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我们为何惧怕死亡?
    警醒!2007年 | 12月
    • 我们为何惧怕死亡?

      “死亡是最可怕的事情,因为一切就此完结。”——亚里士多德

      有一个虔诚的女子,在同伴眼中是个真正的信徒。一些人甚至称她为“教会的支柱”。她受到教导,死亡不是真正的终点,而是通向来生的必经之路。然而,当她发觉自己不久于人世时,就恐慌起来,于是向宗教导师请教:“[关于人死的信仰]这么多,您怎么知道哪一种才是正确的呢?”

      几乎所有宗教派别、所有社会群体都持同一观点,就是人死后会继续存在,或者会恢复存在。众说纷纭,哪一种说法才正确呢?许多人则根本不相信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来生。你的看法如何?你有没有受到教导,人死后生命会延续下去?你相信吗?你惧怕死亡吗?

      害怕一切归于无有

      人们对死亡的惧怕,研究人员称之为“死亡焦虑”。近几十年来,关于这个话题的书刊和科学报告不胜枚举。尽管大多数人仍旧不愿想到死亡,死亡这一现实却迫使我们早晚都得面对这个问题。人的生命非常脆弱——平均每天都有超过16万人死去!人人不免一死,没有例外,许多人一想到这个现实就心生恐惧。

      专家将死亡焦虑分为几种类别,包括惧怕痛苦、惧怕未知世界、惧怕死亡夺去亲人朋友,以及惧怕死亡可能带给生者的各种不利后果。

      死亡焦虑中最突出的,是惧怕一切就此完结。许多人一想到死亡意味着人生的绝对终点,就惶惶不可终日,他们的宗教信仰也安慰不了他们。科学的发展越发助长了人们的恐惧感。想想看,人体的各项机能大都被科学家分析研究过了。没有哪个生物学家、物理学家或化学家在人体内发现过任何可见的部分,能够在人死后继续存活。所以,许多科学家将人的死亡描述为一个生物过程。

      难怪许多人看似对来生坚信不疑,内心却生怕死后归于无有。古代所罗门王的话很有意思,他在自己执笔的书卷中说,死亡是人人的结局。话虽如此,不少人还是惧怕死亡。

      “尘土”——人的最终归宿?

      在距今3000年前写成的传道书中,所罗门写道:“活人知道自己必死,死人却毫无知觉,再也没有酬劳,因为他们都无人纪念,被人遗忘。他们的爱、他们的恨、他们的嫉妒,都已经消逝了。”他又说:“凡你的手能做的事,都要尽力去做;因为在你要进的坟墓,没有工作,没有计划,没有知识,没有智慧。”(传道书9:5,6,10)

      上帝启示所罗门说:“世人有什么结局,兽类也有什么结局,彼此的结局都一样。……人并不比兽优越……。全都归于一处,都出于尘土,也都归回尘土。”(传道书3:19,20)

      上述的话尽管由所罗门王执笔,却是在上帝圣灵启示之下写成的,是上帝的话语圣经的一部分。关于死亡,一般的观点是,我们体内某些东西会在死后以另外一种形式继续存在下去。但是传道书以及圣经中其他许多经文,都不支持这个观点。(创世记2:7;3:19;以西结书18:4)那么,上帝是不是说,归于“尘土”,或者归于无有,就是所有人的最终结局呢?绝对不是!

      圣经没有教导我们,人体的某个部分会在人死后继续存在。但是,圣经也清楚指出,死去的人有一个确凿不移的希望。下一篇文章会说明,为什么你无需惧怕死亡是人生的最终结局。

      [第3页的附栏]

      无法摆脱的敌人

      有人说,死亡是人类的大敌。死亡的的确确是我们的敌人,而且这个敌人肆虐的足迹无处不在。据估计,每年都有大概5900万人死亡,也就是平均每两秒就有一个人离开人世。以下是一些跟死亡有关的统计:

      ◼ 每过102秒,就有一个人死于战争。

      ◼ 每过61秒,就有一个人被谋杀。

      ◼ 每过39秒,就有一个人自杀身亡。

      ◼ 每过26秒,就有一个人死于交通意外。

      ◼ 每过3秒,就有一个人由于饥饿或其他相关的原因而死去。

      ◼ 每过3秒,就有一个五岁以下的儿童死亡。

      [第4页的附栏]

      空费心机枉寻觅

      1949年11月9日,詹姆斯·基德(70岁,一个开采铜矿的人),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山区失踪。过了几年,他在法律上被视为死亡之后,有人找到他用铅笔写的遗嘱,以及一笔共值二十多万美金的现金和股票。在遗嘱中,基德表明要用自己的遗产资助科研人员寻找“科学证据,证明人有不死的灵魂”。

      不消多久,就有一百多人申请这笔款项,他们都自称是科学家或科研人员。法院为此进行了许多个月的聆讯,也有很多人声称找到灵魂存在的证据。最后,法官批准把款项拨给两个知名的研究机构。事情至今已经超过半个世纪,可是研究人员仍未能找到任何“科学证据,证明人有不死的灵魂”。

  • 死亡真是最终的结局吗?
    警醒!2007年 | 12月
    • 死亡真是最终的结局吗?

      人死后的情况究竟怎样?恐怕没有什么比这个问题更持久地困扰人类了。几千年来,各个文明的智者都用心地想过这个问题。但是,人类的哲学思想和科学研究所产生的,是许多淆乱而冗杂的理论和谜团。

      圣经的教诲又怎样?有些人可能会说,在关于死亡和来生的问题上,圣经一样叫人稀里糊涂。但是为公平起见,我们必须指出,圣经的教诲本来澄澈明净,是许多宗教用谬误和传说将这一池清水搅得浑浊起来。如果你抛开传统和神话去考察圣经真正的内容,就会发现其中有关死亡的教诲既合情合理,又予人希望。

      你从哪里来?

      就拿上一篇文章引用的所罗门王的话来说吧。那几段经文清楚说明,人也好,动物也好,死去了都一无所知。圣经透露,死去的人不再有任何活动,毫无知觉,没有感情,也没有思想。(传道书9:5,6,10)

      难以置信吗?想想看:人在生命开始之前,处于什么状态呢?在你父母的微小细胞结合成为你这个人之前,你在哪里呢?如果人有一个看不见的部分在人死后继续存在,那么在你受孕以前,这个部分在哪里呢?事实是,你根本没有前生,也没有任何相关的记忆。你在受孕之前,根本就不存在。就这么简单。

      合乎逻辑的结论是,在我们死后,我们的意识回复到我们有生命之前的相同状态。上帝在亚当反叛之后就是这样告诉他的:“你既是尘土,就要归回尘土。”(创世记3:19)在这个问题上,人跟动物没有差别。正如圣经所说:“人并不比兽优越”。(传道书3:19,20)

      这是否意味着,人只是活在世上短短几十年,然后就永远归于无有呢?还是说死去的人仍有希望呢?请考虑下面的问题。

      与生俱来的渴望

      差不多人人都会觉得,死亡是个沉重的话题。至于讨论自己的死,大多数人更是避之惟恐不及,甚至连想都不愿去想。另一方面,人们天天受到死亡话题的狂轰滥炸——电视电影肆无忌惮地描绘各种各样的死亡方式,大众传媒也连篇累牍地报道死亡的真人真事。

      结果,在不少人眼中,陌生的人死去是无关痛痒的,反正现实生活就是这样嘛。但是,如果快要死去的是我们的亲人朋友,或是我们自己,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是因为人人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渴望,想要一直活下去。此外,我们对于时间的流逝特别敏感,也能理解永恒的概念。所罗门王写道,上帝“把永恒的意识放在世人心里”。(传道书3:11)一般说来,我们想让自己的生命无限期地延续下去。没有迹象显示,动物有相同的渴望。它们没有未来的意识。

