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的解决方法
较早时候提及的多伦多会议在结束时大力呼吁国际合作以解决温室效应的难题。《发现》月刊报道说:“站在那40尺宽、云霞掩映的天空风景画之前,加拿大总理穆罗尼(Brian Mulroney)和挪威总理布伦特兰(Gro Harlem Brundtland)提出保证,他们的国家会减少使用矿物燃料。”
挪威总理布伦特兰夫人是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女主席。她评论说:“除了防止核战爆发之外,世界气候改变的影响可能比人类所面临的任何挑战更为巨大。”她倡议订立一项国际条约去保护大气层免受进一步的破坏。
这样的条约会包括些什么呢?哈佛大学的麦克尔罗伊(Michael McElroy)博士在会议之前发表的一篇论文中说:“归根究柢来说,我们应该大力削减矿物燃料的使用。这种作法绝不容易。我们怎样才能说服例如中国一类的国家呢?这些国家盛产煤矿,而煤是最方便和最廉宜的燃料,我们又怎能叫这些国家限制煤的开发和使用呢?我们需要一项国际安排。……我们需要大力说服第三世界去跟从一条比我们更加明智的途径。”
不过,第三世界对这样的提议很可能有什么反应呢?贫穷国家所艳羡的西欧富裕生活方式需用大量的能源。作为权力与成功象征的漂亮汽车除非只用作草坪装饰品,否则便要消耗汽油。市场上所售的美丽夺目的产品需要塑胶包装(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拉韦尔[Lester Lave]博士称之为“冻结的能”)。新的高速公路、摩天大厦、豪华国际机场和购物中心需要巨大能量去建造、照明和维修。如今富裕国家不啻向贫穷国家说:‘我们已享有富裕的生活方式。但突然对环境感到极之关注。对不起,你们不能享有我们所已经享有的东西。你们需要比我们“更加明智”。你们不能像我们一般使用廉价能源。你们要使用较昂贵的能源,也要增长得较慢。你们的人民要等候久一点才能享有我们鼓励他们仿效的生活方式。’这种主张又怎会受第三世界所欢迎?
麦克尔罗伊博士意识到这个难题,他继续说:“无可避免地,这需要把资源从我们[先进国家]转移给他们[第三世界]……。既然我们有这么多难题都是由矿物燃料所造成的,看来适当的作法是储存一笔矿物燃料税款。我们还未清楚税款应该怎样处理。处理方法看来是要有一个拥有史无前例的权力和自治权的国际团体。无可避免的是,这样行需要各国至少把一部分它们先前认为不可剥夺的权利交出来,使国际机构能够作独立的思考和采取行动。”
但是,这个希望有多现实呢?各富裕国家会自愿把一部分主权和征税权交给某个国际团体,以便把金钱转移给贫穷国家去对抗温室效应吗?地球上有财有势的国家并不是借着这种目光远大的利他主义成为财雄势大的。他们对国家的主权十分爱惜。如今他们会仅因为若干科学家对温室效应感到不安便改变一向的态度吗?
真正的世界统治权
要应付一项全球的威胁——例如无法控制的温室效应——所需要的不是对策、希望和陈腔滥调,而是需要一个真正有实权的世界政府。这个政府必须能够在普世——从北极至南极——执行对环境方面的健全政策。直至今日的人类历史并没有使人有理由希望各国不久就发展出这样的一个政府来。科学作家沃坦伦(Allan Wirtanen)在《新科学家》周刊抱怨说:“我们在历史上犯过你所能想象到的一切错误,而且再三重蹈覆辙;每项重大错误均产生无数不断的变异和枝节,但我们却从未真正学到任何教训。”
认真研究人类历史的人从这一切看出一项重大的教训——人无法把造物主置诸脑后而自行照料这颗行星。你认为这话听起来太过“宗教化”吗?不够“科学化”?或者有点“天真”?
不过,其实哪一种想法更为天真——希望人类能逆转可悲的历史,克服国家、政治、宗教、文化上的种种障碍,采取高瞻远瞩的行动去避免下一个世纪发生的灾祸,抑或相信上帝会在尚未太迟的时候插手干预人类的事务?创造者在他的话语里应许他“要毁灭那些败坏全地的人”。(启示录11:18,《新译》)我们在历史和科学方面均有充分证据表明他打算这样行。何不拨出几分钟时间,阅读一下圣经的诗篇第37篇、以赛亚书第11章和65章,看看其中所载的奇妙应许。将这些应许和最近关于温室效应的可怕预测比较一下。哪一样才真正描述地球的前景?为了自己和儿女的利益起见,你岂不是有义务要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