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惊人的婴孩头脑警醒!1987年 | 12月8日
-
-
它们一开始就令人惊叹不已。成孕仅三周之后,它们从起初的12万5,000个细胞进而突发地每分钟增殖25万个。小小的脑子继续急速发育,到出生时细胞的数目已增至1,000亿——有银河系的星辰那么多!
但在出生之前数月,胎儿还在母腹中的时候,他的脑已经在操作了。它从四周是水的环境中牢记感觉。它能听声、品味、感光、对接触发生反应、学习和记忆。母亲的情绪对它有所影响。温和的说话或柔和的音乐使它安静。暴怒的言语或嘈吵的摇滚乐则使它激动。惊慌若使母亲的心跳加速,胎儿的心搏很快就加速一倍。沮丧的母亲会把忧愁传给腹中的婴孩。安详的母亲会孕育平静的孩子。喜乐的母亲使腹中的胎儿充满喜乐。这一切使胎儿的头脑保持忙碌。它甚至在腹中已有惊人的能力。
婴儿出生之后会有额外的神经原组成吗?最近的研究答称没有。但毫无疑问,神经原在大小方面会有戏剧性的增长,同时组成亿兆的彼此接触桥梁。婴儿出生时脑子的大小只及成人的四分之一,但在出生后第一年就增大三倍。在未到十余岁之前数年,脑子的重量已达到3磅(1.4公斤)而和成人的相等。但这并非意味到它藏有成年人的知识。知识多少并非取决于脑的重量或细胞的数目。反之,这件事看来和脑神经原之间的连结有关,这种连结称为突触。
突触的数目十分惊人!最终也许会形成千万亿个(1后加15个零)连结之多!但若要这些连结,就必须从五个或以上的感官输入许多刺激才行。环境必须对精神和感情活动两者均有充分的激励,因为这样会使优良的树突网不断生长。树突是从神经原伸出,与其他神经原连结的根状发丝。
组成那些连结物也牵涉到时间的因素:它们的组成在年轻时比年老时快速得多。“你不能教老狗玩新戏法”这句话并不真实。教老狗玩新戏法比较难一点倒是真的。在年老时,神经原之间的连结较慢组成而较快衰退。但它们组成的因素却老少无异——暴露在富于激励的环境之下。头脑必须继续保持活跃!不要在精神上陷入因循苟安之中!头脑是没有退休的!
婴儿头脑的成长的确十分惊人。它们像海绵一般从四周的环境吸收知识!只在两年之内,婴儿就能从环境的熏陶学懂复杂的语言。若有两种语言可听,就两者皆懂。有三种语言可学,就学会三种。有一位男子同时以五种语言——日语、意大利语、德语、法语和英语——教导小孩。一位妇人使女儿听惯几种语言,孩子到5岁时已能够流利地说八种语言。学习语言对成年人通常是一件难事,但孩子学起来却自然不过。
语言只是婴儿头脑遗传得到的学习能力的一个例子而已。其他如音乐和艺术的能力、肌肉运动的协调、意义和目的的需要、良心和道德观念、爱心和利他主义、信心和崇拜的欲望——这一切均有赖于脑中各种特殊化的系统。(参看使徒行传17:27。)换言之,遗传所建立的神经细胞网是特别编制成可以接受各种能力和潜能的发展的。
可是,我们必须明白,这一切在出生时只是潜能和资质而已。它们必须加以灌输才能开花结实。它们必须接受适当的经验、环境熏陶或学习才能有实际的结果。为了使学习收到最佳效果,就要有一个正确的时间表,尤其以幼儿为然。
在适当环境和正确的学习时间影响之下,幼儿就会有惊人的表现。幼儿不仅能学习语言,而且能弹奏乐器、培养运动能力、良心受到训练、爱心受到熏陶,并且为纯真崇拜奠下基础。这一切和其他更多、更多的事都可以在幼儿头脑中撒下美好的种子,由父母仁爱地加以灌溉。