      无穷的潜力

      人类不仅渴望永远活下去,也有潜力永保活力和创造力。人类学习的能力看来是没有止境的。据说在复杂性和适应性方面,自然界中没有什么可以跟人脑相提并论。我们跟动物不同,我们的头脑富有创造性,能够推理,能够理解抽象的概念。科学家们对于人脑的潜力,还只是略知皮毛而已。

      我们年老之后这些潜力大都还在。神经系统科学家最近了解到,大多数人脑功能不会受到衰老过程的损害。富兰克林学院科学创新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解释说:“人脑具有持续不断地适应及重建神经联系的功能。即使人到老年,大脑仍能产生新的神经元。严重的脑力衰退通常是由疾病引致的。年老之后记忆丧失,或者身体协调能力下降,其实是缺乏体力和脑力活动、大脑刺激减少的结果。”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能够保持思维活跃,并且不再生病,我们的大脑就能无限期地继续工作下去。脱氧核糖核酸(DNA)物理结构的发现者之一、分子生物学家詹姆斯·沃森说:“我们发现,人脑是全宇宙最复杂的东西。”神经系统科学家杰拉尔德·埃德尔曼在他发表的一本书中解释:“就算只有火柴头大小的脑组织,也包含了大约十亿个神经联系,这些神经联系之间的组合方式之多、数目之大超乎想象,大约是10后面跟着几百万个零。”

      人类拥有如此潜力无穷的大脑,却只能活上短短的几十年,这合乎逻辑吗?这就好比使用一个动力强大的火车头,拖着长长的一串运货车厢,却只是将一粒沙土运送到几厘米之外的地方去,实在是荒谬之极!那么,人类究竟为什么拥有如此巨大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呢?有没有可能,人本来是不会像动物那样死去的呢?有没有可能,人被造出来就是要永远活下去的呢?

      赐生命的上帝

      既然我们天生就渴望永远活下去,既然我们拥有难以估量的学习能力,合乎逻辑的结论就是:人类是被设计成会长久活下去,寿命远远超过七八十年。这又引出另一个结论:必然有一位设计者,一个创造者,必然有上帝。物质宇宙永恒不变的法则和地球上错综复杂的生命都是铁证,必然有一位创造者。

      如果上帝把我们造成拥有永远活下去的能力,我们又为什么会死呢?死后到底情形怎样?上帝的旨意是要将死人复活吗?显然,一个智慧超卓、充满力量的上帝会给我们提供这些问题的答案,而且他已经这样做了。请看:

      ◼ 死亡不是上帝对人类的最初旨意。圣经中第一次提到死亡时就表明,最初上帝并没有定意让人类死去。根据圣经创世记的记载,上帝吩咐第一对人类亚当和夏娃不可吃某棵树上的果子,这个小小的考验让他们有机会表明对上帝的爱和忠贞。上帝说:“你吃了,当天你就一定死。”(创世记2:17)亚当夏娃本不会死,除非他们违背了上帝的命令,也就是没有通过考验。圣经记载透露,他们既然反叛上帝,最终还是死去了。就这样,人类始祖变得不完美,死亡于是临到人类家庭的每个成员。

      ◼ 圣经将死亡比作睡觉。圣经谈到人“在死里沉睡”。(诗篇13:3)耶稣在复活好友拉撒路之前向使徒解释说:“我们的朋友拉撒路睡了,现在我要去叫醒他。”耶稣的确叫醒了他!圣经说,当耶稣呼唤拉撒路的名字时,“那死了的人[拉撒路]就[从纪念墓里]出来”,再次活着了!(约翰福音11:11,38-44)

      耶稣为何把死亡比作睡觉呢?因为睡着的人是不活动的。人在沉睡时,既意识不到周围发生的事,也意识不到时间的流逝,既感觉不到痛苦,也没有受到折磨。同样,死去的人不再有任何活动,也没有意识。不仅如此,人要是睡着了,总能醒过来。圣经告诉我们,死去的人也有同样的希望。

