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别人崇拜上帝守望台1989年 | 2月15日
-
-
16,17.(甲)什么两种情势可以成为作出不同宣布的理由?(乙)这项宣布具有什么性质?
16 有时犯过的未受浸传道员对仁爱的协助没有反应。或者未受浸的传道员决定他不想继续进至受浸的地步,于是通知长老他不想再作传道员了。长老应当怎样行呢?既然这些人其实尚未成为受上帝所赞许,会众就不会采取开除的行动。把不肯悔改的犯过者开除的安排只是对那些“称为弟兄的人”——意即受了浸的人适用。(哥林多前书5:11)可是,这意味到会众对过犯不予理会吗?不然。
17 长老们负责要“牧养所照管的上帝羊群”。(彼得前书5:2)两位提出帮助的长老若决定未受浸的犯过者不肯悔改,因此没有资格作传道员,他们就会通知当事人。d如果未受浸的人告诉长老他不想再作传道员了,他们便会接受他的决定。在这两种事例上,会众的服务委员会可以在适当的时候作出一项简单的宣布,说:“___已不再是好消息的传道员了。”
18.(甲)作了这样的宣布之后,基督徒在决定怎样行之际会将什么事紧记在心?(乙)我们必须完全避开以往曾犯过的未受浸传道员吗?
18 在此之后,见证人会对当事人有什么看法呢?在较早时候他是个参加聚会的“非信徒”。后来他想成为好消息的传道员,而且也具备资格。但现在情形已改变了,因此他再次是个世俗的人。圣经并不要求见证人避免与这样的人说话,因为他并没有被开除。e即使如此,基督徒仍会对这样一个不敬拜耶和华的世俗人保持谨慎,正如以色列人对未受割礼的外族移居者所为一般。这种谨慎有助于保护会众不致受“一点面酵”——腐化的影响——所伤害。(哥林多前书5:6)犯过者后来若表示衷诚渴望有人与他研读圣经,而长老觉得这是适当的事,就可以作出这样的安排;也许这可以帮助他再次体会到与耶和华的子民一起敬拜上帝是多大的权利。——诗篇100篇。
19.在有些事例上,长老可以怎样私下提出进一步的帮助?
19 长老若察觉一个这样的人对羊群形成异乎寻常的威胁,他们可以私下警告受影响的人。例如,以前的传道员可能是个犯了纵酒或不道德的罪的青年。虽然已向会众宣布这人不再是个未受浸的传道员,他可能仍试图与会众里的青年人作社交往来。在这种情形之下,长老会私下对受威胁的青年人的父母谈及这件事,也许同时与受威胁的青年人谈谈。(希伯来书12:15,16;使徒行传20:28-30)
-
-
帮助别人崇拜上帝守望台1989年 | 2月15日
-
-
e 以前我们完全避免与犯罪不肯悔改的未受浸者交谈。虽然正如以上所作的调整表明,现在我们无需这样行,但我们却仍然应当留意哥林多前书15:33的劝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