-
-
培育天才警醒!1987年 | 12月8日
-
-
培育天才
“我们若趁着婴孩未长成为儿童时就加以教导,世界便可能充满知识上的巨人,如爱因斯坦、莎士比亚、贝多芬和达文西等。”——多曼(Glenn Doman)博士,人类潜能开发研究所所长。
“没有婴孩生来就是天才,也没有婴孩生来就是蠢人。这一切视乎在关键时期中脑细胞所受到的刺激而定。关键时期是从出生到三岁之间。幼儿园入学时已太迟了。”——井深大,《幼稚园已经太迟!》一书的作者。
婴儿头脑的惊人潜能使父母面对一个决定。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施以特别训练?你以什么教导婴儿?教多少?多快?有些结果相当惊人:2至5岁的小孩能够读书、写字、讲两种以上的语言、以小提琴或钢琴弹奏古典音乐、骑马、游泳、作体操表演等。
在大多数例子上,训练的目标在乎智能方面多于身体方面。一个两岁幼儿能够正确地从1数算至100,认识2,000个字、读出简单的句子,并且记得正确的发音。一个3岁小孩能从图表读出别人所指的细胞各部分的名称,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心粒、液泡、染色体等。另一个3岁小孩能弹奏小提琴。一个4岁小孩能把日文和法文译成英文。一位教导幼儿数学的教师声称:“我若把59枚硬币逐枚丢在地上,孩子们可以立刻告诉你那是59枚而非58枚。”
虽然有些人热心于这样的加强训练,其他的人却对此有所保留。在这方面,专家们的意见如下:
“以整体而言,在婴孩早期即开始教以学术上的技能,证据看来并不十分有利。虽然有充分证据表明此举是可行的。然而,问题不在乎是否可行而在乎受教者在现今和长期所受的影响。”
“这个学说要把孩子变成小电脑,使他们没有喘息的余地。”
“孩子的学习是要自己采取主动去探索四周的事物。我们[若勉强催逼孩子的心智发育]也许会妨碍其他正在进行的发育[例如感情发育和社会技能等]。”
“我的忠告是,要留意与头脑发育同样重要的东西。许多时,获致超卓的智力表现需要牺牲其他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方面的进步。”
“这不是一种健全的亲子关系。这等于对孩子说,‘我爱你,因为你聪明伶俐。’”
无疑有些父母正在驱迫自己儿女成为神童或天才儿童。在这样的事例上,父母的自豪或自骄心强于一切。儿女于是成为展览品,父母享受着儿女所反映的光荣。可是,有些提倡早期学习的专家看来并不怀有这种动机。
本文开头所引述的多曼博士是反对制造超级婴儿的。他的宗旨是:“使所有父母获得知识去训练自己的幼儿成为有高度智力、极其能干和愉快可爱的儿童。”儿童应该在精神、身体和感情方面达到发育完满的程度。多曼反对测验。“测验是学习的反面。它充满紧张。对孩子的教导等于给他一份可喜的礼物。对他施行测验则是要求预先支付代价。”
有人问本文开头同时引述过的井深大早期训练是否志在制造天才,他说:“早期教育的惟一目的是使孩子的头脑灵活、体格强健,并且具有聪慧、温柔的性格。”
以成功训练幼儿弹奏小提琴知名的铃木镇一说:“‘英才教育’一词不仅适用于知识或技能方面,而且适用于道德、人格修养和美感方面。我们知道这些人性的特质可从教育和环境获致。因此我们的运动并非着重于培养所谓的神童,也不单是强调‘初期启发’。我们所强调的是‘全人教育’。”
