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青春期的孩子为成年做好准备警醒!2011年 | 10月
-
-
帮助青春期的孩子为成年做好准备
请想象你刚刚从一个热带海岛坐飞机到北极圈,你一踏出机舱,就发觉自己置身在冰天雪地中。你可以适应这么大的气温转变吗?可以的,不过你得先做些准备才行。
同样,孩子一踏入青春期,你也突然要适应极大的转变。以往儿子总爱跟你在一起,现在却宁愿跟其他青少年作伴;以往女儿总是迫不及待地要把她当天发生的事告诉你,现在却只会对你敷衍地应一两声。
“今天在学校怎么样?”你问。
“还好。”她说。
没话说了……
“你在想什么?”你问。
“没什么。”她答道。
又 没话说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解码》(英语)一书说:“[没多久之前,]你仿佛有一张‘后台通行证’,有‘特权’可以随时知道孩子在做什么。但现在你顶多只可以坐在观众席上观察孩子,而且还可能是个很差的座位。”
这是否说,你只能任由孩子跟你疏远呢?当然不是。尽管孩子处于青春期,你仍是可以 跟他们保持亲密关系的。不过,你必须先了解孩子在青春期会有什么事发生。青春期是孩子成长中一段多彩却又烦恼的时期。
孩提跟成年之间的过渡期
研究人员一度以为孩子五岁时脑部发育已差不多成熟,但现在发觉虽然孩子五岁后的脑的大小 没什么变化,脑的功能 却继续发展。孩子到了青春期后,身体的激素会有很大的改变,结果他们的思想会跟小时候很不一样。例如,小孩所想的东西通常比较具体,非黑即白,但青少年倾向于思考抽象的事,想要寻根究底,了解事情背后的原因。(哥林多前书13:11)他们渐渐确立自己的信念,而且会敢于表达这份信念。
保罗住在意大利,他留意到十几岁儿子的转变。他说:“我觉得儿子不再是个小孩,而是个小大人了。我这样说不光是因为儿子身体上有了改变,也因为他的想法开始改变,而他在思想上的改变是最让我感到意外的。他不怕说出自己的想法,还会勇敢地为自己的想法辩护!”
你的孩子也是这样吗?孩子小时候你叫他做事他都会去做,就算他问为什么,你也只需说一句“因为我要你这么做”就够了。但现在他是个青少年了,他想要知道理由,他甚至可能怀疑家人的价值观是不是对的。有时候,他的坚持看起来像反叛一样。
不要很快就断定孩子想要推翻你的价值观。也许他不过是要做一番挣扎,才能接受你的价值观,并在自己的 生活上采用这些价值标准。这好比搬家:假如你要从一个房子搬到另一个去,而且要把家具一并带走,你觉得要在新家找到合适的地方来放置所有家具容易吗?也许不容易。但可以肯定的是,你珍爱的家具,你一定不会丢掉,必定会保留着。
你十几岁的孩子将来也要“搬家”,他要为未来“离开父母”这个时刻做好准备。(创世记2:24)当然,这个时刻目前来看仍然遥远,毕竟你的孩子还未成年,但从某个角度来看,他仿佛已开始收拾行李了。孩子在青少年期间会仔细想想父母所传授的价值观,然后决定要把哪些价值观带到成年。a
对于孩子这样做,你可能会有点担心害怕。但你可以肯定,孩子成年后只会保留自己 珍视的价值观。因此,既然孩子现在仍住在家里,他就该认真想想自己所学到的原则,好决定日后要按照什么原则生活。(使徒行传17:11)
青少年这样做大有益处。老实说,如果他现在问也不问就接纳 你的标准,日后也可能会想也不想就接纳别人的 标准。(出埃及记23:2)圣经说这样的年轻人容易被引诱踏上歧途,因为“心中不智”,意即缺乏辨识力和其他好的品质。(箴言7:7)年轻人要是没有坚定的信念,就会很容易“中了人的诡计,信了骗人的谬论,受到歪风邪说影响,以致飘忽不定,随波逐流”。(以弗所书4:14)
你可以怎样做,好帮助孩子避免受到这样的影响呢?你必须帮助孩子具备三个重要的条件:
1 锻炼理解力
使徒保罗说只有“长大成人的……他们的理解力因常常运用而锻炼纯熟,能明辨是非”。(希伯来书5:14)你也许会说:“其实孩子小的时候我已教他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了。”你当时这样教导他肯定对他很有益处,而且也可以帮助他为下一个成长阶段做好准备。(提摩太后书3:14)但保罗说人是需要锻炼理解力的。没错,虽然孩童知道 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青少年“在理解力 上要长大成人”。(哥林多前书14:20;箴言1:4;2:11)你希望孩子不是盲目地服从别人,而是懂得思考、推理。(罗马书12:1,2)你怎样才能帮助他这样做呢?
