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耶路撒冷城到底在哪一年被摧毁?第二篇守望台2011年 | 11月1日
-
-
● 商业记录泥板
这是什么?新巴比伦时期的商业记录泥板大都是正式的收据。这些泥板都有日期,注明当时是哪个王在位的哪年哪月哪日。例如,一块泥板注明了某宗交易的日期为“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又称尼布甲尼撒二世]在位第十一年尼散月二十七日”。4
某王驾崩或被废黜,同年余下的时间就算作新王的“登基年”。c5 换言之,根据巴比伦历,新旧两王的交接都发生在同一年。因此,按理来说,如果一块泥板写于某王的登基年,意思就是写于旧王离任后同年余下的时间。
专家怎么说?R.H.萨克研究过大量新巴比伦时期的商业记录泥板。关于尼布甲尼撒二世和他儿子阿维尔-马尔杜克(又称以未米罗达)统治的交接时间,他在1972年指出,大英博物馆一些新近被解读但没有出版的泥板文献“完全推翻了”学者先前的结论。6 怎样推翻呢?萨克知道,以往有一些泥板显示尼布甲尼撒二世作王最后一年(第四十三年)第六个月仍然统治巴比伦。但上文所说的新近被解读的泥板,即写于下任君王阿维尔-马尔杜克登基年的泥板,日期却注明为第四和第五个月,而两批泥板说的估计是同一年。7 显然,两批泥板的记录并不一致。
泥板记录显示什么?除此之外,王与王之间的交接时间还存在其他差异。例如,有些泥板显示尼布甲尼撒二世在位最后一年的第十个月仍然是巴比伦的统治者,但有文献却说他的继任人在此之前六个月已开始作王。8 此外,阿维尔-马尔杜克和他的继任人涅里格利沙尔的交接时间也出现类似的偏差。9
为什么这些差异是不容忽视的呢?上文提过,由于巴比伦编年史所记载的历史存在空白,这也许显示我们看到的只不过是断断续续的年代记录而已。10 这些王之间到底还有没有其他王呢?如果有,他们的统治年数就必须加进新巴比伦时期了。由此可见,不论是巴比伦的编年史还是商业记录泥板,都不足以作为依据,不足以证实耶路撒冷是在公元前587年被摧毁的。d
-
-
古耶路撒冷城到底在哪一年被摧毁?第二篇守望台2011年 | 11月1日
-
-
d 学者是把现存商业记录泥板提到的巴比伦王的统治年数加起来,然后从传统认为的新巴比伦时期最后一个王拿波尼度倒数,结果算出耶路撒冷在公元前587年被摧毁。可是,用这个方法计算出来的结果若要准确,就得有个大前提:这些巴比伦王必须是一个紧接着一个统治的,中间没有别的王曾统治巴比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