铃木看出强制练习是既缺效果,也不可取的。他在被人问及儿童的练习时间应该多长时,他永不设立严格的时间规定。他说:“作好准备和集中精神每天练习五次,每次两分钟,胜于要他们勉强练习半小时。”他的方法是:“喜乐地练习两分钟,一日五次。”
那么,在对幼儿实施早期学习法方面,怎样才能保持平衡呢?下一篇文章提出若干指导方针可供参考。
[第5页的图片]
别驱迫。铃木氏的方法:“喜乐地练习两分钟,一日五次”
-
-
以正确的方式训练儿女——从婴孩时期开始警醒!1987年 | 12月8日
-
-
以正确的方式训练儿女——从婴孩时期开始
“毫无疑问,婴儿时期是一段最可塑的时期。这段时期应该尽量利用一切可能和想象得到的方法去加以教育。浪费了这段时期是一生中无可弥补的损失。因此我们有责任要极度小心去培育儿童而非让最初几年等闲过去。”——喀雷尔(Alexis Carrel)博士。
头脑和心灵都需要有计划的训练。人也许惊诧于头脑的伟大成就,但上帝却察看内心。头脑充满知识容易使人变成骄傲;爱心却对人有所造就。聪明的头脑应该同时具有一颗仁爱的心,“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由象征性的心所发出的有或好或坏的行为。(马太福音12:34,35;15:19;撒母耳记上16:7;哥林多前书8:1)所以,激励孩子的头脑虽然重要,以爱灌输在孩子心中甚至更加重要。
婴孩在出生时就有与生俱来的起动装置。这称为连系作用。母亲拥抱、搂抱和抚拍婴儿咿呀地对之说话。反过来,婴儿凝望着母亲。连系作用于是便发生了。母爱的本能受到打动,婴儿也感觉安全。有些权威人士认为,“婴儿出生后的几分钟至几小时是一段敏感的时刻,这是母婴相依的最理想时刻。”
这样的开始是好的,但仅是开始而已。婴儿是孤弱的,当前的需要——身体上和感情上的——主要依靠母亲去满足,婴儿没有饮食就会挨饿;感情上的渴求亦然。因此拥抱、抚拍、摇动、玩耍、示爱——这一切都可以刺激婴儿头脑的发育。这种刺激可以比作头脑的营养。缺乏营养的头脑可能失去活力以致阻碍一生。在这方面受到忽略的婴儿也可能变成不友善、犯罪和暴戾。因此母亲的职责对孩子和社会都属于优先地位——比任何世俗职业更加重要!
父亲的角色
作父亲的也不例外。婴儿出生时父亲若在场,父婴的连系作用随即开始。随着数周和数月过去,父亲的影响力也迅速增强,正如幼儿发育研究家布雷泽顿(Berry Brazelton)博士指出。
他说:“每个孩子都需要母亲和父亲,而每个父亲都可以造成差别。对婴儿来说,有个积极、关注的父亲并不等于仅是得到多点爱护而已。”他引述一项报告表明父母在对待儿女方面的差别之处。“母亲对婴儿倾向于温柔与和缓。另一方面,父亲比母亲较爱玩耍、逗笑和激励婴儿。”
但父亲给予儿女的不光是乐趣而已。布雷泽顿说:“父亲若是积极的话,孩子在稍长时就会在学业上更加成功,更富于幽默感以及更易和别的孩子相处。他的自信力较强,而且有较好的求学动机。到了6岁或7岁,孩子的智商也会较高。”
耶和华上帝吩咐人要在父子之间建立亲密的教导关系,说:“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申命记6:6,7)这样行决不会产生代沟!