一个方法是让他说出自己的想法。不要打断他的话,就算他说了些你不喜欢听见的话,你也要尽力克制自己,不要太激动。圣经说:“要敏于聆听,不急于说话,不急于动怒”。(雅各书1:19;箴言18:13)此外,耶稣说:“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马太福音12:34)你留心聆听就能了解孩子心里的真正想法。
到你说话的时候,与其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该怎么做,不如运用问题让他思考。耶稣也曾用“你们认为怎样?”这个问题,来引导门徒甚至顽固的人说出心里的想法。(马太福音21:23,28)你也可以这样做,就算孩子所说的话跟你的观点相反,你也可以用问题来了解他的想法。例如:
如果孩子说:“我不知道有没有上帝。”
不要回应说:“怎么会不知道呢?当然 有上帝啦,我不知跟你说过多少次了!”
可以这么说:“为什么你不知道呢?”
为什么要引导孩子说出内心的想法呢?原因是,你虽然听到他所说的话,但你需要了解他心里的想法。(箴言20:5)问题也许是跟上帝的标准有关,而不是跟上帝的存在有关。
例如,一个年轻人很想做一些违反上帝的道德律则的事,于是告诉自己上帝并不存在,好让自己想要做的事看来没什么问题。(诗篇14:1)也许他心里想:“既然上帝并不存在,我也不必按照圣经的标准生活了。”
如果孩子看来有这个想法,你可以鼓励他认真想想,他是否真的相信上帝的标准对他有益。(以赛亚书48:17,18)如果他相信上帝的标准对他有益,你就要帮助他看出,为了自己的益处而紧守这些标准是值得的。(加拉太书5:1)
如果孩子说:“这是你的 宗教,不表示这也是我的 宗教。”
不要回应说:“这是我们全家 的宗教。既然你是我们的 孩子,我们 要你信什么,你就要信什么。”
可以这么说:“你真的这样想吗?如果你不想接受我的信仰,那么你信什么呢?每个人都该有自己的信念的,你 认为按哪些行为准则生活才对呢?”
