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像耶和华与耶稣那样团结合一守望台2018年(研读版) | 6月
-
-
以爱和谦卑战胜偏见
8.什么重要原则帮助基督徒维系团结?请解释。
8 耶稣教导门徒的一项重要原则能帮助我们维系团结,这项原则就是:“你们全都是弟兄。”(请读马太福音23:8,9)当然,我们是亚当的后代,所以都是“弟兄”。(使徒行传17:26)另外,耶稣说门徒把耶和华视为天父,所以他们都是兄弟姐妹。(马太福音12:50)不仅如此,每个基督徒都是属灵大家庭的一分子,因为爱和信心而团结一致。因此,使徒常常在信中将基督徒称为弟兄姐妹。(罗马书1:13;彼得前书2:17;约翰一书3:13)a
9,10.(甲)为什么犹太人没有理由因自己的种族而骄傲?(乙)耶稣怎样帮助人战胜种族偏见?(见课文开头的图片)
9 耶稣清楚说明我们该将彼此视为弟兄姐妹,接着他强调谦卑的重要性。(请读马太福音23:11,12)使徒曾因为骄傲而不够团结。人对自己的种族感到骄傲,也会产生问题。许多犹太人因为自己是亚伯拉罕的后代而骄傲,但他们有理由这样认为吗?施浸者约翰告诉他们:“上帝有能力从这些石头中为亚伯拉罕兴起子孙来。”(路加福音3:8)
10 耶稣谴责人有种族优越感,所以当一个抄经士问谁是他要爱的人时,耶稣说了一个比喻。他说有一个犹太人在旅途中被强盗打个半死,他的同胞路过,却对这个不幸的人视而不见,后来一个撒马利亚人看到他,动了怜悯的心,用心照顾他。耶稣说完比喻后,要抄经士向那个撒马利亚人学习。(路加福音10:25-37)耶稣的话显示,犹太人可以从撒马利亚人身上学到怎样爱人如己。
11.(甲)为什么门徒不该对外族人有偏见?(乙)耶稣怎样帮助他们明白这点?
11 耶稣在返回天上前,吩咐门徒要在“全犹地亚、撒马利亚,直到地极”作见证。(使徒行传1:8)他们要完成这项工作,就必须战胜自己的骄傲和偏见。为了帮助他们准备好执行这项大规模的工作,耶稣要门徒留意外族人的美好特质。例如,他称赞一个外族军官显出信心。(马太福音8:5-10)另外,耶稣在家乡拿撒勒时,告诉人耶和华怎样帮助外族人,例如耶和华帮助了撒勒法的腓尼基寡妇和患了麻风的叙利亚人乃缦。(路加福音4:25-27)耶稣不只向一个撒马利亚妇人传道,也在撒马利亚的城里待了两天,因为那里的人想了解耶稣传讲的信息。(约翰福音4:21-24,40)
1世纪的基督徒克服偏见
12,13.(甲)使徒对于耶稣教导一个撒马利亚妇人有什么反应?(见课文开头的图片)(乙)我们怎么知道雅各和约翰还没有学会公正待人?
12 对使徒来说,要放下偏见并不容易。他们看到耶稣愿意教导一个撒马利亚妇人,就觉得奇怪。(约翰福音4:9,27)当时的犹太宗教领袖不会在公开场合对一个妇人说话,更别说是对一个名声不佳的撒马利亚妇人了。使徒劝耶稣吃点东西,不过耶稣的回应显示他全神贯注于跟人谈论真理,所以吃东西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上帝要耶稣向人传道,当然也包括这个撒马利亚妇人。对耶稣来说,传道工作就像他的食物一样。(约翰福音4:31-34)
13 不过,雅各和约翰却还没有学会公正待人。他们与耶稣途经撒马利亚时,要在当地找一个过夜的地方。那里的人不愿接待他们,雅各和约翰就生气地说要降火消灭整个村庄,但耶稣斥责他们。(路加福音9:51-56)如果那个不欢迎外人的村庄在他们的家乡加利利,他们大概就不会那么生气了,看来他们敌视别人是因为偏见的缘故。后来,约翰在撒马利亚的传道活动有很好的成果,他可能因此觉得当初不该那么冲动和鲁莽。(使徒行传8:14,25)
14.弟兄如何解决因语言引起的问题?
14 公元33年五旬节后不久,发生了一件不公平的事。在分配膳食给需要的寡妇时,说希腊语的寡妇被忽略了。(使徒行传6:1)语言上的差异可能是造成问题的一个原因。使徒很快调整,他们委任一些符合资格的弟兄去处理这件事,这些弟兄都有希腊语名字,这可能让那些被冒犯的寡妇比较容易接受。
15.彼得怎样学会待人不偏心?(见课文开头的图片)
15 在公元36年,门徒开始向不同国族的人传道。使徒彼得原本按照传统,只跟犹太人来往,但在上帝表示基督徒不该待人偏心后,彼得就向罗马军官哥尼流作见证。(请读使徒行传10:28,34,35)彼得也开始与非犹太裔的基督徒愉快地用餐和来往。但几年后,彼得在安提阿时,却不愿意与非犹太裔的基督徒吃饭。(加拉太书2:11-14)保罗为这件事责备彼得,彼得显然接受了劝告,所以彼得在写第一封信给小亚细亚的犹太裔和非犹太裔基督徒时,提到爱整个 弟兄团体十分重要。(彼得前书1:1;2:17)
16.早期的基督徒赢得什么好名声?
