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细听智者的话”守望台2022年(研读版) | 2月
-
-
要“细听智者的话”
你要侧耳细听智者的话。——箴言22:17
唱诗第123首 忠贞顺从上帝的安排
课文摘要a
1.我们可能会在什么情况下受到劝告?为什么我们都需要别人的建议和劝告?
我们人人都需要别人给我们建议和劝告。有时候,我们会主动请教我们尊重的人,听听他的建议。另外,一个关心我们的弟兄也许发现我们快要“失足”,做出令自己后悔的事,所以来提醒我们。(加拉太书6:1)我们也可能犯了严重的错,需要受到纠正。无论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受到劝告,都应该乐于听从,这样做对我们有很多好处,甚至能救我们一命。(箴言6:23)
2.根据箴言12:15,为什么我们人人都应该接受劝告?
2 本篇课文的主题经文鼓励我们要“细听智者的话”。(箴言22:17)世上没有人是无所不知的,总有人比我们更有经验,比我们知道得更多。(请读箴言12:15)所以,听别人的劝告或建议就表明我们很谦卑,知道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得到一些帮助才能达到目标。上帝指引有智慧的所罗门王写下了这句话:“集思广益,事必有成。”(箴言15:22)
对你来说,哪一种劝告比较难接受?(见第3-4段)
3.我们听到的劝告可以分为哪两种?
3 我们听到的劝告有的是间接的,有的是直接的。什么是间接的劝告呢?当我们阅读圣经或圣经出版物时,有些内容可能会让我们停下来,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并作出改变。(希伯来书4:12)那么,直接的劝告又是什么呢?一个长老或成熟的弟兄可能会直接指出,我们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改善。别人一定很爱我们,才会给我们基于圣经的劝告。所以我们应该感激对方,乐意听劝告,并且实践出来。
4.根据传道书7:9,我们受到劝告时不应该有什么反应?
4 如果有人直接向我们提出劝告,我们也许会特别难接受,甚至觉得受到冒犯。为什么会这样呢?虽然我们人人都知道自己不完美,但是当别人直接指出我们某个方面做得不好时,我们会觉得难以接受。(请读传道书7:9)这个时候,我们也许会为自己辩解,质疑对方的动机,或者抱怨他提出劝告的方式,甚至开始挑剔对方,心想:“他有什么资格给我劝告?他自己也做得不好啊!”我们如果觉得对方的劝告不适合自己,就可能会当耳边风,或者再去问别人,希望听到一些自己想听的话。
5.本篇课文会谈谈什么?
5 本篇课文会谈谈圣经里一些不听劝告的反面例子和接受劝告的好榜样,我们也会看看什么能帮助我们更乐意接受劝告并从中获得益处。
他们不听劝告
6.我们从罗波安王的例子学到什么?
6 请看看罗波安的例子。他成为以色列王以后,人民请他减轻他父亲所罗门加在他们身上的担子。罗波安先去请教以色列的长老,问问他们该怎么回应,他这么做非常明智。长老劝他要答应人民的请求,这样他就会受到拥戴。(列王纪上12:3-7)但罗波安看来对这个建议不太满意,所以他又去问那些跟他一起长大的人有什么想法。这些人很可能已经40多岁,有一定的人生经验。(历代志下12:13)不过,他们给了罗波安非常糟糕的建议,劝他要加重人民的负担。(列王纪上12:8-11)罗波安听了两种相反的意见后,本来应该祷告,向耶和华求问,但很可惜他没有这样做。罗波安选择听自己想听的话,于是采纳了同辈的建议,这给他和人民带来了悲惨的后果。我们学到什么呢?我们听到的意见不一定顺耳,但如果是基于圣经的,我们就应该接受。
7.我们从乌西雅王的例子学到什么?
7 乌西雅王是另一个反面例子。他闯进了圣殿里只有祭司才可以进去的地方,要在那里烧香。耶和华的祭司对他说:“乌西雅,烧香给耶和华不是你该做的事!只有祭司才可以烧香。”乌西雅有什么反应呢?如果他当时谦卑地听从劝告,马上离开圣殿,耶和华很可能会宽恕他。可是,乌西雅竟然“勃然大怒”。为什么他不听劝告呢?他很可能觉得自己是一国之君,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但耶和华并不这么认为。乌西雅越权妄为,结果上帝惩罚他,使他长了麻风,“到死都没有痊愈”。(历代志下26:16-21)从乌西雅的例子我们学到,无论我们是谁都要听从基于圣经的劝告,不然就会失去耶和华的认可。
他们接受劝告
8.约伯受到劝告时有什么反应?
