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为受欺压的人带来安慰
    守望台1996年 | 11月1日
    • 为受欺压的人带来安慰

      你有没有留意到,你一生中某些语词在头条新闻里再三出现呢?你经常读到战争、罪行、灾祸、饥饿、痛苦等字眼而深感厌倦吗?可是,有一个词语却显然很少在新闻报道中出现。这个词语代表着人类一种很大的需要。这个词语就是“安慰”。

      “安慰”的意思是“予人力量和希望”,“消减人的忧伤和烦恼”。在这20世纪,世界经历到种种动乱,确实极需有个希望为人消愁。不错,今天我们有些人享受到的物质舒适,是我们的祖先连做梦也想不到的。这一切要归功于科学进步。可是,科技并没有为我们带来安慰,因为科技无法把人类种种痛苦的因由彻底根除。这些因由是什么?

      许多世纪以前,睿智的所罗门论到痛苦的一个基本因由,说:“这人管辖那人,令人受害。”(传道书8:9)科技并不能改变人喜欢管辖同胞的倾向。在20世纪,这种倾向导致不少国家兴起暴虐的独裁统治,在国与国之间爆发了多场可怖的战争。

      自从1914年以来,有超过一亿人在战争中丧生。请想想这个数字代表人类多大的痛苦——有千百万哀伤的家庭需要安慰。除了横死,战争也带来别的痛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欧洲有1200万难民。近年,东南亚有150多万人要逃离战区。在巴尔干半岛爆发的战事迫使200多万人逃离家园——时常为了避免沦为“种族清洗”的牺牲品。

      难民无疑需要安慰,尤其是那些被迫急忙逃离家园的人。他们身无长物,不知何去何从,自己和家人都是前路未卜。在受欺压的人当中,这些人也是最可怜的一群,确实亟需安慰。

      在世上比较太平的地区,千百万人饱受经济制度奴役。不错,有些人确实生活丰裕。可是,大多数人都要天天胼手胝足才能糊口。不少人亟需适当的居所。有越来越多人失业。一份非洲报章预测:“世界正迈向空前的失业危机。到了2020年,另有13亿人要找工作。”饱受经济制度压迫的人无疑需要“力量和希望”——安慰。

      有些人在绝望困境中铤而走险。当然,这样做只是为受害人带来艰辛罢了,而罪行猖獗进一步形成了更强烈的压迫感。南非约翰内斯堡的《星报》最近有以下一段头条新闻:“在‘世上最凶暴的国家’里典型的一天”。文章描述在约翰内斯堡普通的一天内所见所闻。单在这一天就有四个人被谋杀,八个人的汽车遭人劫走。在中产阶级所住的一个郊区,据报有十七宗破门偷窃案。另外还有不少持械行劫的案件。据上述报章报道,警方把这一天形容为“相当平静”。可以理解的是,被谋杀的人的亲属和房子遭人破门偷窃、汽车给人劫走的人,一定感到大受欺压。这些人都需要鼓励和希望——安慰。

      在若干国家,有些父母把孩子卖落火坑。不少游客参加“性旅游”前往亚洲某个国家。据报这个国家目前有二百万娼妓,当中很多是在孩童时就被人卖掉或掳作雏妓的。这群可怜的人所受的欺压,谁人能及呢?论到这种可耻的行业,《时代》杂志报道,1991年东南亚妇女组织会议估计,“自从70年代中叶以来,世界各地有3000万女子给人卖落火坑”。

      当然,儿童不一定要给人卖落火坑才算受害。有越来越多儿童在家里遭父母和亲属虐待,甚至强奸。这样的儿童所受的感情创伤可能会历久不愈。毫无疑问,这些饱受欺压的可怜人需要安慰。

      一位古代智者审察人类所受的欺压

      所罗门王看见人类受尽欺压,大感震惊。他写道:“我又转念,见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欺压。看哪,受欺压的流泪,且无人安慰;欺压他们的有势力,也无人安慰他们。”——传道书4:1。

      这位睿智的君王在3000年前已经意识到受欺压的人亟需安慰,看见今天的情况,他会怎么样说呢?不过所罗门深知,不完美的人,包括他自己在内,没有一个能够提供人类必需的安慰。只有力量高于凡人的大能者,才能够把欺压人的恶势力除去。世上有这样一位大能者吗?

      圣经在诗篇72篇谈到一位能够为全人类带来安慰的大能者。这篇诗是所罗门的父亲大卫写的。诗的题署说:“论到所罗门的诗。”(《新世》)显然,这篇诗是年迈的大卫王就继承他王位的一位写的。据这篇诗说,这位君王会消除一切压迫,为人带来永久的舒解。“在他的日子,义人要发旺,大有平安,好像月亮长存。他要执掌权柄,从这海直到那海……直到地极。”——诗篇72:7,8。

      大卫写这段话的时候,所想到的很可能是他的儿子所罗门。可是,所罗门意识到自己绝没有能力像这篇诗所说的,对人类有这么大的益处。所罗门只能够以小得多的规模应验这篇诗的话。由于能力所限,他只能够为以色列国效劳而无法造益全世界的人。这篇受灵示的预言诗显然指向一位比所罗门伟大得多的君王。这位究竟是谁呢?非耶稣基督莫属。