为什么要引导孩子说出内心的想法呢?原因是,你这样跟他推理,就能帮助他分析自己的想法。也许这能使他发觉自己的信念原来跟你的一样,而令他感到困惑的其实完全是另一件事。
例如,他可能不知道该怎样向别人解释自己的信仰。(歌罗西书4:6;彼得前书3:15)又或者,他喜欢上了一个跟他信仰不同的女孩。要找出问题的症结,也要帮助孩子看出这个症结。他越运用理解力,就越能为成年做好准备。
2 得到成年人的指导
有些心理学家认为,青春期的人都会 经历所谓的“狂风暴雨期”,但今天世上有些地方的青少年看来并没有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发觉,这些地方的青少年很早就融入成年人的生活。他们跟大人一起工作,互相来往,肩负成年人要肩负的一些责任。“年轻人文化”“青少年罪行”甚至“青春期”这些字眼并不存在。
可是,许多国家的情形却相反。在这些国家,年轻人在学生人数极多的学校里念书,他们只能跟其他年轻人来往,回家后却发觉家里空无一人,爸爸妈妈都在上班,亲戚又住得很远。因此,他们接触得最多的人就是其他青少年。b你看出危险在哪里吗?问题并不只在于年轻人可能会交上坏朋友。研究人员发觉,如果年轻人缺乏成年人的指导,即使品行好的 年轻人也可能会做出不负责任的事。
在古代的以色列国,年轻人会经常跟大人接触,不会跟大人分开。c圣经提到的乌西雅就是个例子。乌西雅十几岁就做犹大王。为什么他年纪轻轻就能好好肩负这个重任呢?显然,一个原因是他受到一个成年人的好影响,这个成年人就是撒迦利亚。圣经说撒迦利亚“教导乌西雅敬畏上帝”。(历代志下26:5)
在那些跟你有同样价值观的成年人当中,有没有一个或多个是你孩子的良师益友呢?要是你的孩子跟他们关系亲密,不要感到嫉妒。有他们的帮助,你的孩子就会有更大的动力做对的事。圣经有一句箴言说:“跟智慧人同行,就有智慧”。(箴言13:20)
3 培养责任感
由于18到19世纪发生工业革命,有些国家立法保护儿童,使他们不致被迫在危险的环境中工作。这些国家禁止雇主一星期内雇用青少年超过某个时间限额,或要求他们做某类工作。
有关童工的法律虽然保障了青少年的利益,使他们不致遇上危险或被人剥削,可是有些专家指出,这些法律也造成年轻人缺乏责任感。结果,正如《逃避毫无止境的青春期》(英语)一书说,许多青少年渐渐养成“不劳而获的心态,觉得有很多东西都是他们有权得到的,甚至可说是应该 得到的”。这本书的作者说年轻人很自然会有这种心态,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顺应他们欲望过于要求他们付出的世界里”。
圣经却指出有些青少年早就肩负重任了,提摩太就是个好例子。提摩太认识使徒保罗时大概只有十几岁,他深受保罗的熏陶。保罗曾鼓励提摩太“要把[上帝给他的恩赐]像火一样挑旺起来”,意思就是说,要尽心竭力地做好交托给他的工作。(提摩太后书1:6)也许提摩太20岁左右就离开家乡,跟使徒保罗一起到各地传道,帮忙建立会众,强化弟兄姊妹。保罗跟提摩太共事了大约十年后,可以对腓立比的基督徒说:“我没有别人性情像他那样,真挚地关心你们的事。”(腓立比书2:20)
一般来说,青少年都喜欢负起一些责任,特别是他们看出一件工作很有意义,能产生美好的成果,就会更渴望负起这些责任。这样的训练不但有助于他们长大后更有责任感,而且现今也能让他们的优点发挥出来。
适应转变
正如本文开头提到,你要是有个十几岁的孩子,就可能会感受到孩子有很大的转变,跟几年前大为不同。但你可以放心,你是能够适应的,正如你也能适应孩子成长的其他阶段一样。
