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诞节的精神是什么?守望台2012年 | 12月1日
-
-
随着圣诞节的来临,很多应节的歌曲、电影和电视节目陆续推出,营造出一片欢天喜地和令人兴奋的节日气氛。但你认为,这个节日背后最重要的精神是什么呢?是不是——
记念耶稣基督?
向别人施与?
帮助贫苦的人?
跟家人共聚?
促进和平、享有平安?
正如亨利先生所说(请看左边的引文),许多庆祝圣诞节的人都发觉,很难在圣诞节做到上述几点。圣诞节前后,人们通常都很忙碌很紧张,而且这个节日也很商业化。要实践人们期望的圣诞节精神,真的不可能吗?
圣经鼓励我们所有人要记念耶稣基督、慷慨施与、帮助贫苦的人和拨出时间陪伴家人,并教导我们怎样促进和平。因此,这个系列文章并非着眼于有些人不庆祝圣诞节的原因a,而会集中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人们庆祝圣诞节的一些理由是什么?
为什么人们很难通过庆祝圣诞节来达到这些目的?
圣经怎样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达到这些目的?
-
-
记念耶稣基督守望台2012年 | 12月1日
-
-
记念耶稣基督
“你们要不断这样做来记念我。”——路加福音22:19
有些人庆祝圣诞节的理由:
有些人说,庆祝圣诞节的主要目的是记念耶稣,而他们记念的是耶稣的降生。
圣诞节为什么不能帮助人达到这个目的?
流行的圣诞节歌曲和圣诞节的很多习俗,都跟耶稣基督没什么关系。许多庆祝这个节日的人都不相信耶稣,有些甚至不信他是个真实人物。对商家来说,圣诞节只是个推销商品的时机,而不是记念耶稣的日子。
根据圣经,人怎样做才能达成这个目的?
圣经说,耶稣来到世上,是为了“献出生命,作为许多人的赎价”。(马可福音10:45)在路加福音22:19,耶稣吩咐人要记念他,但很明显,耶稣不是在自己生日那天,而是在他临死之前的晚上说这句话的。当时,耶稣创立了一个简单的仪式去记念自己的死亡。可是,为什么耶稣希望他的门徒记念他的死亡而不是出生呢?因为耶稣牺牲生命,能够让顺服上帝的人得到永生。这就如圣经所说:“罪的工价就是死,但上帝借着我们的主基督耶稣给人的恩赐,就是永生。”(罗马书6:23)因此,真基督徒每年都会在耶稣牺牲生命那天记念耶稣。他们记念的不是一个柔弱的婴孩,而是人类的救主。(约翰福音4:42)
“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给你们留下榜样,叫你们紧紧跟随他的脚踪走。”(彼得前书2:21)如果你想尊荣和记念耶稣,就该仔细留意他在行事为人方面所树立的完美榜样。要沉思耶稣怎样对人表现怜恤和忍耐,怎样勇于做对的事,并在生活中尽力效法他。
“统治世界的王权已经成了我们的主和他所立的基督的王权,他要永永远远作王了。”(启示录11:15)当你记念耶稣基督的时候,应该想想他现在的身份。他已经成为君王,在天上施行统治。圣经预告,耶稣将要“按正义审判卑微的人,凭正直纠正地上谦和的人”。(以赛亚书11:4)能做到这些事的,显然不是一个初生婴儿,而是一个大能的统治者。
-
-
向别人施与守望台2012年 | 12月1日
-
-
向别人施与
“施与比接受更快乐。”——使徒行传20:35
有些人庆祝圣诞节的理由:
正如耶稣所说,施与能够让施与者和接受者都感到快乐。因此,许多人认为在圣诞节送礼物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并希望借此感受到施与带来的快乐。举个例,去年欧洲的经济虽然很差,但一个调查发现,在爱尔兰,每个家庭仍打算花超过500欧元(大约660美元)去购买圣诞礼物。
圣诞节为什么不能帮助人达到这个目的?
