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学校正逐渐替代父母吗?
    警醒!1989年 | 3月8日
    • 学校正逐渐替代父母吗?

      今日,人们除了期望学校教导学生读书、写字和算术之外,还期望它们负起其他许多额外责任。许多学校如今已供应膳食、德育训导和其他服务,这一些本来都是家庭所提供的。一间中学的训导主任麦克卢尔(Jim McClure)评论说:‘越来越多家长期望学校,特别在训导方面,担当家长的角色。’

      然而,许多父母正在面对一项难题,那便是,要在争取较佳生活和照顾儿女之间作出选择。与百年前不同的是,今日谋生往往意味到要使儿女得不着所需的父母督导。另一方面,父母若要对儿女照顾周到,就未必能适当地维持家人的生活。这两种情况都是不符理想的。

      走下坡的趋势开始

      对影响现代教育的种种难题研究有素的人士认为,走下坡的趋势开始于40多年前,紧接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为了支持战争,当时的妇女们不得不投身于工业劳动市场。战争结束之后,有相当数量的女性不愿恢复从前作母亲和儿女的主要家庭教师的角色。她们仍然留在工作队伍中。

      随着岁月的过去,其他社会变革使事情成为更复杂。道德价值受到腐蚀。离婚变成受人接纳,以致单亲家庭数目日增。同时,生活费用高涨也迫使许多父母要以较长时间工作。这种趋势使父母没有较多的空余时间去照顾儿女在智力、身体、感情和灵性上的需要。因此父母们不得不依靠学校去填补这种空缺。然而在事实上,这是学校的责任吗?

      今日的现实情况

      教育作家梅路芙(Gene Maeroff)解释说:‘新的现实情况是,从前作父亲的经过一天辛苦工作之后,在黄昏时刻风雨不改地返回家里与操持家务的妻子和两个健康、愉快的儿女团聚,但现在作父亲的却很可能独居在凄凉的公寓里,写了一周的赡养费支票之后,还要仔细计算怎样支付他的盒装便餐费。与儿女在一起的母亲……每周要工作三天。’结果如何呢?

      ‘儿女们’,梅路芙说,‘面对一件艰巨的工作,要在破碎的养育制度中建立自己的教育前途。’例如,美国一位小学教师评论说:‘我们的学生当中,没吃早餐上学的达百分之20以上。’既然早餐对学习能力非常重要,这位教师嗟叹说:‘我们只好实行供应早餐以期解决这个难题。’在同一间学校里,一位学生发着高热。有人打电话到学生的母亲工作的地方通知她,那位母亲回答说:‘我不能来接女儿。我正在工作。’她终于请假来接女儿回家,但却由于被迫在照顾病孩和赚钱之间作出抉择而大感‘不悦’。

      学校里的情形

      社会道德的败坏已严重损害到学校的教导能力。这使学校几乎无法提供道德上的指导。学校环境的转变从以下列出的例证可以见之,美国公立学校的管教难题在1940年有7个主要项目,到1982年已增至17个。各学校在1940年的主要难题是:(1)多嘴,(2)嚼香口胶(口香糖),(3)嘈吵,(4)在讲堂跑来跑去,(5)排队时次序混乱,(6)穿着不当的服装,(7)不把废纸丢入废纸箱。

      另一方面,学校在1982年的主要难题则是:(1)强奸,(2)抢劫,(3)打斗,(4)盗窃,(5)纵火,(6)放置炸弹,(7)凶杀,(8)自杀,(9)缺席,(10)捣乱,(11)勒索,(12)滥用麻醉药,(13)纵酒,(14)纠党打斗,(15)怀孕,(16)堕胎,(17)性病。

      有四个儿女的狄宝拉担心学校环境的转变会影响到她的儿女。她回忆说:‘我在成长时期备受保护,周遭的人和事差不多都有利于协助我成长。在这种环境下教养长大的人必须意识到一件事实,那便是,我们的儿女在外面正置身于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里。’

      不错,在美国若干贫民区的学校里,学生通常带着小刀和手枪上学;他们使用和买卖麻醉药,各种与吸毒有关的俚语是他们常用的字汇。教师感到满足时常不是因为成功地教导学生,而是因为平安无事地过了一天。

      校园内的可悲情况正好强调一项事实,那便是,学校无法取代父母的地位,为儿女提供导致成功生活所需的训导与支持。可是,尽管有这样的情况存在,世界各地所有类型的学校里仍有许多成功的学生。

  • 儿女需要从父母得到些什么?
    警醒!1989年 | 3月8日
    • 儿女需要从父母得到些什么?

      教育孩子的成功不应仅以所得的成绩来衡量。较重要的是,孩子所养成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行为和思想方式。可是,孩子在这些方面的发展,谁应该负起主要责任呢?

      ‘父母’,一位资深的学校训导员说:‘学校教育的首要目标是要协助父母去培养一些负责的青年,在智力、身体和感情方面均获得良好的发展。’

      这样的学校导师时常凭经验获知,在养成品行端正的青年方面,什么方法有效和什么方法无效。另一位训导员卡梅伦(Roddy Cameron),多年来曾经处理过数百宗个案。《儆醒!》杂志代表问他:‘儿童其实最需要什么才能成功?’

      他沉思了一会,然后答道:‘每逢有一个问题儿童,就极可能同时有问题父母。’他忆述与这些父母所作的谈话,并且指出:‘父母们向我解释何以他们要这么辛苦工作和这么频常离家,但差不多总是说他们希望儿女享有他们所无的东西。’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