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天灾与日俱增?
    警醒!2005年 | 7月22日
    • 天灾与日俱增?

      “我们可以预期,源自气候改变的异常现象,在未来会导致越来越严重的后果。换句话说,我们必须有心理准备,要面对前所未见的气候危机,以及可能损失更多人命财产。……明智之举是:防患于未然,并装备好自己,随时面对巨变。”——《地球》(GEO)年度综论:自然灾害2003年

      2003年夏季,不少欧洲国家都遭受热浪袭击。在比利时、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葡萄牙和西班牙,共有差不多3万人间接因高温而死。在孟加拉、印度和巴基斯坦,季候风来临前的一场热浪,夺去了1500人的性命。在澳大利亚,旱灾和破纪录的高温引发山林大火,烧毁了超过300万公顷的林木。

      世界气象组织说,“在1944年至1996年期间,平均每年只有9.8个风暴形成。但在2003年的飓风季节,大西洋有16个风暴形成,数目远远超过1944-1996年的平均数。其实,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每年的热带气团数目都显著增加,2003年的情况跟这个趋势一致。”这样的情况也一直延续到2004年,一个又一个的飓风横扫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造成极大破坏,有大约2000人丧生,遭风暴蹂躏的痕迹随处可见。

      2003年,斯里兰卡被风暴袭击,导致严重泛滥,逾250人死亡。2004年,西太平洋酝酿了至少23个台风,当中10个吹袭日本,多处灾情严重,超过170人死亡。在南亚地区,季候风带来的滂沱大雨引致洪水泛滥,接近3000万人受影响,当中以孟加拉的灾情最为严重。许多人变成无家可归,有差不多300万人被迫放弃家园,超过1300人死去。

      在2003年,全球也发生了几次强烈的地震。该年5月21日,阿尔及利亚的阿尔及尔遭地震蹂躏,有1万人受伤,20万人痛失家园。同年12月26日早上5时26分,伊朗城市巴姆以南约8公里发生6.5级地震。巴姆百分之70的地方严重受损,4万人死亡,逾10万人家园尽毁。这次地震是2003年最多人死亡的一次天灾。有两千年历史的著名旅游景点巴姆城堡,在地震中变成残垣断壁,使当地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

      整整一年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北部以西的海域发生9级大地震,引发了有记录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海啸。滔天巨浪夺去超过20万人的性命,受伤的、失去家园的就更多了。远至非洲东岸,即震央以西4500多公里的地方,也有人因海啸而死。

      前景黯淡?

      这些惨剧只是未来发生的事的先兆吗?许多科学家认为,人类的活动使地球的大气发生变化,令世界的天气改变,气候变得极端,结果出现跟天气有关的灾难。要是这样,人类的前景就不大乐观了。令问题雪上加霜的是,在一些容易发生天灾的地区,有越来越多人居住,当中有的是个人选择,有的则是迫不得已。

      统计数字显示,在死于天灾的人当中,百分之95都是住在发展中国家的。至于富裕国家,虽然死亡人数较少,但经济损失却占整体的百分之75。由于天灾造成的损失迅速增加,情况严重,有些保险公司甚至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赔偿能力。

      下一篇文章会谈谈,一些导致天灾的自然现象和各种可能令灾情加剧的人类活动。我们也会探讨一下,到底人类有没有意愿和能力,力挽狂澜,令下一代可以在地球上安稳地生活下去。

      [第3页的图片]

      图:2003年的法国。该年热浪袭击欧洲,导致3万人死亡;在西班牙,气温高达摄氏44.8度

      [鸣谢]

      Alfred/EPA/Sipa Press

      [第4,5页的图片]

      2003年,伊朗巴姆发生地震,夺去了4万人的性命;妇女在集体埋葬之地哀悼遇难亲属

      [鸣谢]