8 另一方面,圣经中也有不少好榜样,他们乐意听从劝告,所以得到上帝的赐福。来看看约伯的例子。他深爱上帝,很想让上帝喜悦,但他也是一个不完美的人。他在极度的压力下也说过一些错误的话,结果以利户和耶和华都给了他很直接的劝告。约伯有什么反应呢?他谦卑地接受了劝告,说:“我说了很多,但其实我什么都不懂……我收回自己说过的话,在尘土和灰烬中懊悔。”由于约伯十分谦卑,耶和华后来给了他很多福分。(约伯记42:3-6,12-17)
9.在接受劝告方面,摩西树立了什么好榜样?
9 摩西也是一个好榜样,他犯下大错后愿意接受纠正。有一次,摩西因为很生气而没有把荣耀归给耶和华,结果耶和华决定不让摩西进入他承诺赐给以色列人的土地。(民数记20:1-13)摩西很失望,于是恳求耶和华重新考虑这个决定。但耶和华对他说:“不要再向我提这件事了。”(申命记3:23-27)摩西有什么反应呢?他没有愤愤不平,而是衷心接受了耶和华的决定,耶和华也继续任用他带领以色列人。(申命记4:1)在接受劝告方面,约伯和摩西确实为我们立下了好榜样。约伯没有为自己找借口,而是调整自己的想法。摩西衷心接受劝告,虽然得不到自己很想要的福分,却继续忠贞地为耶和华服务。
10.(甲)根据箴言4:10-13,接受劝告会得到什么益处?(乙)有些弟兄姐妹怎样看待劝告?
10 我们向忠心的约伯和摩西学习,一定会得到很多益处。(请读箴言4:10-13)许多弟兄姐妹确实这么做了。住在刚果的埃马纽埃尔b说:“会众里一些成熟的弟兄看出我快要偏离真理了,就马上伸出援手。我按照他们的劝告去做,结果真的避开了很多麻烦。”加拿大有一个先驱叫梅根,她说:“有些劝告不是我想听的,却是我需要听到的。”马尔科住在克罗地亚(克罗埃西亚),他说:“我曾经失去了一个服务机会,但回头看,由于我接受劝告,结果我能重新振作,巩固自己跟耶和华的关系。”
11.关于接受劝告,卡尔·克赖恩弟兄看出什么?
11 在接受劝告方面,已故的中央长老团成员卡尔·克赖恩弟兄也是我们的好榜样。他在自己的生平故事里说,他的好朋友卢述福弟兄曾给过他严厉的劝告,一开始他觉得很难接受。克赖恩弟兄描述自己再次见到卢述福弟兄时发生的事,说:“他愉快地说:‘卡尔,你好吗?’但由于我仍然感觉不高兴,我只是低声含糊地答了他一句。他对我说:‘卡尔,要小心!魔鬼正对你虎视眈眈!’我感觉不好意思,于是回答说:‘没有什么事,卢述福弟兄。’但我的话瞒不了他,因此他再次警告说:‘好的。但是要小心,魔鬼正对你虎视眈眈。’”克赖恩弟兄觉得卢述福弟兄说得很对。他看出,我们不应该对弟兄怀恨在心,特别是有职责的弟兄向我们提出劝告时,我们就更要乐意接受,不然就会掉进魔鬼的陷阱。c(以弗所书4:25-27)克赖恩弟兄接受了卢述福弟兄的劝告,后来他们仍然是很好的朋友。
什么能帮助我们更乐意接受劝告?
12.为什么说,我们谦卑就会乐意接受劝告?(诗篇141:5)
12 什么能帮助我们更乐意接受劝告呢?我们必须谦卑,记得自己有很多缺点,有时还会做出一些愚蠢的事。上文提到,约伯也有过错误的看法,但他后来改正过来,并因此得到耶和华赐福。为什么呢?约伯很谦卑,虽然以利户比他年轻很多,但他还是接受了以利户的劝告。(约伯记32:6,7)有时,提出劝告的人比我们年轻,或者我们觉得自己根本没问题。在这些时候,谦卑能帮助我们乐意接受劝告。加拿大一位长老说:“我们没办法从别人的角度看自己,如果没有人提醒我们,我们又怎么能继续进步呢?”既然我们人人都需要继续培养神圣力量的果实,并且提升传道教人的能力,我们就一定要接受别人的提醒。(请读诗篇141:5)
13.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劝告?
