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求证于无与伦比的行星
    生命——从何而来?进化抑或创造?
    • 第10章

      求证于无与伦比的行星

      1,2.观察者对于地球这行星怎么说?

      地球这个行星实在是个奇观,是太空中一颗希罕、瑰丽的宝石。太空人报告说,从天外临眺,地球的蓝天白云“使它成为极目所见最迷人的东西”。1

      2 但是地球何止瑰丽!刘易斯·托马斯在《发现》杂志上写道:“宇宙论上所有科学谜之中,使我们设法理解的心力全然徒劳的最大一个,就是地球。”他补充说:“我们到现在才开始领略到地球多么玄妙、壮丽,怎样叫人屏息凝眸,是盘绕着太阳漂浮的最可爱的东西,封在它自己蔚蓝的气泡内,制造、呼吸着它自己的氧,把空气中自己的氮固定到自己的泥土里去,产生着自己的气候。”2

      3.《地球》一书怎样论及地球?为什么?

      3 还有一件事实耐人寻味:在我们太阳系所有的行星之中,只有在地球上科学家才找到生命。而且,生物的种类何其丰富多采——有微生物、昆虫、植物、鱼类、鸟类、牲畜、人。此外,地球是个大宝库,蕴藏着维持芸芸众生所需的一切。诚如《地球》一书所说:“地球是宇宙的奇珍异宝,是无与伦比的天体。”3

      4.有什么比喻可以用来说明地球的独特?我们的结论是什么?

      4 为了说明地球怎样独特,且想象你处身在一个不毛的沙漠里,四周一点生命都没有。突然,你发现了一幢漂亮的房子。房子有空气调节、供热装置、水管工程、电力供应。冰箱和食橱都放满了食物。地下室里贮藏着燃料和其他物资。假设你问人说,在这样荒芜的沙漠里,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如果人家答道:“这一切都是碰巧就有的,”你会怎么想?你会信吗?抑或你会断定有设计者和建造者是理所当然的事?

      5.圣经中哪一个比喻对于地球说来很恰当?

      5 科学家探测过的其他行星全部都毫无生命。地球却充满生命,而且有非常复杂的系统,供应光、空气、热、水和食物好维持生命,而每一样都处于微妙的均衡状态。这证明地球是特别建造成可以让生物活得舒适的——像一所豪华巨宅一般。按理说来,正如圣经的一位执笔者指出说:“房屋都必有人建造,但建造万物的就是上帝。”不错,宏伟、神奇得何止千万倍的“房屋”——我们这地球——更须有一位绝顶智慧的设计者兼建造者才行,而这就是上帝。——希伯来书3:4。

      6.有些人怎样承认地球具有睿智设计的迹象?

      6 科学家对于地球和其上的生物越研究下去,就越发觉它的确设计得尽善尽美。《美国科学》月刊叹赏道:“我们放眼宇宙,辨认出发挥有益作用的许多次物理、天文意外时,不禁觉得宇宙一定在某种意义上预先知道人类要来了。”4《科学新闻》杂志承认说:“看来这样特定的、精密的环境因素不可能偶然发生。”5

      与太阳距离适中

      7.地球怎么从太阳获得恰好适中的光能和热能?

      7 地球上维持生命所需的许多精密环境因素之一,就是来自太阳的光和热有多少。地球只获得太阳能的很小部分。然而这恰好是维持生命所需的适中能量。原因就是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刚刚好——平均是1亿4900万公里。要是地球离太阳近得多或者远得多,温度就会太高或者太低,生物便不能生存了。

      8.为什么地球绕日运行的速度那么重要?

      8 地球每年环绕太阳一周,运行速度是每小时10万7000公里。这个速度正好抵消了太阳的引力,使地球保持适当的距离。如果速度稍减,地球就会被太阳拉到较近。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地球就会像最接近太阳的行星水星一样,成为一片不毛的焦土。水星日间的温度超过摄氏300度。另一方面,如果地球运行的速度增加的话,就会离开太阳较远,可能像航道离太阳最远的行星冥王星一样,成为冰封的荒地。冥王星的温度是摄氏零下180度左右。

      9.为什么地球按一定的频度自转那么重要?

      9 此外,地球恒久不变地每24小时绕轴自转整整一周。于是光和暗就会定时交替了。可是,如果地球一年才自转一次的话,那又怎样呢?那么地球一边就会全年向着太阳了。这一边很可能变成熔炉般的沙漠,而不见天日那边就可能变成零下温度的荒野。在这样极端的环境下,可以生存的生物寥寥无几,甚至可能完全没有。

      10.地球的倾斜怎样影响到气候和农作物?

      10 地球自转的轴心与太阳相对倾斜23.5度。如果地球不是倾斜的话,就不会有季节的更替,气候就会老是一样。这么一来,虽不至于不能活命,但是生活的情趣就减了不少,目前许多地方的农作物周期也会大变。要是地球再倾斜得多,夏天就会极端炎热,而冬天就会极端寒冷了。然而23.5度倾斜刚好造成了四季轮转,令人称快,而且这些季节各有不同的变化,可以增添乐趣。在地球上许多地方,春天是清新的,这时草木初醒,花开正艳;夏天是暖洋洋的,适宜进行各种户外活动;秋天轻寒爽朗,树叶变得彩色缤纷;在冬天,山岭、树林、田野无不披盖着皑皑白雪,景象壮美。

      神奇的大气

      11.地球的大气如何独特?

      11 同样独特,甚至可说神奇的,就是包裹地球的大气。在太阳系里没有别的行星有这样的大气。连我们的月球也没有。这就是太空人需要穿上太空衣才能生存的原因。可是在地球上不需要太空衣,因为我们的大气含有生命绝对必需的各种气体,而且比例恰到好处。这些气体中,有些当单独存在时是足以致命的。但是由于这些气体在空气中占的比例很安全,所以我们加以呼吸也没有害。

      12.(甲)为什么可以说地球大气的氧气量刚好适中?(乙)氮具有什么重要的功用?

      12 这些气体之一是氧,它在我们呼吸的空气中占百分之21。要是缺了氧,人和动物不到几分钟就会死去。可是氧太多也会危害性命。为什么?呼吸纯氧呼吸得太久是会中毒的。而且,氧越多,东西就越容易燃烧。大气含氧量过高,可燃的东西就变成高度易燃。各处动不动就失火,火势控制起来也很困难。很明智地,氧有别的气体加以稀释,其中主要是氮,它占大气的百分之78。但是氮绝非只是稀释物。每天在全球各地的雷暴中,闪电发生千千万万次。闪电使氮与氧化合,产生出来的化合物由雨冲洗到地面上,给植物利用作为肥料。

      13.在生物循环中,二氧化碳含量恰当有什么作用?

      13 二氧化碳占大气的百分之1以下。这么少有什么用呢?如果没有它,所有植物都会死去。植物需要吸收的就是这么少的二氧化碳,好放出氧气。人和动物吸入氧而呼出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所占的百分比上升,对于人和动物或多或少会有害处。百分比下降,植物就不能生存。这个为人类和动植物而设的自给自足循环多么神奇而恰到好处!

      14,15.大气如何具有保护壳的作用?

      14 大气除了维持生命之外,还有很多作用。它同时也是个保护壳。在地面之上大约25公里的地方,有薄薄一层臭氧气体,把来自太阳的有害辐射线过滤出去。如果没有这个臭氧层,辐射线可以把地球上的生物全部毁掉。此外,大气也掩护地球免受流星袭击。大多数流星不会到达地面,因为穿过大气陨落时都烧掉了,看起来好像星体凌空坠下的样子。要不是有大气,千千万万颗流星就会打击着地球上每一个角落,对于生命和财产造成广泛的破坏了。

      15 大气不但是个保护壳,同时也使地球保暖,免得热能散失在寒冷的太空里。至于大气本身,因为地球有引力,才不致漏掉了。这种引力的强度刚好足以挽留大气,但又不致大到妨碍我们举动自如。

      16.试形容天宇之美。

      16 大气不仅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东西,其实人间美景之一就是瞬息万变的天空。它那寥廓雄伟的气势简直不可思议。地球四面八方被天幕上威严、斑斓的无限风光环抱着。在东方,一道金霞报晓;向白昼作别的西天,则粲然放出桃、橙、红、紫的光芒。巨浪似的、棉花似的白云,宣告晴朗的春日、夏日;秋天羊毛般的浮云,俨如一件大披风,诉说冬天将至。晚上堂皇的长空,满挂着荧荧星光;清亮的月夜,别有一种华美。

      17.一位作者怎样评论天空?功劳归于谁?

      17 从各方面来说,我们地球的大气都是多么奇异的恩赐!就如《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一位作者写道:“总的来说,天是一项神奇的成就。它从不失灵,在达成设计原意方面,与大自然任何东西一般完美。我想谁也不能算出什么办法来改良它,至多偶然要把局部地区的云翳由这儿挪到那儿罢了。”6这段话叫人想起数千年前一个人物的看法,他目睹这么奇特的东西时领略到这是“那知识全备者奇妙的作为”。当然,他所指的是“创造诸天,铺张穹苍……的上帝”。——约伯记37:16;以赛亚书42:5。

      水——别具一格的物质

      18.水有什么别具一格的特性?

