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全球头号大企业
    警醒!2005年 | 8月22日
    • 全球头号大企业

      每年超过6亿人出国旅游。因工作关系或为调剂生活而在国内旅游的,更是不计其数。就这样,酒店、度假场所、航空公司、旅行社,以及为旅游提供服务的其他行业,就蓬勃起来。旅游业蒸蒸日上,成为全球头号大企业。

      据估计,全球旅游业每年创收4亿万美元左右。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称旅游业是一场世界和平运动,但个别的游客也许从没想过自己是这场运动的一分子。2004年,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切斯科·弗朗吉亚利,在一个由某国总理主持的中东会议上说:“旅游业跟和平密不可分。旅游业激发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够改变看来不可逆转的形势,化解人们认为不可能化解的矛盾。”

      旅游业具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那么这个行业是怎么产生的呢?旅游业果真能带动繁荣吗?既然“旅游业激发一股强大的力量”,它真的能为人带来和平吗?

      旅游业的黄金时代

      西方的旅游业始于19世纪。工业革命使欧洲和美国的中产阶级不断扩大,口袋里有钱的人越来越多,而且他们也有时间,于是就想到外地去走走看看。

      另外,种类繁多的交通工具也提供了便利。火车穿梭各大城市,轮船连接各大洲。游客可以乘车乘船游览世界。游客不断增加,为了提供食宿,在火车站和码头附近的地区,许多饭店应运而生。

      1841年,英国的企业家托马斯·库克看到了商机。他首创了“一揽子假期旅游”机制,把交通、食宿、旅游景点一并结合起来。19世纪60年代,英国政治家威廉·格拉德斯通说:“由于库克先生创立的机制,有钱人初次体验到出国旅游并非难事。认识了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后,他们不再看不起外国人,而是以礼相待了。”

      20世纪旅游业发展蓬勃

      很遗憾,虽然旅游业促进了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却不能遏制发生于20世纪前期的两次世界大战。战争促使社会改变、科技进步,这些非但没有摧毁旅游业,反而加速了旅游业的发展。

      搭乘飞机既便捷又廉宜,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汽车激增。到了20世纪中期,度假和旅游成为西方文化的一部分,社会不同阶层的人都喜欢旅游。此外,成千上万的家庭有了电视机,看到景色秀丽、具有异国情调的画面,人们就按捺不住想去外国旅游。

      20世纪60年代初期,每年到国外旅游的人数多达7000万。到了90年代中期,到国外旅游的人数飙升,超过了5亿!全球各地兴建旅游场所,为国内外的游客提供服务。由于游客消耗大量食品、饮料,也需要其他物品和服务,所以跟旅游没有直接关联的行业也获利丰厚。

      今天,在超过125个国家里,旅游业对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为强调旅游业带来的益处,2004年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新闻稿阐述,通过创建中小型旅游行业,贫穷得以消除。旅游业增加了就业机会,因而也提高了“环境、文化和社会意识”。

      至此,你可能会问:“旅游业怎样能够成就这些事呢?旅游业又如何利于环境保护?”

      推销自然景观,以收环保效益

      20世纪80年代早期,一些科学家和电影制片商,开始越来越关注如何保护雨林及珊瑚礁,以及居住在其中的生物。调查报告和自然记录片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兴趣,使他们都想一睹这些自然奇观。一些旅游小企业本来只为科学家和电影制片商提供服务,但随着有越来越多生态旅游者四出旅游,这些企业也就不断扩展开去了。

      生态旅游大受欢迎,成为旅游业中发展最快的项目。事实证明推销自然景观利润丰厚。新闻记者玛莎·霍尼解释:“在一些国家,生态旅游迅猛发展,成为最大的外汇创收行业,超过哥斯达黎加的香蕉业,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的咖啡业,印度的纺织业和珠宝业。”

      旅游业为保护动植物提供了宝贵的资金。霍尼说:“在肯尼亚,据估计每头狮子每年从游客身上赚取7000美元,一群大象每年创收61万美元。”据估计,夏威夷的珊瑚礁旅游收入每年3亿6000万美元!

