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部分:追求政治上的乌托邦警醒!1991年 | 7月8日
-
-
共产主义:一种提倡消除阶级,共有生产资料和粮食,并且均分经济货品的社会制度。
-
-
第7部分:追求政治上的乌托邦警醒!1991年 | 7月8日
-
-
乌托邦会借革命抑或演化而达成?
“共产主义”一词来自拉丁文的communis 一字,意思是“共有,属于全体”。像社会主义一样,共产主义声称自由企业会导致失业、贫穷、商业的周期性兴衰和劳资冲突。若要解决这些难题,国家的财富必须分配得更均匀和公平。
但是到了上个世纪末,马克思主义者已经在怎样达成公认的目标方面发生了意见分歧。1900年代初期,社会主义运动中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在议会民主制度下致力改革的一派赢得了优势,结果发展成为今日的民主社会主义。现今这种社会主义在诸如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法国和英国等民主国家中可以见到。在实质上来说,这些政党已经摈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他们所求的只是要为人民建立一个福利国家而已。
然而,马克思主义的忠贞支持者之一——列宁——却坚信只有暴力革命才能够带来一个共产主义的乌托邦。列宁的主张和马克思的思想乃是当今正统共产主义的基础。列宁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在1870年出生于现今的苏联境内。他在1889年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信徒。1900年,他在西伯利亚流放期满之后,大部分时间都在西欧居住。沙皇政权倒台之后,列宁返回俄国,创立俄国共产党,并领导1917年的布尔什维克革命。后来他成为苏联的第一任元首,直至1924年去世为止。列宁认为共产党应由一群纪律严谨、权力集中的革命党员所组成,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部队。孟什维克派的党员却不同意这种见解。——请参阅第21页的附框。
今日,革命和演化之间的界线已不再是那么清晰分明了。1978年,《政治制度的比较:三个世界里的政权和政策》一书说:“在怎样达成社会主义的目标方面,共产主义变得更为摇摆不定。……共产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之间的差异已大为减少。”现在,当东欧正经历巨变之际,以上的评论更具意义。
共产主义重新引入宗教
“我们需要属灵的价值标准。……多个世纪以来,宗教所定立和包含的道德标准对我们国家的重建也会有所帮助。”很少人想到他们竟会从苏共总书记的口听到以上一段话。可是,1989年11月30日,米哈伊·戈尔巴乔夫在访问意大利期间便宣布对宗教作出这项180度的戏剧性改变。
这是否支持有些人的主张,认为早期的基督徒其实是共产主义者呢?这些人声称当时基督徒正实行一种基督教社会主义,并且引用使徒行传4:32论及耶路撒冷基督徒的话作为证据:“所有的东西大家公用。”(《现译》)然而,进一步的查考显示,基督徒此举仅是在突发的情形下的一项临时措施而已,绝非“基督教”社会主义的一项永久制度。由于他们怀着爱心分享各物,他们“内中也没有一个缺乏的”。不错,他们“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使徒行传4:34,35。
“开放”与“体制改革”
自1989下半年以来,苏联和东欧的各共产政府在政治上经历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冲击。由于实行开放政策,人人都得以目击这些变更。东欧人民要求广泛的改革。至某个程度,他们的要求已受到政府接纳。共产主义的领导人承认他们需要一个更为人道、更富于同情心的政治制度。正如波兰一位经济学家指出,他们需要“重新缔造一个与前不同、更为开明和效率更高的社会主义制度”。
在这些领导人当中,扮演主要角色的是戈尔巴乔夫。他在1985年上台后不久便提出体制改革 的主张。在访问意大利期间,戈尔巴乔夫为自己的政策辩护,声称为了应付1990年代的各项挑战,体制改革 是必需的。他说:“社会主义国家已踏上彻底改革之途,现在正跨越界线,越过之后便成为过河卒子而无法回头了。虽然西方有很多人坚称社会主义已经倒台,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相反,这仅是意味到社会主义会在世界舞台上以多元化的形式贯彻进一步的发展。”
因此,共产主义的领导人并不同意专栏作家查尔斯·克劳特哈默尔去年所作的评估。这位作家写道:“自柏拉图的日子以来,每个政治哲学家都专注于一个久悬未决的问题——哪一种统治形式最好?现在问题已经有了答案。几千年来,我们尝试过每一种形式的政治制度。在现今这个千年结束时,我们已肯定知道,自由民主的多元资本主义便是我们所找寻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