      18 地球上有大量的水,而水具有种种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特性。它比任何别的物质都多。水有很多有利的特点,其中之一是它以气体(水蒸气)、液体(水)、固体(冰)形态出现——三者全都在地球的温度范围之内。此外,人类、动物、植物所需的原料都必须靠流体运送,例如血液和树液。能发挥这种功用最理想的就是水,因为溶于水的物质比溶于任何其他液体的更多。要是没有水,营养作用根本不能维持下去,因为生物全靠水使食物溶解。

      19.水结冰的特点怎样异乎寻常?为什么这个特点十分重要?

      19 水结冰的方式也是别具一格的。湖泊、海洋里的水冷却时,变得越来越重而下沉。这使较轻、较暖的水升到水面上来。可是,水接近冰点的时候,过程就刚好倒过来!较冷的水现在变得较轻而上升。水结成冰块时就浮在上面。冰块成了一种绝缘体,使底下深处的水不致结冰,从而保护水中生物。如果水没有这个特点,每年冬天就会有越来越多冰沉到水底深处,翌年夏天的阳光又不能透到水底加以融化。不久,河流、湖泊甚至海洋中的水,大部分都结成坚冰。地球也就变成冰天雪地的行星,不宜于生物存活。

      20.雨是怎么形成的?雨点的大小如何显示出细心的设计?

      20 另一件异乎寻常的事,就是远离河流、湖泊、海洋的地带也可以获得维持生命的水。每一秒钟,太阳的热力使数十亿公升的水变成蒸气。水蒸气比空气轻,于是飘摇而上,在天空形成云层。风和气流使云彩移动,在适当的情况下,水分就滴下为雨。但是雨点只会凝聚到某一个大小为止。否则,要是雨点变得很大很大,就会怎样?那就酿成大祸了!相反地,落下来的雨点通常大小适中,而且十分轻柔,连一根草、一朵极娇嫩的花,也很少会摧折的。水这种东西表现出何等匠心独运、无微不至的设计!——诗篇104:1,10-14;传道书1:7。

      “丰饶的土地”

      21,22.“丰饶的土地”的构造怎样显露智慧?

      21 圣经的一位执笔者描述上帝“用智慧坚立丰饶的土地”。(耶利米书10:12,新世界译本)这“丰饶的土地”——地球上的泥土——很了不起。它的构造流露着智慧。土壤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成分。植物在有光的环境下,使土里的养分和水与二氧化碳化合起来产生食物。——参阅以西结书34:26,27。

      22 泥土里含有维持人类和动物生命所需的化学元素,可是必须先由植物把这些元素转化成身体能够吸收的状态才行。有无数微小的生物参与这个过程。光是一匙土就有千千万万微生物了!不同种类的设计数不胜数,每一种都发挥作用,把腐叶、枯草和其他废物转变为可用的形态,或弄松泥土,使空气和水分能够透入。某些细菌把氮转变为植物生长所需的化合物。此外有蠕虫和昆虫不断垦钻,把底土粒子搬到地面上,使表土的质素提高。

      23.土壤具有怎样的复原力?

      23 诚然,有部分泥土由于受人滥用和其他因素而受到破坏。但是这样的破坏未必是永久的。地球具有奇异的内在复原力。这种功能在经过火灾或火山爆发蹂躏的地方可以清楚看见。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这些地带就再次草木繁茂了。污染受到控制后,本来已经沦为荒野的土地也能复原。最重要的,地球的创造者为了根除滥用泥土背后的症结,已经定意要“败坏那些败坏世界之人”,保存大地作为他当初为人类预备的永久家乡。——启示录11:18;以赛亚书45:18。

      绝非巧合

      24.有关盲目凑巧,我们可以提出一些什么问题?

      24 在思索上文之际,请考虑这几件事:地球与供应光能和热能的太阳之间距离刚好适中,是否盲目凑巧所致呢?地球环绕太阳运行速度精当,每24小时绕轴自转一次,倾斜角度恰到好处,推本溯源,是否仅属巧合而已呢?地球具备有保护、摄生作用的大气,各种气体调配得如此适当,难道是凑巧所致吗?地球上有种植粮食所需的水和土壤,难道是凑巧所致吗?有这么多味道鲜美、五彩缤纷的水果、蔬菜以及别的食物,难道是凑巧所致吗?有目不暇接的美,存在于天空、山岭、江河、湖泊之上,呈露于花卉草木之间,以至于形形色色别的可喜活物身上,难道都是凑巧所致的吗?

      25.对于我们这独一无二的行星,许多人都下了什么结论?

      25 许多人都下了结论,相信这一切绝不可能是盲目巧合而有的。相反地,他们无处不看见细心、睿智、刻意设计的鲜明印记。既然如此,他们觉得蒙受恩泽的人理当“敬畏上帝,将荣耀归给他”,因为他是“那创造天、地、海和众水泉源的”。——启示录14:7。

  • 生物的惊人设计
    生命——从何而来?进化抑或创造?
    • 第11章

      生物的惊人设计

      1,2.(甲)什么事证明科学家们认为有设计者的必要?(乙)但是他们又怎样一反常态?

      当考古学家在地底发掘到一块尖锐的三角形燧石时,他们断定必然是有人设计出来,作为箭头用的。科学家们同意,这样有目的而设计出来的东西,决不能巧合产生。

      2 可是,话一转到生物身上,同一种推理方法就往往被人撇在脑后。设计者被人看作不必要。然而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或者只是它那遗传密码内的脱氧核糖核酸,就已经比一块尖锐的燧石复杂得多了。尽管如此,进化论者仍坚持说这些东西没有设计者,不过由一连串巧合事件模铸而成罢了。

      3.达尔文明白到非有什么不行?他试图怎样达到这个条件?

      3 可是达尔文明白到非有一股设计的力量不行,于是委托‘天然选择’代办。他说:“天然选择每天、每点钟都在审视全世界,看看有任何微小的变异没有,然后舍劣取优,把优的都加起来。”1 可是,这个看法却越来越不受欢迎了。

      4.有关天然选择的见解发生什么变化?

      4 史蒂文·古尔德报道说现在有许多当代进化论者认为实质上的变化“可能不会经过天然选择,而是漫无目的地在各处发生的。”2 戈登·泰勒也有这个看法,他说:“天然选择解释了事情的一小部分,但是大部分仍旧没有解释。”3 地质学家戴维·罗普说:“除了天然选择之外,现时比较重要的另一办法就是纯粹的巧合作用。”4 但是“纯粹的巧合”可以充当设计者吗?它能够产生出生命的复杂结构吗?

      5.关于设计和设计的来源,一位进化论学家承认什么?

      5 进化论学家理查德·卢恩丁承认,有机体“看来是经过精思巧构设计出来的”。所以有些科学家认为生物是“证明有一位至高无上的设计者的主要证据”。5 这些证据值得看看。

      渺小的东西

      6.单细胞有机体果真很简单吗?

      6 先谈谈最小的生物:单细胞有机体。一位生物学家说单细胞动物能够“抓食物吃、消化食物、排泄废料、到处移动、建造房子、进行性活动”,而且,“虽然没有体素、没有器官、没有心脏、没有脑袋,但是其实人有什么,它们全都有了。”6

      7.硅藻怎样制造玻璃?为了什么目的?硅藻对于海中生物有多重要?

      7 硅藻是一种单细胞有机体,它从海水中吸收硅和氧而造出玻璃,用来筑成微小的“药丸盒”盛载叶绿素。一位科学家对于硅藻的重要和美丽赞赏道:“海中一切生物所需要的食物,有九成是由这些藏在宝盒里的绿叶出产的。”硅藻的食物价值大部分在于它的油,而这种油同时也有助于硅藻在水面附近浮游,让其中的叶绿素可以多晒太阳。

      8.硅藻以什么复杂的外形为装饰?

      8 同一位科学家说,硅藻那些精美的玻璃盒子装饰,原来“形状千奇百怪——有圆形、方形、盾形、三角形、椭圆形、长方形——而上面总有精雕细镂的蚀刻几何图案。这种刻在纯玻璃上的细工装饰,手艺如此工巧,以至人的一根头发,也要纵长地切成四百条丝才可以挤进缝隙里。”7

      9.放射目所筑的房子有多复杂?

      9 有一种深海动物叫做放射目,能制造玻璃,用以构成“旭日形首饰般的玻璃体,中央的水晶玻璃球仿佛放射着透明的细长条子。”另一种构造是:“一条条玻璃支杆组合成一个个六角形,进而织成简单的网状半球体。”关于某一种具有构造能力的微生物,有人说:“对这个超级建筑师说来,只有一个网状半球体绝对不行;必须有三个网织品般的玻璃半球体,一个套一个才行。”8 如此精妙的设计实在难以言喻——非有图解不成。

      10,11.(甲)海绵动物是什么?海绵动物完全破碎时,个别的细胞会怎样?(乙)进化论者不能解答有关海绵动物骨骼的什么问题?可是我们知道什么?

