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儿女离家自立,父母黯然神伤
    警醒!1998年 | 1月22日
    • 儿女离家自立,父母黯然神伤

      “我们第一个孩子出生那天,丈夫就已经提醒我:‘太太,养育孩子是教导他们怎样离家自立的长远过程。’”——《同其他父母谈谈亲子关系》。

      大多数家长初为父母的时候都会欢天喜地、兴奋若狂。养育儿女虽然令父母忍受诸多不便,含辛茹苦,为儿女而操心,可是,儿女也可以令父母甜在心头、慈怀快慰。圣经在大约三千年前说:“儿女是上主所赏赐;子孙是他赐给我们的福份。”——诗篇127:3,《现译》。

      然而,圣经也预告了以下现实的情况:“人要离开父母。”(创世记2:24)成年儿女离开家园的原因很多,例如追求学业或事业、扩大基督徒的服事职务、结婚等。有些父母对于这个事实大感痛心。正如一个作家描述,儿女力求独立的自然愿望使父母感到“有失尊严,他们既愤慨,又为难,仿佛受到威吓、受到厌弃一样”。结果,家庭冲突没完没了,家人关系也大为紧张。有些父母由于不肯正视儿女终必离家自立这个事实,结果没有装备儿女去适应成年的生活。父母要是忽略了教导儿女自立,后果可以相当可悲。由于缺乏装备,儿女成年后往往持家无方,不懂得怎样照料家人,甚至无法保持一份工作。

      儿女离开家庭对于单亲父母尤其造成打击。卡伦是个单亲家长,她说:“我和女儿的关系很亲密;我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真挚的友谊。我无论到哪里去,总会和她一块儿去。”在单亲家庭里,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通常十分亲密,因此,家长一旦想到这种亲密关系将会失去,内心自然非常难受。

      然而,《融洽家庭写照》一书提醒父母说:“家庭生活主要牵涉到:把一个无法自立的婴孩抚养成人,直至他(她)长大成为一个能够自力更生的成年人为止。”该书接着说:“有些父母老是无法让儿女独立,不少家庭难题就是这样产生的。”

      你的情况又怎样呢?你是个家长吗?假如你有儿女,你有为自己的儿女将会离家自立一事做好准备吗?你的儿女又怎样?你有好好装备他们,让他们能够自力更生、自食其力吗?

  • 要学会帮助儿女自立
    警醒!1998年 | 1月22日
    • 要学会帮助儿女自立

      圣经的诗篇执笔者写道:“少年时所生的儿女好像勇士手中的箭。”(诗篇127:4)箭中标的绝不是出于巧合,人必须小心瞄准,才能射中标的。与此类似的是,儿女要是缺乏父母的指导,就很难长大成为一个能够负起责任的成年人。圣经劝告说:“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箴言22:6。

      孩子处处都需要别人照顾,绝不能在旦夕之间就成为能够自立的成年人。那么,父母应当在什么时候开始训练儿女过独立的生活呢?使徒保罗论到一个叫提摩太的青年说:“又知道你从婴儿时期就认识神圣著作;这些著作借着在基督耶稣里的信心,能使你有智慧可以得救。”(提摩太后书3:15)不错,提摩太还是婴孩的时候,他母亲就给他属灵的训练了!

      既然婴孩也可以从属灵的训练得益,那么,父母趁儿女还小的时候,就尽快装备他们适应成年人的生活,不是很合理吗?在这方面,一个好方法是教导孩子养成责任感,自己作决定。

      教导孩子养成责任感

      你可以怎样鼓励儿女养成责任感呢?杰克和妻子诺拉提到他们的女儿说:“女儿刚刚懂得走路的时候,就学会把袜子和轻便的东西带到自己的房间,放在适当的抽屉里。她也晓得把玩具和书本放回原处。”虽然这不过是个小开始,可是,孩子却可以从中学习怎样作出负责任的决定。