16 使徒确实从耶稣的榜样学到要爱“各样的人”。(约翰福音12:32;提摩太前书4:10)虽然这需要时间,但他们终究改变了对人的看法。早期的基督徒赢得彼此相爱的好名声。2世纪的作家德尔图良引述一些不是基督徒的人对基督徒的看法,说:“他们相亲相爱……甚至愿意为彼此牺牲生命。”早期的基督徒穿上“新品格”,所以以上帝的观点看人,将所有人视为平等。(歌罗西书3:10,11)
-
-
像耶和华与耶稣那样团结合一守望台2018年(研读版) | 6月
-
-
11.(甲)为什么门徒不该对外族人有偏见?(乙)耶稣怎样帮助他们明白这点?
11 耶稣在返回天上前,吩咐门徒要在“全犹地亚、撒马利亚,直到地极”作见证。(使徒行传1:8)他们要完成这项工作,就必须战胜自己的骄傲和偏见。为了帮助他们准备好执行这项大规模的工作,耶稣要门徒留意外族人的美好特质。例如,他称赞一个外族军官显出信心。(马太福音8:5-10)另外,耶稣在家乡拿撒勒时,告诉人耶和华怎样帮助外族人,例如耶和华帮助了撒勒法的腓尼基寡妇和患了麻风的叙利亚人乃缦。(路加福音4:25-27)耶稣不只向一个撒马利亚妇人传道,也在撒马利亚的城里待了两天,因为那里的人想了解耶稣传讲的信息。(约翰福音4:21-24,40)
1世纪的基督徒克服偏见
12,13.(甲)使徒对于耶稣教导一个撒马利亚妇人有什么反应?(见课文开头的图片)(乙)我们怎么知道雅各和约翰还没有学会公正待人?
12 对使徒来说,要放下偏见并不容易。他们看到耶稣愿意教导一个撒马利亚妇人,就觉得奇怪。(约翰福音4:9,27)当时的犹太宗教领袖不会在公开场合对一个妇人说话,更别说是对一个名声不佳的撒马利亚妇人了。使徒劝耶稣吃点东西,不过耶稣的回应显示他全神贯注于跟人谈论真理,所以吃东西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上帝要耶稣向人传道,当然也包括这个撒马利亚妇人。对耶稣来说,传道工作就像他的食物一样。(约翰福音4:31-34)
13 不过,雅各和约翰却还没有学会公正待人。他们与耶稣途经撒马利亚时,要在当地找一个过夜的地方。那里的人不愿接待他们,雅各和约翰就生气地说要降火消灭整个村庄,但耶稣斥责他们。(路加福音9:51-56)如果那个不欢迎外人的村庄在他们的家乡加利利,他们大概就不会那么生气了,看来他们敌视别人是因为偏见的缘故。后来,约翰在撒马利亚的传道活动有很好的成果,他可能因此觉得当初不该那么冲动和鲁莽。(使徒行传8:14,25)
14.弟兄如何解决因语言引起的问题?
14 公元33年五旬节后不久,发生了一件不公平的事。在分配膳食给需要的寡妇时,说希腊语的寡妇被忽略了。(使徒行传6:1)语言上的差异可能是造成问题的一个原因。使徒很快调整,他们委任一些符合资格的弟兄去处理这件事,这些弟兄都有希腊语名字,这可能让那些被冒犯的寡妇比较容易接受。
15.彼得怎样学会待人不偏心?(见课文开头的图片)
15 在公元36年,门徒开始向不同国族的人传道。使徒彼得原本按照传统,只跟犹太人来往,但在上帝表示基督徒不该待人偏心后,彼得就向罗马军官哥尼流作见证。(请读使徒行传10:28,34,35)彼得也开始与非犹太裔的基督徒愉快地用餐和来往。但几年后,彼得在安提阿时,却不愿意与非犹太裔的基督徒吃饭。(加拉太书2:11-14)保罗为这件事责备彼得,彼得显然接受了劝告,所以彼得在写第一封信给小亚细亚的犹太裔和非犹太裔基督徒时,提到爱整个 弟兄团体十分重要。(彼得前书1:1;2:17)
16.早期的基督徒赢得什么好名声?
16 使徒确实从耶稣的榜样学到要爱“各样的人”。(约翰福音12:32;提摩太前书4:10)虽然这需要时间,但他们终究改变了对人的看法。早期的基督徒赢得彼此相爱的好名声。2世纪的作家德尔图良引述一些不是基督徒的人对基督徒的看法,说:“他们相亲相爱……甚至愿意为彼此牺牲生命。”早期的基督徒穿上“新品格”,所以以上帝的观点看人,将所有人视为平等。(歌罗西书3:1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