      10 海绵动物由数以百万计的细胞构成,但这些细胞只分成几个不同的种类。一本大学教科书说:“这些细胞并不是组成体素和器官的,然而细胞与细胞之间有一种默契,使它们有组织地结合在一起。”9 如果拿海绵在一块布上捣烂,使它透到布的另一边,把它数以百万计的细胞都压开来的话,细胞也能复合,重新构成海绵。海绵能建造极精美的玻璃骨骼。最令人叹赏的一种叫做‘维纳斯女神的花篮子’。

      11 关于这种海绵,一位科学家说:“一副复杂的海绵骨骼,例如名叫[维纳斯女神的花篮子]那种由硅石骨针构成的骨骼,看起来简直不可想象。半独立的微生物细胞怎么能合作分泌出千万条玻璃质的针丝,编成这样玲珑剔透的格子花样呢?我们不知道。”10 有一件事我们倒知道:设计者不可能是巧合的机会。

      合作关系

      12.共生现象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12 一个很常见的情形是:两种有机体看来是设计成要一同生存的。这样的合作关系就是共生现象的例子。某些无花果树和黄蜂要互相倚靠才能繁殖。白蚁能蛀木,却需要借助于体内的原生动物才能加以消化。同样,牛、山羊、骆驼要不是得到活在体内的细菌和原生动物帮助,就不能消化草的纤维质了。一项报告指出:“牛胃里进行这种消化的部位,容量达到100夸脱(约95升)左右——而每一滴[胃液]都含有100亿个微生物。”11藻和真菌合伙成为地衣;只有这样才能在光秃秃的岩石上生长,开始把石头化为泥土。

      13.螫人蚁和金合欢树之间的合作关系引起什么问题?

      13 螫人蚁寄生在金合欢树的空心刺里。它们防止食叶昆虫在树上栖身;有藤蔓企图攀树的话,它们就把藤蔓割死。另一方面,树则分泌一种很合蚂蚁口味的甜汁,同时也结出一种小假果作为蚁的食物。到底是蚁先保护树,然后树报之以果;还是树为蚁造果,然后蚁以保护来酬谢树呢?抑或是一切都碰巧同时发生呢?

      14.花卉利用什么特殊的物资和装置去吸引昆虫来授粉?

      14 这样的合作,在昆虫和花之间十分常见。昆虫给花授粉,花则以花粉、花蜜滋养昆虫。有些花出产两种花粉,一种使种子受精,另一种是中性的,却可供到访的昆虫享用。许多花都有特殊的记号和气味,引导昆虫找到花蜜。在找蜜途中,昆虫就给花授粉。有些花具备触发装置。昆虫一触到装置就会被盛满花粉的花药迎头拍打。

      15.美洲马兜铃怎样确保发生异花授粉?这引起什么问题?

      15 举例说,美洲马兜铃不能自花授粉,而需要昆虫带来另一朵花的花粉。这种植物的叶呈管状,围绕花朵,叶上有一层蜡。昆虫被花香吸引,降落叶上,随即滑下滑溜溜的叶面,直入下面的小室。在那里,成熟的柱头黏了昆虫带进来的花粉,发生授粉。可是,昆虫被小室里的毛和蜡壁困住,要再过三天,等本花的花粉成熟了,撒在昆虫身上,然后毛才会枯萎,而蜡面的滑道也弯至差不多水平位置。于是昆虫走出来,身上添了新花粉,飞到另一朵马兜铃里授粉。昆虫要留宿三天倒不介意,因为它们大可尽情享用预留给它们的花蜜。这一切都是碰巧发生的吗?还是经过有智力的设计而发生的?

      16.有些奥弗里斯兰和提桶兰怎样使自己授粉?

      16 有几种奥弗里斯兰(Ophrys),花瓣上有雌性黄蜂的图案,眼睛、触角、翅膀俱备。花还散发出雌蜂处于交配状态时的气味!雄蜂满以为是来交配,结果却只是给花授粉。另一种兰——‘提桶兰’——含有发过酵的花蜜,能使蜜蜂的腿摇摇晃晃;于是蜜蜂失足滑进一桶液体里,而惟一的逃脱办法是从一根棒底下爬出去,爬的时候棒就把花粉撒在蜜蜂身上。

      大自然的“工厂”

      17.叶子和根怎样合作滋养植物?

      17 全世界的粮食直接或间接都是从植物的绿叶来的。可是植物若没有微小的根,就不能发挥功用。数以百万计的小根在土里蜿蜒,每一条末端都装有护罩,而每一个罩子上都有润滑油。水分和矿物就通过滑罩后面的根毛渗进根里,沿白木质内的微细孔道透到叶子。叶子制造糖和氨基酸。这些养分最后布及全树,直到树根。

      18.(甲)水怎样由根抽送到叶子?什么事实表明这个系统足够有余?(乙)什么叫蒸腾作用?这怎样促进水的循环?

      18 花草、树木的循环系统有一些特点十分稀奇,连许多科学家也觉得差不多是奇迹。首先,水怎么能抽送到离地面数十米高呢?起初根压使水向上渗,但是一到树干,就有另一种机能接替了。水分子因为有内聚力而集结在一起。由于有内聚力,树叶的水分一蒸发,微细的水柱就给抽上来,好像拉绳子般——“绳子”由根及叶,拉上去的速度达到每小时60米。据说,这个系统的抽水力可以应付大约三公里高的巨树!随着多余的水分从树叶蒸发(这叫蒸腾作用),亿万吨水也就通过循环回到空气中,然后再次落下为雨——这个系统真是设计得天衣无缝!

      19.某几种根和某些细菌之间的合作关系发挥什么重要的功用?

      19 这还不止。叶子需要土里的硝酸根和亚硝酸根才可以制造作用重大的氨基酸。这些化合物一部分由闪电和某些游离细菌送进土里。另外,荚果也制造适量的含氮化合物——荚果包括豌豆、三叶草、别的豆形果实和苜蓿。某些细菌钻进这几种植物的根,于是根给细菌以碳水化合物,而细菌则把土里的氮转变、固定成可吸收的硝酸根和亚硝酸根,年产大约每公顷220公斤。

      20.(甲)光合作用怎样发生?在哪里发生?谁明白其中的过程?(乙)一位生物学家对光合作用有什么看法?(丙)绿色植物堪称为什么?它们有什么优点?有什么问题值得提出?

      20 此外还有更多妙处。绿叶从太阳吸取能,从空气吸取二氧化碳,用植物的根吸收水分,制造出糖和放出氧气。这个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发生在称为叶绿体的细胞体里——它们如此细小,以至句末的句号也能容纳超过40万粒。科学家并不完全明白这个过程。一位生物学家说:“光合作用牵涉到大约70种不同的化学反应。它的确是奇迹。”12 有人把绿色植物誉为大自然的“工厂”——美观、宁静、不造成污染、产生氧气、推动水的循环、给全世界供应食物。这是碰巧发生的吗?这种论调真的可信吗?

      21,22.(甲)两位著名的科学家说了什么话为自然界的智慧作证?(乙)在这件事上,圣经作出什么推论?

      21 有些举世闻名的科学家觉得这种论调难以置信。他们在自然界中觉察到智慧。荣获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罗伯特·米利肯虽然相信进化,却在美国物理学会会议上这样说:“我们的结局,有神明布置好了。……在我看来,纯粹的物质主义哲学是愚昧的巅峰。历代智士无不目睹足够明证,而至少态度虔诚。”他在演词中引述爱因斯坦的名言,说他“对于大自然所显露的灵慧,连最微末的部分,也只是虚心地尝试理解而已。”13

      22 设计的证据在我们四面八方,品类无穷、错综复杂得令人惊叹,显示出超凡入圣的智慧。圣经也表达了这个结论,指出设计的功劳应当归于一位创造者;他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罗马书1:20。

      23.诗篇作者表达什么合理的结论?

      23 在我们四周的生物里,设计的证据如此浩瀚,假如说这尽是盲目巧合所致,似乎是“无可推诿”的了。所以,诗篇作者把成就归功于睿智的造物主并非不合理:“耶和华啊,你所造的何其多,都是你用智慧造成的,遍地满了你的丰富。那里有海,又大又广,其中有无数的动物,大小活物都有。”——诗篇104:24,25。

  • 生物的惊人设计
    生命——从何而来?进化抑或创造?
    • [第148,149页的附栏或图片]

      种子的奇异设计

      种子成熟待发!

      植物有种种色色散播种子的精巧设计!兰籽轻如浮尘。蒲公英的种子装有降落伞。枫树的种子长有翅膀,能像蝴蝶般振翼而去。有些水栽植物给种子装上充气浮囊,可以浮游而去。

      某些植物有豆荚,会倏地爆开,把种子发射出来。榛子的种子很滑溜,先被果实挤住,然后弹出来,好像小孩用拇指和食指弹瓜子一样。喷籽黄瓜利用水力学原理。黄瓜生长时,瓜皮向内越长越厚,流质的瓜心压力越来越大;种子成熟时,压力大到连茎也爆出来,俨如瓶子的软木塞一般,于是种子也发射出来。

      [图片]

      蒲公英

      枫树

      喷籽黄瓜

      能测录雨量的种子

      某些沙漠年生植物的种子,非等到下了10毫米以上的雨不发芽。它们看来还知道水是从哪个方向来的——如果是从上而下的雨就发芽;如果是从下面渗上来的水却总不发芽。泥土里含有一些盐类物质防止种子发芽。只有下雨才能把盐滤去。由下面吸上来的水不能把盐滤清。

      这些沙漠年生植物要是在小雨过后便开始生长,那就会死的。必须下一场大雨,泥土才贮够水分,到天旱时保护植物。所以它们待雨而长。巧合——抑或设计?

