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96 3/22 16-20页
  • 你想跟眼镜蛇见见面吗?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你想跟眼镜蛇见见面吗?
  • 警醒!1996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被蛇咬伤
  • 耍蛇人
  • 蛇科公园教益良多
  • 眼镜蛇
    洞悉圣经(下册)
  • 斯里兰卡的眼镜蛇闻声起舞
    警醒!1994年
  • 当心,有蛇!
    警醒!1982年
  • 有关蛇的常见谬论
    警醒!1998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6年
《警》96 3/22 16-20页

你想跟眼镜蛇见见面吗?

《儆醒!》杂志驻印度通讯员报道

你喜欢这样做吗?大部分成年人也许会说不。可是,小孩子的反应倒不尽相同。事实上,孩童以至动物并非天生就对蛇类,包括眼镜蛇,加以抗拒。对蛇的疑惧时常是由一些不尽不实的报道,受夸大的故事,神话以及误解所促成的。

当然,我们邀请你跟眼镜蛇见见面,意思是保持一段安全距离才这样行!眼镜蛇毒性剧烈,我们绝不应走上前去,用手抚摸它。况且眼镜蛇也不会恭候我们光临;反之,它一听见我们走近,就会赶快逃往安全的藏身之所。因此,只要能够了解一下关于这种有趣生物一些引人入胜的知识,我们也就应该满足了。

眼镜蛇是爬行生物,属大毒蛇亚目之下的眼镜蛇科,即泛指一切有沟状毒牙的毒蛇类。眼镜蛇约有12种,分布地区由澳大利亚至亚洲的热带地区,从非洲到阿拉伯,以及温带地区。至目前为止,在眼镜蛇中,最令人望而生畏的要算是眼镜王蛇,或名树神。它体长由3米至5米不等,是世上最巨型的毒蛇。它喜欢栖息于矮树丛和雨水充足的沼泽里。在南中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以及印度部分地区均可见得到。它有乌黑色的尾巴,在呈青黄色的身上带着有色的横纹,这些斑纹随年岁逐渐变成深茶青色。在它膨胀的颈部,布满了一组一组细小的斑点,使它看上去颇为漂亮夺目。

其他种类的眼镜蛇平均体长为一两米。一种在印度土生土长,在当地十分常见的眼镜蛇颈部有独特的标志,形状酷似戴上一副眼镜。它的颜色有黑色,有深褐色和黄白色,颈部则是深色粗横条纹,全身布满黄白斑点的条纹。在斯里兰卡、印度东部和东北部生长的独眼眼镜蛇颜色则较浅,颈部较圆、较细小,且只有一个白圈,故被称为独眼眼镜蛇。在印度西北部以及巴基斯坦,有一种乌黑色的眼镜蛇。非洲的特产是唾蛇及埃及眼镜蛇;后者颜色黝黑,颈部特细,据称很可能是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用以自杀身亡的小毒蛇。

蛇类互受一种独特的麝香所吸引,只与同类交配。眼镜蛇比其他蛇类较富温情,雌雄一生相伴。雌性的眼镜王蛇是少数会筑巢的蛇类之一。它把树叶堆成约30厘米高的窝,在那里产下20至50枚蛇卵后,就用身体把窝整个包起来。这样,它不吃不喝的度过两个月的孵化期,而雄性眼镜蛇也会伴随在侧。其他不筑巢的眼镜蛇则会留在蛇卵附近守卫,予以保护。

小蛇利用破卵齿把蛋壳撕裂,破壳而出,破卵齿则会在稍后脱落。这个时候,新生的小蛇已长有发育完整的毒腺和毒牙,可以完全自立了。它们不断伸出舌头,舔舔周遭的泥土,然后把化学信息传送往上颌一个称为犁鼻器的器官去。这个器官与蛇的嗅觉相连;一旦配合了味觉与嗅觉的功能,它们就能够自行觅食、觅偶以及避开敌人的侵袭。