      天使宣布耶稣诞生的时候,说:“耶和华上帝会把他父亲大卫的宝座赐给他”。(路加福音1:32)另外,耶稣把自己称为“比所罗门更大的”。(路加福音11:31)耶稣复活升天以来,就一直在上帝的右边;他无疑能够从这个崇高的位置把诗篇72篇的话彻底实现。不但这样,耶稣已经从上帝得着能力和权柄,可以把欺压者加在人身上的重轭打破。(诗篇2:7-9;但以理书2:44)所以,耶稣就是要彻底实现诗篇72篇的大能者。

      压迫快要终止

      这对我们有什么含义呢?这意味着所有形式的压迫不久就要终止了。耶稣预言,我们在20世纪目睹的空前痛苦和压迫,正是标明我们处于‘事物制度末期’的确据。(马太福音24:3)不但这样,耶稣还预言说:“国族会起来对抗国族,王国会起来对抗王国”。(马太福音24:7)预言的这项特色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开始应验。耶稣补充说:“因为不法的事增加,大多数人的爱心都会冷却下来。”(马太福音24:12)不法的事大增和爱心冷却产生了一个邪恶、暴虐的世代。因此,耶稣基督以地球新王的身分干预世事的时候必定近了。(马太福音24:32-34)受欺压的人要是对耶稣基督怀有信心,承认他是上帝委任的君王,为人类带来安慰的救主,耶稣干预世事的时候会对他们有什么含义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读读诗篇72篇的另一段话,这段话也会应验在基督耶稣身上:“穷乏人呼求的时候,他要搭救;没有人帮助的困苦人,他也要搭救。他要怜恤贫寒和穷乏的人,拯救穷苦人的性命。他要救赎他们脱离欺压和强暴;他们的血在他眼中看为宝贵。”(诗篇72:12-14)因此,上帝所立的君王耶稣基督会确保不再有人受到欺压。耶稣有能力终止所有形式的不平。

      也许有人会说:“这听起来好极了,只是现在又怎么样呢?现在受苦的人可以得到什么安慰?”事实上,受欺压的人现在也可以得到安慰。本刊接续的两篇文章指出,现在有几百万人跟真神耶和华和他的爱子耶稣基督缔结了亲密的关系,结果得到莫大的安慰。在今天这段压力重重的时期,这种关系不但能够给予我们安慰,同时还可以带领我们摆脱压迫而得享永远的生命。耶稣在他向上帝所作的祷告里宣告说:“他们不断吸收知识,认识你这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就可以有永远的生命。”——约翰福音17:3。

  • 向耶和华寻求安慰
    守望台1996年 | 11月1日
    • 向耶和华寻求安慰

      “但愿赐人忍耐和安慰的上帝,使你们彼此间有基督耶稣一样的思想态度”。——罗马书15:5。

      1.为什么今日人对安慰的需要与日俱增?

      今日,人们正越来越需要得着安慰。正如一位圣经执笔者在1900多年前指出,“所有创造物都一同悲叹,一同痛苦,直到现在。”(罗马书8:22)在我们的时代,“悲叹”和“痛苦”正与日俱增。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人类经历一场复一场的危机,饱受战争、罪行和各种天灾所打击,而这些灾害时常是由人类管理地球不善所促成的。——启示录11:18。

      2.(甲)人类目前的种种苦难主要是谁促成的?(乙)什么事实使我们有理由怀持希望?

      2 为什么我们这时代有这么多苦难呢?圣经的答案是,上帝的王国在1914年诞生之后,撒但已从天被逐,于是“地和海有苦难了,因为魔鬼知道自己时候无多,就大为愤怒,下到你们那里了”。(启示录12:12)既然证据清楚显示这个预言已获得应验,我们确知撒但的邪恶统治已差不多达到尽头了。不久地上的生活就会恢复撒但引诱人类始祖犯罪之前的和平情况,知道这件事令我们感到多大的安慰!

      3.在历史上的什么时期,人不需要获得安慰?

      3 起初人类的创造者赐给人一个美丽的园子,作为第一对人类的居所。园子坐落在一个称为伊甸的地方,而伊甸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愉快”或“乐趣”。(创世记2:8,《新世》脚注)不但如此,亚当夏娃享有完美的健康,而且有希望永不用死亡。试想想他们本来可以在多少方面发挥自己的才干,例如在园艺、艺术、建筑、音乐等方面。请也想想,随着他们执行上帝的吩咐,努力开发地球,使普世成为乐园,他们会有多少机会研究上帝所创造的奇妙万物。(创世记1:28)的确,亚当夏娃的生活会充满愉快、乐趣而不是充满悲叹、痛苦。显然他们并不需要安慰。

      4,5.(甲)为什么亚当夏娃未能够在顺服方面通过考验?(乙)人类怎样变成亟需安慰?

      4 可是,亚当夏娃却有一项迫切的需要,那就是,对他们仁慈的天父养成深挚的爱心和感激。这样的爱心会促使他们在任何环境之下都服从上帝。(可参阅约翰福音14:31。)很可惜,我们的始祖相继忤逆他们的至高统治主耶和华。他们转而归附撒但这个堕落天使的邪恶统治。撒但首先引诱夏娃犯罪,吃了禁果。虽然上帝曾警告亚当说:“你吃的时候,你必要死”,亚当却妄自取了禁果来吃而犯了罪。——创世记2:17,《新译》。

      5 于是,这对犯了罪的夫妇开始逐渐死去。上帝把他们判处死刑,同时对亚当说:“地必为你的缘故受咒诅;你必终身劳苦才能从地里得吃的。地必给你长出荆棘和蒺藜来;你也要吃田间的菜蔬。”(创世记3:17,18)亚当夏娃本来有希望使未经开发的地球转变成为乐园,但现在已不再有这样的希望了。他们被逐出伊甸园,从此之后不得不辛苦耕耘,才能从受了咒诅的地种出食物糊口。他们的后代承受到这种有罪、垂死的状态,所以亟需安慰。——罗马书5:12。

      予人安慰的应许终于实现

      6.(甲)人类堕落犯罪之后,上帝随即提出什么予人安慰的应许?(乙)拉麦作了什么与安慰有关的预言?