      籽微树巨

      体积最小的种子之一竟然包孕着地球上最巨大的生物——硕大无朋的红杉树。它能长至100米高。在离地1.2米处,树的直径可达10米。光是一棵树的木材已足够建造有六个房间的房子50幢。60厘米厚的树皮含有驱除昆虫的鞣酸,而且质地松软、由纤维构成,防火力和石棉不相上下。树根占地1.2至1.6公顷。寿命超过3000年。

      可是千千万万散落如雨的红杉种子比针头大不了多少;种子周围长出小翼。渺小的人站在红杉底下,只能默默举目,凝望古树参天的巍峨景象。如果认为这么雄伟的巨树和包孕它的微细种子并不是经过设计制作而成的,那说得通吗?

  • 生物的惊人设计
    生命——从何而来?进化抑或创造?
    • [第150页的附栏或图片]

      歌艺奇才

      模仿鸟以善拟物声见称。有一只鸟在一小时内模仿了55种别的鸟鸣声。但是最叫人屏气凝神的还是鸟儿自谱自唱时那悠扬动听的嗓音。这样的歌声当然远远超越了宣告领空范围所需的几下简单啼叫。这岂不是为鸟儿的享受——和我们的乐趣而安排的吗?

      南美洲的鹪鹩同样令人叫绝。交配的两只鸟善于二重唱;某些别的热带鸟也有这个本领。它们的演唱功夫不同凡响,就如一本参考书所说:“雌雄和鸣时可能同声唱出数曲,也可能交替唱出不同的曲子或者同一首曲子的不同部分。它们可能这么合拍无误,以至全曲听起来正像一鸟独唱。”a 雌雄双偶以婉转缠绵的歌曲互诉心声,多么美妙啊!这只是意外发生的事情吗?

  • 是谁首先发明的?
    生命——从何而来?进化抑或创造?
    • 第12章

      是谁首先发明的?

      1.一位生物学家怎样论及发明东西的人?

      有一位生物学家说:“我们自以为是发明家,我觉得有问题;我们不过是重演故伎而已。”1 发明东西的人常常只是在重复动植物数千年来一直做着的事情。模仿生物十分流行,甚至有了专门的名目——‘仿生学’。

      2.另一位科学家在人类科技和自然界科技之间作了什么比较?

      2 另一位科学家说,人类科技所有基本的范畴,差不多全都“在人的脑子还未学会明白和掌握其功用之前……早由生物加以开辟、善用了”。有趣地,他补充说:“在许多方面,人类科技仍旧远远赶不上自然界。”2

      3.在考虑仿生学的实例时,应该记住什么问题?

      3 当你仔细想想人类发明家所尝试模仿的生物复杂机能时,你觉得认为这都是仅凭巧合发生的想法合理吗?何况事情并非只发生一次,而是在毫无关联的生物身上发生了许许多多次呢?根据经验,这样精致的设计岂不是只有高明的设计者才能制造出来吗?你真的认为单凭巧合就能产生出到后来只有得天独厚的人才能模仿的东西吗?请记住这些问题,考虑下列实例:

      4.(甲)白蚁怎样使家室凉快?(乙)有什么问题科学家不能解答?

      4 空气调节:现代科技使许多人的家室凉快。但是很久以前,白蚁也懂得使家室凉快,到现在还是一样。它们的巢筑在大土墩的中央。暖空气从巢窝往上升,进入接近地面的气道网。在那里混浊的空气通过多孔的土壁扩散出去;清凉、新鲜的空气则由外面透进来,下沉到土墩底部的气室中。然后空气由气室流通到巢窝。有些土墩底部有孔,可让新鲜空气透入。在天气炎热时,从地底渗上来的水蒸发使空气冷却。千千万万瞎眼的工人怎样分工合作筑成如此设计巧妙的建造物呢?生物学家刘易斯·托马斯答道:“它们明明显示出类似集体智力的现象——这是个谜。”3

      5-8.设计飞机的人从鸟翼学到什么?

      5 飞机:多年来研究鸟翼的成果对于飞机翼的设计大有贡献。鸟翼弯曲提供浮力,有利于抵消向下的重力。可是如果翅膀过度倾侧,就有速度减慢的危险。为了防止失速,翅膀的前端有羽毛构成襟翼或阻力板,随着翅膀倾侧度增加而突然翘起(1,2)。这些阻力板防止主要气流与翼面分离,从而保持浮力。

      6 另一种用来控制湍流和防止失速下坠的设施,就是小翼(3)。这是一小束羽毛,鸟儿可以把它像拇指般举起来。

      7 鸟类和飞机的翅膀末端都有旋涡形成而造成阻力。鸟类用两个方法减少阻力。有些鸟,例如雨燕和信天翁,翅膀修长,翼尖细小。这种设计可以消除大部分旋涡。别的鸟,例如大鹰和兀鹰,翅膀宽阔而造成很大的旋涡,但鸟只要把翅膀末端的翼梢羽毛像手指般展开,旋涡就可以避免了。这么一来,无锋的末端就变成几个狭小的尖端,减少旋涡和阻力(4)。

      8 这样的设施,设计飞机的人采纳了不少。机翼弯曲提供浮力。各种阻力板和凸出物可以用来控制气流或用作制动器。有些小型飞机装上与翼面成直角的平板,好减少翼梢阻力。可是,飞机翼仍旧比不上鸟翼上的工程学杰作。

      9.在使用防冻剂方面,哪些动物和植物比人捷足先登?这些生物的防冻剂功效有多大?

      9 防冻剂:人在汽车引擎的水箱里放入乙二醇作为防冻剂。可是某些微型植物懂得用化学作用差不多的丙三醇,避免在南极洲的湖上冻结。能在气温摄氏零下20度存活的昆虫,体内也有防冻剂。有些鱼自制防冻剂,以便在南极冰冷的水中生存。有些树能抵御摄氏零下40度的气温,因为树里含有“非常纯净的水,连一点可让冰在上面结晶的灰尘都没有。”4

      10.某些水甲虫怎样自制和使用水下呼吸装置?

      10 水下呼吸:人们把一瓶瓶空气捆在背上,可以在水中维持差不多一小时。某些水甲虫采用更简便的办法,而且在水中维持更久。它们抓住一个气泡,然后潜入水中。气泡的作用像肺,把甲虫排出的二氧化碳在水中发散,又拿溶在水里的氧给甲虫用。

      11.生物时钟在自然界中有多普遍?有什么例子?

      11 时钟:远在人类会用日规之前很久,生物体内的时钟已在准确地计时了。有一种微型植物叫硅藻,落潮的时候在海边的湿沙里冒出来,涨潮的时候就再次钻进沙里。可是在实验室中没有潮汐涨退的沙堆里,它们的时钟仍旧使它们配合潮汐的时间上来下去。招潮蟹在低潮时变深色出来,高潮时则变浅色退回洞穴里。在离开海洋的实验室中,它们仍然按着潮汐涨退的时间分别变浅变深。飞鸟能利用太阳和星宿的位置航行,而这些天体的位置是按时转变的。飞鸟一定有内在时钟去抵消这种转变。(耶利米书8:7)由微型植物到人,有千千万万的内在时钟在运转。

      12.人类从何时起使用粗制的罗盘?可是罗盘如何老早就有生物使用?

      12 罗盘:在13世纪左右,人开始懂得把一枚磁针浮在一盘水上——成了一个粗制的罗盘。但是这并不算新。细菌内有一串串磁铁矿的微粒,大小刚好能构成指南针。这些微粒指导细菌找到合适的环境。许多别的生物体内都含有磁铁矿——飞鸟、蜜蜂、海豚、软体动物等。实验显示通信鸽能借着感觉地球的磁场而飞回家去。现在一般研究者都同意,移栖鸟找寻方向的一个方法就是利用脑袋里的磁性罗盘。

      13.(甲)红树怎么能在咸水中存活?(乙)哪些动物能喝海水?怎么能够?

      13 脱盐:人要建筑庞大的工厂把海水的盐分去掉。红树有汲海水的根,而利用薄膜把海水的盐分过滤出去。有一种红树——海榄——利用藏于叶子隐蔽面的腺排除多余的盐分。有些海鸟,例如鸥、鹈鹕、鸬鹚、信天翁和海燕,能喝海水而利用头部的腺除掉流入血液的多余盐分。此外,企鹅、海龟和海鬣蜥都能喝咸水而去掉过量的盐。

      14.能发电的生物有什么例子?

      14 发电:有500种电鱼具备电池。非洲鲶鱼能产生350伏特的电压。北大西洋的巨型电鹞鱼能发出电压达到60伏特的50安培脉冲。南美洲电鳗发出的电震,根据测计高达886伏特。一位化学家说:“在鱼类当中,现在已知的有属于十一科的鱼种具有电器官。”5

      15.动物从事哪几种耕作活动?

      15 耕作:自古以来人一直种田、畜牧。可是远早于此,能切叶的蚂蚁已懂园艺了。它们把树叶和粪肥混合起来,种植真菌为食。有些蚂蚁饲养蚜虫,从它们身上挤取甘甜的蜜露,甚至筑棚子掩护它们。会收获的蚂蚁把种子贮藏在地下粮仓里。(箴言6:6-8)一种甲虫能修剪含羞草。鼠兔和土拨鼠能把草剪下来、晒干、收藏。

      16.(甲)海龟、某些鸟和鳄鱼怎样孵卵?(乙)为什么雄性矮桉鸟的任务极具挑战性?它用的是什么方法?