13 把劝告看成是耶和华爱我们的明证。耶和华总是为我们的好处着想。(箴言4:20-22)他很爱我们,所以通过圣经、圣经书刊或者成熟的基督徒给我们劝告。希伯来书12:9,10说,他这样做是“为了我们的益处”。
14.受到劝告时,我们应该留意什么?
14 留意内容,而不是表达方式。有时候,我们可能觉得别人提出劝告的方式不太好。当然,提出劝告的一方应该努力用对方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表达意见。d(加拉太书6:1)但如果我们是接受劝告的一方,又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应该重视劝告的内容,而不是劝告的方式。我们可以问问自己:“就算我们不喜欢对方提出劝告的方式,但他说的话是不是也有点道理呢?我能着重想想自己可以怎样从劝告得益,而不是留意对方的缺点吗?”如果我们有智慧,就会把每一个劝告都看作让自己进步的机会。(箴言15:31)
主动寻求建议,一定会有收获
15.为什么我们应该主动寻求建议?
15 圣经鼓励我们要多问问别人的意见。箴言13:10及脚注说:“寻求建议的却有智慧。”这句话说得一点也没错!如果我们主动寻求建议,而不是等别人来给我们劝告,就更容易不断进步,成为更成熟的基督徒。所以,主动寻求建议的确很重要。
为什么这个年轻的姐妹问一个成熟姐妹的意见?(见第16段)
16.在哪些情况下,我们可以主动问问别人的意见?
16 在哪些情况下,我们可以主动问问别人的意见?以下是几个例子。(1)一个姐妹邀请一个有经验的传道员参加圣经课程,并在结束后问问对方自己有哪些地方可以改善。(2)一个单身姐妹想买一条裤子,她请一个成熟的姐妹看看自己的选择是否合适。(3)一个弟兄第一次发表公众演讲,他请一个经验丰富的弟兄在听完演讲后给他一些建议。其实,一个弟兄即使多年来发表过不少演讲,他也可以请教其他经验丰富的讲者,并按照他们的建议去做。
17.我们怎样才能从劝告得到益处?
17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人人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劝告,这时就要想想本篇课文的要点。要谦卑,要留意劝告的内容而不是表达方式,也要努力听从劝告。没有人生来就有智慧,但就像圣经说的,如果我们“听从劝告,接受管教”,就一定会“成为有智慧的人”。(箴言19:20)
-
-
你的劝告“让人内心欢畅”吗?守望台2022年(研读版) | 2月
-
-
你的劝告“让人内心欢畅”吗?
油和香让人内心欢畅,朋友由衷的劝告也甘甜可喜。——箴言27:9
唱诗第102首 帮助软弱的人
课文摘要a
1-2.关于提出劝告,一个弟兄学到什么?
很多年前,两个长老去探访一个常常错过聚会的姐妹。其中一个长老给姐妹看一些经文,鼓励她要经常参加聚会。这个长老觉得姐妹肯定受到了鼓励。没想到他们离开的时候,姐妹说:“你们根本不知道我的情况有多不容易!”长老没有先了解姐妹的处境和困难,结果姐妹觉得长老的劝告对她一点帮助都没有。
2 这个长老回忆那次探访时说:“起初我觉得这个姐妹不尊重我们,但后来仔细想想,虽然我该用的经文都用了,但该问的问题都没有问。比如我应该问问:‘你最近过得好吗?我可以给你什么帮助呢?’”这个长老学到了宝贵的教训。现在他是一个很有同情心的牧人,能给弟兄姐妹很多帮助。
3.在会众里,谁可能需要给人劝告?
3 长老是会众的牧人,有责任在必要时给弟兄姐妹劝告。不过,会众的其他人也可能需要给别人建议。例如,我们可能要根据圣经给朋友一些忠告。(诗篇141:5;箴言25:12)成熟的姐妹可能要劝勉年轻的姐妹,提醒她们留意提多书2:3-5提到的事。另外,父母肯定也要常常指导和管教儿女。所以,虽然本篇课文主要是为长老编写的,但我们人人都可以从中学到,怎样提出劝告才能帮助别人,也能让他们“内心欢畅”。(箴言27:9)
4.本篇课文会谈谈什么?
