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难以忍受的心痛
    警醒!2011年 | 4月
    • 难以忍受的心痛

      妮科莉一直是个健康的小女孩。有一天傍晚,她说自己的头很痛,爸妈就送她到医院检查。第二天晚上,她还在医院接受观察时,突然感到心脏很痛。医生做进一步的检查,发现她受到一种罕见的病菌所感染,而病菌已经扩散到肺部、肾脏和心脏。不到48小时,妮科莉就去世了,当时她不过3岁而已。

      心爱的人去世是人生中非常痛苦的事。有时,这种心痛的感觉会令人很难忍受。妮科莉的妈妈伊莎贝尔说:“我很想念女儿,很想再抱抱她,再闻闻她身上的香味,也很想念她温和的个性。以前她每天都会送我一朵花,唉!好想她哟!我一直忘不了她。”

      你也曾经失去心爱的人吗?也许是你的孩子、配偶、兄弟姐妹、父母或是亲密的朋友。如果你曾有这样的经历,那么,该如何才能抚平这样的伤痛呢?

  • 接受亲友去世的事实
    警醒!2011年 | 4月
    • 接受亲友去世的事实

      “一听到爸爸去世,我就愣住了,突然有一种很深的失落感。爸爸走的时候我并不在他身边,因此我很自责。失去挚爱的亲人实在令人心碎,没有任何痛苦比得上这种伤痛。我好想爸爸!”——莎拉

      不论什么宗教或文化的人,一提到死亡,都很难坦然地跟别人谈论。谈到死亡,有些语言会用些委婉的说法来表达,让听的人舒服一点。例如汉语会尽量不说“某人死了”,而是会说他“去世了”“走了”“与世长辞”。

      但是,失去挚爱的亲友是很痛苦的事,不论别人的话说得多婉转,也不能稍减自己心中的伤痛。有些人甚至悲痛到无法接受自己的亲人已经走了的事实。

      如果你曾有挚爱的亲友去世,要接受这个事实一定很不容易。也许你会让自己看起来好像没事了,但其实心里还是隐隐作痛。当然,每个人表达悲伤的方式都不同,也许你表面上看起来并不难过,但这并不表示你不悲伤。a不过,如果你觉得要在很悲伤的人(可能是你的家人)面前假装自己也很悲伤,这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

      “我自己连难过的时间都没有”

      来看看纳撒尼尔的经历,他24岁时妈妈去世了,他说:“起初我很迷惘不知该怎样做,但我必须支持爸爸,又要安慰妈妈那些伤心的朋友,我自己 连难过的时间都没有。”

      一年多之后,纳撒尼尔发觉自己仍然无法接受妈妈去世的事实。他说:“爸爸有时仍然会打电话给我,说他很伤心。爸爸这样做是好的,他的确需要 把感觉说出来,而我也很愿意听他讲。不过,当我 想说说自己的感觉时,却找不到人可以诉说。”

      有些人需要照护临终病人,这些人包括医疗人员,他们常常看到人死亡。面对别人死亡的事实,他们也许觉得应该隐藏自己的悲伤。恩洛伊莎医生已有20多年的医疗经验,她的医院在一个小社区里,居民的关系很密切,她也很熟悉自己的病人。她说:“很多病人去世时,我都在他们身边,有的还是我很要好的朋友。”

      恩洛伊莎发觉伤心时流泪是很自然的,可以抚平伤痛。她说:“不过我觉得自己不应该哭,一定要强忍悲伤,在别人面前装得很坚强,才能给别人支持。我想大家都期望我这么做。”

      她走了,整个房子都空荡荡的

      挚爱的亲友走了,自己要面对最大的难题可能是如何克服寂寞。看看艾丝莉的例子,她19岁时,妈妈就因癌症去世。她说:“妈妈走了之后,我很孤单,整个人好像失去了根一样,妈妈是我最倚赖的人,我们常常都在一起。”

      可想而知,对艾丝莉来说最痛苦的事就是,每天回到家里发现妈妈已经不在了。她说:“妈妈走了之后,整个房子顿时空荡荡的。很多次,我一回家就直接进自己的房间,看着妈妈的照片开始哭,想着我们以前一起做过的事。”

      如果你也曾有挚爱的家人或朋友去世,一定不要忘记,你绝对不是单独面对这个悲伤的事实的,很多人也经历过亲友去世之痛。但他们后来都找到很好的方法来抚平自己的伤痛,让我们继续看看下一篇文章。

      [脚注]

      a 每个人表达悲伤的方式都不同,如果有人失去亲友,但没有表现得很悲伤,而我们却批评他们,这样做是不适当的。

      [第5页的精选语句]

      “我很孤单,整个人好像失去了根一样,妈妈是我最倚赖的人”。——艾丝莉

  • 如何走出伤痛?
    警醒!2011年 | 4月
    • 如何走出伤痛?