      6 耶和华对引诱人类反叛的罪魁宣判惩罚的时候,同时表明自己是‘赐人安慰的上帝’。(罗马书15:5)他应许要差来一个“后裔”,这位救主最后会把亚当的后代从亚当反叛的悲惨后果搭救出来。(创世记3:15)后来上帝也就这项拯救赐给人若干预观。例如,他灵示拉麦(亚当通过他儿子塞特所生的一个后代)预告拉麦的儿子会做些什么事:“这个儿子必为我们的操作和手中的劳苦安慰我们;这操作劳苦是因为耶和华咒诅地。”(创世记5:29)为了配合这个应许,拉麦给孩子起名为挪亚,因为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安息”或“安慰”。

      7,8.(甲)什么情势令耶和华感觉后悔创造了人?为了应付这种情势,他决定采取什么行动?(乙)挪亚怎样实现了他的名字的含义?

      7 与此同时,撒但诱使一些天使转而跟从他。这些天使化身为人,在亚当的后代当中选了些美貌的女子为妻。这种反常的结合进一步腐化了人类的社会,结果产生了一族不敬神的尼弗凌。“尼弗凌”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击倒人的”,当时他们使地上充满了强暴。(创世记6:1,2,4,11;犹大书6)“耶和华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耶和华就后悔造人在地上,心中忧伤。”——创世记6:5,6。

      8 耶和华定意要降下一场普世的洪水,把当时邪恶的世界一举毁灭;但是,为了保全性命,他首先吩咐挪亚建造一只方舟。这样,人类和动物得以保存下来。洪水过后,挪亚和家人从方舟出来,踏足于一个洁净的地球,当时他们必然感觉如释重负!他们发觉大地所受的咒诅已经解除了,所以农事比以前容易得多;这无疑令他们大感安慰!拉麦的预言的确应验了,挪亚果然实现了他名字的含义。(创世记8:21)作为上帝的忠仆,挪亚得以为人类带来若干程度的“安慰”。可是,洪水之后,撒但和他手下的邪灵天使继续对人类操有邪恶的影响,因此人类继续在罪、疾病和死亡的重担下呻吟。

      比挪亚更大的一位

      9.耶稣基督怎样为衷心悔改的人带来莫大帮助和安慰?

      9 人类在地上生存了大约4000年之后,应许的后裔终于来到。由于深爱人类,耶和华上帝差遣他的独生子降世为人,牺牲生命作为救赎人类的赎价。(约翰福音3:16)人只要衷诚悔改,对耶稣基督舍命作牺牲一事怀具信心,就能够从他获得莫大的舒解。所有献身给耶和华、受浸成为上帝爱子的门徒的人,都经历到恒久的舒畅和安慰。(马太福音11:28-30;16:24)他们虽然是不完美的人,却能够怀着清白的良心事奉上帝,从而寻得深切的喜乐。令他们深感安慰的是,只要他们继续信从耶稣,就会赢得永生的奖赏!(约翰福音3:36;希伯来书5:9)如果他们一时软弱而犯了严重的罪,复活了的主耶稣基督会作他们的帮助者、安慰者。(约翰一书2:1,2)他们只要衷心认罪,按照圣经的指示采取步骤避免惯常犯罪,他们就会获得舒解,因为他们深知‘上帝是忠信的,是正义的,总会宽恕他们的罪’。——约翰一书1:9;3:6;箴言28:13。

      10.我们可以从耶稣在地上施行的奇迹获知什么?

      10 耶稣在地上时帮助许多有邪灵附身的人摆脱鬼魔的捆绑,医好各种各色的疾病,甚至使死去的人复活过来,借此他为人带来莫大的安舒。诚然,这些奇迹只带来短暂的裨益,因为得益的人后来都衰老死去。可是,耶稣却借此指向未来他要赐给全人类的种种幸福。现在他是天上一个位高权重的君王,不久他就要施展大能,不是仅把邪灵逐出而已。他会把邪灵和他们的头子撒但一并囚禁在无底深渊里,使他们陷于全无活动的状态。于是,荣耀的基督千年统治就开始了。——路加福音8:30,31;启示录20:1,2,6。

      11.耶稣为什么把自己称为“安息日的主”?

      11 耶稣说自己是“安息日的主”,他的医病奇迹有许多都是在安息日施行的。(马太福音12:8-13;路加福音13:14-17;约翰福音5:15,16;9:14)为什么呢?安息日的规定是上帝赐给以色列人律法的一部分,因此是“将来美善事物的影子”。(希伯来书10:1)每周的六个工作日使我们想到人类在过去6000年受撒但的暴虐统治所奴役。周末的安息日则令我们想到,在更大的挪亚——耶稣基督——千年统治期间,人类会经历到令人欣慰的安息。——可参阅彼得后书3:8。

      12.我们可以期待获得什么予人安慰的经验?