不少人觉得,送圣诞礼物的这个习俗为他们带来的压力多于快乐。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都被迫购买一些自己负担不起的礼物。此外,由于人人都在同一个时间买礼物,商店往往都挤得水泄不通,柜台前也大排长龙,使购物变成一件令人不胜其烦的事。
根据圣经,人怎样做才能达成这个目的?
耶稣说:“要常向人施与”。a(路加福音6:38)耶稣不希望我们只在一年当中的某个特定时间,就是当别人都期待收到我们的礼物时,才向人施与。相反他鼓励门徒,要养成自发自愿地赠送礼物的好习惯。
“各人要照心里所决定的去做,不要勉强,不要作难,因为上帝喜爱捐[或施与]得快乐的人。”(哥林多后书9:7)一本圣经评注指出,这个劝告的要旨就是:我们不该因为迫于无奈才向别人施与。要是一个人觉得自己必须在某个时间送某一样东西给某个人,他就难以从施与得到快乐。很可惜,这正是人们在圣诞节常有的感觉。
“人先有乐意的心,就必蒙悦纳。人照自己所有的去做,不是照自己所没有的去做,就更是这样。”(哥林多后书8:12)圣诞节前后的广告经常鼓吹“先购买,后付款”。但根据上述的经文,上帝没有要基督徒借钱去买昂贵的东西送给别人。在上帝看来,一个人如果是“照自己所有的”去送礼物,上帝就很悦纳这样的施与。圣经的标准跟这个世界的风气截然不同,完全没有给人压力,真叫人感到安舒!
-
-
帮助贫苦的人守望台2012年 | 12月1日
-
-
帮助贫苦的人
“心眼慈善的人必然蒙福,因他跟寒微人分享食物。”——箴言22:9
有些人庆祝圣诞节的理由:
耶稣曾经帮助贫穷、患病和其他困苦的人,有些人也很想在这方面效法耶稣。他们认为圣诞节是帮助有需要的人的大好机会,因为在这个时候,慈善团体常常格外努力向人募捐。
圣诞节为什么不能帮助人达到这个目的?
在圣诞节前后,人们都忙于购物、吃喝玩乐和探望亲友。除了捐钱给慈善机构,他们再没有额外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帮助穷人或其他有需要的人。
根据圣经,人怎样做才能达成这个目的?
“你的手有力量行善,就不可不向应得的人施与。”(箴言3:27)贫穷、饥饿和其他困苦的人不只是在圣诞节才需要人帮助。如果你知道有些人需要援助,而你的手也有力量行善,为什么要等到圣诞节才伸出援手呢?你常常关怀和善待别人,上帝必定会因此赐福给你。
“每周的第一天,你们各人要按自己的财力从家里拨出一些钱”。(哥林多前书16:2)早期的基督徒很想帮助穷人,于是使徒保罗向他们提出这个劝告。你也可以预先拨出一些钱,好能经常帮助别人或捐助一个会善用捐款的机构吗?这样,你就能够按照自己的能力帮助有需要的人了。
“不要忘记行善和施与,因为这样的祭,上帝是十分喜欢的。”(希伯来书13:16)经文指出,我们除了要向人施与,也“不要忘记行善”,意即亲力亲为地为别人做事。例如,父母可以训练儿女帮助年老的人做家务、买东西,鼓励他们探望、打电话或写问候卡给生病的人,也可以鼓励他们关心那些贫穷或残障的孩子。这样,儿女就能学会在任何时候都向别人表现仁慈和慷慨。
父母可以训练儿女帮助年老的人、生病的人,还有贫穷或残障的孩子,这样儿女就能学会在任何时候都向别人表现仁慈和慷慨
-
-
跟家人共聚守望台2012年 | 12月1日
-
-
跟家人共聚
“看哪!弟兄团结同住,多么美善,多么可喜!”——诗篇133:1
有些人庆祝圣诞节的理由:
由于以色列人是雅各(又叫以色列)的后代,他们都可说是“弟兄”,是一家人。以色列人每年都到耶路撒冷庆祝节期,对他们来说,能够跟同胞聚首一堂,是十分美善和可喜的。同样,今天有许多家庭都期待在圣诞节跟亲人相聚,共度美善可喜的时光。
圣诞节为什么不能帮助人达到这个目的?