      何谓生态旅游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生态旅游:保持生态平衡的原则、行动和政策》说:“许多旅游业者发觉,‘生态旅游’这个词很适合用在他们的行业宣传上;政府则大量使用‘生态旅游’这个词来推销本国的景点。但所有人都不实行[生态旅游]最根本的原则。”你怎么能够肯定,你选择的旅游是真正的生态旅游呢?

      上述报告的作者梅甘·伍德指出真正的生态旅游要具备以下的特征:出发前,向游客提供旅游地的环境和文化资料,该穿什么服饰、该有怎样的行为;简明而深入地介绍目的地的地理、社会、政治特征,除了购物以外,还有什么可跟当地人接触的机会;确定所有公园的门票都全额支付;提供的住宿不会破坏景点的生态。

      生态旅游的成就

      生态旅游通常不仅仅组织一群人到自然景点参观而已。生态旅游的定义是:“怀着目的到自然景区旅游,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和自然历史,爱护生态环境以免改变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同时带动经济发展,保护自然资源造福当地人民。”

      生态旅游是否符合这些崇高的理想呢?普林斯顿大学的马丁·维克尔斯基说:“加拉帕戈斯群岛得以保存,生态旅游是一个重要因素。”在非洲国家卢旺达,由于成功推行生态旅游,山地大猩猩得到保护,维持一定的数量,因为当地居民有了其他赚钱的机会,不再偷猎。在非洲其他国家,自然保护区也靠旅游进项来维持。

      在世界各地,生态旅游为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无可否认的。不过,生态旅游真的百利而无一害吗?世界旅游的前景会是怎么样呢?

      [第6页的附栏或图片]

      出国旅游注意事项a

      出发前

      1.将一些重要细节写下来,如护照上的资料、信用卡号码、机票号码、旅行支票的详细内容。将所写的内容复印一份,留一份在家里,一份随身携带。

      2.检查护照有没有到期,确定签证有效。如有需要,预先打防疫针。

      3.确定你有适当的医疗保险,因为一旦发生紧急事故,国外的医疗费和交通费都可能相当昂贵。如果身体欠佳,随身携带医生证明,说明你的身体状况,服用什么药物。(注意:有些国家可能禁止游客携带某类药物入境,要向该国的大使馆或领事馆查询详情。)

      旅行期间

      1.不要随身携带珍贵物品。

      2.护照及其他贵重物品要贴身存放,不要放在手提包或外口袋。全家人的证件不要放在同一个人的身上。

      3.如果把钱包放在口袋,用橡皮筋捆扎好,这样不易被扒窃。

      4.用信用卡购物要有节制。在有些国家,透支信用卡可能会被逮捕。

      5.拍摄军人、军事建筑、工业建筑(如码头、火车站、机场设施),要小心谨慎。一些国家可能认为这些做法威胁安全。

      6.切勿为不熟悉的人捎带包裹。

      购买纪念品

      1.要记住,许多国家禁止象牙、龟甲、植物、毛皮及其他物品入境,即便是小小的纪念品也不容许。

      2.小心选购上釉的陶瓷。因为如果制作不当,有些上釉陶瓷可能引起铅中毒。

      [脚注]

      a 资料采自美国政府刊物出版部10542。

  • 旅游业前景
    警醒!2005年 | 8月22日
    • 旅游业前景

      “旅游业的发展被视为导致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世上几乎每个国家都有这样的事例。”——《旅游业发展导言》利科里什和詹金斯合著。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对环境构成威胁,还会带来其他问题。我们先简略地考虑其中的一些问题,然后讨论旅游业的前景。将来,我们可能有机会遍游这个奇妙的地球,欣赏一切自然奇观,特别是能够结识许多可亲可爱的人。

      环境问题

      如今游客大批大批地涌现,引起各种各样的问题。研究员利科里什和詹金斯写道:“印度的泰姬陵遭受游客摧残,情况令人痛心。埃及的金字塔面对大量游客,也同样受到威胁。”

      另外,这两位作者还警告说,游客在保护区川流不息,这种不加限制的旅游活动会扼杀植被或妨碍植被生长。更严重的是,物种受到威胁。诸如稀有贝壳、珊瑚这样的物品,游客喜欢收集,当地人就去采集来卖给游客。

