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系列文章序言
    警醒!1988年 | 2月8日
    • 系列文章序言

      1986年11月,日本伊豆大岛三原山突然爆发而对岛上的一万居民和游客造成严重威胁,他们听到“立刻疏散!”的警告发出时有什么反应呢?

      请阅读以下几篇文章,并且考虑一下,你若处于文章所讨论的各种环境,可能会有什么反应。

  • 留意警告可能挽救你的性命
    警醒!1988年 | 2月8日
    • 留意警告可能挽救你的性命

      警告也许是一个交通标识,例如“慢驶”、“小心”、“让位”等,或是闪光的黄色信号灯。装载药品或毒药的容器上也会注明警告。留意此类警告并不会造成很大的不便,但却也许能够挽救你的性命。

      可是,有时警告可能意味到要中断许多计划或者失去若干物质资财。刮风警告呼吁渔民返回岸边或留在港内,以致整天不能工作。警告也许意味到非但要中断计划,而且要抛弃家园和财产,或者要忍受临时避难所的种种不便。此类警告有时会被人漠视,结果漠视者因而丧生。

      例如,在1902年春季,迦勒比海美丽的马丁尼克岛平静无事。但灾难的警告却开始发出,因为该岛首府圣皮尔市大约5哩(8公里)以外的培雷火山蠢蠢欲动。最后,火山喷出烟雾、灰尘,降下喷石,发出辛辣的臭味,市上居民感到不安。情况不断恶化,表明真正的危险已迫在眉睫了。

      被人漠视的警告

      由于当时接近甘蔗收获季节,圣皮尔市的商人向居民提出保证不会有危险。政客们由于关心将临的选举,也发出同样的论调。宗教领袖们乐意合作,告诉教区内的教友不必担心。可是后来在5月8日,培雷火山以如雷的吼声爆发。高热的漫天黑云向圣皮尔市推进,结果造成3万人死亡。

      有许多世代之久,美国华盛顿州的圣海伦山风光如画、一片平静。该区充满各种野生动物,是旅行和钓鱼的好去处。但后来在1980年3月,地震频频发生,火山喷出少量蒸汽,从而构成了危险的征兆。到了5月初,火山活动加强。当地和州政府官员遂对火山附近地区的居民发出危险警告。

      可是,有很多人却留在该区不走,有些人则对不许进入危险地带的警告视若无睹。突然,在5月18日星期日凌晨,火山以雷霆万钧的力量爆发,炸去了1,300尺(400米)的山峰,熔岩如雨落下而毁灭了无数的动、植物和60名无视警告的人。

      与此迥异的是,1986年11月,日本伊豆大岛的三原山突然喷火,威胁到全岛的万多居民和游客。当“立刻疏散!”的宣告发出时,他们都听从警告。《儆醒!》杂志驻日本通讯员在以下几篇文章详述事情的始末。

  • “立刻疏散!”
    警醒!1988年 | 2月8日
    • “立刻疏散!”

      《儆醒!》杂志驻日本通讯员报道

      万多人在一夜之间逃离现场

      “立刻疏散!即时离开!”大岛安老院中的老年男女奉命要疏散到一间小学避难,因为三原山在1986年11月21日开始喷火。虽然安老院职员在数日之前火山开始活跃时已有所准备,但由于当日下午大山突然发生猛烈爆发,要立即逃出也不是易事。

      “我们甚至没有想到早已预备好的担架床,”安老院的职员和子女士解释说。“我们只用双臂抱着或背负着他们登上市镇当局派来安老院的两辆公共汽车。汽车很快坐满了人,有些人甚至要用货车送去避难所。”

      该批老人及时到达港口,送到海上保安局的巡逻船上,撤离该岛。他们属于首先离开的一群。上万的岛民和游客也跟着疏散。

      地震和火山爆发

      三原山所在的伊豆大岛通常称为大岛,三原山是日本受到严密观测的四个活火山之一。它素以温和的活动知名。可是,1986年11月15日,仅在火山爆发预测联络会宣告该山安全之后两星期,三原山就开始喷火。火势从第一号火山口继续增强(参看第21页附图。)熔岩从这个火山口的内缘流出,进入其他破火山口。后来在21日,出乎意外的爆发使岛民大感震惊。那时有一个新的火山口形成,随即从地下裂口喷出高达330尺(100米)的火泉。山的一边继续爆裂,许多新的火泉从裂痕喷出。

      火山的爆发已使居民震骇不已,地震更令他们丧胆。只在一小时之内已有80多次地震摇撼该岛。熔岩从火山口外缘蜿蜒流向大岛人烟最稠密的地区元町。熔岩向元町的奔流促使市长植村秀正下令岛民立即从元町疏散。当时该岛南部的波浮地区被认为比较安全。