      12 在基督治下,他的地上臣民终于能够完全摆脱撒但的邪恶影响;他们会感到多么舒畅!他们身体上、感情上和精神上的疾病都会不药而愈,从而为他们带来进一步的安慰。(以赛亚书65:17)然后,他们会开始迎接亲者从死里复活。你可以想象他们会多么喜出望外!这样,上帝“会擦去他们眼睛里的一切眼泪”。(启示录21:4)耶稣会将他所献的赎价裨益逐步应用在上帝王国的忠顺臣民身上,帮助他们进至身心完美的地步,完全摆脱亚当犯罪所遗下的一切恶果。(启示录22:1-5)然后撒但会被释放“一会儿”。(启示录20:3,7)所有忠贞地拥护耶和华的合法至高统治权的人都会获得永生的奖赏。人类得以完全“获得自由,不再受腐坏所奴役”!这样,顺服的人类会得享“上帝孩子荣耀的自由”!请想想这会为我们带来多么难以言喻的喜乐!——罗马书8:21。

      13.为什么所有真基督徒都需要上帝所提供的安慰?

      13 这个日子来到之前,我们继续经历种种悲伤和痛苦;对所有生活在撒但邪恶事物制度里的人来说,这样的经历是在所难免的。身体的疾病和情绪的失调正与日俱增,折磨着各种各色的人,甚至忠心的基督徒也不能幸免。(腓立比书2:25-27;帖撒罗尼迦前书5:14)除此之外,我们基督徒时常受到无理的讥嘲和迫害;由于我们决心“以上帝为统治者,服从他而不是服从人”,撒但就极力迫害我们。(使徒行传5:29)因此,如果我们要坚忍不拔地执行上帝的旨意,直到撒但世界的末日,就需要上帝所提供的安慰、帮助和力量。

      从何处寻得安慰

      14.(甲)耶稣在临死的前夕作了什么应许?(乙)为了从上帝圣灵的安慰充分得益,我们必须怎样做?

      14 耶稣在临死的晚上向忠心的使徒清楚表明,他不久就要离开他们,回到天父那里。这使他们大感惶惑和忧伤。(约翰福音13:33,36;14:27-31)耶稣看出他们需要继续获得安慰,于是应许他们说:“我要请求父亲,他就会赐给你们另一个帮助者[‘安慰者’,英《新世》脚注],永远跟你们在一起”。(约翰福音14:16)耶稣在这里提及上帝的圣灵;他复活之后50天,上帝将这灵浇灌在他的门徒身上。a上帝的灵对他们有极大帮助,在他们遭遇磨炼时给予他们安慰,使他们有力量继续遵行上帝的旨意。(使徒行传4:31)可是,我们不应当以为人可以自动获得这种帮助。如果要充分从圣灵得益,每个基督徒都必须继续向上帝祷告,求他通过圣灵给他们所需的帮助和安慰。——路加福音11:13。

      15.耶和华用什么方法赐安慰给我们?

      15 上帝予人安慰的另一个方法是通过他的话语圣经。保罗写道:“从前写下来的话,全是为教导我们而写的,好让我们借着忍耐,借着经书所带来的安慰,可以怀有希望。”(罗马书15:4)这表明我们需要经常研读、沉思圣经和圣经书刊所含的资料。我们也需要经常参加基督徒的聚会,一同分享圣经里予人安慰的思想。这些聚会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彼此鼓励。——希伯来书10:25。

      16.上帝予人慰藉的安排应当促使我们怎样行?

      16 保罗写给罗马人的信进一步表明,我们善用上帝予人慰藉的安排可以带来什么良好果效。他写道:“但愿赐人忍耐和安慰的上帝,使你们彼此间有基督耶稣一样的思想态度,好叫你们齐心一意,一口同声荣耀我们主耶稣基督的上帝和父亲。”(罗马书15:5,6)不错,我们只要充分运用上帝予人慰藉的各项安排,就会跟我们勇敢的领袖耶稣基督更相似。这会激励我们不断在见证工作上,在聚会里,在与信徒同工私下交谈时,以及在祷告中用嘴唇荣耀上帝。

      经历猛烈试炼的时刻

      17.耶和华怎样安慰他的爱子?这导致什么结果?

      17 在经历痛苦死亡的前夕,耶稣感到“极其难过”,“非常忧愁”。(马太福音26:37,38)于是他稍微离开门徒,恳切祷告向天父求助。“由于怀有敬神的畏惧,[他]就得蒙垂听。”(希伯来书5:7)圣经报道当时“有一个天使从天上向[耶稣]出现强化他”。(路加福音22:43)既然耶稣能够坦然无惧地面对他的反对者,这足以证明上帝安慰他爱子的方式的确极为有效。——约翰福音18:3-8,33-38。

      18.(甲)在使徒保罗的一生中,什么时期特别艰难?(乙)我们可以怎样令辛勤工作、富于怜悯的长老感到安慰?

      18 使徒保罗也经历过猛烈的试炼。例如,他在以弗所执行服事职务时,曾“因犹太人密谋害[他]而经历种种考验”。(使徒行传20:17-20)后来,由于保罗的传道活动令崇拜阿耳忒弥斯女神的人大感不悦,在城里引起了一场暴动,他只好离开以弗所。(使徒行传19:23-29;20:1)保罗北上前往特洛阿斯城,但当时有些事令他忧心忡忡。暴动在以弗所爆发之前没有多久,保罗收到一项令他深感不安的报告。在哥林多成立了不久的会众里,不但有分门结党的情形存在,而且宽容淫乱的丑行。于是保罗在以弗所写了一封信给哥林多人,提出严厉的责备,希望他们从速纠正事态。对他来说这绝不是易事。他后来在第二封信中透露,“我心里饱受患难,极度痛苦,所以多多流泪写信给你们”。(哥林多后书2:4)像保罗一样,富于怜悯的长老发觉,向人提出纠正的劝告和责备并不容易,因为他们深深意识到自己也有许多弱点。(加拉太书6:1)所以,愿我们都敏于听从长老根据圣经向我们提出的仁爱劝告,这样他们就会深感安慰了。——希伯来书13:17。

      19.保罗为什么从特洛阿斯前往马其顿?他终于怎样获得舒解?

