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为什么危机重重?警醒!2001年 | 4月8日
-
-
城市为什么危机重重?
“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创世记11:4。
这句话是在四千多年前说的。当时有人宣布要建一个名叫巴别的大城市。
巴别后来取名为巴比伦,位于美索不达米亚的示拿平原,这一带的土地以往十分肥沃。可是,跟一般人的看法不同,巴比伦并不是圣经记载的第一个城市。其实早在挪亚洪水前已有城市存在。该隐建造了有史以来的第一座城。(创世记4:17)这座城名叫以诺,或许比小型住宅区或村镇大不了多少。但巴别却是个大城市,城里一座巨塔标明这城是个谬误的崇拜中心。巴别和城内臭名昭著的巴别塔公然蔑视上帝。(创世记9:7)所以,圣经记载上帝采取行动影响事态,把建造巨塔的人的言语变乱,使这些野心勃勃的人的宗教阴谋无法得逞。创世记11:5-9指出,上帝“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上”。
当然,人类分散全地也使城市不断扩展。毕竟,城市能够为人民带来保护,免受外敌入侵。城市也提供一些地方让农民储藏和分配农作物。市场的出现更使居民有机会从事不同的行业,而不一定以务农为生。《城市的兴起》表示:“在城市生活的人一旦脱离三餐不计的阶段,就纷纷从事一些专业,如编制工艺、制陶、纺织、编织、皮革加工、木工手艺,以及石雕工艺这些有利可图的行业。”
这些制成品以城市为销售中心,很快就能够卖出。圣经曾谈及埃及一场严重的饥荒。宰相约瑟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安排人民住在各城市里。为什么?显然由于这会使仅余的粮食更有效地分配到人民手上。——创世记47:21。
古时的交通还没有现在的那么方便快捷,城市有助人与人之间的通讯和交流,也加快了社会及文化的改变。城市渐渐成为新事物的集中地,促进科技发展。由于任何人都可自由发表新的意念,带来不少创新的科学、宗教和哲学思想。
南柯一梦
现代的城市也为人带来同样的好处。难怪世上数百万人仍对城市的生活很着迷。对那些受不了艰苦的农村生活的人来说,城市的生活尤其吸引。可是,很多迁到城市去,一心要过较佳生活的人都发觉,他们的梦想根本无法实现。《1998生命征象》一书说:“据人口理事会最近所作的研究显示,今天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生活素质往往比农村更差。”为什么呢?
亨利·西斯内罗斯在《都市人生》写道:“当穷人聚居在同一个地区,他们遇到的难题就会剧增。……越多属于少数民族的穷人聚居,失业情况就会随之恶化,福利负担因而加重,失业的人接受援助的时日也会延长,严重影响市民的身心健康。最令人闻风丧胆的就是罪行充斥。”《大城市的增长与未来》也有类似的评论:“大量移民涌入,时常令失业和就业不足的情况加剧,因为求职者不断增加,劳工市场无法吸纳。”
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里,街童数目日增,令人痛心疾首,事情显示一些城市的确面对着赤贫的问题。据估计,全球共有三千多万街童!《大城市的增长与未来》说:“贫穷和其他问题使家庭关系大受破坏,导致街童被迫要自力更生。”大部分街童都沦落到要以拾荒、行乞或在市场干粗活为生。
其他残酷的现实
贫穷往往使人做出犯罪的勾当来。南美洲一个城市以崭新的现代建筑著称。但当地罪行十分猖獗,市内的建筑物都装上铁窗和铁栏栅。为了保卫家园和家人的隐私,无论是家财万贯,还是家徒四壁的都会安装铁栏。于是,居民就把自己困在铁笼里。一些人甚至在屋子未落成前已筑起铁栏。
人口过剩也令城市不能提供基本的食水和公共卫生设施。据估计亚洲有一个城市急需50万个公厕,但最近一项调查显示,这个城市只有200个可使用的公厕!