从婴儿时期开始训练
从出生至6岁之间,婴儿的发育分为几个阶段或时期:肌肉运动协调、语言技能、感情品质、记忆力、思考力、良心及其他。婴儿的头脑发育得很迅速,依次达到各个阶段,父母就可以趁机训练婴儿养成这些不同的能力。
幼儿的头脑会像海绵吸水一样吸收这些能力或品质。对幼儿示爱,他就学会去爱。对他谈话和诵读,他就学会讲话和读书。让他穿滑雪鞋,他会成为滑雪专家。在正直品格的熏陶之下,他就吸收公义的原则。若不趁有利的时期灌输以适当资料,后来就较难获致这些品质和能力了。
圣经认识到这点,因此它敦促父母们说:“训练儿童循着应走的路,就是到老,他也不偏不离。”(箴言22:6,《吕译》)德列兹(Keil-Delitzsch)的评注把这节经文译作:“给予孩子的教训要和他的方式一致。”译成“训练”的希伯来原文含有“发起”的意思,由此表示要对婴儿发起初步的训导。要按照孩子的情况,与他的方式一致地根据他所经历的发育阶段去施以教导。这乃是适当的时候,他吸收得较为容易;他在成长期所学得的知识可能会终身保留。
研究人类成长的专家们大多数表示同样意见:“在儿童成长研究方面,我们没有证据显示有强大的力量可以改变早期形成的性格模式或社会态度。”他们承认,变化虽然可能发生,但“许多时矫正是不能达成的。”然而,例外是有的,上帝真理的力量时常可以促成改变。——以弗所书4:22,24;歌罗西书3:9,10。
语言是在适当时候给予训练的良好例证。婴儿从遗传所编定的程式具有说话能力,但是脑里的天生电路若要发挥最大效果,婴儿必须在适当的发育阶段暴露在说话的声音之下。成年人若时常对婴儿说话,婴儿在长到6个月至12个月大时,说话中枢的发育就会突飞猛进。到了12个月和18个月之间,成长会更加迅速,因为婴儿已能理解字词及其意思。
婴儿在能够说话之前已开始学习字词。在出生后的第二年,他吸收或默记的词汇也许从几个字增加至几百个字。使徒保罗提醒提摩太说,他“从小(“婴孩时期”,《新世》)明白圣经。”(提摩太后书3:15)“婴孩”一词的实际意思是“未懂说话的人”。提摩太极可能在婴孩时期已有人对他诵读圣经,因此他在开始说话之前已晓得许多圣经字词。
要点是,在小儿的发育过程中,他们在某些时期对某些事物很易学会,差不多像自然吸收一般。若让那些时期溜过而不给与所需的激励,他们的潜能就不能充分发展了。例如,孩子若在出生多年之后才听到任何语言,他学习语言就会十分缓慢和吃力,而且通常不十分正确。
从婴儿时期开始对孩子诵读
你应当从什么时候开始?从最初就开始要对着你的新生婴儿诵读。‘但他根本不会明白!’那么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他说话呢?‘哦,当然是立即。’他明白你所说的话吗?‘噢,不,但是……’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对他诵读呢?
你把婴儿抱在怀中,用臂环着他,抱得紧紧的,他感到安全、被爱。你对他诵读是一种愉快的经验。他会留下印象。他认为喜乐的感觉与诵读有关。婴儿喜欢模仿,父母便是模范角色。他喜欢模仿父母。他希望读书。他会玩读书游戏。后来他就会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这样行还有另一个好处——他通常不会变成电视迷。他不会如痴如呆地盯着电视幕上无数的刺杀、枪击、凶杀、强奸、淫行、通奸的场面。他可能关闭电视机,翻开书本阅读。在这个不爱读书只爱电视的时代,这的确是一项颇大的成就!