      孩子大一点的时候,父母可以让他们负起较大的责任。阿布拉和阿妮塔容许女儿饲养家犬。他们的女儿不但要负责照料狗儿的日常需要,还要拨出一点零用钱来支付养狗的费用。父母必须有耐性,才能训练儿女负起自己的责任。然而,这样做是值得的,因为这可以大大造益孩子的感情成长。

      教导孩子养成责任感的另一个方法是委派孩子照料家务。有些父母实际不让孩子做任何家务,因为他们认为孩子只会把家务弄得一团糟;有些父母则认为自己做孩子的时候吃够苦了,现在的孩子该好好享福。这种想法是错的。圣经说:“仆人若从小娇养惯了,终久必忘恩负义。”(箴言29:21,《吕译》)这节经文的原则当然也适用于孩子身上。年轻人长大成人后如果不但“忘恩负义”,而且连最简单的家务也不懂得怎样做,这件事多么可悲。

      在圣经时代,年轻人通常都受到委派照料若干家务。例如,年轻的约瑟才17岁就要照料家里的羊群。(创世记37:2)这是个艰巨的任务,因为他父亲拥有很多羊。(创世记32:13-15)鉴于约瑟长大后成为一个杰出的领袖,由此看来,他早年所受的训练,对于养成美好的品格必定很有帮助。此外,大卫在成为以色列君王以前,年轻的他也同样负责照料家里的羊群。——撒母耳记上16:11。

      现今的父母可以从这些圣经记载学到什么教训?就是要委派孩子料理家务。你只要付出时间,作出努力,表现耐性,孩子就能够学会分担家务,包括清洁房子、煮食、料理院子,以及修理房子和汽车。当然,父母必须按孩子的年龄和能力去委派他们适当的家务。可是,甚至小孩子也可以出一点力,“协助爸爸修理汽车”或“协助妈妈做饭”。

      教导孩子做家务的要诀是时间。时间是父母可以给儿女至为宝贵的礼物。一对夫妇育有两个儿子,他们被问到训练孩子有什么成功之道时答道:“时间,时间,时间!”

      怀着爱心纠正过失

      要是孩子把工作做得妥妥当当,或至少作过努力去做,就要敏于称赞,或由衷地说句赏识的话!(请参看马太福音25:21。)孩子在办事能力方面自然不及成年人,他们作决定时也往往犯错。然而,不要反应过激!身为成年人的你岂不也会犯错吗?那么,孩子犯错的时候,你为什么不保持忍耐呢?(请参看诗篇103:13。)要包容孩子的过失,把这些过失当做学习过程的一部分。

      作家迈克尔·舒尔曼和伊娃·梅克勒说:“[父母]要是和和气气地对待儿女,儿女就不会因为害怕受罚而不敢自己做事。”反过来说,“父母要是冷漠苛刻,孩子就根本不敢未经吩咐就做事,包括有意义的事在内,因为这些孩子害怕父母会挑他们的错,然后批评或惩罚他们。”这个评论跟圣经的劝告不谋而合,圣经对父母说:“不要激恼孩子,免得他们灰心丧气。”(歌罗西书3:21)因此,要是孩子所作的努力没有达到你的期望,何不因他至少有尝试去做而称赞他呢?要勉励孩子再接再厉,并且让他知道,他的进步使你深感快慰。此外,也要再三使孩子感受到你是疼爱他的。

      父母有时发觉必须纠正孩子的行径,这也是不无道理的。孩子踏进青少年阶段以后,父母尤其需要管教他们,因为处于这个阶段的年轻人正竭力确立自己的身分,渴望凭本身的表现赢得别人的认可。因此,对于儿女试图争取独立一事,父母最好表现了解,不要由于儿女渴望独立就认为这是反叛的表现。