此外,过剩的人口也大大破坏城市的环境,问题实在不容忽视。由于城市的范围不断扩展,附近的农地也买少见少。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前总干事费德里科·马约尔说:“城市人耗用大量的能源和水,又不断浪费食物和天然资源。……城市的自然环境已达到饱和,既无法容纳更多污染物,也不能开发更多天然资源。”
西方大城问题多
西方国家的情况可能没有那样严重,但这些国家的城市仍存在着不少危机。例如,《美国大城市的危机》指出:“近年美国城市的暴力事件增长得异常迅速。……美国城市的暴力情况十分猖獗,以致一些医学杂志也开始刊登一些以暴力为题材的专栏,视之为公众其中一个常见的健康问题。”毫无疑问,暴力是世上很多主要城市的祸根。
城市的生活素质每况愈下,令很多投资者也望而却步。《都市人生》表示:“很多商人都把业务迁到市郊或海外。工厂纷纷关闭,剩下的只有‘荒凉的土地’。饱受污染的土地上只有空置的建筑物,地里埋着有毒物质,完全不适宜发展。”结果,很多在城市居住的穷人都要住在“环境恶劣的地方,那里排水系统失灵,食水未经适当净化,地上满布垃圾令害虫滋生,侵害附近的民居。破烂不堪的公寓大厦墙上的油漆剥落,幼童很容易吃了含铅的油漆而中毒。……看来这些地区已被遗忘了”。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罪行、暴力和悲惨的事无日无之。
此外,西方国家的城市要提供完善的基本设施也不容易。1981年,作家帕特·乔特和苏珊·沃尔特撰写了一本书,他们为这本书起了个令人瞩目的名字,书名是《美国陷于崩溃,基本设施破烂》。他们在书里写道:“美国的公共设施损毁的速度远比建新设施的速度快。”作者也表示各主要城市里日久失修的桥梁、损毁的道路、残破的排水系统随处可见,已达到危险的地步。
即使二十年后,纽约市的基本设施依然不完善。《纽约杂志》周刊一篇文章把一项规模庞大的第三输水隧道工程描述为,“西半球一项最巨大的基础建设”。这项工程至今已进行了30多年,耗资超过50亿美元。工程完成后,输水隧道每天可以运送逾10亿加仑的淡水到纽约市。作者说:“但多年来的大兴土木只能补现有水管的不足,让20世纪初铺设的水管首次得到维修。”《纽约时报》一篇文章报道,要维修市内其余失修的建设,包括地铁、输水管、道路和桥梁,估计要花900亿美元。
除了纽约市外,也有不少城市无法为市民提供完善的公共设施。事实上,很多大城市都经不起形形色色的社会问题而秩序大乱。1998年2月,新西兰奥克兰电力中断超过两星期,令全城陷于瘫痪。此外,澳大利亚墨尔本由于一家工厂发生工业意外而没有天然气供应达13天,当地的居民没有热水使用。
还有一个问题是所有城市都要面对的,就是交通阻塞。建筑师摩西·萨夫迪说:“目前很多城市的运输系统都无法配合城市的需要,形成严重的冲突。……很多政府在以往建设城市时都没料到商业区的车辆往来会如此频繁,现在才作出适当的配套工程。”《纽约时报》透露,在开罗、曼谷和圣保罗,交通阻塞已成为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
尽管在城市生活要面对以上各种问题,但迁到城市生活的人潮看来仍有增无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发表的文章论到这个情况说:“不论事情本身对与错,城市看来提供较理想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城市的吸引力令人无法抗拒。”可是,世上各大城市的未来会怎样呢?今天大城市面对的问题会有实际的解决方法吗?
[第5页的精选语句]
“大量移民涌入,时常令失业和就业不足的情况加剧”
[第7页的图片]
交通阻塞是很多城市的棘手问题
[第7页的图片]
数百万街童要自力更生
[第7页的图片]
很多人迁到城市去,寻求较佳的生活,他们后来发觉自己的梦想根本无法实现
-
-
城市的发展前景怎样?警醒!2001年 | 4月8日
-
-
城市的发展前景怎样?
“看看自己的城市怎么样,就等于我们的未来也会怎么样。”这句话是世界银行代表伊斯梅尔·萨拉杰尔丁说的。但至目前为止,城市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
政府付出很大努力去改善市区人民的生活,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纽约市曼哈顿的时代广场进行翻新,最近才竣工。以往时代广场的色情场所林立,吸毒大为流行,是罪恶的温床,但现在的纽约时代广场已成为零售出口货的新热点。电影院随处可见,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到来游览。据《全国地理杂志》报道,意大利城市那不勒斯“曾经跟繁荣的伦敦和巴黎不遑多让”,但这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被战火蹂躏。那不勒斯一直以治安欠佳、社会秩序混乱著称。可是,1994年一个政治会议选择在那不勒斯举行,于是政府把市中心粉饰一新,令这个城市得到重生。
当然,要拥有一个治安良好,市容整洁的城市必需付出代价。要改善治安通常牵涉到增加警力。此外,市民也可能要牺牲一些隐私。有些公众地方装有电视摄像机,也有便衣警员监视市民的一举一动。你到公园散步,走过喷泉、塑像、花圃时,很可能不知不觉地经过一些保安检查站。
有时即使是穷人,也要为了改善城市的环境而付出沉重代价。请留意一个城市现象,现在愈来愈多高收入家庭迁到贫民区居住,令经济转型,“以往十分蓬勃的制造业渐渐被服务业取代,而一向倚靠中等技术人才的工作也变为自动化工作”。(《城市经济转型》,尼尔·史密斯和彼得·威廉斯编撰。)需要体力劳动的工作已渐渐淘汰,但社会对专业人士和技术人员的需求,却不断增加。很多收入不俗的人都宁愿在较破落的地区翻新房子,也不愿到郊区居住。
这种现象很自然令贫穷地区的生活素质得到实质的改善,但住宅区的环境得到改善,物价自然上升。结果,在这些地区工作和生活多年的低收入家庭,赫然发觉自己无力支付昂贵的生活费!