4 关于提出劝告,本篇课文会谈谈四个问题。(1)动机应该是什么?(2)真的有必要提出劝告吗?(3)谁提出劝告最合适?(4)怎样提出劝告才能对别人有益处?
动机应该是什么?
5.为什么说,长老如果出于爱心提出劝告,别人会更容易接受?(哥林多前书13:4,7)
5 长老都很爱弟兄姐妹,所以看到有人快要误入歧途时就会提出劝告。(加拉太书6:1)不过,长老劝诫对方之前可以先思考一下保罗的话,想想一个人有爱心就会怎么做。保罗说:“爱,有耐心,又仁慈……爱,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希望,凡事忍耐。”(请读哥林多前书13:4,7)长老沉思这些经文时,可以想想自己提出劝告的动机是什么。这样,他就能本着爱心劝勉别人。如果弟兄姐妹感受到长老的关心,就会更容易接受劝告。(罗马书12:10)
6.保罗树立了什么好榜样?
6 使徒保罗为长老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当帖撒罗尼迦的弟兄姐妹需要受到提醒时,保罗给了他们很好的劝告。但在写给他们的信中,保罗首先称赞他们基于信心的行为,出于爱心的劳苦,以及他们表现的忍耐。另外,他也告诉弟兄姐妹,他很了解他们的情况,知道他们生活艰难,历尽迫害。(帖撒罗尼迦前书1:3;帖撒罗尼迦后书1:4)保罗甚至说他们是各地基督徒的好榜样。(帖撒罗尼迦前书1:8,9)听到保罗衷心的称赞,弟兄姐妹肯定非常高兴。毫无疑问,保罗很爱弟兄姐妹,所以他的劝告能深深打动他们的心。(帖撒罗尼迦前书4:1,3-5,11;帖撒罗尼迦后书3:11,12)
7.为什么有些人不愿意接受劝告?
7 如果提出劝告的方式不好,结果可能会怎样呢?一个经验丰富的长老说:“有些人听不进去,不是因为劝告本身有什么问题,而是说话的方式让他们不舒服。”我们可以学到什么呢?如果我们提出劝告是出于爱心而不是因为生气,对方就会更容易接受。
真的有必要提出劝告吗?
8.长老决定要不要提出劝告前,应该先想想什么问题?
8 长老不应该急于向别人提出劝告,而应该先想想:“我真的有必要说什么吗?我确定他真的做了不对的事吗?他违反了圣经的吩咐吗?或者只是他跟我的想法不一样呢?”长老事先想想这些问题是明智的,这样就能避免“急于说话”。(箴言29:20)如果一个长老不确定是否应该向某个人提出劝告,就可以找另一个长老商量,看看这个人是否真的违反了圣经原则。(提摩太后书3:16,17)
9.我们如果要在衣着打扮方面向人提出劝告,可以怎样向保罗学习?(提摩太前书2:9,10)
9 举个例,如果一个长老觉得某个基督徒的衣着打扮有点问题,他可以先问问自己:“我真的有基于圣经的理由提出劝告吗?”为了更客观,他可以问问另一个长老或成熟基督徒的意见,然后一起考虑保罗在衣着打扮方面提出的劝告。(请读提摩太前书2:9,10)保罗没有列出一大堆规条,而是说明了一些大的原则,比如基督徒应该衣着“得体端庄,反映健全的思想”。他明白只要不违反圣经的原则,基督徒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作出不同的选择。长老在决定要不要提出劝告时,也要有同样的看法。
10.关于个人的选择,我们要记得什么?
10 要记得,就算两个人都是成熟的基督徒,他们作出的选择也可能很不一样,但这不等于说其中一个一定是对的,另一个一定是错的。我们不应该勉强别人接受我们自己定的标准。(罗马书14:10)
谁提出劝告最合适?
11-12.如果有必要提出劝告,长老应该想想什么问题?为什么?