拨出时间去爱孩子
当然,对孩子诵读是要花时间的。与婴孩嬉戏、玩拍手掌和躲猫猫游戏、观看他探索、开始做事、寻找新奇的东西、满足好奇心、激励创造力也要付出时间。作父母是要花时间的。你最好在儿女尚是婴孩的时候就开始。代沟通常是在这个时期开始的;很少等到十余岁才形成。在儿童节目中饰演袋鼠船长的播音员基辛(Robert Keeshan)讲述这件事可能怎样发生,说:
“一个小女孩把拇指放在嘴里、手抱着洋娃娃,有点不耐烦地等待父母回家。她渴望讲述她在小沙箱所得的经验。她兴奋地要和父母分享当日所经历的奇事。时候到了,父母抵达家门。但父母被工作地方的紧张弄得筋疲力竭,时常会对孩子说,‘乖乖,现在不要说。我很忙,去看电视吧。’在美国家庭最常听到的话是,‘我很忙,去看电视吧。’现在很忙,什么时候才不忙?‘迟些时吧’。但是‘迟些时’很少来到。……
“多年过去了,孩子逐渐长大。我们给她很多玩具和衣服。我们给她名师设计的服装和身历声唱机,但没有给她最渴望的东西——我们的时间。她长到14岁了,她的目光呆滞,时常若有所思。‘乖乖,你有什么心事?告诉我,告诉我吧。’太迟了。爱已经从我们身旁溜走,因为……
“我们对孩子说,‘现在别说,迟些时吧’。我们说,‘去看电视吧’。我们说,‘别问那么多的问题’。我们不给年轻人他们所需的东西——我们的时间。我们并非漠不关心。我们只是太忙而无暇去爱孩子而已。”
不错,爱你的儿女是要付出时间的。所谓付出时间不仅是按时喂食和按时穿衣,而是要用时间把爱去充实儿女的心。这种爱不是经过量度而配给出去的,反之正如《人生最初三年》一书的作者怀特(Burton White)说,这是一种洋溢着的“非理性的爱”。怀特说:“出外工作的父母把教养儿女的责任交给别人——尤其是托儿中心——是十分不智的。我发出这种言论曾使我大受非难,但我所关心的是婴儿的最佳福利。”他提出这项建议是为了“婴儿的最佳福利”着想,但在父母一方或双方必须出外工作的情况下,这种理想未必在经济上行得通。
管教——棘手的问题!
圣经也大受非难,因为它劝人要管教儿女。“不忍用杖打儿子的,是恨恶他;疼爱儿子的,随时管教。”(箴言13:24)《新国际圣经研究译本》在这节经文的脚注上说:“杖。很可能是指任何管教方式的比喻说法。”《梵氏旧约新约圣经用语解释辞典》为“杖”所下的定义是“权杖,管治的象征。”
父母的管治也许包括责打,但许多时是用不着的。据提摩太后书2:24,25说,基督徒要“温温和和的待众人,……用温柔劝诫。”这里译作“劝诫”的希腊文原意是管教。施行管教是要顾虑到儿女的感受的:“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耶和华]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以弗所书6:4。
提倡放任主义的心理学家声称,你若责打儿女,便是恨恶他了。这话根本不对。放任才是恨恶儿女。放任主义在世界各地造成了无数的少年犯罪和罪行,使千百万作父母的人大感烦恼。正如箴言29:15说:“放纵的儿子使母亲羞愧。”在“严格父母与放任父母的对比”这个标题下,布拉泽斯(Joyce Brothers)博士说:
“以2,000个五年级和六年级学生——有些受严格的父母所教养,有些受放任的父母所教养——为对象所作的调查显示出令人诧异的结果。受过严格管教的孩子们具有高度自尊心,在交友和学业方面都非常成功。”他们有怨恨父母吗?没有。“他们认为父母管治是为了儿女本身的好处着想——并且是父母慈爱的表现。”
怀特声称,你若严于管教孩子,不必害怕“他会因为你不肯纵容他就爱你少一点。孩子在出生最初两年是不易与首要的照顾者疏远的;即使你经常责打他们,他们仍会不断回到你跟前。”
最佳的教训
是你自己。你所立的榜样。你便是儿女的模范。他听从你所做的事多于你所说的话。他听你说话,但模仿你的行动。孩子是生来的模仿者。那么,你们希望他成为怎样的人呢?富于爱心、仁慈、慷慨、勤奋、聪明、刻苦耐劳、作耶稣的门徒——耶和华的崇拜者?若是这样,你就先要以身作则。
是故,训练儿女要从婴儿时期开始,那时婴儿的脑生长得最快,在头脑和心灵方面均大量吸收知识和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