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玉及其轶事
    警醒!1988年 | 10月8日
    • 我们观赏展览品时,吉姆发觉其中有一件是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的硬玉,状如蝉,色则褐绿相混。

      “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处呢?作为装饰?”

      “我想不是,”我给他解释。“相信你知道,复育(蝉的幼虫)居于地下,历时四载才得见天日,蜕变而为蝉。故此古时的中国人以此象征再生。在基督之前很久,中国人已有将玉蝉置于死人口中的风俗。他们以为这样能防止尸身腐烂。他们之所以这样做,皆因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但撇开这点不谈,中国人既知道蝉的死生变化,就必定对大自然有相当的认识。对吗?”

  • 玉及其轶事
    警醒!1988年 | 10月8日
    • 我解释说:“自古以来,儒、道思想均崇尚某些德行,而玉则被视为适当的象征。孔子称誉玉的美德,道:‘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此等想象何其丰富啊!”

      由于中国人认为玉代表这些德行,故立志为君子的人深爱它,使用它。古时的君子于腰间佩玉,走起路来玉声锵然可听,进退揖扬亦自然中规合矩。君子万万不可烦乱浮躁;倘若他果真如此,玉佩的声音就会变得杂乱刺耳,提醒他自己太过无礼。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点眉目,澄清‘东方人莫测高深’这种误解。事实上,东方人不过认为喜怒形于辞色是有失体统的事罢了!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