      诚然,年轻人较容易行事冲动,也较易向“年轻人常有的欲望”屈膝。(提摩太后书2:22)因此,父母要是没有管束儿女的行为,就会破坏儿女在感情上的发展,使他们无法学会自制和自律。圣经警告说:“放纵的儿子使母亲羞愧。”(箴言29:15)父母要是以仁爱的方式对儿女施行适当的管教,就能够大大造益儿女,同时也装备他们应付成年后的种种责任和压力。圣经规劝做家长的说:“不忍用杖打儿子的,是恨恶他;疼爱儿子的,随时管教。”(箴言13:24)然而,要记住,管教的精髓在于教导和训练,不是责罚。上述经文所提到的“杖”可能是指牧人用来引导羊群的杖。(诗篇23:4)“杖”代表仁爱的指导,而不是苛酷的虐待。

      一生受用的教育

      对于教育孩子,父母尤其须要提出指导。要关注孩子所受的教育,帮助儿女拣选适当的学校课程,并协助他们就接受额外教育的问题作出明智的决定。a

      最重要的教育当然是属灵的教育。(以赛亚书54:13)孩子需要有敬神的价值观,才能在成年人的世界里立足。他们的“了解力”必须受到训练。(希伯来书5:14)在这方面,父母能够提供莫大的帮助。耶和华见证人的家庭受到鼓励,要经常同儿女研读圣经。正如提摩太还是婴儿的时候,他母亲就教导他学习圣经;见证人父母也效法提摩太母亲的榜样,趁儿女还小的时候就教导他们学习真理。

      巴巴拉是个单亲家长,她努力使孩子感受到,家人圣经研读是一种乐趣。“在举行家人研读的晚上,我总会为孩子预备一顿美味的晚餐,然后又为他们摆上甜食。为了营造适当的气氛,我也会播放《王国旋律》。我们作过开始的祷告后,通常都会研读《守望台》。要是有其他特殊需要,我就会以社方其他的刊物,例如《青年人所提出的问题——有实效的答案》b,作为研读的材料。”巴巴拉说,借着研读圣经,她的孩子学会“以耶和华的观点看事物”。

      不错,要帮助儿女认识和明白上帝的话语圣经,这是你可以给儿女的最宝贵礼物,因为圣经的真理能够“使愚蒙人[‘没有经验的人’,《新世》]变成精明,使少年人获得知识和明辨的能力”。(箴言1:4,《新译》)年轻人由于受到装备,他们一旦步入成年阶段,也能够应付各种新的压力和情势。

      可是,很多父母都由于儿女离开家庭而大大改变了生活方式。他们可以怎样排遣“空巢”之苦呢?下一篇文章将会讨论这个问题。

  • 纵居“空巢”亦欣然
    警醒!1998年 | 1月22日
    • 纵居“空巢”亦欣然

      一个母亲坦言:“许多父母认为,无论作了多充分的准备,要跟儿女别离始终是一种打击。”即使儿女离开家园是无可避免的事,这一天要是真的来到,要面对实在是不容易的。一个父亲忆述跟儿子道别时的反应,说:“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哭个不停。”

      许多父母都觉得,儿女离巢远去令他们的生活变得空虚,内心仿佛有一个无法愈合的伤口似的。有些父母由于无法再与儿女朝夕相处,以致深感孤寂、愁眉不展、若有所失。然而,除了父母以外,也许家里还有其他人需要努力调整自己。爱德华和妻子阿芙莉尔说:“如果家里还有其他孩子,他们也会感到若有所失。”这对夫妇有什么建议?“要花时间陪伴这些孩子,体谅他们的感受。这可以帮助他们适应。”

      不错,你还是要生活下去的。你如果须要继续照顾仍留家里的儿女,又要做好你的工作,悉心料理家务,就不可以让自己一直哀伤沮丧下去。现在让我们考虑一下,当儿女离开家庭以后,你可以怎样继续过快乐的生活吧。

      思想要积极

      你要是感到悲伤、寂寞,很想痛哭一场,或渴望向一个富于同情的朋友诉说心声,你只管随愿而行好了。圣经说:“人心忧虑,屈而不伸;一句良言,使心欢乐。”(箴言12:25)其他人有时也可以帮助当事人以新的角度去看事情。例如,瓦尔德马和妻子玛丽安娜说:“不要把儿女离家自立一事看作损失,倒要视为是达到了目标!”这个想法多么积极!鲁道夫和妻子希尔德说:“我们多么高兴把几个儿子养育成能够负起责任的成年人。”

