂和办公室扩展了逾十次之多。为了容纳工作人员,社方不得不建造或购置、改建多座大小不同的建筑物。社方在1990年8月和1991年1月宣布在布洛克林进行大规模的扩展。与此同时,1989年在纽约市之北开始的建筑工程仍继续在广阔的守望台教育中心进行;这个中心被设计成能够容纳1200人,包括职员和学生在内。
自1972年以来,布洛克林的世界总部和纽约州及新泽西州的社方设施,持续不断地有建筑工程进行。过了相当时候,社方清楚看出,即使有数以百计的固定建筑工人,他们仍无法照顾所有工作。因此,社方在1984年设立了一项持续的临时工人计划。社方致信给当时美国的8000多群会众,邀请具备资格的弟兄拨出一个星期或更长的时间参与工作。(一项类似的计划在若干分社,包括澳大利亚的分社,均有很好的成效,那些能够逗留两个星期的人受到邀请作志愿服务。)社方会供给工人住宿和膳食,来往的交通费用则自付,而且不会有任何薪酬。谁会响应这项呼吁呢?
到1992年,社方已处理了2万4000多份申请表!在这些人当中,至少有3900人已是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十次或第二十次申请服务了。他们当中大部分是长老、服事仆人或先驱——具备优良的属灵资格的人。他们全都自愿做任何必要的工作,不论是否需要他们运用自己的技能。工作通常又吃力又肮脏。但他们却认为,能够以这种方式参与推广王国事务是一项特权。有些人觉得,这帮助他们更深深体会到在世界总部工作的弟兄们所表现的自我牺牲精神。他们人人都觉得,由于他们有机会在场聆听伯特利家庭的早晨崇拜和每周伯特利家庭的《守望台》研读,他们获得了丰富的酬报。
国际志愿工人
随着迅速扩展的需要日殷,社方在1985年设立了一项国际志愿工人的安排。这项安排并不意味到,见证人在合力建造方面刚开始迈向国际化;反之,只是从这时起,合作的安排由总部加以仔细统筹而已。所有参与的人都是见证人,他们自愿协助其他国家的建筑工作进行。这些都是熟练的工人,他们的配偶也一同参与建筑计划,尽可能提出协助。他们大部分均自付旅费,而且没有为所担任的工作接受任何薪酬。其中有些是短期的,通常逗留两个星期至三个月不等。另一些则是长期的志愿工人,逗留一年或更长时间,也许直至工程完成为止。在最初五年,有来自30个国家的3000名耶和华见证人参与这项计划;还有很多人也表示,在社方需要他们的技能时愿意参与服务。他们认为,能够献出自己和自己的资源,以这种方式推广上帝王国的事务乃是一项特权。
社方提供国际志愿工人住宿和膳食。至于各种便利的设施,时常都颇为有限。当地的见证人很感激这些外来弟兄所作的服务;只要是可能,他们便接待弟兄到家里住宿,即使他们的住所相当简陋。以大部分而言,志愿工人都在工地进食。
并非全部工程均由外来的弟兄担任。这些弟兄的目标是要与当地的建筑工人一起工作。在国内有数以百计,甚至数以千计的人,也在周末前来协助,有些更花一周或更长的时间参与工作。在阿根廷,259位来自其他国家的志愿工人与数千个当地弟兄一同工作,其中有些天天参与,另一些则花几个星期的时间服务,还有些则仅在周末如此行。在哥伦比亚,工程进行的各阶段分别有830位国际志愿工人参与。除此之外,有逾200个当地的志愿工人全时参与工程,每个周末还至少另有250人前来协助。因此,参与工程的个别人士超过3600人。
语言不同可以造成难题,但并不足以阻止来自多个国家的人合力工作。手势、面部表情、幽默感,以及渴望完成一项为耶和华增光的工作——这一切均有助于使工作顺利完成。
在有些国家里,在建筑方面有熟练技能的见证人数目颇有限,但这些国家却在组织方面经历杰出的增长——因此需要建造较大的分社设施。对耶和华见证人来说,这并没有造成障碍,因为他们乐意彼此扶助。他们合力工作,因为他们是一个全球的大家庭,绝没有因为国籍、肤色或语言不同就产生分裂。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志愿工人每人按政府劳工处的要求,将本行的技艺传授给一位巴布亚新几内亚人。这样,当地的见证人在献出自己参与服务之际,也同时学会一些技能而能够在后来照顾自己和家人的需要。
当萨尔瓦多需要有一幢新分社时,有326位外国志愿工人加入当地弟兄的行列。至于厄瓜多尔的工程,则有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270位见证人与厄瓜多尔的弟兄姊妹并肩工作。有些国际志愿工人甚至参与几项同时进行的工程。他们按照工程对他们的技艺的需要,轮流到欧洲和非洲各地的建筑工地服务。
到1992年,社方已将国际志愿工人差遣到49个分社地区去协助当地的建筑工人。在有些事例上,从这项计划获得帮助的人能够进一步向别人提供协助。例如,菲律宾在建筑新分社期间有60位长期的国际工人在当地服务。此外还有230位来自外国的志愿工人曾提出短期的协助。在此之后,有些菲律宾弟兄自愿前往东南亚其他国家协助建筑当地的分社。
-
-
以全球的规模合力建造耶和华见证人——上帝王国的宣扬者
-
-
[第337页的图片]
新近抵达纽约世界总部的临时建筑工人
每群人均受到提醒要作属灵的人,而且记住工作的素质比工作的速度更重要
-
-
以全球的规模合力建造耶和华见证人——上帝王国的宣扬者
-
-
[第338页的附栏或图片]
国际建筑计划满足紧急需要
由于组织迅速扩展,环球各地的分社办事处、工厂及伯特利之家也需要不断扩充
国际志愿工人协助当地的见证人
西班牙
见证人所采用的建筑方法使许多经验有限的志愿工人也能作出有价值的服务
波多黎各
熟练的工人喜乐地献出自己的服务
新西兰
希腊
巴西
采用耐用的材料有助于减低长远的维修费用
英国
由于人人都真正关心要将工作做得好,他们得以达成优质的工程;他们借此把自己对耶和华的挚爱表达出来
加拿大
这些建筑工程是充满喜乐的场合;许多见证人都在此缔结了恒久的友谊
哥伦比亚
这个在日本的标语牌提醒工人不但需要留意安全措施,同时也要表现上帝圣灵的果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