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恃强凌弱,举世皆然
    警醒!2003年 | 9月8日
    • 恃强凌弱,举世皆然

      “你明天胆敢上课,我们就宰了你!”——加拿大一个名叫克里斯滕的学生接到恐吓电话,对方是个女子。a

      “我不是个感情用事的人,但实在受不了,连上学也提不起劲。每天我都胃痛,吃完早餐就呕吐。”——宏美是日本的中学女生,她诉说自己受人欺负。

  • 恃强凌弱,举世皆然
    警醒!2003年 | 9月8日
    • 上文提到的少女克里斯滕,在学期间常常受到同学针对欺侮。念小学时,几个小霸王用口香糖粘她的头发,嘲笑她样貌难看,恐吓要揍她一顿。上了高中,情况更糟糕,她接到电话,对方恐吓要杀死她。今天克里斯滕已经18岁,她很感慨地说:“原本以为学校是个让人安安静静地念书的地方,万万料不到同学竟然威胁要伤害我、杀死我。”

  • 恃强凌弱,举世皆然
    警醒!2003年 | 9月8日
    • 恃强凌弱,举世皆然

      世界各地,学童受人欺负的事无日无之。《儿科评论》刊登了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在挪威,百分之14的学童不是欺负人就是给人欺负。日本百分之15的小学生表示曾被人欺侮,澳大利亚和西班牙曾受人欺凌的学生则多达百分之17。英国一位专家估计,该国给人欺负和欺凌小辈的学生,总数达130万名之多。

      阿莫斯·罗利德是艾默克伊茨雷埃勒学院的教授,他为21所学校的2972名学生做了一项调查。《耶路撒冷邮报》报道,该名教授发现“百分之65的学生表示曾遭同学掌掴、脚踢、推撞,有些更被同学侵犯”。

  • 横行霸道的前因后果
    警醒!2003年 | 9月8日
    • 在很多学校,学生人数众多,背景各异,家庭教养差别很大。可悲的是,有些孩子横行霸道,是因为父母教导他们,要想如愿以偿,就最好吓唬、辱骂别人。

      遗憾的是,这些欺负人的方法往往真的奏效。谢莉·西姆尔在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担任助理学监,从事儿童行为的研究达二十年之久。她说:“我们发现有些孩子懂得用欺负人的方式来达到目的,而糟糕的是,这些方式往往管用。他们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权力、地位、众人的关注。”

      另一个促成恶霸有恃无恐的因素是缺乏管制。很多受害者感到求助无门,而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确实没有人帮助他们。德博拉·佩普勒在拉玛什解决暴力与冲突研究中心(位于多伦多的约克大学)担任主管,曾对校园的学生进行密切观察,结果发现在所有恶霸行径中,被教师发现并制止的只占百分之4。

      佩普勒博士认为,对恶霸行径进行干预至为重要。她说:“孩子没有能力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这涉及到权力。恶霸每得逞一次,他的权力就增加一分。”

      那么,为何很多受害者不把自己受欺负的事告诉别人呢?这是因为他们认定如果告诉了别人,只会令事情变得更糟。因此,很多年轻人在学时,终日焦虑不安。这样的生活给他们造成了什么影响呢?

      对身心的影响

      据美国的国家学校心理学者协会报告,每天因为害怕受恶霸欺负而逃学的学生多达十六万。受到欺负的学生,也许不想谈及跟学校、某个班级或学校活动有关的话题。他们可能每天迟到或者逃课,或者索性找个借口完全不上学。

      受欺负的孩子有些什么表现呢?他们可能变得情绪不稳、急躁易怒、垂头丧气,或显得倦怠、孤僻。他们更易于跟家人、朋友、同辈发生冲突。此外,目睹欺侮行为的其他人也会受影响。虽然他们不是直接的受害者,但是所见所闻令他们深感恐惧,以致学习能力下降。

      恶霸行径的影响还不止于此。《儿科评论》杂志指出:“恶霸行径对受害者以及社会带来的最恶劣影响,是暴力行为,这包括自杀和谋杀。有些受欺负的孩子由于感到极度的绝望无助,以至轻生或采取致命的报复行动。”

      多伦多大学的埃德·阿德拉夫教授从事公共卫生学的研究,他说:“跟常人相比,恶霸和受伤害的人,现时及将来情绪发生问题的机会大得多。”在2001学年,研究者对22万5000名安大略省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学生卷入恶霸行径,有的是受害者,其他的则是小恶霸。在这些学生当中,每十个就有一个曾真的想过自杀。

      长期受恶霸欺负的人,自信心会大受打击,健康也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事业尽毁。受欺负的人,会出现头痛、失眠、焦虑、抑郁等症状,有些人甚至患上创伤后压力症。如果受害者在身体上受到攻击,往往会引起别人的深切同情;但如果是在感情上受到伤害,就难以赢得同样的反应了,这是因为感情上的伤害远不如身体上的伤害那么明显。结果,受害者的亲友非但不谅解他们,反而对他们的抱怨感到厌烦。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