《圣诞及新年习俗百科全书》(英语)说:“平日在家人之间酝酿的不满情绪,往往会在一家人共聚过节时爆发出来。”
根据圣经,人怎样做才能达成这个目的?
“儿孙就应该……报答父母和祖父母”。(提摩太前书5:4)在原文中,“报答”一词以进行时态出现。因此,要尽可能经常探望亲人。就算他们住得很远,你仍有很多方法可以常常与他们联系。不妨给他们写封信、打个电话、发一个电子邮件,或上网跟他们交谈。经常和亲人沟通,能够大大减少彼此间的误解。
“你们的温情太少……请你们也开阔心胸”。(哥林多后书6:12,13)亲人之间每年只见面一次,感情很快就会变得生疏,对小孩来说尤其是这样。有些孩子觉得,他们跟祖父母和亲戚好像是属于不同世界的人,彼此没什么相干。因此,要鼓励儿女“开阔心胸”,多点陪伴和关心年长的亲人。a孩子经常跟年老的人相处,就更容易学会体恤和欣赏比自己年长的人。
“说话合时,多么美好!”(箴言15:23)你怎样做能减少家人之间的误会,使大家的关系不致变得紧张呢?一个方法是:有比较重要的事要跟亲人讨论时,要选择一个适当的时间。你要是平日多跟亲人沟通,那么当彼此有摩擦时,你就不会觉得去跟对方和解是很困难的事。这样,整家人聚首一堂时,就能共度美善可喜的时光。
-
-
“平安临到地上蒙悦纳的人”守望台2012年 | 12月1日
-
-
“平安临到地上蒙悦纳的人”
“荣耀归于高天的上帝,平安临到地上蒙悦纳的人。”——路加福音2:14
有些人庆祝圣诞节的理由:
每年,教宗和一些宗教领袖都会发表圣诞文告,呼吁人追求和平,也祝愿圣诞节的精神能实现天使的话,就是“平安临到地上蒙悦纳的人”。有些人甚至会到“圣地”朝圣,希望能得到平安。
圣诞节为什么不能帮助人达到这个目的?
人在圣诞节享有的“和平”往往十分短暂,以下例子可以说明这点。1914年,欧洲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而那年的圣诞节,英国和德国的士兵都爬出战壕,一同庆祝。他们分享食物,一起喝酒、抽烟,甚至一起踢足球。可是,休战期很快就结束了。一个在前线的英国士兵在信中提到一个德国士兵对他说:“今天我们和平共处,但明天我们就要为自己的国家作战,势不两立。”
根据圣经,人怎样做才能达成这个目的?
“有一个孩子为我们而生……他的名要称为……和平的领袖。他必作领袖,国势昌盛无穷,和平持久不息。”(以赛亚书9:6,7)这个关于耶稣基督的预言的确令人振奋。耶稣降生不是为了给地上带来每年一天的太平。相反,这位天上的君王将为人类带来真正而永久的和平。
“我把这些事告诉你们,好叫你们靠我[耶稣]得平安。在世上你们有患难,可是要鼓起勇气来!我已经战胜了世界。”(约翰福音16:33)今天,耶稣已经使他的门徒得到平安。虽然基督徒会遭遇患难,但由于有圣经的知识,他们明白为什么世上有苦难,以及耶稣会怎样带来恒久的和平。因此,他们得以享有内心的安宁。
借着听从耶稣的教导,所有国籍、肤色、种族、语言的耶和华见证人都能和睦共处。请到王国聚会所参加他们的聚会。这样,你很可能会像其他人一样,看出他们所享有的和平比人们在圣诞节感受到的“平安”实在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