要把孩子的青春期看做给你以下机会的时期:(1)帮助他锻炼理解力,(2)帮助他得到成年人的指导,(3)帮助他培养责任感。你这样做就是帮助孩子为成年做好准备了。
[脚注]
a 《如何教养十几岁男孩》(英语)一书很适切地把青春期描述为父母跟孩子“漫长的告别”。详见耶和华见证人出版的《守望台》2009年5月1日刊10-12页。
b 青少年一般都喜欢跟其他年轻人在一起,今天很多娱乐就是迎合青少年这种倾向,使年轻人相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是大人既不了解也无法融入的。
c 圣经的原文中并没有“青少年”这类字眼。显然,无论在基督教建立之前还是之后一段时期,上帝子民中的年轻人很早就融入成年人的生活,跟今天很多地方的情况不同。
[第20页的附栏或图片]
“我爸妈是世上最好的父母”
耶和华见证人当中做父母的都会教导儿女按圣经原则生活,而且也会以身作则。(以弗所书6:4)他们不会强迫儿女接受圣经的标准,因为知道每个孩子长大后都必须自己决定按哪些标准生活。
艾斯莲的父母是基督徒,她自小就得到父母教导该按哪些标准生活,现在她18岁了,仍然按照这些标准生活。她说:“我的宗教不是一星期只用一天来崇拜上帝的宗教,而是我的生活方式,影响到我所做的一切和我的每个决定,例如要交哪些朋友、选读哪些课程、看哪些书。”
艾斯莲很感激父母的养育和教导。她说:“我爸妈是世上最好的父母。我很庆幸自己有这么好的父母,他们帮助我渴望成为耶和华见证人并紧守信仰。我爸妈永远都是我人生路上的好向导。”
-
-
有些父母说警醒!2011年 | 10月
-
-
有些父母说
许多父母都发觉,儿女到了青春期,父母就开始面对前所未见的挑战。不论对你还是对孩子来说,这段时期都不容易应付。你怎样才能帮助孩子安然渡过青春期呢?请看看世界各地一些父母怎么说。
孩子的改变
“我儿子小的时候,我吩咐他做什么,他都不会有疑问,但到十几岁时却看来对我这做爸爸的失去信心了。他不大相信我所说的话,也不喜欢我的说话方式。”——弗兰克,加拿大
“我的儿子不像以往有那么多话说了。如果我想知道他在想什么,就必须主动问他才行,而不是期望他会主动说出来。要他回答我的问题也不容易,我问他,他是会回答的,但不会马上回答。”——弗朗西斯,澳大利亚
“有耐性十分重要。有时我们真的很想大声骂孩子,但我们发觉保持冷静,跟孩子好好谈一谈,效果总是比较好的。”——费莉西娅,美国
沟通
“有时我那十几岁的女儿老是为自己辩护,仿佛为自己筑了围墙一样,有时她觉得我对她太挑剔。我必须常常告诉她我很疼她,很想帮她,让她知道我总是为她的好处着想。”——莉萨,美国
“孩子小的时候很愿意把自己的事告诉我,我很容易就可以知道他们的想法。现在我得设法了解他们,让他们知道我尊重他们,这样他们才会愿意向我倾诉心事。”——兰姬,韩国
“单单告诉孩子不可做这不可做那是不够的,我们一定要跟他们推理,好好跟他们谈谈,设法打动他们的心。想要他们坦白说出自己的想法,就要愿意听他们说话,甚至一些我们不想听的事,也要耐心地听。”——达莉拉,巴西
“我们如果要纠正女儿,就会尽量在私下而不是在别人面前这样做。”——埃德娜,尼日利亚
“有时我跟儿子说话时,我会被家里其他的事分心,没有留心听儿子说话。儿子也察觉到这点,我猜这就是他现在不怎么跟我说话的一个原因吧。现在当他跟我说话时,我会尽量留心听,希望他会愿意再次把心里的话说出来。”——米丽娅姆,墨西哥
多一点自由
“我两个青春期的孩子想要多一点自由,但我有点担心。我们常常为这个问题争吵。我坦白地跟他们讨论这个问题,向他们解释为什么我感到担心,之后他们也解释为什么希望有多一点自由。最后我们达成协议,让他们在我所定的合理界限内享有多一点自由。”——埃德温,加纳