      游客也造成污染,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估计,每个游客平均每天丢弃1公斤的垃圾和废物。甚至最边远的地区也不能幸免。雨林行动网络的最近一份报告说:“在喜玛拉雅山脉热门的旅游路线上,到处都是游客抛弃的垃圾。游客捡柴烧水煮饭,因此高山森林也遭破坏。”

      除此之外,游客所消耗的资源,往往比当地人还要多。举个例,詹姆斯·马克在《旅游与经济》中写道:“在格林纳达,游客所消耗的水量是当地居民消耗的七倍。”他还说:“在夏威夷,虽然平均每8个人中只有1个是游客,但旅游业直接或间接地耗掉了当地能源消耗总量的百分之40。”

      尽管游客可能在发展中国家大洒金钱,可是大多数时候并没有惠及当地的居民。世界银行估计,只有百分之45的旅游收入用在东道国,大部分钱经海外旅游机构和外资宾馆回流到发达国家去。

      不利影响

      较富裕的西方游客到发展中国家旅游,对当地的文化带来若干负面的影响,有些影响是明显的,有些则不易察觉。譬如,游客常携带舒适的生活用品,对当地人来说,根本无法想象这样富裕的生活。许多当地人想要得到这些昂贵的东西,但又买不起,除非彻底改变生活方式才行,这样的改变却可能败坏当地的社会风气。

      马克指出潜在的问题,旅游业发展过速会“导致文化和社区特色受到破坏,造成传统社会在土地和资源的运用方面彼此冲突,增加犯罪和嫖妓等反社会活动”。

      游客常常觉得旅游时可以随心所欲,自我放纵,做一些平时在家里不会做的事。因此,游客为求满足性欲,已造成了严重的后患。马克引述一个人所共知的事例说:“全球越来越关注旅游业所带来的雏妓问题。”2004年,美国有线新闻电视网络报道:“据可靠估计,墨西哥有1万6000至2万的儿童成为性牺牲品,大部分在边境地区、城市和旅游区。”

      旅游好处多

      地球是个美不胜收的家园。五彩缤纷的日落,繁星密布的夜空,多姿多彩的植物和动物,是全球常见的天然景致。无论我们居住在哪里,我们都能欣赏这些自然美景。然而,如果我们有机会走遍地球,看看其他地方的美景,那该多好啊!

      地上美景固然让我们难以忘怀,但是许多游客说,旅游最精彩部分是认识不同文化的人。旅游通常让人看出,过去对外国人消极的看法是不客观的。游客在旅行中了解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人,双方就能够建立宝贵的友谊。

      通过旅游,许多人学到难忘的一课,拥有财富不一定叫人快乐。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享有良好的关系,包括珍惜老朋友、结识新朋友。圣经有段记载讲述,公元1世纪,马耳他“不会说希腊语的人”善待遭遇船难的游客,“非常有人情味”。(使徒行传28:1,2)今天到外国旅游,认识不同国家的人,帮助许多人看出,我们其实是天下一家,能够和睦共处。

      今天,只有少数人能够环游世界,但将来又如何呢?将来大多数人甚至是每一个人都能走遍世界吗?

      展望未来

      事实上,我们都是天下一家亲,可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上帝警告人类的始祖,不服从上帝就会死。他们确实死了。(创世记1:28;2:17;3:19)所以,他们的所有后代,包括我们今天的每个人,都会衰老死亡。(罗马书5:12)但是上帝应许,他对地球原定的旨意将会实现,爱他的人要永远居住在地球上。上帝说:“我说过的话……必定执行。”(以赛亚书45:18;46:11;55:11)

      想想看,这意味着什么!圣经保证在上帝王国的统治之下,“义人必得着大地,永远在地上安居”。(诗篇37:29;马太福音6:9,10)圣经描述人将来在地上生活的情况,说:“上帝要亲自与他们同在。上帝要擦去他们的所有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哀恸、呼号、痛苦。”(启示录21:3,4)

      想想这个美好的将来,到时,我们可以畅游地球,欣赏地上的奇观,尤其可以结识可亲可爱的人。那时我们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人人都是我们的朋友,构成了圣经所说的“在世上的整个弟兄团体”。(彼得前书5:9)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