      “好像原子弹爆炸的菌状云”

      “我们正在喝茶,”伊豆大岛耶和华见证人小组的惟一长老西村次郎回忆说。“不久,一阵大爆炸震撼天空。我出外一看,三原山上空出现一团菌状云,好像原子弹爆炸一般。我意识火山的这次爆发非同小可。我隐约听闻市政局的扬声器有声音发出,由于未能听清楚宣布,于是致电市政局询问。他们说元町区的居民还未接获命令疏散。我知道我们必须吃些东西,于是吩咐太太弄饭去造些饭团。但我还未吃完第一个饭团,疏散令便发出了。

      “我们一家五口,包括我那90高龄的岳母,向港口的露天停车场奔去。人们已在那里排着长龙,准备登船撤离该岛。既然我的岳母年事已高,不能独自行走,我们遂获准较早登船,驶向热海。”

      对有些人来说,离开他们心爱的岛屿并非易事。大岛安老院的84岁高龄针灸师冈村吉治郎已在大岛生活了40年。冈村叙述自己的感受说:“地震十分剧烈,但我认为终会一切无恙的,希望看看这几天的情况如何再说。我已见惯了火山爆发和地震。我并不太过担心,因为知道它总会平息的。但消防员拉着我,强迫我离开当地。我不得不听从。”结果,冈村夫妇和两个女儿,四个孙儿孙女一同离境。

      下令全岛居民疏散

      初时,熔岩只对该岛北部造成威胁,元町区的部分居民被送往波浮地区。南部居民只受到劝谕,要聚集在体育馆或学校里。

      下午5时来到野增体育馆避难的平川力才子说:“我只携带两张毛毡和这个手提包。我以为只会住一夜而已。”她的丈夫林藏挂念他那住近新火山口的患病双亲。他们在忧急之下连忙驾车去接取父母。林藏叙述当时的情形说:“地震十分强烈,我们好像在船上一般。刚好把父母安置在车里时,距离父家数公里以外的地面已有火喷出。”他们先行入住野增体育馆,但后来奉命转往波浮。

      晚上10时50分,市长下令全岛居民疏散。玉置太太叙述:“我们在波浮的第三中学避难,然后奉命行去港口。但波浮的浅水港容不下较大的船,因此我们终于要乘公共汽车前往元町,从那里乘船去东京。”

      到11月22日凌晨5时55分,上万的岛民和游客已全部撤离该岛,市长和职员们也乘最后一艘船离去。伊豆大岛的疏散在大喷火之后5小时即已完成。大部分进行得很顺利和有秩序,市镇官员、派遣船只到大岛进行疏散的船公司和乐于合作的岛民都值得称赞。除了少数例外,他们都敏于服从疏散命令。留在岛上的只有数百名警察、消防员、其他职员和少数拒绝疏散的人。

      可是,疏散者安顿在那里呢?谁照顾他们?岛上的耶和华见证人又如何?

      [第21页的图解或地图]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大岛

      三原山

      东京

      下田

      稻取

      樱岛

      伊东

      热海

      海老名

      [图解]

      大岛

      冈田

      北山

      熔岩流

      第二火山口

      爆发处

      第一火山口

      外轮山

      差木地

      波浮港

      三原山

      野增

      元町

      机场

      [第20页的图片]

      “消防员拉着我,强迫我离开当地”

  • 丧失家园——但却保全性命!
    警醒!1988年 | 2月8日
    • 丧失家园——但却保全性命!

      《儆醒!》杂志驻日本通讯员报道

      第一艘难民船在11月21日晚上到达伊豆半岛沿岸各个港口。后来当局决定要把这批人运往东京,因为大岛是东京市政局的管辖区。市政府和国家当局率先组织救援工作。在伊豆和东京地区以及距离三原山仅50哩(80公里)左右的海老名市分社办事处的耶和华见证人也组织救援工作。

      由于对该事件的新闻报告被经常的电视节目所中断,住在附近的耶和华见证人特别关怀岛上的属灵弟兄和姊妹们。伊东小组的小幡信政和其他的人首先与伊豆地区的见证人取得联络,并且安排接待逃难者的活动。到了当日下午6时30分,伊豆半岛各海港和热海的见证人已准备妥当接待来自大岛的弟兄们。

      西村次郎和四位弟兄大约在晚上10时抵达热海,热海的见证人手里拿着《守望台》和《儆醒!》杂志去迎接他们。既然政府当局尚未决定怎样处理,难民遂获准随意在当地的人家居停。西村一行人首途前往汤河原,当地小组的一位长老是西村的儿子。他们的住宅遂成为大岛小组避难者的联络中心。

