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围墙倒塌了”
    警醒!1991年 | 7月8日
    • “围墙倒塌了”

      “谁相信能有这样的事呢?”“我从未想过可以在今生看见这件事发生!”究竟什么事引起这些评论呢?原来是丑恶的柏林围墙以及它所代表的一切由1989年11月起被人摧毁了。a柏林的市民蜂拥进入西柏林,有的要品尝资本主义的奢华宴乐,有的要与家人共叙天伦。

      堤的这个缺口导致整个水闸崩溃。许多人觉得东欧将会物换星移,景况不再!

      冷战结束了?

      比柏林围墙倒下更为重要的是分隔东、西双方的意识形态之墙的倒塌。忽然之间,冷战销声匿迹了。情况正如退役美国陆军上校戴维·哈克沃思在《新闻周刊》写道:“冷战已成过去。今日甚至最死硬派的仇共[产党]人士也承认冷战已经结束。”

      按德国报章《斯图加特日报》报道,甚至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1990年7月的伦敦会议中也确认冷战已经终止。《德国论坛报》在“大西洋同盟国向冷战时代作最后话别”的标题下引用《斯图加特日报》说:“[与苏维埃集团国家]对抗了41年后,北约的16位领袖为新策略铺路,向冷战时代作最后的话别。……仇视被合作所替代。……安全和稳定……再不是主要用军事方法去维持,而是由一个讲求平衡、对话和全欧合作的政策来维持。”威胁和平的冲突地区已从欧洲迁移到中东去。

      民主何价

      号称人民有自由选择的民主政体是时下最流行的政治路线。差不多每一个人都趋之若鹜,争相效学。然而民主是要付出代价的。东、西双方关系的改善和资本主义的民主政体并不便宜。《亚洲周刊》(英文)的一篇社论说:“许多不该再称为苏维埃集团成员的国家在经济上分崩离析,……民主是要付出代价的。……民主有许多优点,可是完全的稳定却不是它的优点之一。”目前的改变带来了较为自由民主的社会,但谁正为这些改革付出代价呢?

      在波兰、东德及其他地方,有千百万人发现,由中央控制的经济制度改变为自由市场体系会在起初的阶段带来失业和艰苦。随着工业界力图精简,增强竞争力,冗员便被解雇了。社会其他行业,诸如军事工业和军械业,也连带受到严重影响。怎会如此呢?

      东、西双方彼此的恐惧和敌意既日渐消退,维持庞大军队的需要也随之减少。数以十万计的士兵及他们的家人现在要尝试适应平民生活及其种种压力。国防预算开支可能削减。兵工厂接到的订单可能减少,而制造商可能需要分散生产。工人也许要迁到其他地区和学习新技术。

      在东欧,这项难以置信、动荡不安的变化促成了一个基本上簇新的国际局面。这一切是怎样发生的呢?

      关键性的词语,关键性的变革

      苏联改弦易辙表现不干预的态度乃是促成这些变革的关键。以往,苏军入侵匈牙利(1956)和捷克(1968)的阴影一直抑制着东欧的改革力量。可是波兰在80年代经历到团结工会的挑战,整个国家得以迈向一个较为民主的政体,这表明以往苏联的军事干预政策已经改变了。波兰的经验显示,共产主义的大磐石存有裂缝,而和平、逐步的改革是可以借着付出一定代价而获致的。但是,什么使这一切成为可能呢?

