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人看不起我警醒!2009年 | 8月
-
-
别人看不起我
“我搬到西班牙的第一年,上小学念书,由于我个子小,班上的同学给我取了很多难听的绰号,我差不多每天都哭着回家。”——珍妮弗,父母从菲律宾移居西班牙
“我转到一个新学校,班上的白人同学想侮辱我,给我取了一些难听的外号。我知道他们想激我,要跟我打架。虽然我没有生气,心里却很难受,觉得被人排斥。”——帝莫西,非裔美国人
“我七岁的时候,尼日利亚的伊博族和豪萨族彼此仇视,发生冲突,这也影响了我。我有一个豪萨族的同学,本来我们是朋友,现在我却开始嘲笑他。”——约翰,伊博人
“我和同伴是海外传道员。有一天,我们向别人传讲圣经的信息时,有些孩子跟着我们,向我们丢石头。他们其实是受到当地教士的唆使,因为教士想逼我们离开那个小镇。”——奥尔嘉
你尝过被人歧视的滋味吗?这样不公平的对待,是不是令你尊严扫地呢?歧视往往出于成见,一个人可能由于肤色、宗教、性别、年纪或家庭经济状况而被人歧视。经常被歧视的人常常提心吊胆,害怕再受到伤害。他们走近一群人、走进商店、到新学校上课或参加社交活动时,都会惶恐不安。
此外,被歧视的人可能很难找到工作,得不到适当的医疗护理,进不了好学校,不能享有某些社会福利,也不能享有某些法律赋予的权利。如果政府认可某种偏见或歧视,还可能会导致种族清洗或屠杀。圣经的以斯帖记有一个古代的例子,是描述一个民族险遭灭绝。请留意,这件事是由仇恨和偏见所引起的。(以斯帖记3:5,6)
虽然有些国家立法禁止人歧视别人,但有些人依然思想狭隘、不容异己。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前高级专员说:“各国签署《世界人权宣言》已有60多年了……但到现在仍不能在全球实践人人平等,人人不受歧视的理念。”这确实令人深感忧虑,因为许多国家都有大量移民和难民涌入,不同种族的人居住在一起,大大改变了社会的结构。
那么,期望人人平等只是一个梦想吗?会不会有一天,不再有偏见和歧视存在呢?接着的文章会解答这些问题。
-
-
寻找偏见与歧视的根源警醒!2009年 | 8月
-
-
寻找偏见与歧视的根源
“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世界人权宣言》第一条
虽然这个宣言的理念很崇高,但偏见和歧视还是继续撕裂人与人之间的团结。这个可悲的情况,不但显示出现在整个人类社会的情况很糟糕,也显示人类是很不完美的。(诗篇51:5)不过,这个问题并非完全没有解决的办法。虽然我们也许无法化解身边人的偏见,但至少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消除自己内心对别人的成见。
首先,我们要承认人人都有可能在不知不觉间对人产生偏见。根据《了解偏见和歧视》(英语)这本书指出,“关于偏见,研究显示有三点很重要:(1)人只要会思考,会说话,多多少少都会对人有偏见。(2)人往往要刻意作出努力,才能降低对别人的偏见。(3)此外,人还要有足够的推动力,才能消除偏见”。
据说,教育是一个最有效的工具,能帮助人战胜偏见。正确的教育可以帮助人了解偏见的根本原因,让我们能够更客观地看看自己对人有没有偏见,而且我们被别人歧视时,正确的教育也可以让我们知道该怎样做才对。
偏见的根本原因
偏执己见的人对事情往往有先入为主的看法,当事实跟他的看法有冲突时,他就会加以歪曲、误解,甚至不理会真相。偏见可能是来自一个人的家庭价值观,这些价值观虽然好像没有什么问题,但其实是错误的;偏见也可能是由于人鼓吹一些对其他种族或文化不正确的观点而产生的。当你想想以下几点,以及沉思相关的圣经原则时,何不同时看看自己的态度有没有需要改变的地方呢?