11 一旦确定有必要提出劝告,就要考虑一下由谁提出劝告最合适。例如,如果长老打算向一个孩子或已婚的姐妹提出劝告,就应该先跟一家之主商量一下。b也许一家之主会想要自己处理问题,或者希望长老提出劝告时自己在场。又例如第3段提到的,在某些情况下,由一个年长的姐妹去提醒一个年轻的姐妹也许会更合适。
12 另外,长老可以想想:“这个劝告由我来说最好吗?还是由别人来说更好呢?”假如一个很自卑的弟兄或姐妹需要受到劝告,那么由一个有过类似感受的长老来说也许更合适。这个长老很可能更理解对方的感觉,他说出的劝告对方也可能比较容易接受。不过,就算长老没有类似的背景,在必要时还是要向弟兄姐妹提出劝告,因为所有长老都有责任鼓励弟兄姐妹,帮助他们按照圣经作出调整。
怎样提出劝告对别人最有益处?
为什么长老要“乐于聆听”?(见第13-14段)
13-14.长老先留心听为什么很重要?
13 要乐于聆听。长老打算给别人劝告时应该想想:“我了解他的情况吗?他正在经历某些事吗?他正在面对一些我不知道的困难吗?他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
14 我们要记得雅各书1:19的原则:“人人都要乐于聆听,不急于说话,不急于发怒。”一个长老也许认为自己非常了解情况,但真的是这样吗?箴言18:13说:“还没听到事实就回应,不仅愚蠢,而且丢脸。”要知道对方实际的情况,最好就是直接问问他。我们应该先听完,然后才说话。还记得课文起头提到的那位长老吗?他后来看出,他探访那个姐妹时不应该一开始就把准备好的资料说出来,而应该先问问她:“你最近过得好吗?我可以给你什么帮助呢?”如果长老花时间去了解弟兄姐妹的情况,就更能帮助和鼓励他们。
15.长老可以怎样实践箴言27:23的原则?
15 要清楚知道羊群的情况。就像课文开头谈到的,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建议对别人有益处,只是读几节经文或提出一两个建议是不够的。弟兄姐妹需要感受到我们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很想帮助他们。(请读箴言27:23)所以长老应该尽力成为弟兄姐妹的好朋友。
长老怎么做,就会更容易向人提出劝告?(见第16段)
16.长老怎么做,才能让自己的劝告对别人有益处?
16 长老们不应该让弟兄姐妹觉得他们关心的只是处理问题,只会在弟兄姐妹做错事的时候才出现。相反,他们应该经常跟弟兄姐妹聊聊天,特别是在弟兄姐妹遇到困难时真挚地关心他们。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老说:“你这样做就会成为弟兄姐妹的朋友,这样在有需要的时候,你就比较容易提出劝告,而且对方也会更容易接受。”
长老提出劝告时为什么要有耐心,也要仁慈?(见第17段)
17.长老在什么时候特别要有耐心,也要仁慈?
17 要有耐心,也要仁慈。长老提出劝告后,如果对方没有马上接受或照着去做,长老就特别要有耐心,也要仁慈。他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生气。在这方面,耶稣是我们的好榜样,圣经说:“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余火将尽的麻芯,他不熄灭。”(马太福音12:20)另外,在私下祷告的时候,长老可以求耶和华帮助对方明白为什么应该听从劝告。弟兄姐妹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才能消化劝告的内容。如果长老态度亲切又有耐心,对方就不会太在意长老的说话方式,而会留意劝告的内容。当然,长老提出的任何劝告都应该是基于圣经的。
18.(甲)关于提出劝告,我们要记得什么?(乙)附栏图片中的父母在谈什么?
18 从错误中学习。我们都不完美,就算尽力按照本篇课文的建议去做,也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雅各书3:2)我们难免会有一些地方做得不好,但重要的是我们要从错误中学习。只要弟兄姐妹感受到我们的爱,哪怕我们不小心说了一些话或做了一些事让他们不高兴,他们也会更愿意原谅我们。(另见附栏“给父母的提醒”)
我们学到什么?
19.我们可以怎样做,让弟兄姐妹“内心欢畅”?
19 上文说过,要向人提出劝告并不容易。我们都不完美,受到劝告的人也不完美,所以我们要牢记本篇课文的要点。我们要有正确的动机,也要想想是否真的有必要提出劝告,以及由谁来提出劝告最合适。在给别人意见之前,先问问对方一些问题,然后仔细聆听,这样才能明白对方正在面对什么困难。要尽力从对方的角度看事情,也要保持温和,并且跟弟兄姐妹做好朋友。我们都希望自己提出的劝告不仅对别人有益处,还能让对方“内心欢畅”。(箴言2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