      背景和妇女:© Tim Dirven/Panos Pictures

  • 天灾与人为因素
    警醒!2005年 | 7月22日
    • 天灾与人为因素

      车子保养得宜,乘客的安全就有保障。相反,如果不好好爱惜车子,并加以保养,乘客就会有危险了。从某个角度来看,地球的情况也差不多。

      有些科学家认为,人类的活动令地球的大气和海洋发生变化,以致天灾变得频仍,灾情日趋严重,令地球越来越不安全,人类备受威胁。至于前景,看来也不甚明朗。《科学》周刊(英语)一篇社论谈到气候的改变时说:“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安身立命之所,而我们好像正在对地球进行一个规模很大的实验,却不能肯定实验的结果。”

      要明白人类的活动如何令天灾越趋频繁严重,就需要认识一下若干基本的自然现象。比如说,猛烈的风暴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猛烈的风暴

      有人把地球的气象系统比作一副机器,这副机器把太阳能加以转换并分散到各处。由于热带地区吸收的太阳热能最多,因此地球表面出现温差,形成大规模的气流活动。a地球每天自转一周,令潮湿的气流形成旋转的热空气,部分旋转的热空气演变成低气压,而这些低气压可能会形成风暴。

      如果你留意热带风暴的移动路线,就会发现它们总是渐渐远离赤道吹去,常常往南或往北走,也就是移向气温较低的区域。这样,风暴就能把大量的热能由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有助于缓和气候。不过,当海洋上空(气候机器的“锅炉房”)的温度超过大约摄氏27度时,热带风暴就可能吸收到足够的热能,演变成气旋、飓风或台风。气旋、飓风、台风基本上是同样的自然现象,只是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

      美国有史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天灾,发生于1900年9月8日。一场飓风吹袭得克萨斯州的加尔维斯顿市,滔天巨浪导致市内6000至8000人丧生,邻近地区也被波及,死亡人数多达4000人。飓风也把大约3600幢房子夷为平地,事实上,市内的建筑物无一幸免,都遭到程度不一的破坏。

      正如上一篇文章提到,近年有好几场破坏力惊人的风暴。科学家正在研究,这是否跟全球气温上升有关,因为气温上升可能让风暴吸收更多热能,进而增强飓风的威力。可是,天气改变也许只是气温上升的一个征兆而已。事实上,全球气温上升可能已经导致另一个会带来严重后果的现象。

      海平面上升与滥伐森林

      《科学》周刊一篇社论说,“在过去一百年,海平面上升了10至20厘米,而且看来还会继续上升”。这跟全球气温上升有什么关系呢?研究人员指出有两方面可能跟全球气温上升有关。第一,两极的冰层和冰川溶解,导致海洋的水增加。第二,热膨胀,即海水变暖,体积增加。

      属于太平洋群岛的图瓦卢,可能正受着水位上升的影响。《史密森尼学会》月刊说,在图瓦卢首都富纳富提这个珊瑚岛收集到的数据显示,该处的水位在过去十年“平均每年上升5.6毫米”。

      在世上许多地方,人口增加意味着市郊城市化、临时搭盖的房子激增和环境素质下降。这些发展也许会令天灾发生时伤亡人数增加。请看看以下的例子。

      海地是个岛国,人口甚多,滥伐森林的情况由来已久。最近有一则新闻报道谈到,海地虽然经济不佳、政治动荡、社会问题严重,但对国家存亡造成最大威胁的,是滥伐森林。2004年的一场悲剧,暴露了不断砍伐森林的危险。该年,连续多场暴雨导致山泥倾泻(土石流),夺去了几千人的性命。

      《时代》杂志(亚洲版)指出,南亚遭遇天灾时灾情之所以会那么严重,原因是“全球气温上升,及人们建造水坝、滥伐森林和采用刀耕火种的耕种法”。另一方面,砍伐森林也会加速土壤中的水分流失,导致旱灾日益严重。近年,印度尼西亚和巴西都闹旱灾,结果出现山林大火,规模之大前所未见,而那些森林本来是很潮湿,不容易发生火灾的。然而,异常的天气绝不是天灾的唯一成因。深藏地底的能量一旦爆发,也会造成灾害,使不少地方遭殃。

