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谁会蒙耶和华赞许?
    守望台1989年 | 2月15日
    • 非信徒与基督徒的会众

      11,12.(甲)衣索匹亚的太监受浸之后有什么进一步的改变发生?(乙)这怎样与腓立比书2:12,13的经文一致?

      11 耶稣吩咐他的跟从者说:“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马太福音28:19,20)我们刚才提及的衣索匹亚改信者已对耶和华和圣灵有若干认识。因此,一旦腓利帮助他明白和接受耶稣是上帝的儿子和弥赛亚,他便能够受浸了。这样他遂成为耶和华手下跟从基督的子民当中蒙认可的成员。这样,他自然需要对上帝负责,“遵守基督吩咐门徒谨守的一切事”。但是这项责任也带来一个奇妙的希望:得救的希望!

      12 后来保罗在信中指出,所有基督徒都必须“不断恐惧战兢的作成自己的救恩”。但他们是能够这样行的,因为“上帝为了成全自己的美意[希腊文eu·do·kiʹas, 尤多基亚斯],就在你们里面动工,使你们可以立志和行事。”——腓立比书2:12,13,《新译》。

      13.基督徒会怎样对待那些不像衣索匹亚的太监那么迅速受浸的人?

      13 并非所有与真正基督徒发生接触的人都像上述的衣索匹亚人一样具备资格,从而能够迅速采取行动毅然受浸。有些人由于不是犹太人或改信者,所以对耶和华和他的行事方式所知有限或甚至一无所知;他们的道德也没有受他的标准所指引。他们会受到怎样的对待呢?基督徒要跟从耶稣的榜样。耶稣无疑绝不助长或纵容罪恶。(约翰福音5:14)可是他却对那些受他所吸引而渴望使自己的行事方式与上帝一致的罪人表现宽容的态度。——路加福音15:1-7。

      14,15.除了受膏的基督徒之外,有些什么类型的人参加在哥林多举行的聚会?他们在灵性进度方面怎样可能各有不同?

      14 我们从保罗论及哥林多的聚会的话可以清楚看出基督徒以宽容的态度对待那些正在学习认识上帝的人。起初曾有圣灵的神奇恩赐标明基督教是受上帝所祝福的,保罗在讨论这些恩赐时提及“信徒”和“非信徒”。(哥林多前书14:22)“信徒”便是那些接受基督而受了浸的人。(使徒行传8:13;16:31-34)“有许多哥林多人听了,就相信受[了]洗。”——使徒行传18:8。

      15 据哥林多前书14:24(《新世》)说,“非信徒或普通人”c也来参加哥林多的聚会而受到欢迎。很可能他们在研读和实践上帝的话语方面进度各有不同。有些可能仍然犯罪。另一些则可能获得若干程度的信心而在生活上作出若干改变,甚至在未受浸之前已开始将自己所学得的知识告诉别人。

      16.这样的人可以怎样借着在聚会里与基督徒交往而得益?

      16 当然,这些未受浸的人均尚未“在主里面”。(哥林多前书7:39)他们以往若在道德和灵性上有严重的弊病,就可能需要相当时间才能作出调整去符合上帝的标准。这是可以了解的。与此同时,只要他们没有怀着恶意破坏会众成员的信心和洁净,他们就受到欢迎。他们在聚会里的所见所闻可以“责备他们”,“将他们内心隐秘的事显明出来”。——哥林多前书14:23-25,《新世》;哥林多后书6:14。

      继续蒙上帝赞许而得救

      17.路加福音2:14在第一世纪获得什么应验?

      17 由于受了浸的基督徒在第一世纪努力从事公开传道工作,有盈千累万的人得以听见好消息。他们相信所听见的道理,对以往的行径表示忏悔而受了浸,借此作出“公开宣布而得救”。(罗马书10:10-15,《新世》;使徒行传2:41-44;5:14;歌罗西书1:23)无疑当时受浸的人是耶和华所赞许的,因为他以圣灵膏他们,将他们立为他属灵的儿子。使徒保罗写道:“他又按着自己旨意所喜悦的[eu·do·kiʹan, 尤多基安],预定我们借着耶稣基督得儿子的名分。”(以弗所书1:5,《新译》)这样,就在那个世纪之内,天使在耶稣诞生时所预告的事便开始应验了:“平安归与他[上帝]所喜悦的人。”——路加福音2:14。

  • 谁会蒙耶和华赞许?
    守望台1989年 | 2月15日
    • 上帝的话是什么意思?

      4.(甲)在上帝所作的宣布中,“赞许”一词的希腊字含有什么意思?(乙)为什么我们对这个字的用法特别感兴趣?

      4 上帝说,“[耶稣是]我所赞许的。”福音的记载在这里所用的希腊文动词是尤多基奥 [eu·do·keʹo]。(马太福音3:17;马可福音1:11;路加福音3:22)这个字的意思是“很喜欢,嘉许,乐于”,而这个字的名词形式则含有“善意、美意、恩惠、愿望、渴望”等意思。尤多基奥 并非仅是指上帝的赞许而言。例如,马其顿的基督徒很“乐意”在经济上资助其他的人。(罗马书10:1;15:26;哥林多后书5:8;帖撒罗尼迦前书2:8;3:1)即使如此,耶稣所蒙的赞许是由上帝而非由人表达出来的。这个名词仅在耶稣受浸之后 才被用来指他。(马太福音17:5;彼得后书1:17)令人感兴趣的是,路加福音2:52谈及耶稣在童年未受浸时蒙上帝和人的“喜爱”,但所用的是个不同的字——卡利斯 [khaʹris]。

      5.(甲)我们可以怎样清楚看出不完美的人可以得蒙上帝赞许?(乙)“善意的人”是谁?

      5 我们这些不完美的人也有可能赢得上帝的赞许吗?值得庆幸的是,答案是肯定的。耶稣诞生时,天使宣布说:“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与上帝;在地上,和平归与善意的人。”(路加福音2:14,《新世》)按照希腊文实际的意思,天使所唱的是行将有幸福临到“有好感的人”或“上帝所赞许的人”。a比登哈德(Hans Bietenhard)教授论及这句话(en an·throʹpois eu·do·kiʹas )的用法说:“这个片语所指的是上帝所赞许的人。……因此,这里所谈及的不是人的好感。……我们所指的是上帝那至尊、仁慈的旨意,按此上帝拣选一群得救的人。”因此,正如耶和华见证人很久以来一向解释说,路加福音2:14表示借着献身受浸,不完美的人能够成为善意的人,意即上帝所赞许的人!b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