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稣斥责法利赛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物
-
-
耶稣斥责法利赛人
耶稣指出,他若凭撒但的能力赶鬼,那么撒但便是自相纷争了。他继续说:“你们或以为树好,果子也好;树坏,果子也坏;因为看果子就可以知道树。”
法利赛人声称耶稣能够行赶鬼的善工是由于他事奉撒但的缘故,这样的指控是愚不可及的。如果果子是好的,树就不可能是坏的。在另一方面,法利赛人对耶稣提出荒谬的指责和无理的反对,这样的坏果子证明他们自己是坏人。耶稣喊道:“毒蛇的种类!你们既是恶人,怎能说出好话来呢?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
既然我们的言谈可以反映出我们的内心情况,我们所说的话便成了审判的根据。耶稣说:“我又告诉你们,凡人所说的闲话,当审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来,因为要凭你的话定你为义,也要凭你的话定你有罪。”
文士和法利赛人故意不理会耶稣所行的许多大能事迹,进一步要求耶稣说:“夫子,我们愿意你显个[标记]给我们看。”虽然这群来自耶路撒冷的人可能没有个别见过耶稣所行的奇迹,可是,当时却有许多目击见证人提出无可反驳的证据,证实这些奇迹确曾发生过。因此耶稣告诉犹太人的领袖们说:“一个邪恶淫乱的世代求看[标记],除了先知约拿的[标记]以外,再没有[标记]给他们看。”
耶稣继续解释他的话的意思,说:“约拿三日三夜在大鱼肚腹中,人子也要这样三日三夜在地里头。”约拿被大鱼吞下,后来得救重见天日,他有如从死里复活一般。因此,耶稣预言他会死去,然后在第三日再次活过来。然而,尽管后来耶稣真的复活过来,犹太的领袖们却仍然拒绝承认‘约拿的标记’。
由此耶稣表明,尼尼微人既听见约拿所传的道而悔改,他们会在审判的日子起来定犹太人的罪,因为犹太人拒绝接纳耶稣。类似地,耶稣也举出示巴女王作一对比。她从地极而来,要见识所罗门的智慧;她对所见所闻惊叹不已。耶稣指出:“看哪,在这里有一人比所罗门更大!”
耶稣接着设了一个比喻,说有一个污鬼离开了一个人的身体。可是,那人并没有以各种美事去填补空缺,结果后来有七个更恶的鬼来住在他里面。耶稣说:“这邪恶的世代也要如此。”以色列国曾一度受到洁净和经历改革——如污鬼暂时离开人一般。可是,这个国家却不肯听从上帝的预言者,最后甚至更反对基督,由此显明它的邪恶比先前更变本加厉。
耶稣正说话的时候,他的母亲和兄弟来到,站在群众的边缘。有人对耶稣说:“看哪,你母亲和你弟兄站在外边,要与你说话。”
耶稣问道:“谁是我的母亲?谁是我的弟兄?”他伸手指着门徒说:“看哪,我的母亲,我的弟兄。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亲了。”耶稣以这种方式表明,不论他与亲属的关系如何亲密,他与门徒的关系却更为宝贵。马太福音12:33-50;马可福音3:31-35;路加福音8:19-21。
-
-
用比喻教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物
-
-
耶稣斥责法利赛人时看来是在迦百农。在同一天较后的时间,他离开自己所住的房子,步行到附近的加利利海去,那里有许多人聚集起来。
-
-
用比喻教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物
-
-
耶稣说完这五个比喻之后,便解散群众,返回他所住的房子去。不久之后,他的12个使徒和其他的人前来找他。
从耶稣的比喻得益
门徒在耶稣向岸边的群众演讲完毕之后前来找他,因为他们对耶稣所运用的新教导方法感到好奇。虽然他们以往也曾听过耶稣用比喻教人,但他从未试过像这次用那么多的比喻。因此他们问道:“对众人讲话,为什么用比喻呢?”