      大地震动

      地壳是由若干板块构成的。这些板块大小不一,并且相对移动。事实上,地壳的板块不断移动,因此地球每年发生的地震可能多达数百万次。当然,许多地震都属轻微,或发生于偏远地区,不为人注意。

      据说,约百分之90的地震都发生于断层,即板块的边缘。不过,远离板块边缘的地方也可能发生震动,虽然这样的情况并不常见,但有时破坏力却十分惊人。据估计,1556年的一场地震是有记录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当时中国有三个省份遭殃,死于地震的人可能多达83万!

      地震也可能引发其他致命的灾害。例如,1775年11月1日,一场地震把人口达27万5000的葡萄牙里斯本市夷为平地。但地震过后,噩梦并未告终。地震不但触发火灾,还令邻近的大西洋发生海啸。高达15米的巨浪以高速冲向里斯本,使该市的总死亡人数超过6万。

      当然,这类天灾的严重程度也多少取决于人为因素。一个因素是高危险地区的人口密度。作家安德鲁·鲁滨逊说:“世上的大城市差不多有一半都位于有地震危险的区域。”另一个因素涉及建筑物的材料和结构。有人说:“真正死于地震的人有限,被倒塌的建筑物压死的人才多。”这句话说得一点不假。然而,如果人们生活贫困,没有钱建造防震的建筑物,又该怎么办呢?

      火山爆发——有利也有弊

      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发表的一份报告说,“当你阅读这几句话时,至少有20个火山可能已经爆发了”。简单来说,板块构造论指出,地震和火山常常出现在类似的地带,例如地壳的裂缝(尤其是海洋里的裂缝)、地壳(地幔里的岩浆穿过裂缝喷出之处)和俯冲带(一个板块沉潜到另一个板块下面的地方)。

      板块沉潜导致的火山活动,对人类构成的威胁最大。为什么呢?有人留意到,这类火山的爆发次数最多,而且常发生于有人居住的地区附近。太平洋边缘遍布数以百计这类的火山,形成一圈火山区,称为太平洋火圈。除此之外,在板块的边缘以外,有些称为热点的地方,在热点上也有少许这类的火山。夏威夷群岛、亚速尔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和社会群岛,看来都是这些火山爆发后形成的岛屿。

      事实上,长久以来,火山在地球的发展史上一直担任着有建设性的角色。一所大学的网页说,多达“百分之90的大陆和海洋盆地都是因火山爆发而形成的”。可是,为什么有些火山爆发异常猛烈呢?

      火山爆发,始于岩浆从地球炽热的内部涌出。有的火山,熔岩以缓慢的速度溢出,不会令人措手不及。但有的火山,爆发时释出的能量比核子弹释出的还要多!为什么呢?火山爆发是否猛烈,取决于火山中岩浆的成分和黏性、岩浆里的过热水蒸气和气体有多少。当岩浆上升到地面时,其中的水蒸气和气体急剧膨胀。如果岩浆的各种成分达到某个比例,火山就会产生猛烈爆炸,就像开启罐装汽水时,汽水从罐内喷出来那样。

      幸好,火山爆发前往往会有些先兆。培雷火山就是其中一个例子。1902年,这个位于加勒比海马提尼克岛上的火山爆发了。爆发前,火山灰被吹到附近的圣皮埃尔市,人们深感不适,惶恐不安,大部分商店一连多天都关门不做生意。虽然如此,由于当地快要举行选举,政治家仍促请居民留下。