小蛇成长迅速,不久它已把变得紧绷绷的外皮脱去。这种不寻常的蜕皮现象还会不断重复,因为眼镜蛇终其余生都会继续成长,寿命可长达20年。蜕皮前的一两周,蛇会进入昏睡状态,肤色变得灰暗,眼睛呈混浊的蓝色。突然,它的眼睛闪闪发亮,蛇一把头往石上摩擦,旧皮随即自口部裂开。这个时候,整条蛇就仿佛从旧皮里走出来一般,因为它的外皮从盖着眼睛的透明膜起以至尾部,会由内而外脱落。现在,一条生气勃勃、皮质光润、面貌一新的眼镜蛇已作妥准备,可以进行它日常的活动。

气温对眼镜蛇影响至大。天气一旦转凉,它们的行动就变得缓慢,最后甚至陷入昏睡状态,要等到气温上升,它们才稍微移动一下身体。然而,过高的温度却又足以致命。除了巨型眼镜蛇以蛇为食物之外,其他眼镜蛇主要以捕食大老鼠、耗子、青蛙、蜥蜴、雀鸟以及其他小动物来维生。一旦有猎物就擒,它就先射出毒液,使其动弹不得。由于蛇天生没有咀嚼食物的功能,所以它只有把整只动物吞下。蛇皮极具弹性,下颚更可随意扩张,因此蛇可吞下比自己的头大两三倍的食物。为了在猎物充塞口部之际能够继续呼吸,它会把气管的入口向前伸,越过障碍物,一如泳客借助通气管呼吸一般。这个时候,两排向后弯曲的牙齿会合力把猎物推进身体里。蛇会找一处安静的地方,在那里慢慢地把食物消化,也许一连几天不再进食。事实上,眼镜蛇能几个月不吃东西,只靠摄取身上的脂肪来维生。

蛇生性谨慎。(可参看马太福音10:16。)眼镜蛇有两种自卫方法:一是逃走,也许爬进石缝中,或者返回由鼠洞改建而成的巢穴去;二是动也不动,使敌人难以察觉。假如跟敌人狭路相逢,它就把全身竖起,使颈部膨胀,发出嘶嘶之声以吓退敌人。以口咬人只是别无他法时才用上的武器。

被蛇咬伤

在非洲及亚洲的乡郊地区,大部分被蛇咬伤的人很少向有关当局报告。可是,看来在全球各地,每年被毒蛇咬伤的人数约有一百万之巨。就被蛇咬伤致命的百分率而言,印度可说高踞榜首——每年约有一万人——而绝大多数更可能是被眼镜蛇所伤。被眼镜蛇咬伤的个案中,有百分之10是致命的。

眼镜蛇比其他蛇类动作较慢,因此身手敏捷的獴正是捕杀眼镜蛇的克星。它先向蛇扑去,经过一番左闪右避,眼镜蛇就已被弄得疲惫不堪、不知所措。这个时候,它从后面来一个突袭,于是轻易把眼镜蛇的颈骨折断。其他种类的蛇会在身体蜷作一团时发动攻击,使人难以估计它身体可及的范围;可是眼镜蛇却把身体竖得直直,往下发动攻势。故此,只要能估计一下它体长所能及的距离,再加上它的动作较为缓慢,人可以趁机脱险。

有些眼镜蛇以射出毒液作为自卫的方法,南非的黑颈唾蛇以及在印度东北部的眼镜蛇便是一例。它们把身体竖直,将毒牙瞄准对方,毒液随着喷出的空气,化成两阵烟雾,射程可远达2米以外的范围。毒液如果只沾上皮肤倒无大碍,但若射进眼睛,则可能导致暂时性失明,若不及时清洗,更可能使人永久失去视力。说来奇怪,眼镜蛇看来总是以眼睛作为攻击的目标。

假如你不幸被蛇咬伤,又该怎样应付呢?蛇的两颊有毒囊,毒液是透过它前面两只短小、中空而固定的毒牙被挤压出来的。毒牙先咬破表皮,然后把毒液注入人体,原理跟皮下注射器的作用一样。惟一有效的药物是抗蛇毒素,它是由四种不同的毒蛇液制炼而成的。在20世纪早期,印度是首个广泛使用抗蛇毒素的国家。制成粉状的抗蛇毒素无需冷藏,五年内依然有效;只要重新加进水分,即可注射入人体内。