耶稣这样行的原因之一是要应验预言者所说的话:“我要开口说比喻,我要宣扬从定基以来一直隐藏的事。”(《新世》)但事情并非至此为止。耶稣运用比喻有助于将人的内心情况显露出来。
其实,一般人对耶稣的兴趣仅限于他所说的故事和所行的奇迹;他们没有将他视为主而不自私地跟从他。他们不想改变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也不想自己的生活方式受到干扰。他们不愿让王国的信息对他们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因此耶稣说:“我用比喻对他们讲话,因为他们看却看不见,听也听不见,也不明白。以赛亚的预言,正应验在他们身上,他说:‘……因为这人民的心思迟钝。’”(《新译》)
耶稣继续说:“你们的眼睛是有福的,因为可以看见;你们的耳朵是有福的,因为可以听见。我实在告诉你们,曾经有许多先知和义人想看你们所看见的,却没有看到,想听你们所听见的,却没有听到。”(《新译》)
不错,12使徒和那些与他们一起的人都有受教的心,因此耶稣说:“属天王国的神圣奥秘是赐给你们去了解的,却没有赐给那些人。”(《新世》)由于门徒渴望了解比喻的真意,于是耶稣向他们解释有关撒种者的比喻。
耶稣说:“种子就是上帝的道,”土地则是人的心。至于落在路旁硬地的种子,他解释说:“就是人听了道,随后魔鬼来,从他们心里把道夺去,恐怕他们信了得救。”
在另一方面,落在石地上的种子,就是人听了道,欢欢喜喜地接受了,可是,由于上帝的道没有在他们的心里生根,这些人在面对考验或逼迫时便跌倒了。
耶稣接着解释那些落在荆棘丛中的种子,就是人听了道,后来被今生的忧虑、财富和宴乐所掳去,这些事物将他们完全“挤住”,以致他们不能在真道上贯彻始终。
最后,耶稣指出落在好土里的种子就是那些怀有良好内心情况的人;他们听了真道之后把道持守住,忍耐地结出果实来。
门徒能够听见耶稣亲自解释他的教训是多大的福分!耶稣希望人明白他的比喻,借此将真理传授给他们。因此他问道:“人拿灯来,岂是要放在斗底下,床底下……吗?”当然不是,‘是放在灯台上。’然后耶稣补充说:“所以,你们应当[留心]怎样听。”
获得更多教益
门徒从耶稣获悉撒种者的比喻的意思之后,还想进一步学习。他们请求耶稣说:“请把田间稗子的比喻讲给我们听。”
门徒的态度与岸边群众的态度多么截然不同!群众并不切望获知耶稣的比喻的真意,他们对耶稣所提出的教训仅是一知半解便感到满足了。耶稣将海边的听众与他手下好学不倦的门徒作一对照,说:
“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并且要多给你们。”由于门徒对耶稣的教训表现热切的兴趣和关注,因此他们能够从耶稣获得更多教益。耶稣回答门徒的询问时解释说:
“那撒好种的就是人子;田地就是世界;好种就是天国之子;稗子就是那恶者之子;撒稗子的仇敌就是魔鬼;收割的时候就是世界的末[期];收割的人就是天使。”
耶稣讲解完比喻的各项特色之后,接着描述事情的最终结局。他说在事物制度的末期,收割的人,意即天使,会把与稗子相若的假基督徒从真正的“天国之子”分别开来。“恶者之子”会被判处毁灭,上帝王国之子——“义人”——则会在天父的国里发出光来。
耶稣接着向他那些好学的门徒另外设了三个比喻。首先,他说:“天国好像宝贝藏在地里,人遇见了就把它藏起来,欢欢喜喜地去变卖一切所有的,买这块地。”
他继续说:“天国又好像买卖人寻找好珠子,遇见一颗重价的珠子,就去变卖他一切所有的,买了这颗珠子。”
耶稣自己便好像那发现隐藏珍宝的人一般,又像那寻得贵重珍珠的商人一样。他仿佛变卖一切,放弃了在天上的尊贵地位,成为一个卑微的人,并且在地上作人时甘愿忍受诸般凌辱和恶毒的逼迫,由此证明他有资格成为上帝王国的统治者。
耶稣的跟从者也面对类似的挑战,他们也必须变卖一切以求赢得与基督一起作王统治,或成为王国的地上臣民的伟大奖赏。我们真的把承受上帝的王国视为比人生的任何事物更有价值,视之为无价之宝或贵重的珍珠吗?
最后,耶稣把“天国”比作一个聚拢了各样水族的鱼网。渔夫将鱼分别出来,把不适用的丢掉,好的则留下来。耶稣表示在事物制度的末期,情形便会这样;天使会将恶人从义人分别开来,恶人会注定遭受毁灭。
耶稣亲自发动这项捕鱼工作,并吩咐第一批门徒要“得人如得鱼”。在天使的监察之下,捕鱼的工作延续了多个世纪之久。最后,拉“网”的时候来到,这“网”象征地上所有以基督教自居的组织。
虽然不适用的鱼会被丢弃而遭受毁灭,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有机会被算作‘好鱼’而得蒙保全。借着效法耶稣门徒的榜样,切望加深自己的知识和了解,我们不但能够从耶稣获得更多教益,同时也可以赢得上帝所赐的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