别人的影响人类天生就喜欢群居,这是好的,因为圣经也说:“孤立自己的人只求满足自私的心愿,并违背一切实用智慧。”(箴言18:1)不过,我们选择朋友的时候也要谨慎,因为朋友会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明智的父母会关心留意自己的孩子跟什么人做朋友。有些研究显示,小孩才三岁大就可能有种族偏见了,他们可能是受到别人的态度、言谈和身体语言所影响。既然孩子这么容易受别人影响,父母就要尽己所能,以身作则,给孩子一个好榜样,因为孩子有怎样的价值观,最主要还是受到父母的影响。
◼ 圣经怎么说?“要教孩子走合宜的路,这样他到老也不偏离。”(箴言22:6)“跟智慧人同行,就有智慧;同愚昧人来往,难免吃亏。”(箴言13:20)父母们请问问自己:“我是不是正教导孩子走上帝视为正确和公正的路呢?我结交的朋友都对我有好的影响吗?我对别人又有怎样的影响呢?”(箴言2:1-9)
国家主义 一本英语词典这样解释国家主义:是一种整体的国民意识,认为自己的国家比其他国家优越,要将本国文化发扬光大,要增进国民的利益,把其他国家的文化和利益置于次位。一个政治学教授伊沃·杜蔡斯克在他写的《列国间的冲突与合作》说:“国家主义使人类分裂,令人难以接受别人的观点。结果,人思考时会以自己国家的利益为出发点,通常先想到自己是美国人、俄罗斯人、中国人、埃及人或秘鲁人,最后才想到全人类的利益,不过他们很少往这方面想。”前联合国秘书长说:“我们今天面对的许多问题,都是由错误的思想所导致的,而其中有些错误思想是在不知不觉间形成的,例如狭隘的国家主义令人相信‘无论如何,国家至上!’”
◼ 圣经怎么说?“上帝深爱[所有种族的人],甚至赐下自己的独生子,好叫凡信从他的人 都不致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3:16)“上帝是不偏心的,无论哪个国族的人,只要敬畏他,行正义,都蒙他悦纳。”(使徒行传10:34,35)请问问自己:“既然上帝是不偏心的,他爱全人类包括我在内,那么,我不是应该效法他吗?要是我说自己是敬拜上帝的人,我不是更该效法他吗?”
种族主义一本英语辞典这样说:“有种族主义的人认为‘每个种族的特色和能力才干都不同,各种族天生就有优劣之分。’”但是,《世界图书百科全书》(英语)却说,研究人员“仍没有找出任何科学证据证明[某个种族比另一个种族]优越”。鼓吹种族主义的人,做出许多极端不公平的事,例如有计划地剥削其他人的权利,这些不公平的事有力地证明种族主义是一种毫无根据的谬论。
◼ 圣经怎么说?“真理会叫你们自由”。(约翰福音8:32)“[上帝]从一个人那里造出万国万族”。(使徒行传17:26)“上帝看人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华是看内心。”(撒母耳记上16:7)请问问自己:“我是不是像上帝那样看待所有的种族?有些人的种族或文化跟我不同,我有没有尽力了解他们呢?”当我们真的了解一个人的时候,就会更容易消除自己对他的成见。
宗教《偏见真面目》(英语)这本书说:“当人想利用宗教来达到[自私的目的],或增加自己民族的利益时,就一定会造成可悲的后果。这时,宗教和偏见其实已合为一体了。”这本书又指出,“一个本来很虔诚的教徒,有可能忽然变成一个很有偏见的人”,这实在令人惊讶。这本书说得不错,因为今天有些教堂限定只有某些种族的人才可以参加,教派之间又充满仇恨和暴力,有的宗教还会煽动恐怖活动。
◼ 圣经怎么说?“可是从[上帝]来的智慧……是促进和睦、通情达理……不厚此薄彼”。(雅各书3:17)“真正崇拜的人会用心灵按真理崇拜天父”。(约翰福音4:23)“要爱你们的仇敌,为迫害你们的人祷告。”(马太福音5:44)请问问自己:“我的宗教是不是鼓励我爱所有人呢?是不是也鼓励我要爱那些可能会伤害我的人呢?不论一个人是什么种族、肤色、性别,或是有多少收入,有什么社会地位,我的教会是不是都欢迎这些人呢?”
自骄心一个人的自尊心如果膨胀到一个程度,变成太自负或自大的话,他就很容易会对人产生偏见。骄傲会使一个人自觉高人一等,看不起教育水平较低或经济环境较差的人。这样的人如果听到有人说自己的种族或民族是比较优越的,他就会赞同这些说法。有些人善于挑拨民族感情,例如纳粹的独裁者希特勒,就善于挑起民众对国家和民族的自骄心,丑化他不喜欢的民族,以争取民众对他的支持。
◼ 圣经怎么说?“凡心里骄傲的人,耶和华视为可憎”。(箴言16:5)“凡事都不要好辩争胜,不要自命不凡,倒要谦卑,看别人比自己优越。”(腓立比书2:3)请问问自己:“如果我听到别人称赞自己的种族时,会不会沾沾自喜呢?听到别人丑化其他种族时,又会不会暗自高兴呢?看见别人比我更有才干,我会嫉妒吗?或是我会替他高兴呢?”