“我儿子想要一辆摩托车,我非常反对,甚至骂他,告诉他买摩托车的种种坏处,却不给他机会解释。他很气愤,更非买不可!后来我决定用另一种方式跟他谈谈这件事。我鼓励儿子先搜集不同方面的资料,包括骑车会有什么危险、要多少开支、要符合哪些规定才能获得执照,以及每年要缴交多少费用。我也鼓励他听听会众一些成熟基督徒的意见。后来我发觉鼓励儿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比严厉地管束他好得多。这样才能打动他的心。”——惠荣,韩国
“我们为孩子定下一些规定,但也逐渐给他们多一点自由。如果孩子好好运用自由,我们就再给他们多一点自由。我们也给他们一些争取更多自由的机会,好让他们看出我们其实是很希望他们有更多自由的。不过,假如孩子破坏了我们对他们的信任,就一定会受罚。”——多萝泰,法国
“我从不降低自己的标准。但如果孩子听话,我也会很愿意让步。例如,有时我会容许他们比平常晚一点回家。但假如他们不止一次没有 得到我许可而晚回家,就一定会受到惩罚。”——一燕,韩国
“正如雇员越尽责越服从老板,老板就会越宽待他。同样,我儿子也看出他越服从我们,越遵照我们的规定做事,我们就越愿意给他更多的自由。他也知道正如雇员不尽责就会受罚,同样,他做事如果不负责任,我们就会取消他之前努力争取到的自由。”——拉蒙,墨西哥
[第22页的精选语句]
“要教孩子走合宜的路,这样他到老也不偏离。”——箴言22:6
[第23页的附栏或图片]
家庭小档案
“养育青春期孩子是一件乐事”
约瑟夫:我的大女儿和二女儿都十几岁了,我发觉耐心地听她们说话和对她们的看法表示了解很重要。我也发觉坦白承认自己的弱点,对她们说话时表示尊重,可以使大家有好的沟通。由于上帝通过圣经给我和妻子帮助,这使我觉得养育青春期孩子是一件乐事。
莉萨:我发觉大女儿踏入青春期后更需要我的关心。我还记得自己要花很多时间听她倾诉、跟她交谈、给她安慰。我和丈夫都让女儿知道她们可以放心说出心里的想法,我们会尊重她们的感觉。我尽力把雅各书1:19的劝告实践出来:“要敏于聆听,不急于说话”。
维多利亚:妈妈是我最好的朋友。她是我认识的人中最亲切、最体贴的,她对所有人都这么好。用“待人真诚”这句话来描述她再贴切不过了。我妈妈真了不起。
奥利维娅:爸爸很关心别人,对别人也很慷慨。虽然我们的家不很有钱,但爸爸总是很乐意在物质上帮助别人。爸爸知道什么时候应该认真、严肃,但也很清楚 什么时候可以放轻松一点。他是个好爸爸,我很高兴有这么好的爸爸!
“我们的生活很充实!”
桑尼:如果女儿碰到难题,我们全家都会坐下来谈谈。我们会坦诚地沟通,根据圣经的原则做决定。我和妻子伊妮兹也会尽力帮助女儿跟品行好、热心事奉上帝的人做朋友。我们的朋友就是她们的朋友,她们的朋友也是我们的朋友。
伊妮兹:我们整家人都有很多活动,而且会全家一起做事。我们都是耶和华见证人,所以会经常研读圣经、举行家庭研读,也会经常传道和做别的志愿工作,例如赈灾和兴建王国聚会所。我们也会调剂一下生活,做些有益的消遣。我们的生活很充实!
凯尔西:爸爸很留心听我们说话。每当要做重要决定时,他总会先听听全家的意见。妈妈也很关心我,我随时都可以找她倾诉,随时都可以找她帮助。
莎蔓莎:妈妈很疼我,不知不觉中让我觉得自己很受宠爱、很重要。她很愿意听我说话,很关心我。妈妈是我的好朋友,我不会让任何事破坏我跟妈妈的关系。
[图片]
约瑟夫·卡梅拉一家:约瑟夫、莉萨、维多利亚、奥利维娅、伊莎贝拉
桑尼·萨帕塔一家:凯尔西、伊妮兹、桑尼、莎蔓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