      在耶稣升天节,即5月8日那天,许多人都上天主教堂,祈求天主救他们脱离火山爆发的灾害。当日早上不到8时,培雷火山就爆发了,喷出巨量炽热的火成碎屑物,包括火山灰、火山渣、黑曜岩、浮石和高温气体,温度由摄氏200度至500度不等。致命的黑烟冲向山下,掩埋了整个圣皮埃尔市,夺去了差不多3万人的性命。教堂的吊钟熔掉了,海港的船只也烧毁了。这是20世纪的火山爆发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然而,如果人们留意火山爆发的先兆,并及时采取行动,那么遇难的人就不会那么多了。

      天灾越来越多?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在《2004年全球灾难报告》中指出,在过去十年,跟地球物理和天气有关的灾难增加了超过百分之60,又说:“这表明了日后的趋向”。报告是在12月26日之前,即印度洋发生大海啸之前发表的。毫无疑问,如果高危险地区的人口继续增加,森林的面积又继续减少,前景就很难令人乐观了。

      此外,许多工业国家仍然不断把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去,而且程度比以前更加严重。《科学》周刊一篇社论说,各国迟迟不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就像“人染了病,病情日益严重,但却不肯服药。可以肯定的是,日后要付出的代价一定比现在更大”。加拿大一份关于如何减轻灾情的报告谈到这些“代价”,说:“气候改变可说是国际间最普遍、影响最深远的环境问题。”

      可是,对于人类的活动是否导致全球气温上升这个问题,目前各国意见仍未一致,更遑论采取补救行动了。圣经说得一点也没错:“世人……无法确定该走的方向。”(耶利米书10:23)虽然如此,下一篇文章会让我们明白,情况绝非无望。事实上,现今世界苦难重重,人类社会风雨飘摇,正好表明解救将至,纾解在望。

      [脚注]

      a 海洋各区域吸收的太阳能并不一样。水会从暖水域流向冷水域,形成海流,把热能转移到较冷的区域去。

      [第6页的附栏或图片]

      玉米田长出火山来!

      1943年,墨西哥一个农夫发现农田除了长出玉米之外,还冒出了另一样东西。有一天他到田里,看见地面上有很多裂缝。第二天,裂缝中竟长出了一个火山锥。火山锥一星期内长高150米,一年后长到360米。最后,火山锥长到430米就停止了。火山锥加上山原本的高度,整座火山高达海拔2775米,称为帕里库廷火山。1952年,火山突然沉寂下来,自那时以来,就没有再喷出岩浆了。

      [鸣谢]

      U. S. Geological Survey/Photo by R. E. Wilcox

      [第8页的附栏或图片]

      上帝拯救列国免遭灾殃

      饥荒是一种天灾。在古埃及发生的大饥荒,是史上最早的饥荒之一,当时雅各(以色列)的儿子约瑟也正在埃及。这场大饥荒历时七年,范围遍及埃及、迦南地以及其他地区。虽然当时受饥荒影响的范围很广,却没有很多人挨饿,因为上帝在事发前七年已经预告会有饥荒出现。他还启示人在这场饥荒出现之前,埃及会有七年丰收。上帝甚至指引事态,让敬虔的约瑟成为埃及的宰相兼粮政大臣。在约瑟的管理下,埃及人贮存的谷物多得“无法计量”。所以,埃及人不但没有挨饿,而且还有粮食养活“各地的人”,包括约瑟的所有家人。(创世记41:49,57;47:11,12)

      [第7页的图片]

      2004年,海地的男孩在被水淹没的街道上运送食水。滥伐森林导致山泥倾泻

      [鸣谢]

      背景:Sophia Pris/EPA/Sipa Press; 内图:Carl Juste/Miami Herald/Sipa Press

      [第9页的图片]

      许多国家仍不断把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去

      [鸣谢]

      © Mark Henley/Panos Pictures

  • 没有天灾的日子近了
    警醒!2005年 | 7月22日
    • 没有天灾的日子近了

      “孩子啊,孩子的孩子啊,听着!……这山迟早会爆发。这事发生之前,咕隆声不绝于耳,大地震动,隆隆作响,山顶冒烟,喷出火光,天也颤动起来,号啕怒吼。你们要赶快逃命,要是你们不以为意,要是你们视财如命,就会尝到大意及贪婪的恶果。别犹豫,快撇下家园,逃命吧!”