难怪圣经提醒我们:“要保护你的心,胜过保卫一切,因为生命之泉由心而出。”(箴言4:23)一颗纯洁的心是十分宝贵的,所以千万不要让任何东西腐化我们的心!相反,要让心里充满上帝的智慧。只有这样,“思考的能力就保卫你,明辨的能力也保护你,救你免行恶道,远离言语虚妄的人”。(箴言2:10-12)
可是,如果别人对你有偏见或歧视你,你可以怎样做呢?下一篇文章会告诉你。
[第6页的精选语句]
当我们真的了解一个人的时候,就会更容易消除自己对他的成见
-
-
以爱战胜偏见警醒!2009年 | 8月
-
-
以爱战胜偏见
“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这样的宗教团体,这个团体之所以组成不是出于爱国主义,相反,这个团体中的人都是自愿加入的,他们当中不分社会地位、种族和国籍。不论男女,在上帝面前他们都是个别的人,聚集起来敬拜上帝。”——《基督教历史》,保罗·约翰逊著
当真基督教传到整个罗马帝国时,人们看到一件令他们惊讶的事,就是不同国族的人和睦相处,团结一致地崇拜上帝,组成一个国际性的属灵大家庭。这个“家庭”之所以能够团结和睦是因为他们彼此真心相爱,这种爱绝不是一时感情用事,而是因为受到上帝教导,认识圣经的原则而产生的。
耶稣基督借着自己说的话、做的事来教导人认识圣经的原则,他曾被人憎恨过、歧视过。(彼得前书2:21-23)比如说,耶稣来自加利利,而加利利人大多是农夫和渔夫,这些人都受到耶路撒冷的犹太宗教领袖所鄙视。(约翰福音7:45-52)虽然如此,耶稣却是个出色的导师,他深受平民百姓的尊敬和爱戴。由于这样,犹太宗教领袖非常嫉妒他,还说他的坏话,甚至想办法杀死他!(马可福音15:9,10;约翰福音9:16,22;11:45-53)
可是,耶稣并没有“以恶报恶”。(罗马书12:17)犹太人的法利赛派非常反对耶稣,但当有法利赛派的人私下来见耶稣,诚恳地请教他,他也会温和地回答他们。(约翰福音3:1-21)耶稣还会跟法利赛派的人一起吃饭,包括一个对他有偏见的法利赛派的人。我们怎么知道这个人对耶稣有偏见呢?根据当时的习俗,主人会给客人一些水来洗脚,但这个法利赛派的人却没有这样做。耶稣有没有因此而生气呢?没有。他反而利用这个机会帮人上了宝贵的一课,让人知道什么是怜悯和宽恕。(路加福音7:36-50;11:37)
耶稣也爱卑微的人
耶稣说过一个很多人都听过的比喻,就是关于一个好心的撒马利亚人,这个撒马利亚人出钱帮助一个被人打又被人抢劫的犹太人。(路加福音10:30-37)为什么这个撒马利亚人所做的事值得称赞呢?因为在当时,犹太人和撒马利亚人彼此仇视。犹太人骂人时会说对方是“撒马利亚人”,有一次他们甚至骂耶稣是“撒马利亚人”。(约翰福音8:48)由于当时的背景,耶稣这个比喻非常震撼人心,让人一听就知道要爱所有人,待人不可偏心。
耶稣不是光说不做的,他亲自医好了一个患麻风病的撒马利亚人。(路加福音17:11-19)此外,他也亲自教导那些想了解真理的撒马利亚人。有一次他甚至跟一个撒马利亚妇人谈了很久,这件事在当时是很令人惊讶的。(约翰福音4:7-30,39-42)为什么呢?因为犹太人的拉比(宗教导师)严守教条,他们绝对不会在公众场合跟任何 女性说话,就算是自己的近亲也一样,更别说是撒马利亚的妇女了!
