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佛教——不靠真神而自求觉悟
    人类寻求真神
    • 佛教势力大张

      20.(甲)佛教的“三宝”是什么?(乙)佛陀的传教运动广泛到什么程度?

      20 五个比丘接受了佛陀的教训之后,成为第一批僧侣或和尚。佛教的“三宝”就此完成,那便是:佛、法、僧。据称这三宝乃是助人觉悟之途。准备妥当之后,佛陀乔答摩于是走遍恒河谷各地向人传道。社会各阶层和各种身分的人都来听他讲道而成为他的弟子。到他在80岁的高龄逝世时,他已声名大噪、备受尊敬。据报他最后吩咐弟子的话是:“万物皆承无常,精进自求正觉。”

      21.(甲)佛教势力大张是谁之功?(乙)他的努力导致什么结果?

      21 公元前第三世纪,在佛陀死后大约200年,佛教最大的拥护者阿育王出现了,当时印度的大部分地方均受他统治。征战所造成的屠杀和动乱使他深感忧伤,于是皈依佛教,并予以国家的支持。他设立佛教碑碣,举行结集,劝谕人民按照佛教的训诲而生活。阿育王也派遣佛教传教师到印度各地和斯里兰卡、叙利亚、埃及和希腊等地宣教。主要由于阿育王的大力支持,佛教得以从印度的一个教派一跃而成为世界宗教。可以理解的是,有些人把阿育王视为佛教的第二位创立者。

      22.佛教怎样在亚洲各地奠定势力?

      22 佛教从斯里兰卡向东伸展,进入缅甸、泰国和印度支那半岛的其他地方。在北方,佛教传播至克什米尔和亚洲中部。早在公元第一世纪,佛教僧侣已越过凶险的山岭和沙漠,把他们的宗教传入中国,而中国又进一步成为佛教传入朝鲜和日本的捷径。佛教同时被引进到印度北邻的西藏。它在西藏与当地的宗教混合,成为喇嘛教;这个教派对人民的宗教和政治生活均操有极大的影响。到公元第六或第七世纪,佛教在东南亚和远东各地已奠定了根基。但在印度又如何呢?

      23.佛教在印度有什么遭遇?

      23 佛教的影响力虽然广传至其他地方,但在印度本土却逐渐衰微。由于热中于研究哲学和玄学,僧侣开始与俗家信徒日渐疏远。此外,失去皇室的支持以及采纳印度教的主张和习俗均加速了佛教在印度的衰落。甚至佛教圣地,例如乔答摩出生地的兰毗尼以及他“觉悟”之处的菩提伽耶,也沦为废墟。到第13世纪,佛教在它的发源地印度已差不多消失踪影了。

      24,25.佛教在二十世纪有什么进一步的发展?

      24 在二十世纪,佛教的面目经历另一次改变。由于中国、蒙古、西藏和东南亚各国的政治变动,佛教受到严重的打击。数以千计的寺院和庙宇被摧毁,数十万僧尼被驱逐、监禁、甚至杀害。不过,佛教的影响力仍然深种在这些地方人民的思想和习俗之中。

      25 在欧洲和北美,向个人内心寻求“真理”的佛教主张看来引起广泛的共鸣,而冥想则可以帮助人逃避喧嚣的西方生活。令人感兴趣的一点是,在《活的佛教》一书的序言中,流亡在外的西藏达赖喇嘛丹增嘉措写道:“佛教在今天也许可以尽一份力提醒西方人士留意他们生活上的属灵层面。”

  • 佛教——不靠真神而自求觉悟
    人类寻求真神
    • [第142页的地图]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到公元第七世纪,佛教已从印度传播至东亚各地

      印度

      贝拿勒斯

      菩提伽耶

      公元前第三世纪斯里兰卡

      公元前第一世纪克什米尔

      亚洲中部

      公元第一世纪中国

      缅甸

      泰国

      柬埔寨

      爪哇

      公元第四世纪朝鲜

      公元第六世纪日本

      公元第七世纪西藏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