      “耶和华亲近心碎的人,拯救心灵伤痛的人。”——诗篇34:18

      心爱的人去世之后,你可能会有很多复杂的情绪和反应,像是感到震惊、伤心、脑中一片空白,甚至愤怒或内疚自责。上一篇文章曾提过,每个人表达悲伤的方式都不一样。所以,你不一定会有以上提到的每一种 反应,你表现悲伤的方式也可能跟别人不同。可是,当你难过时流露出悲伤的情绪,并不是不对的。

      “不要强忍悲伤”

      上一篇文章提到的恩洛伊莎医生,当她的母亲去世时,她也想强忍悲伤。她说:“刚开始我真的哭了,但很快地我就强忍自己的情绪,就好像我碰到病人去世时的反应。可能因为这样,我的健康受到很大的影响。我想跟有亲友去世的人说,不要强忍悲伤,尽情地哭吧!这样你会好一点!”

      不过,时间慢慢地过去,你的感觉可能还是跟塞西莉亚的一样,她的丈夫因癌症去世。她说:“有些人觉得我现在应该已经没事了,但我却还没有复原,所以有时我也会很灰心,觉得自己好像很没用。”

      如果你的感觉也跟塞西莉亚的一样,那么千万别忘了,表达悲伤的方法是没有“标准公式”的。有的人可能很快就可以从悲伤中复原;有的人却做不到。对这些仍然悲伤的人来说,复原是需要时间的,千万不要因别人的压力而给自己一个“最后期限”,规定自己要在某个时间之内复原。a

      不过,要是你一直无法从悲伤中走出来,又感到筋疲力竭,那该怎么办呢?你的情况可能跟雅各相似,他是一个正义的人,当雅各听到儿子约瑟的死讯时,他“不肯接受安慰”。(创世记37:35)如果你的反应也跟雅各一样,你可以怎么做,不让自己悲伤得无法承受下去呢?

      要好好照顾自己 塞西莉亚说:“有时,我会很累很累,那我就知道已经超过自己的能力限度了。”塞西莉亚的话点出,一个人很悲伤的话,对健康和感情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你一定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健康,要多休息、多吃有营养的食物。

      可是,有时你可能不太想吃东西,更别说要出去买菜回来做饭了。不过,不注意饮食可能会使你生病,这样你的情况就会更差了。所以,如果可以的话,要尽量多吃一点食物来维持健康。b

      可以的话,要做一些运动,即使只是到外面散散步也好。做运动可以让你走到户外活动活动,还有适量的运动可以令身体产生内啡肽(安多芬),这种化学物质可以让你心情好一点。

      接受别人的帮助 失去配偶的人特别需要别人帮助。例如配偶在世时有些家事是他会照顾的,但现在他走了,就没有人照顾了。像是家里的财务或家务以前也许都是配偶来处理的,那么配偶走了之后,一下子什么事都要自己处理,起初你可能会受不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是有一个体贴的朋友可以给你一些好的建议,就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箴言25:11)

      圣经说真朋友“为共患难而生”。(箴言17:17)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是别人的负担而孤立自己,反而要多与别人交往,这样可以帮助你从悲伤中走出来。莎莉是个年轻的女子,母亲去世后,她发觉与别人交往可以使自己的心情好很多。她说:“很多朋友都邀我跟他们一起交往,这帮助我克服了心中强烈的孤寂感。我很喜欢别人问问我,像是‘你最近还好吗?’等问题。跟别人聊聊妈妈的事会帮我更快复原。”

      回忆美好的时光 想想以往跟去世亲友一起时的美好时光,看照片也许是个不错的方法。刚开始时,要回忆这些事可能会令你感到难过,不过,一段时间之后,这些回忆可能会帮助你慢慢走出伤痛。

      你也可以试试写日记,你可以写下一些以前的美好回忆。可以写什么呢?假如去世的亲友还活着的话,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呢?将这些事写下来可以帮助你更了解自己的感觉,也可以让你抒发内心的感受。

      那么,把去世亲友的物品留下来好吗?在这方面意见纷纭,因为每个人克服伤痛的方法都不同。有的人觉得留下去世亲友的物品会妨碍人复原,但又有人说这样做可以帮助人复原。前面提到的莎莉说:“妈妈走后,我留下很多她的东西,这帮助我克服伤痛。”c

      倚赖“赐一切安慰的上帝”圣经说:“你要把重担卸给耶和华,他必扶持你”。(诗篇55:22)祷告并不是什么心灵的安慰剂,而是跟上帝沟通的好方法,这样做很重要,因为上帝“是赐一切安慰的上帝。我们遭遇各样患难的时候,上帝都安慰我们”。(哥林多后书1:3,4)