      按照若干政论家的说法,促成东欧种种变革的一个基本因素是苏联在总统米哈伊·戈尔巴乔夫领导下所采纳的务实政策。1990年2月,戈尔巴乔夫说:“苏联共党引进了体制改革,并且最先倡议改革的概念和政策。在这个基础上,国内发动了种种深远的革命性改变,影响到民生的所有范畴,人民的所有阶层。……在体制改革的架构下,发生着种种急剧的转变,在规模和创意方面都绝不寻常。”

      《亚洲周刊》(英文)评论说:“今天,尽管有个别倒退情况,[戈尔巴乔夫的]开放和体制改革运动激励了在匈牙利、波兰和苏维埃集团各处的改革派。”格拉斯诺斯特(开放)和佩雷斯特莱卡(体制改革)这两个关系重大的俄文词语,自1985年戈尔巴乔夫在苏联当政后便纳入了世界词汇中。这两个词代表着共产世界里一般人对施政的新看法。

      政论家菲利普·马可维斯曾在保守的法国报刊《巴黎日报》论及捷克的改革,说这些事之能发生,“全赖莫斯科,因为显而易见的是:苏联不仅是容许改革发生而已,而且还确保捷克可以像其他人民民主国家一般摆脱以往的束缚。……在布拉格和东柏林,盛大的群众游行引发了改革,人民上街迫使政府让步下台。”

      结果好比一个政治性的圣海伦斯火山爆发,民主和独立在短短几个月内遍布整个东欧版图——波兰、东德、匈牙利、捷克、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

      德国统一——是福是祸?

      许多欧洲人士正在思量这个问题的答案。两德于1990年7月在货币上统一,在10月达致政治统一。这固然使千百万人欢欣鼓舞,但同时有很多欧洲人却对此忧心忡忡。这包括一些东德人在内,他们也许要把居住的房屋归还给住在西德的前度业主。纵使某些英国领袖表示有所保留,一份英国报章却以头条标题宣告说:“我们只好信任新生的德国。”

      苏联曾在拿破仑(1812)和希特勒(1941)手上经历惨痛而代价沉重的侵略。故此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苏联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而在东欧设立了一个缓冲区。这样,在1945年后几年内,由八国东欧共产国家组成的苏维埃集团便出现了。b现在苏联既然觉得德国和美国的威胁已经减少,对这些前卫星国家的铁腕控制也就松懈下来。看来邱吉尔在1946年所命名的铁幕已经熔化,让光线重新投射进去。

      这些改革可以对你有什么影响

      我们已经见到这些改革对不少国家造成的经济影响——有些人要接受新工作、新环境、新技术。其他很多人则要面对失业和挣扎。这便是自由市场世界所采纳的人生哲学的副产品之一——适者生存。

      另一方面,民主化的改革使人民更能自由往来。这意味到国际旅游活动。正如其他国家(诸如西班牙和意大利)在过去30年来所发现的情形一般,外来游客能够为任何在国际收支方面有困难的政府带来很大裨益。千百万西方人士渴望游览东欧历史悠久的城市;这些城市的名字,比如布达佩斯、布拉格、布加勒斯特、华沙、莱比锡等,均唤起昔日的光辉时代。人们也希望能够随意到列宁格勒、莫斯科和敖德萨观光。同样,东欧人民也渴望到西方旅游,国际间的旅游肯定能够打破一些基于偏见和无知的藩篱。正如众多的旅客发觉,跟所谓以前的敌人共用一个海滩可以很快把敌意消融。

      这道已经倒下的墙还有吸引千百万人的另一方面,那便是与其他国家的信徒同工自由交往的机会。这件事有多大的可能性呢?东欧的宗教界有些什么改变正在发生?接着的文章会探讨这些以及其他问题。

      [脚注]

      a 柏林围墙长达47公里,把柏林分为东、西两区。这道墙是东德在1961年为防止难民纷纷逃往西方而建的。

      b 这八个国家便是捷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东德、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

      [第5页的地图]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德国

      柏林

      南斯拉夫

      匈牙利

      波兰

      罗马尼亚

      捷克

      阿尔巴尼亚

      保加利亚

      苏联

  • 东欧宗教复苏?
    警醒!1991年 | 7月8日
    • 东欧宗教复苏?