被蛇咬伤的征状是伤处会出现红肿和螫痛,人会感到视力模糊,身体摇晃不定,喉部麻痹,呼吸减慢。假如人体内有大量毒液,又不立即加以诊治,这个人两小时内便会毒发死亡。

耍蛇人

以耍弄毒蛇娱人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娱乐表演。这种玩意除了在东方流行之外,也成了西方马戏团的表演项目之一。眼镜蛇因为颈部形状独特,生性紧张,是耍蛇表演者的宠儿。此外,样子特出如皇族蛇以及红沙蟒也有被用来作表演的。熟练的耍蛇艺人一吹起笛子,眼镜蛇就从篮中竖起头来,把颈部扩张,摆出一副防卫的姿态。眼镜蛇注视着耍蛇人的一举一动,随他的动作来移动,保持高度戒备。大部分眼镜蛇的毒牙在表演前已被脱去,可是有些人却喜欢冒险耍弄未脱牙的毒蛇。

在古代印度,巡回表演的耍蛇人善于讲述各式各样的宗教见解和神话,使他们广受欢迎。今天,较容易赚钱的方法是在酒店门外表演,因为这样可以吸引到不少喜欢拍照留念的游客。此外,有些耍蛇人更会登门造访,向住户解释他的大花园最容易成为蛇类藏身地点。一旦酬金酌定,捕蛇行动随即展开。耍蛇人迅速消失于树丛中;接着,阵阵笛声传来,再过不多久,他已手里拿着一袋蛇回来,任务遂告完成。当然,住户应该监督工作的进行,或者至少先检查一下他带来的物品,以防他携蛇行骗!

蛇科公园教益良多

蛇科公园有助加强公众对于爬行生物的兴趣。这类公园不单赞助研究工作、就预防及治疗蛇咬进行教育,同时也致力保护蛇类生物,以免它们因为人类的贪婪与无知受到伤害。人类捕杀眼镜蛇,主要是为了那些漂亮的蛇皮,它们可被制成皮带、皮袋、皮鞋以及其他贵重物品。在印度,每年为供应皮革业需求而被滥杀的蛇,数目高达1000万条。蛇被宰后必须立即剥皮。印度人以植物颜料替蛇皮上色,上蜡,有时甚至上漆,使蛇皮保持润泽而且防水。

眼镜蛇对人的价值极高,无法估量。由于蛇捕食老鼠和其他害虫,它其实保护了数以吨计的谷物免受破坏。它的毒液则可制成抗蛇毒素、镇静剂以及其他许多药物。位于孟买的塔塔癌病纪念学院现正研究以眼镜蛇毒液对付癌细胞的效用。

跟眼镜蛇的这次会面有令你大开眼界吗?它们美丽夺目、用途广泛、生性谨慎、善于自卫。对它们了解多一点点无疑令我们更懂得赏识在动物世界中,这个饱受诬蔑的族类。

[第19页的附栏]

对蛇的尊崇与迷信

敬奉蛇神的宗教习俗自古已有,源远流长。当考古学家发掘到最古文明之一的摩亨约-达罗时,他们发现这里的印玺上亦刻有蛇的图形。从公元前三千年以降直到今日,印度的千百万人对眼镜蛇均怀着一种带有迷信的敬意。饶有趣味的是,许多关于眼镜蛇的故事其实是一些史实经人渲染歪曲之后,改编而成的神话故事。

其中一个创世“故事”讲述宇宙起初如何丝毫没有半点亮光。后来,从漆黑一片的宇宙汪洋中,光芒万丈的神毗湿奴首先被造,接着天地阴府也相继出现。剩下的残余物资则被用来造了一条巨大无比的眼镜蛇舍沙(意思是剩余部分)。据说,舍沙共有5至1000个头。神像则把毗湿奴绘画成卧在盘蜷着的舍沙身上,舍沙的众多蛇头更成了遮荫的屏障。舍沙一打呵欠,地就大大震动;每到一个时代结束,舍沙就从口中喷出火与毒液来,把当时的世界消灭。