      你有努力“用耶和华的管教和思想规正”养育儿女吗?(以弗所书6:4)即使你在这方面已尽力而为,你也许仍然因儿女要离开家园而忐忑不安。可是圣经保证,人只要以耶和华的方式养育孩子,“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箴言22:6)你的孩子要是听从你的教导,你岂不为此心花怒放吗?使徒约翰论到他的属灵家庭说:“我听见自己的孩子继续在真理中行事,就没有什么事比这些更值得我感谢了。”(约翰三书4)也许你对于自己的儿女也有类似的感觉。

      诚然,不是所有孩子都会听从基督教的教训的。假如你的孩子长大后离弃真理,这并不表示你教导无方。只要你已尽力以敬神的方式养育儿女,就无需不必要地责怪自己。要记住,儿女既已成年,他在上帝面前必须为自己负责。(加拉太书6:5)另一方面,你也应当怀持希望,因为孩子也许会有一天回心转意,这样,“箭”最终就能够射中标的了。——诗篇127:4。

      父母地位依然!

      儿女离家自立以后,你的生活也许会出现不少改变,可是,你身为家长的职责却没有因此而终止。心理学家霍华德·哈尔彭说:“直至你去世之日,你仍然是儿女的父母;可是,你却要在施与和养育方面重新定位。”

      圣经早已指出,即使儿女长大成人,父母的地位仍然保持不变。箴言23:22说:“你要听从生你的父亲;你母亲老了,也不可藐视她。”不错,即使父母“老了”,儿女已是成年人,父母仍然能够对儿女的生活有重大的影响。诚然,父母必须作出一些调整。可是,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不时需要若干调整,才能历久不衰、保持融洽。因此,儿女既已长成,你大可作出努力,与他们保持一种更为成熟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显示,儿女一旦离家自立,他们与父母的关系往往有所改善!儿女由于体验到现实世界的各种压力,他们于是开始从一种新的角度去看父母。德国一个名叫哈特穆特的男子说:“我现在更了解父母,而且也意识到他们以往做某些事的原因。”

      避免好管闲事

      假如你经常干涉成年儿女的私生活,就会损害彼此的关系了。(请参看提摩太前书5:13。)一个已婚妇人与公公婆婆不大融洽,她叹道:“我们爱他们,不过,我们只是想过自己的生活,为自己作决定罢了。”诚然,要是成年儿女陷入困境,任何关心儿女的父母都不会袖手旁观的。可是,即使你的劝告多么明智,用意多么良好,最好也不要在儿女提出请求之前,就贸然向他们提出劝告,尤其是儿女已婚的话。

      正如《儆醒!》在1983年曾提出这项劝告:“要接受你的新角色。孩子开始学走路以后,你也会改变自己照顾孩子的方式。类似的是,纵使你十分珍视呵护孩子的工作,现在却也必须放弃,转而成为儿女的劝告者。然而,儿女既已成年,你如果仍旧凡事都为儿女作决定,那就跟在儿女成年后依然为他拍背嗳气、喂他吃奶一样,同样是不当的。身为劝告者,你的影响力其实相当有限。你不能继续仗着自己身为家长的权威,对儿女说:‘我吩咐你做,你就要去做。’你必须尊重儿女作为成年人的地位。”a

      也许你对于孩子和他(她)配偶的决定并不完全赞同。可是,你要是尊重婚姻的神圣,这有助你不致对儿女过分关心,或不必要地介入他们的生活。事实上,让年轻的夫妇共同解决问题通常是最好的。如果你向女婿或媳妇提出不受欢迎的劝告,就可能引起不必要的对立局面,因为他们的婚姻关系既然变得脆弱,对于批评也会非常敏感。上述的《儆醒!》文章进一步指出:“要尽量控制自己,避免唠唠叨叨,或未经儿女请求就对他们诸多建议,否则就可能令自己跟女婿或媳妇反目成仇了。”要支持他们,而不是操纵他们。你如果与儿女保持良好的关系,那么,当他们真的需要听取意见的时候,也会乐于向你请教。