      16 孵卵:人能制造孵卵器孵化鸟蛋,但在这方面人是迟来者。海龟和某些鸟在暖和的沙里生蛋,以便孵化。别的鸟在温暖的火山灰里下蛋而有利于孵化。有时鳄鱼用腐朽的植物覆盖卵子,因为腐物能生热。可是在这方面,雄性的矮桉鸟堪称专家。它先挖一个大洞,用植物填满,然后盖上沙。草木发酵生热,使土堆暖和,雌鸟于是每星期在土堆里下一只蛋,前后延续六个月光景;雄鸟则不时把喙探进土堆里测试温度。它借着增减沙量,不论天气在零度以下抑或非常炎热,都能使这个孵卵器保持摄氏33度的温度。

      17.章鱼和鱿鱼怎样应用喷射推进?哪些毫无关联的动物也会使用喷射推进?

      17 喷射推进:今天乘坐飞机,很可能就是经历喷射推进了。许多种动物也利用喷射推进的原理,而且自古已然。章鱼、鱿鱼在这方面特别擅长。它们把水吸进一个特别的腔子里,然后用强有力的肌肉把水射出来而迅速推进。利用喷射推进的生物还有:鹦鹉螺、扇贝、海蜇、蜻蜓幼虫,连某些深海浮游生物也有这种本事。

      18.在许多发光的动植物中,这里举出哪几样?从哪方面说来,它们的灯比人的灯效率更高?

      18 照明:托马斯·爱迪生被人誉为灯泡的发明者。可是灯泡的效率并不很高,因为它会发热,从而失掉能量。萤火虫那一闪一灭的灯却胜人一筹。它们发出冷光,一点能量也不会散失掉。许多海绵动物、真菌、细菌和蠕虫都烁烁放光。其中一种叫火车虫,貌似一列小型火车在前进,装有红色的“前灯”和11对白色或淡绿色的“窗子”。许多种鱼都有灯:闪光鱼、𩽾𩾌、灯笼鱼、蝰鱼和星群鱼,此外还有很多。在海洋浪花里发亮闪耀的微生物数以百万计。

      19.人会造纸之前很久,谁已有这个本领?一种会造纸的生物怎样给家室安上隔热装置?

      19 造纸:数千年前埃及人会造纸。尽管如此,他们远远比黄蜂、黄色胡蜂和大黄蜂落后。这些有翼工人嚼碎朽木,制造出一种灰色的纸,用以筑巢。大黄蜂把自己的大圆巢挂在树上。巢的外墙是由许多重坚韧的纸构成的,层与层之间有密封的气隙。蜂巢于是能抗热御寒,效用及得上厚40厘米的砖墙。

      20.有一种细菌是怎样移动的?科学家对此有什么感想?

      20 轮转机器:在制造轮转机器方面,细菌比人类早了许多个千载。有一种细菌生出毛发似的细丝,扭拈成坚硬的螺旋,好像拔瓶塞用的螺丝锥。细菌使这个螺丝锥旋转起来,像汽船的螺旋桨一般向前推进。它甚至能倒转机器旋转的方向呢!可是,科学家不能完全明白它的运作。一份报告声称这种细菌前进时能达到相等于每小时48公里的速度,并且说“车轮其实是大自然发明的”。6 一位研究者下结论说:“生物学上最离奇的构思之一竟然成了事实:大自然果真制造了一台轮转机器,联轴器、旋转轴、轴承、旋转传动系统式式俱备。”7

      21.几种完全没有关联的动物怎样应用声纳?

      21 声纳:蝙蝠和海豚所用的声纳(声波导航测距系统)比人类仿制出来的系统优越。在黑暗的房间里,尽管有很多细线由一边挂到另一边,蝙蝠也可以飞来飞去而从不触到线条。它们发出的超声频讯号在这些物体上反射回到蝙蝠那里,它们就利用回响定位法避开物件。海豚和鲸在水中使用同样的原理。油鸱在进出栖息的黑洞时,发出尖锐的唧唧声去领路。

      22.几种完全不同、毫无关联的动物怎样应用潜艇所用的压舱物原理?

      22 潜艇:在人还没有发明潜艇之前,已经有很多潜艇存在了。微细的放射目在原生质里有小滴的油,用来调节重量,从而在海洋里上升下沉。鱼使鱼鳔里的气体透出透入而改变浮力。鹦鹉螺的壳中有室或者浮舱。螺借着改变这些浮舱里水和气的比例而控制它在水中的深浅。乌贼的骨(钙化的内壳)满是孔穴。为了控制浮力,这种貌似章鱼的生物把骨骼中的水抽出来,让空气充满空出来的洞穴。这样乌贼骨里的孔穴用起来正像潜艇中的水舱。

      23.哪些动物运用感热器官?这些器官有多准确?

      23 温度计:人类由17世纪起研制温度计,可是这些温度计与大自然中所发现的比较起来,只算粗制滥造而已。蚊子的触角可以感受摄氏1/500度的转变。响尾蛇头部两边有凹痕,可以用来感受摄氏1/1000度的转变。蟒蛇对于热量上不及一度的转变,竟能在35毫秒之内发生反应。矮桉鸟和灌丛火鸡的喙可以测辨温度,而差误只在摄氏0.5度以内。

      24.这些实例使我们想起什么话?

      24 人类模仿动物的这一切情况使人联想到圣经的话:“你去请教走兽,它们会教导你;你去询问空中的飞鸟,它们会告诉你。地上的生物会教导你;海中的鱼类也会给你说明。”——约伯记12:7,8,现代中文译本。

  • 本能——先天制定的智慧
    生命——从何而来?进化抑或创造?
    • 第13章

      本能——先天制定的智慧

      1.达尔文对于本能有什么评论?

      “许多本能如此奇妙,读者很可能会觉得它们的形成是足以把我的整个理论推翻过来的障碍,”达尔文这样写道。他显然觉得本能是个无法辩解的困难,因为他的下一句话说:“我不妨在这里预先声明:我对于智力的起源,甚至对于生命本身的起源,都无可奈何。”1

      2.今天一些科学家对本能有什么看法?

      2 今天科学家在解释本能方面与达尔文同样无能为力。一位进化论者说:“事实明显是,遗传机能并没有丝毫迹象表示它能传达明确的行为模式。……我们问自己:本能上的行为模式当初怎么发生,怎么确定下来而代代相传?可是找不到答案。”2

      3,4.有一本书对于移栖本能的由来怎么说?这个解释有什么不妥善的地方?

      3 但是一本有关鸟类而颇流行的书却与达尔文和某些别的进化论者见解不同。这本书认为若要解释最奥妙的本能之一——鸟类移栖的本能——其实并不困难。它说:“毫无疑问,这个过程是进化出来的:源于和暖地带的鸟雀很可能向外伸展,找寻食物。”3

      4 这样过分简单的答案能够解释许多移栖鸟的惊人绝技吗?科学家们知道,任何试探性质的漫游和后天形成的行为都不能纳入遗传密码内,所以不能遗传给后代。移栖公认是一种本能,而且“与过去的经历全无关系”。4且看看几个例子。

      移栖鸟的惊人绝技

      5.怎样的移栖使北极燕鸥堪称为长途比赛冠军?一位科学家提出什么问题?

      5 获得长途比赛冠军的要算是北极燕鸥了。它们的巢筑在北极圈以北,夏天末就飞向南方,在南极附近的积冰上度过夏天。它们在北上飞回北极之前,可能先环绕全南极洲一次。这样,它们就完成了一年一度全长3万5000公里的移栖旅程。两极地带都有丰富的食物来源,所以一位科学家问道:“它们到底怎么发现,相隔如此遥远的地方有这样的食物来源呢?”5 进化论不能提出答案。

      6,7.黑头森莺的移栖过程有什么奇怪的地方?什么问题使我们领会到它的本领多么高强?

      6 黑头森莺的移栖也是进化论不能解释的。黑头森莺重仅20多克。可是一到秋天,它就由阿拉斯加飞到加拿大或新英格兰东岸,拼命吃饱,积存脂肪,等候冷锋来临。冷锋一到,它就起飞。最终目的地是南美洲,但它先会朝着非洲飞去。飞到大西洋,在6000米高空,它会迎着一股盛行风,乘风转向南美洲。

      7 黑头森莺怎么知道要等候冷锋来临,而有冷锋就有晴天和顺风呢?它怎么知道要越飞越高,飞到空气稀薄寒冷、含氧量减半的高空呢?它怎么知道要飞到这个高度才会有逆风把它送往南美洲呢?它怎么知道要朝着非洲飞行,好应付这股风的西南偏流呢?黑头森莺并不是自觉地知道这些事情的。它飞越3800公里全程,横过无轨可寻的海洋,三四天昼夜不停,是全凭本能引导的。

      8.这里还提到什么别的移栖绝技?

      8 白鹳夏天在欧洲,冬天却飞到1万3000公里外的南非。金鸻由北极冻原直飞阿根廷的南美大草原。某些矶鹬还多飞1600公里,越过南美大草原,到达南美洲末端。腿上长硬毛的杓鹬由阿拉斯加飞到大溪地和别的岛屿,全程差不多一万公里,沿途尽是茫无陆地的海洋。重仅两三克、脖子鲜红的蜂鸟,飞程短得多,但是依它的大小来看却同样了不起。它定期横跨墨西哥湾,飞越1000公里,连续25小时每秒钟拍翼75下。这等于不停地拍翼六百万下!

