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狮口逃生!要留意但以理的预言!
-
-
4 如果大流士把犹太俘虏但以理立为总督,已经令人吃惊了。但是大流士竟然宣布,他要把但以理立为管辖总督的三位高官之一。你可以想象这件事多么轰动!不但这样,但以理的表现一直十分“出色”,比其他高官更有才干。人人都看出他“里面有非凡的灵”。大流士甚至打算把他擢升为宰相。——但以理书6:2,3。
5.国王重用但以理,必然令其他高官和总督有什么反应?为什么?
5 其他高官和总督听见,必然妒火中烧。但以理既不是米底亚人,也不是波斯人,更不是王亲国戚,竟然有权管辖他们,实在令他们忍无可忍!大流士怎可能把一个外国人擢升到这个高位,但对自己的同胞,甚至自己的亲属,反而不屑一顾呢?他们觉得国王这样做太不公平了。再者,总督们显然觉得,为官清正的但以理会妨碍他们做贪污腐败的勾当。可是,高官和总督却不敢为这件事向大流士表示不满。大流士毕竟十分器重但以理。
6.高官和总督怎样设法打击但以理的声誉?为什么他们的阴谋无法得逞?
6 于是,这些妒火中烧的政客一同商议怎样陷害但以理。他们设法“找但以理误国的把柄”。他有任何疏忽职守的地方吗?他有什么不诚实的行为吗?高官和总督发觉,但以理办事从不疏忽职守,也不贪污渎职。他们想道:“我们要找这个但以理的把柄,只能从他上帝的律法下手,不然就连丝毫借口也找不着。”于是这些老奸巨猾的人想出了一条毒计,以为这样就可以把但以理一举铲除了。——但以理书6:4,5。
策动杀人阴谋
7.高官和总督向国王提出什么建议?他们用什么态度和语气提出建议?
7 高官和总督“群集”起来,觐见大流士。“群集”的阿拉米语有群情汹涌的意思。看来这些人装成有十分紧急的事要禀告国王。他们也许认为,如果他们语气坚定,声称这件事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国王就大概不会质疑他们的建议。因此,他们开门见山说:“王国所有高官、长官、总督、宫廷高官、施政官一起议定,想立一条钦定的法规,实施一道禁令。王啊,三十天内,谁向你以外的任何神、任何人呼求,都要扔到狮子坑里。”a——但以理书6:6,7。
8.(甲)为什么大流士觉得臣子建议的法令颇合他的心意?(乙)高官和总督的真正动机是什么?
8 历史文献证实,美索不达米亚一带的国王时常被人视为神而受人崇拜。因此,高官和总督的建议无疑令大流士感到很惬意。他也可能看出,这个建议对他有实际的好处。要记住,在巴比伦的居民看来,大流士是个外国人,也是个新来的人。新法令可以确立他的国王地位,鼓励住在巴比伦的臣民公开表态,效忠和支持新政府。可是,高官和总督建议颁布这条法令,绝不是为了国王的福利着想。他们的真正动机是要陷害但以理,因为他们知道,但以理习惯每天三次在屋顶的房间里打开窗户向上帝祷告。
9.为什么新法令对大部分非犹太人都不致造成难题?
9 这条有关祷告的法令,会叫巴比伦信奉不同宗教的人全都感到为难吗?不一定。何况禁令只生效一个月,问题根本不大。再者,很少非犹太人会认为,崇拜某个人一段时期就违反自己的信仰。一个圣经学者指出:“在各国中,巴比伦是最热中于崇拜偶像的。在巴比伦人看来,崇拜国王并不是什么奇怪的要求。因此,他们乐意遵命,尊崇他们的征服者——米底亚人大流士——像尊崇神一样。只有犹太人才不愿服从这个命令。”
10.米底亚人和波斯人对国王颁布的法律有什么看法?
10 无论如何,来见大流士的官员促请他“立这条法规,签署文件,依照米底亚人和波斯人不能废除的法律,叫法规不得更改”。(但以理书6:8)在古代东方,人往往认为国王的圣旨至高无上,久而久之就以为国王没有可能犯错。即使一条法令可能使无辜的人丧生,也必须执行!
11.大流士的法令对但以理有什么影响?
11 大流士料不到法令会影响但以理,于是签署了法令。(但以理书6:9)这样,他在无意中签署了行刑令,把自己最器重的官员处死。不错,这条法令肯定牵连到但以理。
大流士只好判刑
12.(甲)但以理一知道新法令颁下,就立即怎样做?(乙)谁窥伺着但以理?为什么要这样做?
12 但以理很快就获知这条有关祷告的禁令。他立刻回到家里,走进屋顶的房间。b房间的窗子开着,朝向耶路撒冷。他开始向上帝祷告,“就像没有禁令以前经常做的一样”。但以理也许以为当时只有他一个人,但那些想谋害他的人正窥伺着他。突然他们“纷纷前来”,无疑来势汹汹,十分激动,就像他们去见大流士的时候一样。现在他们亲眼看见“但以理在他的上帝面前提出呼吁,祈求施恩”。(但以理书6:10,11)高官和总督已得着他们想要的证据,可以向大流士指控但以理了。
13.但以理的敌人向国王报告什么事?