      创造者亲自应许说:“我要救赎他们脱离坟墓[人类共同的、抽象的坟墓]的魔掌,解救他们脱离死亡。死亡啊,你的刺在哪里呢?坟墓啊,你的破坏力在哪里呢?”(何西阿书13:14)另一个圣经预言也提到,上帝“必永远吞灭死亡。至高主宰耶和华要擦去所有人脸上的眼泪”。(以赛亚书25:8)死去的人得以恢复生命,这个过程圣经称之为复活。

      ◼ 复活过来的人会在哪里生活呢?上文已经讨论过,人类天生就渴望永远活下去。你希望在哪里继续活下去呢?有些宗教的教义说,人死后就会跟弥漫宇宙的抽象生命力融合为一,以这种方式继续活下去,你对这种前景满意吗?你愿意以另一个人的面目活下去,完全不记得自己曾经是怎样的一个人,有过怎样的生活吗?你想不想来生变成一个动物或者一棵树?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你真的愿意生活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空间里,没有人类存在,没有你熟悉的任何人间乐趣吗?

      在理想的环境下,有谁不愿意生活在一个乐园般的地球上呢?这就是圣经为我们提供的希望。上帝创造地球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要让地球上布满爱他、事奉他的人,他们会永远幸福地生活在大地上。正如圣经说:“义人必得着大地,永远在地上安居。”(诗篇37:29;以赛亚书45:18;65:21-24)

      ◼ 复活什么时候开始?既然圣经将死亡比作沉睡,这就意味着复活一般不会在人死后立即发生。在死亡和复活之间会有一段“长眠”时间。在圣经里,一个名叫约伯的男子问道:“人死了能再活吗?”然后他回答说:“我[会在坟墓]一直等待,直到纾解来临。到时[上帝]呼唤我,我就回答。”(约伯记14:14,15)当死去的人与亲朋好友重新团聚时,会是多么欢喜雀跃的场合!

      不必过度恐惧

      诚然,圣经提出的希望不可能除去所有关于死亡的恐惧。死亡常常伴随着巨大的痛苦,为此担忧恐惧是正常的反应。害怕失去亲人朋友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你担心自己的死会给亲人朋友带来悲伤的后果,这也是人之常情。

      不过,我们从圣经得知人死后的真实情况,就能驱除对死亡的病态恐惧了。没有必要担忧死后在烈火熊熊的地狱受邪灵折磨;没有必要惧怕阴森的幽冥地府,惧怕永远飘摇不定的亡魂;也没有必要害怕人类的未来不过是永远归于无有。为什么呢?因为上帝拥有无限的记忆力,他应许会把留在他记忆中的所有死者都复活过来,让他们生活在地球上。圣经提出保证:“上帝是拯救我们的上帝;人能脱离死亡,全靠至高的主宰耶和华。”(诗篇68:20)

      [第5页的精选语句]

      “你既是尘土,就要归回尘土。”——创世记3:19

      [第6页的精选语句]

      “[上帝]把永恒的意识放在世人心里”。——传道书3:11

      [第8页的附栏或图片]

      解答有关死亡的疑问

      这几篇文章没有解答跟死亡和复活有关的所有问题,可是,很多人跟耶和华见证人仔细研读圣经之后,都找到其余问题的答案,我们鼓励你也这样做。圣经能够为你解答许许多多的问题,例如以下这几个:

      ◼ 圣经说的“地狱”和“火湖”,所指的是什么?

      ◼ 如果没有烈火熊熊的地狱,恶人会怎样受到惩罚?

      ◼ 根据圣经,人死后真的有灵魂离开身体吗?

      ◼ 为什么常常有人说自己曾经跟死去的人沟通?

      ◼ 某些汉语圣经译本里有“灵魂”一词,这个词在原文是什么意思?

      ◼ 什么时候死去的人才会在地上的乐园复活?

      ◼ 是不是所有死去的人将来都会复活,不管他们生前的行为是好是坏?

      对于这些问题,你可以怎样获得既清晰而又来自圣经的答案?详情请看本杂志的封底。

      [第7页的图片]

      耶稣说他要“叫醒”沉睡中的拉撒路

      [第8,9页的图片]

      试想象:当我们亲爱的人从死里复活时,我们会多么欢喜雀跃!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