      在过去数十年间,东欧国家压制言论自由,包括对宗教作出严厉的限制。无神论受到积极提倡,有些大教堂和礼拜堂被改装为无神主义博物馆。有许多游客参观的列宁格勒大教堂便是个例子。任何仍然在职的教士都沦为当权政府的侍女。1967年阿尔巴尼亚把所有崇拜地点,诸如修道院、教堂和清真寺等,都正式关闭,地拉那电台甚至宣布阿尔巴尼亚是“世界上第一个无神国家”。

      现在,自由在东欧既像春花绽放,宗教又怎样呢?法国作家尚-弗朗索斯·卡恩写道:“饱受镇压的宗教可以跟饱经压制的民族联成一气。不久之前伊朗就有这种情形发生,今天苏联亚塞拜疆的情形也一样。明天这种情况可能像野火般蔓延整个俄罗斯。”甚至现在,有些宗教已经与民族主义的理想和抱负结合,成为政治抗议的主要工具,并由于有天主教、东正教、路德会等各教派的教士出席这些集会而赋予神圣的地位。

      那末,宗教自由在这种新的民主气氛中情形怎样呢?

      剧烈的变迁!

      东欧各大宗教,特别是天主教会,立刻采取行动要求新政府给予法律认可。举例说,《罗马观察家报》报道,“[1990年]2月9日,天主教教廷与匈牙利共和国签署了一项协议。”按照这项协议,双方同意重新建立外交关系。(梵蒂冈被视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

      另一份来自梵蒂冈的报告指出,天主教会的乌克兰宗虽在1946年受到禁制,现在已经申请合法化,并且“与政府和俄罗斯正教会商讨有关教会在乌克兰事务的实际问题”。

      1990年4月,教宗访问捷克。在布拉格机场欢迎他的“有教会和国家的显要人物,包括……共和国总统瓦茨拉夫·哈维尔先生”。(《罗马观察家报》)捷克也有新的宗教气候形成。

      在波兰,天主教会一向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势力。现今,教会新近获得自由后,正在初试身手争取在学校里重新设立宗教课。一个教士说:“学校是国民的财富。波兰国民有百分之90以上是天主教徒。……在对其他宗教表现适当尊重的情况下,学校实行宗教教育可以恢复教师的权威,和……政府当局的权威,因为这种教育关乎人的道德感。”

      一份关于罗马尼亚东正教会的报告说:“牧首和一群主教因为曾与[齐奥塞斯库]政权合作而被迫辞职。教会设立了一个委员会去重新振兴教会。许多从前不信的人现正寻求宗教而纷纷拥进当地的教堂。……40年前被迫解散的罗马尼亚拜占廷天主教会,现已获准再次组织起来。”——《东正教的统一》,1990年7月。

      阿尔巴尼亚的变革

      据新闻报道透露,出人意表的改革正在阿尔巴尼亚逐渐进行。这个山峦起伏的小国有325万人口,位于南斯拉夫和希腊之间的亚得里亚海岸。德国的《世界报》报道说:“阿尔巴尼亚是旧式共产主义在欧洲的最后据点;在这个国家里,人民已经开始用脚去表示不满,”纷纷逃到西方国家的大使馆寻求庇护。他们后来获准前往意大利、德国和其他国家。

      报道继续说:“1990年5月,阿尔巴尼亚政府应允发护照给人民,并且废除禁止宗教活动的法律。”(引录自《德国论坛报》,1990年7月15日刊)正如历史教授丹尼斯·R·杨茨写道:“以消灭宗教为目标的悠长艰巨斗争看来被搁置了。”但是,他接着说:“然而有迹象表示……在这个社会里,宗教的确受到沉重的打击。”

      在这种情况下,耶和华见证人始终如一地紧守中立。他们基于圣经原则,绝不卷入政治和民族主义的党派之争中。他们信赖耶和华赐给他们和平的环境,使他们得以完成在普世宣扬上帝王国的任务。——马太福音22:21;提摩太前书2:1,2;彼得前书2:13-15。

      那末,耶和华见证人在东欧的情形又怎样?他们在禁制下有继续兴旺吗?他们有获得宗教自由吗?

      [第7页的图片]

      东欧人民会返回教堂吗?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