      19 保罗在以弗所的时候不但写信给哥林多的弟兄,同时派提多去协助他们;他吩咐提多把哥林多人对信的反应带回来告诉他。保罗希望在特洛阿斯跟提多会合。保罗在当地有很好机会帮助人成为基督的门徒。但是这并没有减轻他的忧虑,因为提多还没有抵达。(哥林多后书2:12,13)于是他前往马其顿,希望在那里跟提多会合。由于在传道工作上遭遇很大反对,这令保罗更感忧虑。他解释说:“我们到了马其顿以后,我们的肉体得不着舒解,反而一直事事吃苦——外有争斗,内有畏惧。可是那安慰低落的人的上帝,借着提多的临在安慰了我们”。(哥林多后书7:5,6)提多终于抵达,告诉保罗哥林多人对他的信反应良好;这令保罗感觉多么欣慰!

      20.(甲)正如我们从保罗的事例见到,耶和华赐人安慰的另一个重要方法是什么?(乙)下一篇文章会讨论什么问题?

      20 今日上帝手下许多仆人也面对各种磨炼,令他们感到情绪“低落”、抑郁沮丧;因此,保罗的经历可以给他们很大安慰。不错,‘予人安慰的上帝’深知我们的个别需要。正如提多把哥林多人衷心悔改的态度告诉保罗,为他带来很大安慰,同样上帝也能够任用我们,使我们有机会彼此安慰鼓励。(哥林多后书7:11-13)我们在下一篇文章会讨论保罗对哥林多人的亲切反应,看看这可以怎样帮助我们在今日以有效的方式,把来自上帝的安慰跟别人分享。

  • 与人分享耶和华所赐的安慰
    守望台1996年 | 11月1日
    • 与人分享耶和华所赐的安慰

      “我们对你们的希望是不动摇的,因为知道你们既然同受苦楚,也会照样同得安慰。”——哥林多后书1:7。

      1,2.今日许多成为基督徒的人曾有什么经历?

      在目前《守望台》的读者当中,有许多人都不是自幼就认识上帝的真理的。也许你的情形也是这样。如果是,请回想一下你的了解之眼开始张开时,你有什么感觉。例如,你首次明白死者不是在受苦而是毫无知觉的,你岂不是感到如释重负吗?你初次获知死者的希望,知道会有亿万的人在上帝的新世界里复活过来,你岂不是大感安慰吗?——传道书9:5,10;约翰福音5:28,29。

      2 上帝应许要终止罪恶,使地球成为乐园;获知这个奇妙的应许对你有什么影响?你获悉这件事的时候,岂不是大感安慰,热切期待吗?你初次获知自己有可能活着进入地上的乐园里,永不用死亡,你有什么感觉?无疑你十分兴奋。不错,你已成为上帝那充满安慰的信息的受益者,现在这个信息正由耶和华见证人在普世加以宣扬。——诗篇37:9-11,29;约翰福音11:26;启示录21:3-5。

      3.为什么那些努力把上帝的安慰信息跟别人分享的人,自己也经历患难?

      3 可是,你试试把圣经的信息跟别人分享,就会发觉“信心不是人人都有的”。(帖撒罗尼迦后书3:2)你对人表示你相信圣经的应许,也许有些以前的朋友因此而嘲笑你。由于你继续跟耶和华见证人一起研读圣经,你甚至可能受人迫害。一旦你开始作出改变,使自己的生活跟圣经原则一致,所受的反对可能变得更激烈。这样,你就开始经历到来自撒但和他的世界的患难了。所有愿意受上帝安慰的人,撒但都会极力加以迫害。

      4.新近感兴趣的人可能对患难有什么不同反应?

      4 令人惋惜的是,正如耶稣预告,患难使有些人跌倒,不敢再跟基督徒的会众来往。(马太福音13:5,6,20,21)其他许多人却把所获知的奇妙应许紧记在心,甘愿忍受患难。最后,他们毅然将自己的生命献给耶和华,受浸成为上帝爱子耶稣基督的门徒。(马太福音28:19,20;马可福音8:34)当然,患难并不会随着基督徒受浸而终止。例如,如果一个人以往过惯不道德的生活,就可能要艰苦奋斗才能保持贞洁。有些人则要忍受不信家人的持续反对。无论遭受什么患难,所有献了身给上帝、忠贞不二地过着虔敬生活的人都可以肯定一件事,他们会亲身体验到来自上帝的安慰和帮助。

      “赐一切安慰的上帝”

      5.除了遭受许多磨炼之外,保罗也经历什么?

      5 使徒保罗对上帝所赐的安慰怀有很深的体会。他在亚细亚和马其顿经历过一段特别艰难的日子之后,获知哥林多会众对他在信中提出的责备有良好反应;这令他十分欣慰。于是他写了第二封信,其中含有以下一段赞美上帝的话:“愿我们主耶稣基督的上帝和父亲受到祝颂。他是温柔慈悲的父亲,赐一切安慰的上帝。我们在一切患难中,他都安慰我们”。——哥林多后书1:3,4。

      6.我们从保罗在哥林多后书1:3,4所说的话获知什么事?