      翌晨8时,守望台社海老名分社办事处的分社委员会决定立刻派遣两位分社代表去伊豆区,两位去东京区,以便组织救援工作。

      分社代表们和西村次郎讨论救援工作之际,盐崎满雄携带来自沼津小组的救济物资抵达。逃难者特别感激所获赠的衣物,因为不少人在离开岛上时除了身上所穿的之外没有携带任何衣物。他们也对粮食分派十分感激。

      救援委员会奉派在伊豆和东京以所需的现金分派给大岛小组的成员。委员会同时照顾逃难者们的灵性需要。

      在东京展开救援工作

      11月21日晚上9时55分,在多艘满载逃难者的船向伊豆半岛各城市航行之际,东京市长下令所有逃难者要送往东京。东京三田小组的耶和华见证人长老中村义男受命在当地组织救援工作。中村的住宅遂成为东京的救援工作总部。

      中村请自己小组中的几位成员以及来自品川小组的几位成员一起前往展开救援工作。其中有10位成员在星期六凌晨2时左右离开中村的家,去码头迎接预定从大岛抵达的船只。弟兄们备有标志,上面写着:“耶和华见证人大岛小组的成员,请与我们联络。”

      直至最后一艘船抵达,他们在两个码头之间奔走往来,去迎接抵达的船只。那时已是星期六上午10时左右。中央小组的耶和华见证人也前往另一个码头,因为大岛有些船只会抵达那里。由于不知道哪一艘船会有自己的同工在船上,东京的见证人试图迎接所有来到东京的船。

      川岛一行回忆说:“耶和华见证人是到码头迎接同工的惟一宗教团体。前往接船的惟一其他团体是教师工会。”

      到了星期六黄昏,三田和品川两小组的成员自动搜集衣物和其他救援物资,立刻分派给来自大岛的属灵弟兄。见证人把物品堆在一辆搬运车上,探访逃难见证人所住的多个避难所。来自大岛的见证人以及非见证人均从救援物资得益。

      从别人的关怀获得鼓励

      一位逃难的见证人说:“我们离开大岛时并不知道要往哪里去。可是,我们离船登岸,就看到有个牌子竖起,写着,‘耶和华见证人’。请想象我们多么惊诧和感动!我的太太看到弟兄们亲自来码头接船而感动到眼中含泪。

      “不久之后,我们被安顿在江东区的体育中心,我们致电中村弟兄,接着分社的代表们来到鼓励我们。我们非常感动,感激到非言语所能表达。”

      在这一周之中,救援委员会的成员探访所有容纳见证人的避难中心,察看信徒同工有什么需要。他们发现逃难的见证人已受到当地各小组的妥善照顾。有些圣经学生每天应邀去当地见证人的家中进膳;他们很感激见证人所表现的仁慈慷慨。这些见证人是他们在灾难发生之前素未谋面的。

      疏散的过程十分成功,因为事前有适当的警告发出,居民亦加以听从。但全人类现正面临一场迫在眉睫而远较重大的危险。警告在现今已经发出,向人表明怎样才能逃避这场危险而保全性命。你愿留意这个警告吗?

      [第22页的图片]

      西村次郎查问信徒同工们的下落a

      [脚注]

      a 这位为人深爱的耶和华见证人已于1987年2月逝世。

      [第23页的图片]

      盐崎满雄分配救援物资

      许多逃难者睡在体育馆的冷地板上

  • 你愿留意灾难临近的警告吗?
    警醒!1988年 | 2月8日
    • 你愿留意灾难临近的警告吗?

      有些天灾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不便;有些则对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损毁。通常,这种影响所及的只是地球上的小部分地方和居民,影响也只是暂时的。可是,现今这个世代却正在面临一场普世规模,影响到全人类的灾难。

      不,它并不是超级大国之间的核战,尽管核战是可怕的灾祸。反之,我们所谈论的是上帝所宣示的旨意——他要把一切罪恶从地上除去。

      耶稣在论及这个事物制度末期的预言中透露灾难的规模多么巨大,说:“那时必有大灾难,从世界的起头直到如今,没有这样的灾难,后来也必没有。若不减少那日子,凡有血气的,总没有一个得救的。”——马太福音24:3,21,22。

      保全性命的人

      耶稣把这场普世的灾难与较早时候的一场世界灾难——挪亚时代的洪水——相提并论,他说:“挪亚的日子怎样,人子降临也要怎样。”(马太福音24:37)圣经叙述洪水之前时代的情况是,“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因此耶和华说:“我要将所造的人……都从地上除灭。”——创世记6:5-8。

      至于挪亚,我们在希伯来书11:7读到:“挪亚因着信, 既蒙上帝指示(‘警告’,《新世》)他未见的事,动了敬畏的心,预备了一只方舟,使他全家得救。”挪亚和他的妻子、儿子和媳妇都得以渡过洪水的灾劫而保全性命。