      上述的警告刻在皮蒂奇镇的一个石碑上。1631年,意大利维苏威火山爆发,导致4000人丧命。人们在火山脚下的皮蒂奇镇立碑纪念这件事。《大地震动》的作者安德鲁·鲁滨逊在书中引述了这个碑文。鲁滨逊说:“料想不到,1631年的火山爆发……使维苏威火山成为一个人人熟悉的名字。”他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人们重建皮蒂奇镇时,发现了赫库兰尼姆和庞培的遗址。这两座古城在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时被掩埋了。

      小蒲林尼,一个后来成为总督的罗马人,逃过公元79年的火山爆发。他曾写道,火山爆发前地面不寻常地颤动,像在警告将有大事发生。他和他的妈妈,还有其他人由于留意警告,远离灾区而得以生还。

      警告世人的征象

      这个世界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制度快要结束了。我们怎么知道?因为耶稣基督预告的征象,包括一连串的世事发展,显示上帝施行报应的日子快到了。正如火山爆发前会隆隆作响,山顶冒烟,喷出火山灰,耶稣说在这个制度结束前会有大规模的战争、地震、饥荒、瘟疫等。这些灾祸自1914年以来,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蹂躏地球。(马太福音24:3-8;路加福音21:10,11;启示录6:1-8)

      可是,耶稣除了警告会有灾祸,还提及一个予人希望的好消息。他说:“这王国的好消息会传遍普天下,对所有国族作见证;到时终结就会来到。”(马太福音24:14)请留意耶稣把这王国的信息称为“好消息”,因为上帝的王国,就是以耶稣基督为首的天上政府,会铲除一切人为灾害。不但如此,它也会平息所有的天灾。这确实是个好消息。(路加福音4:43;启示录21:3,4)

      事实上,耶稣在地上时,曾平息了一股强劲的暴风,显示他有驾驭大自然的能力。他的门徒又害怕又惊讶,说:“这个人到底是谁?他竟向风浪下令,风浪竟也服从他!”(路加福音8:22-25)今天,耶稣不再是个平凡的人,而是个大能的灵体。对他来说,控制大自然,不让天灾伤害他的臣民,实在是轻而易举的事!(诗篇2:6-9;启示录11:15)

      有些人可能认为不再有天灾,只是痴人说梦。人的承诺和预测往往落空,使人大失所望。但不要忘记,圣经的预言却不同,总是百无一误地应验。我们也亲眼目睹,有许多圣经预言自1914年以来获得应验。(以赛亚书46:10;55:10,11)不错,圣经预言地球终有一天会天下太平,是绝对可信的。我们要是谨记上帝的话语,听从其中的仁爱警告,留意即将震撼世界的大事,我们也必能享有美好的前途。(马太福音24:42,44;约翰福音17:3)

      [第11页的附栏或图片]

      死去的亲者有什么希望?

      痛失亲者可能使我们悲痛欲绝。圣经记载,耶稣的好朋友拉撒路死去时,耶稣也不禁掉下泪来。然而,耶稣很快就施行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神迹——把拉撒路复活过来!(约翰福音11:32-44)耶稣在传道的早期,曾提出一个令人惊讶的应许:“时候要到,所有在纪念墓里的人都要听见[耶稣]的声音,就出来。”(约翰福音5:28,29)他把拉撒路复活过来,使人类有充分理由相信他的应许。愿所有痛失亲者的人,都能从圣经的宝贵希望得到安慰,知道死去的亲者会在地上的乐园里复活过来。(使徒行传24:15)

      [第10页的图片]

      你有没有留意警告,看出世界已经进入末期了呢?

      [第10页的图片鸣谢]

      USGS, David A. Johnston, Cascades Volcano Observatory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