      加强婚姻联系

      儿女离家以后,不少夫妇反而有大好的机会去使婚姻关系更为融洽。孩子在家的时候,父母必须耗费大量时间和心血,以便把儿女抚养成人,结果,他们往往忽略了彼此间的关系。一个妻子说:“现在儿女不在了,我和康拉德可以再一次地加深彼此的了解。”

      夫妇由于不再每天都为儿女操心,他们现在可以有更多时间相处。一个母亲说:“这些新获得的自由时间……使我们有机会反思一下真正的自我,集中学习怎样相处,同时一起从事不同的活动,满足彼此的需要。”她继续说:“这是新的学习时期,也是奇妙的成长时期。虽然我们有时会感到困扰,但也有感到兴奋的时候。”

      有些夫妇也享有较大的经济自由。他们以往曾搁置好些嗜好或事业,现在却可以重新追求。在耶和华见证人当中,许多夫妇把新获得的自由用来追求属灵的福分。为人父亲的赫尔曼指出,儿女离家后,他和妻子随即着手恢复全时服务。

      单亲父母面对儿女离家自立

      单亲父母尤其难以面对儿女离家之苦。丽贝卡是个单身母亲,育有两个儿子,她说:“儿子们离家以后,我没有丈夫,没有人作伴,没有人关怀。”单身母亲也许觉得,儿女能够给她感情上的支持。假如儿女以往有分供给家用,他们离去也许会为家庭造成经济上的压力。

      有些单身母亲接受职业培训计划,或短期的学校课程,从而解决经济问题。可是,寂寞之苦又怎样驱除呢?一个单身母亲说:“我觉得保持忙碌很有帮助。方法包括阅读圣经、清洁房子,或只是出外散步或跑步。不过,我觉得向一个灵性成熟的朋友倾诉,对于驱除寂寞最有功效。”不错,要“开阔自己的心”,培养一些令你感到欣慰的新友谊。(哥林多后书6:13)你感到抑郁沮丧的时候,要“恒常恳切祈求祷告”。(提摩太前书5:5)你大可以放心,耶和华必定会给你力量和支持,使你成功渡过这段困难的调整期。

      欣然面对儿女离家自立

      无论你的处境怎样,要知道生活并不会因为儿女离家就完结,家庭的联系也不会因此就瓦解。圣经所描述的那种健全的爱,足以维系人与人的关系,即使大家天各一方,这种感情联系也不会消减。使徒保罗告诉我们,爱“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消退的”。(哥林多前书13:7,8)你对家人所养成的那种不自私的爱,也不会因为儿女离开而消退。

      值得注意的是,儿女一旦感受到分离之苦、思乡之愁,或是生活窘迫,他们往往是首先恢复联系的一方。汉斯和英格丽德建议:“要让儿女知道,家门随时为他们而开。”你可以经常探访他们,写信给他们,或者不时拨个电话给他们,借此保持联系。不过,正如杰克和诺拉指出,“要对他们所做的事表现兴趣,却不要窥探他们的私事”。

      儿女离家以后,你的生活因而改变了。可是,“空巢”里的生活可以是忙碌、活跃、令人满足的。此外,你跟儿女的关系也改变了。这种关系仍然可以是愉快的。杰弗里·利教授和加里·彼得森教授指出:“儿女脱离父母独立,并不意味着孩子不孝、忤逆或藐视父母。……事实上,紧密的家庭联系往往能够一生保持。”不错,你永远都爱自己的儿女,你永远都是他们的父母。由于你深爱儿女,所以才让他们离家自立,自力更生,因此你绝没有失去他们。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