印度教的神话则提到住在纳加洛克,或名帕塔拉,的阴府里一个蛇族,称为纳加斯。猿神哈努曼声称在“至善时代”,人皆圣善,世上只有一种宗教,全无邪魔鬼怪,也没有纳加斯族。蛇族统管地上一切财富,它们知识渊博,法力无边。舍沙,亦名瓦素基,则受众神所托,要把一湖乳液制炼成仙露,一种令人长生不老的玉液琼浆。至于由纳加斯族所掌管的阴府,则被誉为极乐之地;战死沙场的勇士获得保证,会在那里享尽难以想象的福乐。

可是,神话中的眼镜蛇却并非全都是善良的。其中一个“故事”叙述毗湿奴的化身克里希纳,跟穷凶极恶的蛇魔卡利亚之间的一场决战。大获全胜的克里希纳在宗教图像中被绘画成把一只脚踏在蛇魔的头上。

纳加斯族的女王,马纳沙,又名迪不加玛,则是妇女争相崇拜的对象,目的是要保护子女免受蛇咬所伤。每逢庆祝纳加帕查米节时,拜蛇的虔诚信徒会把奶和血倒在蛇的神像之上以及蛇洞里。妇女则在神殿里崇拜和供奉石制或银制的蛇像,为求生得男婴。

以眼镜蛇为题材的电影

在印度,关于眼镜蛇的神话是十分叫座的电影题材——自1928年以来,以眼镜蛇为题而拍成的电影共40出之多。普遍而言,眼镜蛇被描绘为一个维护美德,救助信徒,拔恶除奸的守护神。以伊卡达里眼镜蛇为题的剧本尤其广受大众欢迎。这种蛇据称能化身为人。它们终生只与一个配偶厮守。假如配偶被杀,它能够在配偶的眼睛里窥见凶手面貌,于是一场复仇大追踪遂告展开。这种情节绘影绘声,自然成为不少剧本的依据。至于电影的内容,则非常侧重于蛇舞表演;当类似耍蛇者所吹出的音乐响起时,舞蹈员会模仿蛇姿起舞,有时甚至会在地上像蛇一般滑动。

一出名为《沙克蒂》的纪录片在印度举行拉贾斯坦邦节时摄制。这个节日在每年八月举行,成千上万的拜蛇信众会齐集于这片沙漠上。在似火的骄阳烤晒下,气温达到华氏122度(摄氏50度)的高温,这些信徒一面用铁杆鞭打自己,一面用肚腹在灼热的沙上爬行超过两公里,一直朝着蛇神戈加的神殿进发。戈加是公元10世纪的一位国王,据称他曾诱骗来犯的回教徒敌军走进一个满布毒蛇的区域,敌军被毒蛇所咬,最后全军覆没,戈加由此拯救了自己的国民。

[第20页的附栏]

被眼镜蛇所救

在印度的瑟斯图尔村,有两个家庭的确大有理由要感谢一条眼镜蛇。1993年9月30日,大约在清晨3时50分,他们给一条眼镜蛇的嘶嘶声吵醒了,眼镜蛇顿时溜出房子外。他们于是跑到田间去追赶蛇,为要将它打死。到了清晨4时,印度中部突然发生一场可怕的地震,他们的村子顷刻给夷为平地,差不多无人生还。然而,那两个家庭却逃过大难,这全赖那条眼镜蛇预先发出警告!

[第16,17页 的图片]

亚洲眼镜蛇的前后外观

附图:一条黑色的眼镜蛇在温暖的石头上作日光浴时,把颈部扩张起来的姿态

[鸣谢]

Pictures on pages 16 to 20: A. N. Jagannatha Rao, Trustee, Madras Snake Park Trust

[第18页的图片]

黑色眼镜蛇的前后外观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