      9.(甲)什么事表明移栖能力并非后天学会,而必然是先天制定的?(乙)在曼克斯海鸥和通信鸽身上做过的什么实验,表明这些鸟儿在航行方面能随机应变?

      9 移栖活动有不少是雏鸟首航,而没有成年鸟陪伴。纽西兰长尾杜鹃的雏鸟要远涉6400公里,到太平洋岛屿与启航较早的原亲团聚。曼克斯海鸥由英国威尔斯移栖到巴西,遗下小鸟,而小鸟一学会飞翔,就会追随同一航线。有一只小鸟在16天内飞完全程,平均每天飞740公里。有一只曼克斯海鸥被人由威尔斯带到美国波士顿,远离正常的移栖路线。可是它在12天半之后飞回了5200公里以外的威尔斯巢穴。通信鸽要是被人带到1000公里以外的地方,不论在原地的什么方向,都能在一天之内飞回本来栖息的鸽房去。

      10.阿德利企鹅的航行本领,从什么实验可见一斑?

      10 这里只多举一例:不会飞行、只会走路和游泳的鸟。且看看阿德利企鹅的情形吧。它们被人搬到离开集体栖居处1900公里的地方释放时,就会马上辨明方向,直线前进,但不是朝向原居地,而是直趋大海找寻食物。它们终于从海上回到原居地。差不多完全黑暗的冬季,它们是在海里度过的。可是这些企鹅怎么能在黑暗的冬季保持定向呢?没有人知道。

      11.鸟类航行表现得这么出色、惊人,必须有什么才行?

      11 鸟类航行表现得这么出色,到底用的是什么方法呢?实验表明它们可能是利用太阳和星辰。它们似乎具有内在时钟,可以抵消这些天体的移动。但是天色阴暗又怎样呢?至少某些鸟具备内装的磁性罗盘,可以在这个时候使用。可是只有罗盘指示方向还不够。它们需要在脑袋里有“地图”,标明起点和终点。地图上还须标上路线,因为航道往往不是直的。但是有了这些工具也没用,除非它们知道自己在地图上的位置!那只曼克斯海鸥在波士顿被人放走时必须知道自己在哪里,才可以断定威尔斯的方向。那只通信鸽必须知道被人带到什么地方,才可以确定返回鸽房的航道。

      12.(甲)耶利米怎样论到移栖?他这些话是在什么时候写的?为什么这一点很值得注意?(乙)为什么我们可能永不会知道移栖的一切细节?

      12 近至中世纪,鸟类普遍移栖的事实仍旧被许多人质疑。圣经却在公元前第六世纪记述了这件事:“空中的鹳鸟知道来去的定期,斑鸠、燕子与白鹤,也守候当来的时令。”到现在有很多事是人已经知道的,但有很多事情仍旧是谜。不管人喜欢不喜欢,圣经的话说得很对:“他使人有过去、未来的时间观念,却没有使人从头到尾理解上帝的作为。”——耶利米书8:7;传道书3:11,汉译《新英文圣经》。

      别的航行能手

      13.除了鸟类之外,还有些什么动物能移栖?

      13 阿拉斯加的北美驯鹿在冬天向南迁徙1300公里。许多鲸鱼从北冰洋出发作往返超过10000公里的旅程。海狗在相隔4800公里的普里比洛夫群岛和美国加州南部之间移栖。绿色海龟由巴西海岸往大西洋航行2200公里,直到阿森松岛,然后折返。有些蟹只在海床上迁移差不多240公里。鲑鱼离开本来孵化的河川,在海洋里生活几年,然后不远千百公里,回到当初出生同一的河川去。在大西洋马尾藻海出生的幼小鳗鱼大半生在美国和欧洲的淡水河流中度过,却总会回到马尾藻海产卵。

      14.大王斑蝶的移栖有什么出奇的地方?这方面有什么不解之谜?

      14 大王斑蝶一入秋就离开加拿大,有很多在加州或墨西哥过冬。有时航程超过3200公里;有一只蝴蝶在一天之内飞行了超过120公里。它们栖身在掩蔽的树上——年年都往同一的园林,甚至同一棵树那里。但并不是同一批蝴蝶!它们春季返回原地途中,在马利筋这种植物上产卵。新一代的蝴蝶产生后,就接力北上,继续移栖,到翌年秋天,随即沿袭亲代的同一路线,南下3200公里,在同一的园林里覆盖满树。《授粉的故事》一书说:“秋天南移的蝴蝶都是年轻的,从来没有看见过避寒的地点。它们到底怎样找到这些地点,仍旧是自然界一个无从稽考的谜。”6

      15.一个什么字词能够回答几个与动物的智慧有关的问题?

      15 本能的智慧并不限于移栖。随便举几个例子就可以证明这件事。

      千千万万只瞎眼的白蚁怎么能合作无间,筑成错综复杂的建造物,而且设有空气调节呢?本能。

      蛾怎么知道要采取哪几个步骤给丝兰花进行异花授粉,从而可以产生新的丝兰和新的蛾呢?本能。

      住在水面以下自己的“潜水钟”里的蜘蛛,怎么知道它用光了氧之后,必须在潜水钟上戳一个孔,放走浊空气,把孔补好,然后把清新的空气引下来呢?本能。

      环咬含羞树的甲虫怎么知道要在含羞树树枝的树皮下产卵,然后走近树干30厘米左右,绕着树枝割掉树皮,使树枝枯死,因为虫卵在活木里不能孵化呢?本能。

      矮小如豆的新生袋鼠在出生时是瞎眼的,而且还未发育完整,它怎么知道如果要生存下去,就得独力穿过母袋鼠的毛,蹒跚地攀上它的腹部,钻进腹囊里,紧贴着母袋鼠的一个乳头呢?本能。

      一只蜜蜂怎么靠舞蹈让别的蜜蜂知道花蜜在哪儿,有多少,有多远,在什么方向,藏在哪种花里?本能。

      16.动物的行为所表现的智慧必须有什么才行?

      16 这一类的问题可以连篇累牍写成一本书,然而所有问题的答案都是一样:“它们在本能上有智慧。”(箴言30:24,新世界译本)一位学者纳罕说:“这样复杂的本能上的知识怎么可能发展出来,而且代代相传呢?”7 人不能解释;进化论也不能阐明。可是这样的智力还须来自智力;这样的智慧还须源于智慧。必须有一位具备智力、智慧的创造者才行。

      17.避免许多进化论者的什么想法是明智的?

      17 但是许多相信进化的人自动撇开这一切创造的证据,认为无关宏旨,声称这并不是科学探讨的问题。然而请不要让这种狭隘的观点妨碍您衡量证据。下章还有更多资料。

  • 本能——先天制定的智慧
    生命——从何而来?进化抑或创造?
    • [第164,165页的附栏或图片]

      筑巢与本能

      科学作家泰勒就遗传机能写道:“我们完全无从确定这种机能可以把特殊性质的行为程序——例如筑巢——传给后代。”a 虽然如此,筑巢这种本能上的智慧的确是代代相传,而非后天学会的。且看看例子。

      犀鸟(亚洲和非洲品种):雌鸟拿黏土堵塞空心树干上的一个洞口,直到刚刚可以挤进去为止。雄鸟把更多湿土运来,雌鸟于是填满洞口,只剩一条狭缝。雄鸟通过狭缝给雌鸟和以后孵出的雏鸟喂食物。等到雄鸟再不能带足够食物回来时,雌鸟就会破墙而出。这一次轮到雏鸟修补洞口,由双亲运粮了。数星期后,雏鸟便拆墙离巢。这里顺带一提:雌鸟趁着产期闭居、不会飞行的时候,彻底脱换羽毛,长出一袭茸茸新装,这岂不是刻意设计的证据吗?

      雨燕:有一个品种利用唾液筑巢。在繁殖期开始之前,唾腺膨胀起来,分泌出一种黏滞的液体。随着黏液而来的是晓得怎样运用它的本能智慧。它们把黏液涂在岩石面上,等到它硬化之后再涂,一层一层地加上去,最后便完成了一个杯形的巢。另有一种雨燕,把巢筑成茶匙般大小,然后黏在棕榈叶上,再把鸟蛋黏牢在巢里。

      皇企鹅随身携带内装的巢。在南极冬季,雌鹅生下一只蛋,然后出去捕鱼,一去就是两三个月。雄鹅把蛋放在它的脚上——脚内特别多血管——接着拿腹部垂下的孵卵袋覆盖鹅蛋。母鹅不会忘了父鹅和小鹅。鹅蛋孵出小鹅后不久,母鹅就会带着满肚子食物回来,反吐出来供它们食用。然后就轮到雄鹅出去捕鱼,母鹅把小鹅放在脚上,用孵卵袋荫庇了。

      织巢鸟在非洲用草和别的纤维编制吊巢。它们本能地编出形形色色的图案和多种多样的结。喜欢群居的织巢鸟会筑成样子像公共住宅大厦的巢,在坚实的树枝上用茅草盖造直径达4.5米的屋顶。在屋顶覆盖下,一对对雌雄鸟悬巢安居。新巢陆续盖成,最后在一个屋顶之下,鸟巢达到一百个之多。