      可是,当时其余的人类却把警告置诸不理。据耶稣说,洪水以前的人照常“吃喝嫁娶,直到挪亚进方舟的日子;他们毫不理会,直到洪水来了,把他们全部冲去。”——马太福音24:38,39,《新世》。

      在罗得的日子,由于所多玛和蛾摩拉的居民罪大恶极,上帝决定要毁灭他们。可是,他们却若无其事地“又吃又喝,又买又卖,又耕种又盖造。”虽然罗得把将临的危险警告他的未来女婿们,但“他女婿们却以为他说的是戏言。”上帝从天上降下硫磺烈火,毁灭了他们所有人。罗得和两个女儿则借着听从警告而得以保全性命。——路加福音17:28,29;创世记19:12-17,24。

      在耶稣时代发出的警告

      在耶稣的日子,犹太人墨守自己的传统而弃绝上帝的道,同时也拒绝承认上帝的儿子为基督(弥赛亚)。上帝决定借着罗马大军对犹太人和他们的圣城耶路撒冷执行判决。关于这件事,耶稣预先提出警告,并且告诉门徒怎样才能逃避这场灾难。他说:

      “你们看见先知但以理所说的‘那行毁坏可憎的’站在圣地,……那时,在犹太的,应当逃到山上。”他又说:“你们看见耶路撒冷被兵围困,就可知道他成荒场的日子近了。那时,在犹太的应当逃到山上;在城里的应当出来;在乡下的不要进城;因为这是报应的日子,使经上所写的都得应验。”(马太福音24:15,16;路加福音21:20-22)那是要采取紧急行动的时候,人甚至没有时间去挽救自己的物质资财。耶稣说:“在房上的,不要下来拿家里的东西;在田里的,也不要回去取衣裳。”——马太福音24:17,18。

      公元66年,罗马大军在迦勒斯将军率领之下围困耶路撒冷,从而应验了耶稣的预言。罗马人已实际挖掘圣殿的墙壁,因而站在犹太人的圣地上。这在犹太人看来是可憎的。耶稣虽已发出警告,但当时门徒并没有机会逃走。可是,后来迦勒斯出乎意外地退兵回国。基督徒就开始逃到山上去。大多数人却依然留在城里不走,其他的犹太人则为了守宗教节期而继续进城。

      在公元70年,当耶路撒冷城中挤满了守逾越节的人之际,提多将军率领大军卷土重来,围困耶路撒冷。城墙终被攻破,圣殿和全城均被摧毁。据历史家约西佛斯声称,当时有1,100万人丧生。9万7,000生还者被卖往埃及和其他地方为奴。这便是没有留意耶稣警告的人的命运。至于听从耶稣的命令逃往城外的人,他们都得以保全性命。

      现在就要听从警告

      耶稣在马太福音24章、马可福音13章和路加福音21章所说的预言其实还有一项较大的应验。要记住,耶稣同时解答了门徒问及耶稣临在有何征象的问题,而圣经将这件事与整个世界事物制度的终结相提并论。(但以理书2:44;马太福音24:3,21)耶稣概要地指出他的复临(或临在)会是肉眼所不能见的,但会以一个征象将其标明出来。这个征象包括战争、饥荒、地震、瘟疫、不法的事增多、门徒受到迫害、列国痛苦、世人因为行将临到地上的事而吓得发昏等。——马太福音24:7,8,12;路加福音21:10,11,25,26。

      谁能否认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世代已经历到这一切日增的灾祸和痛苦呢?为了使世人能够了解这些事情的意义,耶稣预言说:“这王国的好消息要传遍有人居住的大地,对万国作一个见证;然后末日便会来到。”(马太福音24:14,《新世》)耶和华见证人正热心地在普世200多个国家地区,以200种不同的语言,传扬这王国的好消息,向人发出警告上帝执行判决的时候已近了。论到那些目击灾祸痛苦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人,耶稣宣布:“这世代还没有过去,这些事都要成就。”——马太福音24:34。

      留意耶稣的警告并不意味到逃往实际的山上,或逃到世上某些地方;反之这意味到要归向真实的上帝耶和华,认识他为了保全性命而作的安排。你可以借着与提出这项警告的人——耶和华见证人——取得联络而获知这件事。要与他们一起研究圣经,并且和他们联络交往。

      对从火山逃难的上万日本人来说,留意警告若是如此重要,我们现在就采取行动以求获得耶和华的保护而渡过世界末期的大毁灭,无疑更重要得多!

      [第25页的图片]

      罗得和两个女儿因听从警告而逃过毁灭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