13 但以理的仇敌很狡猾,他们问大流士说:“王啊,你不是签署了禁令,规定三十天内,谁向王以外的任何神、任何人呼求,就要扔到狮子坑里吗?”大流士回答说:“依照米底亚人和波斯人不能废除的法律,这件事已经确立了。”于是,想谋害但以理的人立即提出指控说:“王啊,那个从犹大流放到这里来的但以理,竟然不理会你和你签署的禁令,仍旧一天呼求三次。”——但以理书6:12,13。
14.高官和总督把但以理称为“那个从犹大流放到这里来的”,看来有什么用意?
14 高官和总督把但以理称为“那个从犹大流放到这里来的”,这一点颇耐人寻味。看来他们想强调,但以理虽然受大流士抬举,得居高位,其实只是个奴隶罢了。他们认为,既然但以理是奴隶,无论国王多么宠爱他,他也该受法律制裁!
15.(甲)大流士听见高官和总督带来的消息,有什么反应?(乙)高官和总督怎样进一步显露他们非常鄙视但以理?
15 也许高官和总督以为,他们侦察出但以理违抗王命,国王一定会奖励他们。如果他们真的这样想,就大失所望了。他们带来的消息令大流士非常难过。大流士非但没有对但以理发怒,立即把他扔进狮子坑里,反而整日想办法拯救但以理。可是他一筹莫展。不消多久,但以理的仇敌回来见王,厚颜无耻地要求把但以理处死。——但以理书6:14,15。
16.(甲)大流士为什么尊重但以理的上帝?(乙)大流士希望有什么事发生在但以理身上?
16 大流士觉得自己已别无选择。他不能废除法令,也无法赦免但以理的“过犯”。他能够做得到的,只是对但以理说:“你恒心事奉的上帝会亲自搭救你的。”大流士看来很尊重但以理的上帝。耶和华使但以理有能力预告巴比伦的倾倒。上帝也赐给但以理“非凡的灵”,使他在高官中有如鹤立鸡群一般。也许大流士知道,数十年前同一位上帝曾经从火炉里救出三个希伯来青年。大流士既然无法取消他已签署的法令,很可能他希望现在耶和华会搭救但以理。于是,他下令把但以理扔进狮子坑里。c然后,“有人搬来一块石头放在坑口,王用自己的戒指和大臣的戒指盖上印,这样但以理的案件就不得更改了”。——但以理书6:16,17。
形势急转直下
17,18.(甲)什么事表明但以理的处境令大流士非常难过?(乙)第二天清晨,国王回到狮子坑,有什么事发生?
17 大流士垂头丧气,回到王宫。他不要乐手为他奏乐,因为他根本没有心情消遣娱乐。相反,大流士整夜禁食,无法入睡。他“怎么也睡不着觉”。天一亮,大流士就急忙赶到狮子坑去。他哀声喊道:“但以理,活上帝的仆人啊,你恒心事奉的上帝能搭救你,不让狮子伤害你吗?”(但以理书6:18-20)令他大感惊讶、如释重负的是,但以理竟能回答他!
18 “愿王万岁。”但以理对国王所说的话语气恭敬,显示他并没有怨恨国王。他知道自己所受的迫害其实不是国王的意思,而是妒忌他的高官和总督造成的。(参阅马太福音5:44;使徒行传7:60。)但以理继续说:“我的上帝差天使封住了狮子的口,不让狮子把我吃掉;因为我在上帝面前确实无辜。王啊,我在你面前也没做过对你有损的事。”——但以理书6:21,22。
19.大流士怎样被高官和总督蒙骗利用?
19 但以理这番话,必然令大流士良心深感不安!他明知但以理没有做过什么坏事,根本不该扔进狮子坑里。他清楚知道高官和总督合谋要把但以理害死,并且利用国王去达成他们的自私目的。他们一口咬定,“王国所有高官”都建议颁布法令,暗示他们跟但以理商量过这件事。大流士稍后会处置这些老奸巨猾的人。首先,他下令把但以理从狮子坑里拉上来。上帝施行了奇迹,使但以理身上连一点伤也没有!——但以理书6:23。
20.恶意攻击但以理的仇敌有什么遭遇?
20 但以理既然安然无恙,大流士于是着手处理其他的事。“王下令,人就把指控但以理的人都带来,把他们连儿子妻子一起扔到狮子坑里去。他们还没有落到坑底,狮子就抓住他们,把他们的骨头全都咬碎。”d——但以理书6:24。
21.在处置罪犯的家属方面,摩西律法跟某些古代文化的法律有什么显著分别?
21 国王不但把串通陷害但以理的人处死,还一并处决了他们的妻子儿女,未免过于苛酷。在这方面,上帝的律法合理得多。上帝通过摩西先知宣告说:“不可因子杀父,也不可因父杀子;凡被杀的都为本身的罪。”(申命记24:16)然而,在某些古代文化里,人犯了重罪,家属受牵连处死并非罕见的事。目的也许是防止犯人的家属在后来报复。无论如何,把高官和总督的家属处决,绝不是但以理的意思。但以理看见这些恶人连累家人遭遇大祸,很可能感到十分难过。
22.大流士颁布什么新谕令?
22 大流士把合谋害人的高官和总督处决之后,颁布了一道谕令说:“我现在颁令,凡我王国各地的人民,在但以理的上帝面前都要颤栗畏惧。他是活上帝,万世长存。他的王国不会灭亡,他统治的权柄永无穷尽。他搭救人,解救人,在天上地下施行神迹奇事,搭救了但以理脱离狮子的爪。”——但以理书6:25-27。
-
-
狮口逃生!要留意但以理的预言!
-
-
[第121页的整页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