      缝叶莺在南亚洲用棉花或树皮纤维和蜘蛛网纺线,把一条条短线拈接成长线。它用喙在一块大叶子两边打孔,然后以喙当针,把叶子两边用线缝起来,好像我们结鞋带一样。线条用到尽头,它不是打结系紧,就是接上新线、继续缝补。于是缝叶莺把一块大叶子转变成一个杯子,在里面筑巢。

      攀雀的吊巢质地差不多像软毯子,因为它用的是毛茸茸的植物材料和草叶。雀巢的基本结构是利用细长草叶纤维一针一针织结而成的。攀雀用喙把纤维末端穿过网孔,再拿毛质材料那种较短的纤维一并编进去。过程颇像东方人编织地毯的技巧。这些雀巢坚韧而柔软,甚至被人用作钱包和儿童的拖鞋呢。

      骨顶鸡通常把巢筑在平坦的小岛上。可是,在它栖居的地方这种岛很罕见。于是骨顶鸡自己制造小岛!它先在水面挑一个合适的地点,然后开始用嘴运送石头。它把石头堆叠在60至90厘米深的水里,直到有小岛形成。岛的底座直径可能宽达4米,而石头堆的重量可能达到一公吨。骨顶鸡接着把植物运到岛上来筑一个大巢。

  • 人本身是奇迹
    生命——从何而来?进化抑或创造?
    • 第14章

      人本身是奇迹

      1.有关脑子的什么事实,听起来像是脑子应付不了的?

      地球上一切奇妙的东西之中,最令人惊异的莫过于人的脑子。比如说,各种感官每秒钟竟把一亿个信息输进脑子里。但是脑子怎么禁得住排山倒海的信息而不致被淹没呢?既然我们只能一个时候想一件事情,脑子又怎么能应付千千万万个即时的消息呢?很明显,脑子不但支持得住,而且游刃有余。

      2,3.脑子用哪两个方法克服这个困难?

      2 脑子怎么能应付裕如呢?这不过是它的许多微妙处之一而已。因素有两个。首先,脑干上有一个神经网,大小跟小指差不多,叫做网状结构。它的作用好像一个交通控制中心,检验着进入脑袋的千千万万个消息,撇开琐细的,挑选重要的,唤起大脑皮层的注意。这个小小的神经网每秒钟最多只许几百个消息进入有意识的脑海里。

      3 其次,我们的注意力能进一步集中,这看来是由于有一种波每秒钟横扫脑子8至12次。这些脑波使脑子在某些时候高度敏感,注意到较强的信号而采取行动。专家相信,脑子利用这些脑波自我扫描,借此集中注意重点。可见在我们的脑壳里面,每秒钟都是忙个不停的,真令人惊叹!

      “令人惊叹”的事物

      4.虽然有人作过深入的科学研究,设法理解脑子,可是情形依然怎样?

      4 近年来科学家在人脑研究方面有长足的进步。虽然如此,他们知道的比起不知道的却算不了什么。一位研究者说,经过了几千年的臆测和近几十年深入的科学研究之后,人脑连同宇宙“基本上仍旧是神秘莫测的”。1 毫无疑问,人本身就是奇迹,而人脑算得上这个奇迹最神秘的部分有余——所谓“奇迹”,意思是“令人惊叹”的事物。

      5.在婴儿生长期间,脑子的发展怎样显出人脑和动物脑袋之间的鸿沟?

      5 令人惊叹的事在子宫里就开始发生。受孕之后三个星期,胎儿的脑细胞就开始形成了。增长过程是突发的,有时候一分钟多25万个细胞。婴儿诞生后,脑子继续生长,形成联系网。分隔着人脑和任何一种动物脑袋的鸿沟,很快就变得显而易见了。《体内的宇宙》一书说:“人类婴儿的脑子与任何一种动物的脑子都不同,在头一年之内,体积增加三倍。”2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人的脑子里就挤满了大约1000亿个称为神经元的细胞,以及其他类型的细胞,而脑子只占体重的百分之2。

      6.神经信号是怎样由一个神经元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

      6 基本的脑细胞——神经元——并不是直接相连的。细胞与细胞之间,有不及四万分之一毫米阔的微小空隙,叫做突触。在这些缝隙里,有好些名叫神经传递质的化学品连接细胞,其中30种为人所知,但脑子里可能还有许多种别的。在神经元一端,有浓密的细丝接受化学信号,这部分名叫树突。接着,信号就在神经元的另一端由一条称为轴突的神经纤维传送。在神经元内部,信号是电的,但在分隔神经元的缝隙里却是化学的。所以神经信号的传递属于电化性质。每一个脉冲强度相同,可是信号的强弱要视乎脉冲的频率怎样,频率有时可能高达每秒钟一千次。

      7.脑子的什么特点是圣经有所论述的?科学家知道的什么事是与此一致的?

      7 科学家不能肯定,当我们学习的时候,脑子里到底发生什么生理变化。可是从实验获得的证据表明,在学习的过程中,神经元之间有更好的联系,而且有更多接合缝隙的化学品产生出来,这个现象在早年尤其显著。不断的使用能加强联系,于是学到的东西就会巩固。《美国科学》月刊报道说:“时常一并触动的路线自会以某种方式增强。”3 关于这一点颇有趣的是,圣经说成熟的人较容易明白深奥一点的事物,因为他们“借着应用,使他们的理解力获得训练”。(希伯来书5:14,新世界译本)研究显示,保留不用的脑力是会消退的。所以脑子像肌肉一样,越多用越强,越少用越弱。

      8.关于脑子,悬而未决的大问题之一是什么?

      8 在脑子里构成这些联系的无数微小神经纤维往往被人叫做脑子的“线路”。它们位置精确,形成一个复杂得惊人的网路。但是,它们怎么能依照“线路图”分布在准确的位置上呢?这是个谜。一位科学家说:“毫无疑问,在脑发展方面最重要而未得解决的问题,就是神经元怎样构成确定的联系模式。……大部分联系看来都是在发展的早期已经准确地固定下来的。”4 另一位研究者说,脑子里这些明确地按图规划的部分,“与神经系统各部分都有相同的特点;究竟这么准确的线路怎样敷设,是个悬而未决的大难题。”5

      9.科学家估计脑子里有多少联系?一位权威学者说脑子的容量有多大?

      9 这些联系的数目简直是天文数字!每一个神经元与别的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可能有盈千累万之多。不但在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有联系,而且在树突与树突之间也有直接的微型电路。一位神经病学家说:“关于脑子运作的方式,我们所知道的已够令人吃惊了,而这些‘微型电路’还增辟了一个完全新的概念范围。”6 有些研究者相信,“人脑中数以百亿计的神经细胞,彼此的联系可能多达1000万亿。”7 容量又怎样呢?卡尔·萨根说脑子所能容纳的资料“足以编进大约2000万册书里,这相当于世界上最大几所图书馆的藏书量”。8

      10.(甲)人的大脑皮层与动物的有什么区别?于是人具备什么有利条件?(乙)一位研究者就这一点怎样说?

      10 造成人、兽之间有天壤之别的是大脑皮层。它厚仅6毫米,表面有裂纹,服帖地填满头骨。如果把皮层铺开,面积约合2300平方厘米,而联系纤维每立方厘米共长1000公里。人脑皮层不但在体积上比任何动物的脑皮层要大得多,而且皮层里无特定用途的部分也大得多。这就是说,它并不是专门用于处理身体的生理功能的,而是绰有余裕,可以进行使人不同于兽的高等思想过程的。一位研究者说:“我们并不是聪明一点的猿而已。”我们的头脑“使我们在本质上异于所有别的生物”。9

      人的本领卓越得多

      11.人脑怎样使人有学习新事物的灵活性,而这种灵活性是动物所无的?

      11 一位科学家说:“人脑与别不同的地方在于具有学习多种较专门活动的本领。”10 电脑学家用“硬结线的”这个术语来形容以固定电路为基础的内装特性,这有别于由程序设计员编进电脑的外来功能。一位颇有权威的专家写道:“如果把硬结线这个观念应用到人类身上的话,意思就是人具有若干先天的本领,或至少有某些禀性。”11 人具有许多种内装的学习本领,但学习所得却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动物刚好相反,它们有硬结线的本能智慧,但是学习新事物的本领就很有限了。

      12.人有什么先天制定的本领是动物没有的?这使人具有什么自由?

      12 《体内的宇宙》一书指出,连最有智力的动物“也从不会具有与人脑相似的脑子。原因是有一些东西人有而动物没有:人的神经设备具有先天制定的程序,使我们能够从所看见的寻出概念,从所听见的编造语言,从所经历的形成想法。”可是我们必须利用从四周输入的资料,使脑子按着一定的程序运作,否则就如同一本书说,“发展出来的不会像人脑,……若没有大量经验灌输进去,连半点才智也不会有。”12 所以,人类脑子里先天具备的本领,使我们能够塑造人类才智。而且我们和动物不同,具有自由的意志,能随意根据自己的知识、价值标准、机会和目标,使自己的才智按照特定的程序运作。

      语言为人类所独有

      13,14.(甲)试举出一种先天制定的本领为例,说明它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由人随意编制程序输入脑海。(乙)有鉴于此,一位著名的语言学家对于动物和语言说了些什么话?