      6 这段受上帝灵示的话的确意义深长。让我们分析一下个中的含义。每逢保罗在信中赞美或感激上帝,或向上帝提出请求,我们通常发觉他也同时表示对基督徒会众的元首耶稣深怀感激。(罗马书1:8;7:25;以弗所书1:3;希伯来书13:20,21)因此,在这段赞美的话里,保罗把上帝称为“我们主耶稣基督的上帝和父亲”。然后,他首次在他的写作里使用一个译做“温柔慈悲”的希腊名词。这个名词来自另一个词语,人们时常将这个词语用来形容对别人的痛苦感到忧伤。这样,保罗描述上帝对手下经历患难的忠仆怀有温柔的怜恤之心,这种怜恤之心促使他采取慈悲的行动,给他们所需的帮助。保罗也把耶和华视为这种美德的来源,因为他将上帝称为“温柔慈悲的父亲 ”。

      7.为什么我们可以说耶和华是“赐一切 安慰的上帝”?

      7 上帝的“温柔慈悲”为遭遇患难的人带来舒解,因此保罗接着把耶和华形容为“赐一切安慰的上帝”。这样,无论信徒同工的仁慈为我们带来多大安慰,我们仍然可以把耶和华视为安慰的来源。没有任何真正恒久的安慰不是来自上帝的。再者,既然他按自己的形像造人,他使我们也能够转而安慰别人。上帝的圣灵会感动他的仆人,促使他们对那些需要安慰的人表现温柔的慈悲。

      受到锻炼去安慰别人

      8.虽然临到我们身上的种种磨难不是上帝促成的,我们忍受患难却可以对我们产生什么有益的影响?

      8 虽然耶和华容许各种磨难临到他的忠仆身上,这样的磨难却从不是他促成的。(雅各书1:13)可是,他在我们经历患难时所赐的安慰却能够锻炼我们,使我们更敏于留意别人的需要。这导致什么结果呢?“这样,我们既然自己也受上帝安慰,就能用这种安慰去安慰遭遇各种患难的人。”(哥林多后书1:4)因此,耶和华训练我们以富于成效的方式把来自他的安慰跟信徒同工分享,同时也跟我们在传道工作上遇到的人分享;这样,我们就能效法基督,“安慰一切悲哀的人”了。——以赛亚书61:2;马太福音5:4。

      9.(甲)什么能够帮助我们忍受苦楚?(乙)我们忠贞地忍受患难,可以怎样对别人有安慰作用?

      9 保罗通过基督从上帝获得很大安慰,因此能够忍受许多苦楚。(哥林多后书1:5)只要我们常常沉思上帝的宝贵应许,祷告求他的圣灵支持,同时体验到上帝应允我们的祷告,我们也能够获得很大安慰。这样我们就会有力量继续拥护耶和华的至高统治权,证明撒但是说谎的。(约伯记2:4;箴言27:11)每逢我们经历某种形式的患难,能够坚忍不拔、紧守忠诚,我们都应当像保罗一样,将所有功劳归于耶和华,因为他所赐的安慰使基督徒能够在考验之下保持忠贞。忠心基督徒在艰辛之下保持忍耐,可以对整个弟兄团体产生安慰作用,鼓励他们决心‘忍受同样的苦楚’。——哥林多后书1:6。

      10,11.(甲)有些什么事令古代的哥林多会众深感痛苦?(乙)保罗怎样安慰哥林多会众?他表达什么希望?

      10 所有真基督徒都要为信仰受苦,哥林多的基督徒也不例外。除此之外,他们需要有人规劝他们,把一个犯了淫乱却不肯悔改的人开除。(哥林多前书5:1,2,11,13)由于他们没有毅然采取行动,也没有设法终止会众里的纷争不和,这为会众带来了很大羞辱。但是他们终于把保罗的劝告付诸实行,并且表示衷诚悔改。因此保罗热烈称赞他们,指出他们对他的信反应良好,令他深感安慰。(哥林多后书7:8,10,11,13)被开除的人看来也衷诚悔改。于是保罗劝他们要“仁慈地宽恕他,安慰他,免得这样的人太难过,就被吞掉了”。——哥林多后书2:7。

      11 保罗的第二封信必然给哥林多会众很大安慰。这正是保罗的用意。他解释说:“我们对你们的希望是不动摇的,因为知道你们既然同受苦楚,也会照样同得安慰。”(哥林多后书1:7)保罗在信的末了敦促他们说:“你们要继续……接受安慰,……仁爱和平的上帝就会跟你们同在。”——哥林多后书13:11。

      12.所有基督徒都有什么需要?

      12 我们能够从这件事学得一个多么重要的教训!基督徒会众的所有成员应当把上帝通过他的话语、圣灵和属地组织所赐的‘安慰彼此分享’。甚至被开除的人,如果他们衷诚忏悔、改过自新,也可能需要安慰。有鉴于此,“忠信睿智的奴隶”设立了一个仁慈的安排去帮助这样的人。每年一次,两位长老可以去探访某些被开除的人。这些人也许已不再表现反叛的态度,或者已不再犯严重的罪;他们需要有人帮助他们采取必需的步骤,重返组织的怀抱。——马太福音24:45;以西结书34:16。

      保罗在亚细亚经历的患难

      13,14.(甲)保罗怎样描述他有一段时期在亚细亚经历很大的患难?(乙)保罗所指的可能是什么事?