如果一个人以前曾对人有偏见,但现在却很努力消除自己的偏见,那么上帝会怎样看这个人呢?关于这个问题,圣经透露了一些事,可以给人很大的安慰。
上帝对我们很有耐心
公元1世纪,由于犹太人长久以来都歧视非犹太人,所以许多犹太裔的基督徒都受到这种态度影响。后来很多非犹太人都成了基督徒,这可能会令会众分裂,那么耶和华怎样处理这个情况呢?他很有耐心地教导基督徒的会众。(使徒行传15:1-5)耶和华这么忍耐,终于得到很好的结果。正如这篇文章一开始指出,公元1世纪的基督徒“当中不分社会地位、种族和国籍”,结果“各群会众信心日益稳固,人数天天增加”。(使徒行传16:5)
我们学到什么呢?就是不要灰心放弃,要继续倚靠上帝,上帝会慷慨地赐智慧和力量给那些“怀着信心不断祈求”的人。(雅各书1:5,6)你还记得第一篇文章提到的珍妮弗、帝莫西、约翰、奥尔嘉吗?当珍妮弗升上中学的时候,她已经是个成熟的基督徒了,而且她也学会当别人嘲笑她的种族或她的身高时,就不要理会那些人。不久之后,班上的同学就转移目标攻击另一个女孩子,珍妮弗就替她说话,又安慰她。
当帝莫西的同学嘲笑他的种族时,他又怎样保持冷静、不生气呢?他说:“我是怕耶和华上帝的名受到羞辱,我也一直记得‘要以善胜恶’,不要让恶胜过我们。”(罗马书12:21)
约翰也不再歧视他豪萨族的同学了。他回忆说:“我十几岁时有一些豪萨族的朋友,我还跟其中一个朋友一组,一起完成一个作业,我们合作得很愉快。现在我不会因别人的种族而排斥他,相反,我会真正去了解这个人。”
奥尔嘉和她的同伴做海外传道工作时,遭到当地人恶意的反对,但她们没有害怕。相反,她们还是继续传道,深信有些人会喜欢圣经的信息,后来真的有许多人反应良好。奥尔嘉说:“大概50年之后,有个先生来找我,还带了一个很漂亮的袋子给我,袋子里面有一些小石头,每个石头上面都刻了一个基督徒的品质,例如良善、仁慈、爱心、和平。然后他告诉我,50年前我传道时,有些男孩子向我丢石头,他就是其中一个,现在他已是我的基督徒弟兄了。他和妻子除了送我一袋石头之外,还送给我两打白玫瑰。”
不再有偏见和歧视!
很快世上就不再有偏见和歧视了。为什么呢?一个原因是,未来这个地球只会有一个统治者,就是耶稣基督,“他行审判并不单凭眼见”。(以赛亚书11:1-5)还有,届时在地上受耶稣统治的人会十全十美地表现出他的品质,因为他们全都会受到耶稣和天父耶和华上帝的教导。(以赛亚书11:9)
今天,上帝地上的子民已受到上帝和耶稣的教导,他们已准备好在将来地上全新的制度里生活。你也可以受到上帝教导,这个学习圣经的安排是免费的,何不也试试学习圣经呢?a没错,上帝是不偏心的,“他的旨意是要各种各样的人都可以得救,确切认识真理”。(提摩太前书2:3,4)
[脚注]
a 如果你想在你方便的时间、地点免费学习圣经,请与你附近王国聚会所的耶和华见证人联络,或者写信到本刊第5页列出的合适地址,也可以浏览耶和华见证人的网页,网址:www.watchtower.org
[第8页的精选语句]
很快偏见和歧视就不会再撕裂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了
[第8,9页的附栏或图片]
生活上的实用圣经原则
◼ “对谁都不要以恶报恶……总要以善胜恶。”(罗马书12:17-21)这节经文强调什么呢?即使别人对你不好,也不要“以恶报恶”,反而要以好的态度对他。耶稣说,有些人无缘无故地恨他,但他却没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约翰福音15:25)
◼ “我们不该自命不凡……彼此妒忌。”(加拉太书5:26)妒忌和骄傲都会损害人的灵性健康,还往往会引起仇恨和偏见。(马可福音7:20-23)
◼ “所以,在一切事上,你们希望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得怎样待人。”(马太福音7:12)请问问自己:“我希望别人怎样待我呢?”你也要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不论别人的年龄、肤色、语言或文化是否跟你一样,你都要这样待他们。
◼ “你们要彼此乐意接纳,就像基督乐意接纳了我们一样”。(罗马书15:7)你有没有试试多认识一点那些跟你的背景和文化不同的人呢?如果他们是基督徒同工,你是不是更应该了解他们呢?(哥林多后书6:11)
◼ “就算我父母离弃我,耶和华也必收留我。”(诗篇27:10)无论别人怎样待你,只要你不离弃上帝,他就永不会 离弃你。
[第7页的图片]
一个有爱心的撒马利亚人主动帮助一个被人抢劫的犹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