      13 有些本领是硬结线的,却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由我们自行编制程序。一个很突出的例子就是语言。专家一致认为,“人类脑子在遗传上具备了语言发展的程序”,13 而说话能力“只能根据人脑有先天性语言处理的机能这一点去解释”。14 动物那种基于本能的行为显得很呆板,但是人却不同,在运用语言这个硬结线的机能方面有极大的灵活性。

      14 我们的脑子里并不是以硬结线的方式懂得某种特定的语言,但是我们具有先天制定的本领,可以学习语言。如果家里的人说两种语言,小孩子两种都能学会。如果孩子有机会接触到第三种语言,他也能学会。一个小女孩自幼接触到好几种语言。她五岁时已能十分流利地操八种语言了。鉴于人有这种先天的能力,怪不得一位语言学家说,用手语在黑猩猩身上进行的实验“实际上证明了猩猩连人类语言最起码的形式也无法掌握”。15

      15.有关最古老的几种语言,科学表明了什么?

      15 这么神奇的能力可以从野兽的咆哮嗥叫进化出来吗?学者研究过最古老的几种语言之后,完全排除了语言凭进化而有的可能性。一位专家说:“根本就没有原始语言这回事。”16人类学家阿什利·蒙塔古也认为所谓原始语言“往往比所谓高等文明的语言复杂得多,效率也高得多”。17

      16.某些研究者对于语言的起源有什么主张?但是对谁说来这并不是谜?

      16 一位神经病学家下结论说:“我们越是尝试探索语言的作用过程,就越是觉得它神秘莫测。”18 另一位研究者说:“有句法的言语的起源在目前仍是个奥秘。”19还有一位学者说:“再没有别一股力量能像语言能力一般鼓动人心民情,而这正是人兽大异之处了。然而,语言的起源是人脑最使人困惑的谜之一。”20 有些人倒觉得这不是个谜,因为他们看出这是创造者的作为,他在人的脑子里安设了“硬结线”的部分,而赋予人语言能力。

      非创造不能解释的事

      17.(甲)有关脑子的什么事实,进化论始终没法解释?(乙)人有这么巨大的脑容量,怎样才能说得通?

      17 《大英百科全书》指出,人的脑子“具有极大的潜在力量,远超过人终生所能发挥的”。21 此外,有人说人的脑子能负荷目前任何数量的学问和记忆,以至这个数量的十亿倍!但是进化过程又有什么理由要产生这么多余力呢?一位科学家承认说:“事实上,生物身上赋有一个到现在还没有学会怎样使用的器官,这种情况就只有这么一个例子。”他接着问道:“这个情况又怎能与进化论最基本的假设吻合呢?假设就是:物竞天择的过程是逐渐的,每进一小步,就赋予那个生物一种起码而可以量度的有利条件。”他补充说人脑的发展“是进化论最无法说明的环节”。22 既然进化过程不会产生这样超乎所需、留而不用的脑容量,我们相信具有无限学习潜力的人其实是设计成可以活到永远的,这不是合理得多的结论吗?

      18.一位科学家怎样言简意赅地描述人脑?什么事正好说明脑子的本领?

      18 卡尔·萨根纳罕人脑所能贮存的资料竟然“足以编进大约2000万册书里”,他说:“脑是个大大的地方,安置在小小的空间里。”23 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发生的事,真是莫测高深。举例说,试想想钢琴家弹奏一首费劲的音乐作品,十指跳动如飞的时候,他的脑子里有什么事发生。他的脑必然具有多么惊人的动感,竟能命令指头以适当的重力、在适当的时间、敲打适当的键,而完全配合脑里的音符!而且,要是打错了一个键,脑子就马上让他知道!这一切复杂得不可思议的操作过程,是经过多年苦练而在脑里编成程序的。可是这能够发生,全因为人生来脑子就具备音乐禀赋的先天程序。

      19.人脑的才智特点和别的奇妙本领,怎样才能解释?

      19 这样的事,任何动物的脑子想也没有想过,别说能够做出来了。任何一套进化理论都不能提供什么解释。人的才智特点反映出一位具有最高才智的主宰的特点,这不是十分明显吗?这和创世记1:27吻合,经文说:“上帝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动物并不是照着上帝的形像造的,所以它们没有人的本领。虽然动物按着先天制定的、呆板的本能也做出很令人惊异的事,但是它们远远不如人,因为人在思维和行动上有很大的灵活性,而且人能不断在前人知识的基础上精益求精。

      20.人的利他精神怎样和进化论格格不入?

      20 人有忘我利他——不自私地施与他人——的能力,这也是进化论难以解释的。就如一位进化论者说:“任何经过物竞天择进化而成的生物都应该是自私的。”当然,人也有很多是自私的。可是,这位进化论者后来承认说:“可能还有另一种素质也是人类独有的,那就是表现真诚无伪、不怀私心的利他精神的能力。”24 另一位科学家说:“利他精神是我们生来便具有的。”25 只有人才会明知事情牵涉什么代价、什么牺牲而刻意实行这种精神。

      体会人本身的奇迹

      21.人有什么本领和品德,以至远远凌驾动物?

      21 且想想:人发动抽象思维,着意立下目标,定下计划要达到目标,动手工作去实践计划,然后在大功告成的时候感觉满足。人受造,有眼睛可以审美,有耳朵能欣赏音乐,有才华能追求艺术,有学习的愿望,有无限的好奇心,有发明、创造的想象力——这些天赋在运用的时候令人觉得快乐、惬意。人遇着困难便会奋起应付,欣然用心思、劳力加以克服。人也有道德感,能断定是非;有良心,在行差踏错时受到责备。人从施与找到快乐,从怀爱和受爱找到喜悦。这一切活动使生活增添乐趣,使人生有目的、有意义。

      22.什么念头使人自觉渺小,力求明白事理?

      22 人能静观动物、植物,凝视四周山水雄伟、星空壮阔的景象,而感觉渺小。人有时间观念和永恒意识,懂得忖度人从哪里来、往哪里去,而且会探索一切事物目的何在。任何动物都不会这样思量。可是人对于事事物物会寻根究底。这都是因为人赋有一个可畏的脑子,而且具有造人的上帝的“形像”。

      23.大卫把自己生命起源的功劳归于谁?他怎样诉说自己在母胎形成的情况?

      23 古代诗人大卫以令人惊讶的洞察力颂扬上帝,因为脑子是他设计的,而且大卫觉得人诞生的奇迹,功在上帝。大卫说:“我要称谢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为奇妙,这是我心深知道的。我在暗中受造,在地的深处被联络,那时,我的形体并不向你隐藏。我未成形的体质,你的眼早已看见了。我被造的肢体尚未有其一,你都写在你的册上了。”——诗篇139:14-16(夹注译文)。

      24.科学上的什么发现使大卫的话显得更令人惊讶?

      24 我们可以说,母胎里的受精卵的确包孕着逐渐成形的人体各肢体,仿佛已经‘写在册上’一般。心脏、肺脏、肾脏、眼睛、耳朵、双臂、双腿,以及可畏的脑子——连同身体所有别的部分,全都“写在”母胎受精卵的遗传密码之内。遗传密码上载有各部分出现的内在时间表,各部分都先后有序。远在现代科学家最初发现遗传密码之前差不多三千年,这件事实已经记录在圣经里了!

      25.这一切使人作出什么结论?

      25 世间有人,而人有这么神奇的脑子,岂不是一项奇迹,一件令人称叹的事吗?而这样的奇迹,只有创造才能解释,进化绝不能解释,不是很明显吗?

  • 人本身是奇迹
    生命——从何而来?进化抑或创造?
    • [第171页的附栏或图片]

      人的脑子——‘不解之谜’?

      “人的脑子是全宇宙最神奇、诡秘的东西。”——人类学家亨利·奥斯本a

      “脑子到底怎样产生思维?这是最基本的问题,而我们仍然没有答案。”——生理学家查尔斯·谢林顿b

      “尽管详细的知识越积越多,但是人脑的运作方式仍旧是莫测高深的。”——生物学家弗朗西斯·克理克c

      “把电子计算机称为‘电脑’的人,从来没有看见过脑是怎样的。”——科学编辑欧文·本格斯多夫博士d

      “人的动态记忆所包罗的资料,比当代供研究之用的大型电脑多几十亿倍。”——科学作家莫顿·亨特e

      “既然脑子在宇宙中与任何已知的东西都大为不同,而且比较起来不知复杂多少倍,我们可能要把自己一向笃信无疑的一些想法改变过来,才能领会脑子那玄妙的构造。”——神经病学家理查德·雷斯特克f

      关于人兽之间的巨大鸿沟,‘进化论第二号祖师’艾尔弗雷德·华莱士曾写信给达尔文说:“物竞天择的过程只能使野蛮人的脑比猿脑好一点点,但是野蛮人的脑和我们这文明社会一个普通人的脑其实差不了多少。”达尔文对于这番老实话觉得不快,于是答道:“希望你不是已经把你和我的产儿谋杀掉。”g

      如果声称人的脑子是从任何一种动物的脑子进化而成的,那就是蔑视常理、罔顾事实。以下的结论合理得多:“我不能不承认有一位高明的主宰存在,而奇异的脑子-思想关系的设计和发展是他的作为——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人的理解力远不能及的。……我不得不相信这一切发源于智慧,这一切是某一位神明使然的。”——神经外科医生罗伯特·怀特h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