      13 直到当时,哥林多会众经历了不少苦楚,但是跟保罗所忍受的许多患难比较,就算不得什么一回事了。因此保罗能够提醒他们:“弟兄们,我们不愿你们不知道我们在亚细亚区所遭遇的患难。当时我们受着极大的压力,力不能胜,性命难保。事实上,我们自觉已经判了死刑。这是要我们不信赖自己,只信赖叫死人兴起的上帝。他曾经从死亡这样的大难搭救我们,将来还要搭救我们;我们还寄望他会进一步搭救我们。”——哥林多后书1:8-10。

      14 有些圣经学者认为,保罗所指的是在以弗所发生的暴动;这场暴动本可以使保罗和跟他一起周游各地的两位马其顿弟兄(该犹和亚里达古)都性命不保。当时这两个基督徒被人抓住,带进一个挤满暴民的剧场里;暴民高声呼喊说:“‘以弗所人的阿耳忒弥斯[女神]多么伟大啊!’,这样一连喊了约两小时。”最后,城市的书记官使群众安静下来。该犹和亚里达古险些性命不保,这必然令保罗十分担心。事实上,他本来想亲自进去向狂热的暴民申辩,但是门徒坚决不让他冒生命危险这样做。——使徒行传19:26-41。

      15.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5:32所描述的,可能是什么极度危险的情况?

      15 可是,保罗所描述的可能是一种比上述事件危险得多的情势。保罗在写给哥林多人的第一封信中问道:“我当日在以弗所跟野兽搏斗,如果像一般人一样,对我有什么好处呢?”(哥林多前书15:32)这句话的意思可能是,保罗的性命不但受像兽一般凶猛的人所威胁,他也曾在以弗所的竞技场里险些给实际的野兽杀死。当时的人有时强迫罪犯在嗜血的民众围观之下跟野兽搏斗。如果保罗的意思是他曾面对实际的野兽,上帝必然在最危急的关头施行奇迹搭救他,使他不致惨死在野兽爪下,情形正如但以理得以免受实际的狮子所吞噬一般。——但以理书6:22。

      现代的例子

      16.(甲)为什么许多耶和华见证人对于保罗所经历的种种患难感同身受?(乙)关于为信仰杀身成仁的人,什么是我们可以肯定的?(丙)基督徒死里逃生的惊险经验产生了什么良好影响?

      16 许多现代的基督徒都对保罗所经历的种种苦楚感同身受。(哥林多后书11:23-27)今日基督徒也“受着极大的压力,力不能胜”;许多人曾面对过极危险的情势,以为自己“性命难保”。(哥林多后书1:8)有些基督徒死在滥杀无辜的凶徒手中,有些死于残酷的迫害者手下。我们肯定上帝那予人安慰的力量使他们能够坚持到底;不论他们怀有属天还是属地的希望,他们去世的时候心思意念都集中在希望的实现之上。(哥林多前书10:13;腓立比书4:13;启示录2:10)在其他的事例上,耶和华操纵事态的发展,使弟兄得以死里逃生。凡是经历过这样拯救的人,无疑都对那“叫死人兴起的上帝”养成更大的信赖。(哥林多后书1:9)在此之后,每逢他们将上帝安慰的信息跟别人分享,他们就能够怀着更大的信念发言了。——马太福音24:14。

      17-19.什么经验表明,我们在卢旺达的弟兄得以分享来自上帝的安慰?

      17 最近我们在卢旺达的亲爱弟兄经历到莫大的苦楚,跟保罗和他同伴所经历的不相伯仲。有许多人丧生,可是撒但却无法破坏他们的信心。相反,在这个国家里,我们的弟兄曾经在许多方面亲自体验到上帝所赐的安慰。在卢旺达的图西族人和胡图族人进行种族大屠杀期间,有些胡图族人不惜冒生命危险保护图西族人,也有图西族人冒险保护胡图族人。有些见证人因为挺身保护信徒同工,结果被极端分子所杀。例如,一个名叫加希西的胡图族见证人把一位名叫春桃的图西族姊妹隐藏起来,后来给人发现,就惨被杀害。春桃的丈夫尚恩是图西族人,他在另一个地方躲在一位名叫夏乐蒂的胡图族姊妹家里。有40天之久,尚恩和另一位图西族弟兄躲藏在一个巨大的烟囱里,趁晚上才出来一会儿。在整段时期,夏乐蒂虽然住在一个胡图族军营附近,却冒险收容和保护他们。你可以在本页见到尚恩和春桃劫后重逢的一张近照。他们很感激他们的胡图族信徒同工‘不顾自己的颈项’保护他们,正如百嘉和亚居拉曾冒生命危险庇护使徒保罗一样。——罗马书16:3,4。

      18 另一位胡图族的见证人,卢华卡布布,由于挺身保护图西族的信徒同工而赢得了当地一份报章(Intaremara) 的称赞。a该报说:“另一位古道热肠的善心人士是卢华卡布布。他是个耶和华见证人,曾经前往各地,在弟兄当中(他们的信徒同工彼此以弟兄相称)给有需要的人安排藏身之所。他自己虽然有哮喘的毛病,却整天由朝到晚替人运送食物和饮料。上帝使他有超人的气力。”