城市步向灭亡?
城市人也许开始感受到新科技一日千里。网上购物和交易日趋普遍,带来莫大影响。新科技令一些行业较容易迁到市郊发展,很多工人也可以迁到郊区居住。
网上购物和运用互联网工作已成为生活的主流,人们也许愈来愈不愿到烦嚣拥挤的商业区。《文明的城市》指出:“我们可以期望将来一些从事一般行业,特别是部分时间工作的人即使足不出户,或只消到附近的工作间也能够工作,……从而大大减少交通的流量。”建筑师摩西·萨夫迪也作出类似的推测:“在这个新趋势下,全球可能会分成数百万个村庄,让每个人既可享受小镇的简朴生活,又可通过电脑和互联网,体现传统大城市的浓厚文化气息。”
城市会有怎样的前途?
很多观察家都相信,尽管科技发展迅速,城市提供的公共设施和各种优点仍很有吸引力。无论将来城市有什么发展,但现在 正危机重重!目前各政府对于市区数百万正在增长的贫民带来的房屋,和卫生问题仍一筹莫展。他们对于罪行和环境污染也束手无策。
有些人认为,政府只要注入大量资金到城市去,问题就迎刃而解。但根据以往各地政府运用资金的记录,钱真的能够切实解决城市的问题吗?数十年前,《美国大城市的生死》的作者写道:“很多人都有一个美丽的误会,以为只要有足够的资金……我们就可以把所有贫民窟一扫而空。……但请留意首笔花在市区重建的巨量资金得出什么结果:为低收入的人而重建的房屋原本是要取代所有贫民窟,但新建的住宅区反而变成犯罪天堂,流氓四处毁坏公物,市民对政府怨声载道。情况比贫民窟更糟。”数十年后的今天,情形看来丝毫没有改善。
可是,既然金钱不能把问题解决,又有什么方法呢?不要忘记,城市是由人组成的,不仅有大厦和街道,所以,要改善城市的生活素质,最终还是要人本身作出改变才行。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表示:“城市要有最佳的经济状况在乎人实施的管治方针和文化水平。”单靠增加警力或翻新建筑物并不能够根绝滥用药物、卖淫、污染、环境破坏、贫富悬殊、毁坏公物及缺德的人到处乱涂乱写等问题。在城市生活的人必需在思想和行为上彻底改变才行。
改变管治方针
要彻底改变人的思想及行为显然不是靠人类的力量。今天,无论人怎样全心全意解决城市的问题,最终也是徒然的。但学习圣经的人却满怀希望,因为他们知道,现今城市面对的种种难题,其实是证明人类根本无法以正确的方式管治地球的众多例子之一罢了。城市的人口不断膨胀,毫无秩序,正好把耶利米书10:23的话反映得淋漓尽致:“人的道路不由自己,行路的人也不能定自己的脚步。”人类尝试以自己的方式统治人,结果令人吃尽苦头,这些问题在城市往往变得更严重。
在世界各城市生活的人能够从启示录11:18的圣经应许寻得安慰,因为上帝会“败坏那些败坏大地的人”。这是个令人鼓舞的应许,指向人类享有光明的前途。圣经应许上帝会以一个王国政府接手管治地球。(但以理书2:44)到时人类不会再一贫如洗,人人都有满意的居所,享用完善的卫生设施。所有人都会重获尊严,对未来充满希望。在上帝的王国政府统治下,人类会丰衣足食,身心完美,也拥有舒适的居所。——以赛亚书33:24;65:21-23。
只有这样的新世界才能彻底解决现今城市的种种难题。
[第8,9页的图片]
政府付出很大努力去改善市区人民的生活
意大利那不勒斯
美国纽约市
澳大利亚悉尼
[鸣谢]
SuperStock
[第10页的图片]
上帝的新世界会把今天城市人面对的难题一一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