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士平信徒隔阂日深”
神学兼文化教授罗伯特·约翰斯顿指出:“在美国基督新教各教会中,教士平信徒隔阂日深。”他在世界基督教协进会出版的杂志《踏上牧师路》里,提到造成这种隔阂的一些因素:家庭压力越来越大,牧师希望能像“医生一样,在周末轮流当值”。超时工作的牧师期望得到额外酬劳。约翰斯顿教授还说,“随着在道义和法律上的压力增加”,神学院提醒毕业学生,为免麻烦,“要从牧师的‘圈子’里寻找亲密友伴”,堂区里的居民只能当做“顾客”而已。难怪很多堂区居民反过来把他们的牧师视作人上人,因为他们对一般教友的难题和需要不闻不问。
怎样的牧师才能修补这个鸿沟呢?有一个调查分析牧师失职的原因,结果发现,堂区居民认为牧师的教育程度和专业技能不是最重要。教友要的,不是学术巨人,不是演说高手,也不是管理人才。他们最希望他们的牧师是个“属上帝的人”,言行跟他在讲道时提倡的一致。约翰斯顿教授说,牧师要是言行不一,“话说得再多,技巧再好”,也不能弥补与平信徒之间的裂缝。
圣经说基督徒会众的长老要符合什么资格呢?“所以监督应该无可指责,只做一个妻子的丈夫,在习惯方面有节制,思想健全,有秩序,好客,具备资格教导人,不醉酒滋事,不打人,应该通情达理,不好斗,不贪爱钱财,以优良的方式督导自己的家,孩子凡事庄重顺服。……监督也该从外人获得优良的证言,免得受人责难,落入魔鬼的网罗里。”——提摩太前书3: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