      19 请也想想一对感兴趣的胡图族夫妇的经历。做丈夫的名叫尼可丹,妻子名叫亚坦娜西。种族屠杀爆发之前,这对夫妇已经跟一位名叫亚尔方斯的图西族见证人研读圣经。后来他们意识到,他们的家并不是一个安全的地方,因为他们的胡图族邻人知道他们有个朋友是图西族人。因此尼可丹和亚坦娜西把亚尔方斯藏在院子的一个坑里。这是个好主意,因为邻人开始差不多每天都来搜寻亚尔方斯。亚尔方斯躺在坑里28天,他利用机会沉思圣经的各项记载,例如关于耶利哥城的喇合把两个以色列人藏在她家房顶的记载。(约书亚记6:17)由于亚尔方斯的胡图族圣经学生冒生命危险保护他,今日他能够继续在卢旺达向人宣扬好消息。尼可丹和亚坦娜西又怎样?现在他们都已受浸成为耶和华见证人,并且跟感兴趣的人主持20个圣经研究。

      20.耶和华怎样安慰我们在卢旺达的弟兄?他们当中的许多人继续有什么需要?

      20 种族大屠杀开始的时候,卢旺达有2500个传道员参与宣扬好消息的工作。虽然有数以百计的见证人丧生或被迫逃往外地,见证人的数目却已增至超过3000人。这足以证明耶和华的确安慰他们。耶和华见证人当中有许多孤儿寡妇,这些人又如何?这些人自然处境艰难,需要我们继续予以安慰。(雅各书1:27)他们要等到死者在上帝的新世界里复活过来,眼泪才会完全抹干。可是,凭着弟兄的协助,同时由于他们敬拜“赐一切安慰的上帝”,他们能够应付生活的种种艰辛。

      21.(甲)在其他什么地方,我们的弟兄也亟需来自上帝的安慰?我们所有人都能够用什么方法提出帮助?(参阅附框“在四年的战争岁月中得着安慰”。)(乙)我们对安慰的需要会在什么时候完全获得满足?

      21 在世上其他许多地方,例如厄立特里亚、新加坡和前南斯拉夫,我们的弟兄继续不顾艰难,忠贞地事奉耶和华。我们要继续帮助这些弟兄,经常为他们恳切祈求,好使他们获得所需的安慰。(哥林多后书1:11)愿我们忠贞不二地忍耐到底,直至时候来到,上帝通过耶稣基督在最完满的意义上“擦去[我]们眼睛里的一切眼泪”。那时,在上帝正义的新世界里,我们会彻底体验到耶和华所赐的安慰。——启示录7:17;21:4;彼得后书3:13。

  • 在四年的战争岁月中得着安慰
    守望台1996年 | 11月1日
    • 在四年的战争岁月中得着安慰

      在前南斯拉夫境内,在四年的战争岁月里,不少人历尽艰辛,物质严重短缺。他们当中有数百名耶和华见证人,这些人不顾艰难,继续忠贞地崇拜“赐一切安慰的上帝”。——哥林多后书1:3。

      在萨拉热窝,人们所受的艰辛更是苦不堪言,因为在战争期间,萨拉热窝这个大城市一直给敌军重重围困。不论是电力、食水、木柴,还是粮食供应,都极为短缺。在这种极度困难的情况下,萨拉热窝的耶和华见证人会众怎样运作呢?邻近国家的基督徒冒着生命危险,运来大批救援物资。(参看《守望台》1994年11月1日刊第23-27页。)另外,萨拉热窝的弟兄彼此分享自己所有的,但他们最着重的,还是分享属灵的东西。萨拉热窝遭围困期间,市内一位基督徒监督报告说:

      “我们十分珍惜聚会。我和内子,连同另外30人,要步行15公里路参加聚会,回程也一样。有时,当局宣布食水供应的时间,刚好是我们出席聚会的时候。弟兄们怎样做呢?他们留在家里,还是参加聚会?弟兄们宁可参加聚会。弟兄们总是互相帮助,有什么就分享什么。会众里有位姊妹住在市郊,靠近森林,所以比较容易取得木柴。这位姊妹在面包店工作,获得面粉作工资。只要办得到,她会烘一个大面包带去聚会。聚会完了,她会在各人离去前分给每人一片。

      “很重要的一点是,弟兄姊妹没有一个人感到孤苦无靠。我们当中,谁知道下一个陷入困境而需要帮助的人不是自己呢。严冬期间,路上积满雪。一位姊妹病了,几名年轻力壮的弟兄就用雪橇送姊妹去参加聚会。

      “我们全都参与传道工作,耶和华大大祝福我们的努力。耶和华看见我们在波斯尼亚的苦况,使我们的人数不断增加——就是战前也没有见过这样的增长。”

      在前南斯拉夫其他饱受战火蹂躏的地区,耶和华见证人虽然同样历尽艰辛,人数却不断增加。克罗地亚耶和华见证人的办事处交来报告,论到一个见证人小组说:“住在大克拉杜沙的弟兄要应付种种严峻考验。这个镇三番五次受到军队攻击。弟兄们要向克罗地亚士兵、塞尔维亚士兵以及各种伊斯兰教军队解释自己的中立立场。不错,他们饱尝痛苦——监禁、毒打、饥饿、生命备受威胁。可是他们全都保持忠贞,有幸看见耶和华祝福他们的活动。”

      在大克拉杜沙和邻近的比哈奇,耶和华见证人虽然尝尽艰辛,却热心无减,继续与邻人分享上帝予人安慰的信息,结果人数不断增加。这两个地方共有26位王国传道员,主持39个家庭圣经研究!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