      上帝的话语圣经给人最大的安慰,基督的使徒保罗说:“我对上帝所存的希望……就是义人和不义的人都要复活。”(使徒行传24:15)失去亲友的人感到悲伤时,想想圣经提到的复活希望,可以得到最大的安慰。d萝兰的弟弟十几岁时在一次意外中去世,她发现复活的希望真的对她很有帮助。她说:“无论多悲伤,只要我拿起圣经来看,就算只看一节经文,也可以感到安慰。我会看自己特别能感到安慰的经文,还会一遍又一遍地看。像是拉撒路死后耶稣对马大说:‘你的兄弟一定复活。’这句话让我感到十分安慰。”(约翰福音11:23)

      “不要过度伤心”

      要抚平伤痛是很困难的,但要是你努力克服悲伤,还是可以好好地继续过生活。不要因为自己可以好好地过生活而自责,以为这样是背叛了去世的人,或表示自己已忘了去世的亲友。其实你绝对不可能 忘记去世的亲友。在特别的场合或日子,你可能会想起以前的事,但悲伤的感觉是会随着时间而渐渐减少的。

      当你渐渐复原时,可能会开始想起一些痛苦的回忆,但当中会有些开心的片段,让你感到温馨。前面提到的艾丝莉说:“我还记得妈妈去世的前一天,她看起来精神不错,她已经好几天都卧病在床,但那天却可以下床。姊姊帮妈妈梳头发时,我们三个人还有说有笑呢!我很久没看到妈妈脸上有笑容了。妈妈可以跟两个女儿在一起已经很高兴了。”

      你也可以想起一些亲人在世时教你的一些事。莎莉说:“我妈是最好的老师,她提出建议时不会让我们觉得她在说教,她教我怎样作明智的决定,还让我自己 作决定,而不是照爸爸或妈妈的意思来做。”

      回忆你跟去世亲友的一点一滴,也许是让你继续生活下去的最好方法。年轻的亚历克斯发现这真是个好方法,他说:“爸爸教我要快乐地过生活,他去世后,我决心要照他说的话来生活。我想对那些失去父母的人说,你永远都不可能真正地复原,但不要过度伤心。虽然伤心是人之常情,但别忘了,你还是要继续好好地活下去!”

      [脚注]

      a 在还没复原之前,你最好不要太急著作决定,例如,搬家、展开一段新的感情。要等到自己已经适应目前的情况,再作这些决定。

      b 喝酒也许可以暂时让人减轻伤痛,但效果是很短暂的。以长远来看,喝酒无法帮助你抚平伤痛,反而会让你染上酒瘾。

      c 每个人表现悲伤的方式都不同。所以家人和朋友不应该将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别人身上。(加拉太书6:2,5)

      d 想知道人死后的情况以及上帝提出的复活希望,请看耶和华见证人出版的《辨明圣经的真理》第6,7章。

      [第8页的精选语句]

      “无论多悲伤,只要我拿起圣经来看,就算只看一节经文,也可以感到安慰”——萝兰

      [第7页的图片]

      感到自责时,该怎么办?

      也许你觉得是自己的疏忽造成亲者的死亡。这种自责的感觉,不论是真实的还是想象的,其实是一种正常的悲伤反应,而这件事本身是可以对人有所帮助的。你也无需将这种感觉隐藏在心里。对别人谈谈你心中的内疚,可能使你得到所需的舒解。

      可是要明白,无论我们多么深爱一个人,也无法控制对方的生活,而且无法制止“时间和不能预见的遭遇”临到我们所爱的人身上。(传道书9:11)此外,你一定不是故意 想要亲友得到这个不好的结局。例如,你没有早一点带亲友去看病,这是否表示你希望 亲者生病死去呢?当然不是!既然这样,你真的需要对亲者的去世负责吗?不需要。

      一位母亲在女儿死于车祸之后学会怎样应付自责的感觉。她解释说:“我觉得很自责,因为是我叫她出去办事的。但是我后来发觉,有这样的感觉是没什么道理的。我叫女儿和她父亲出去办事,并没有什么不对,不对的只是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意外而已。”

      你也许会说:“有很多话是我应该早点说,早点做的!”不错,但是我们当中有谁能够说,自己是个十全十美的父亲、母亲或儿女呢?圣经提醒我们:“我们人人都难免多次犯错。谁不在言语上犯错,谁就是完美的人”。(雅各书3:2;罗马书5:12)因此,要接受你并非十全十美这件事实。老是说“要是当初这样做或那样做就好了”,这根本于事无补,反而会使你更难复原。e

      [脚注]

      e 参看耶和华见证人出版的《痛失亲者》册子。

      [第6页的图片]

      有时,年老的父母除了要应付自己悲伤的情绪,还要安慰伤心的成年儿女

      [第9页的图片]

      写日记、看照片、接受别人的帮助,都可以帮助你走出悲伤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