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食物教你添愁烦?
    警醒!1999年 | 1月22日
    • 食物教你添愁烦?

      琼回首少年时光,历历在目的,是过去被人当作玩偶和笑柄的情景。为什么呢?因为她是全班最高大的女孩。但不只这样而已。琼说:“比个子大还糟糕的是,我很害羞,在人群中会很不自在,我常常感到寂寞,总是想融入别人的圈子中,不过大部分时间我都觉得自己像个外人。”

      琼以为身材是一切问题的根源,而拥有纤瘦苗条的体态就能解决一切了。其实琼不是过度肥胖,以1.83米的体高来说,66公斤并不过重。但琼觉得自己胖,于是在23岁那年就决心减肥。她的理由是:“如果我瘦了,别人就会想跟我在一起。最后,我会感到受人欢迎,与众不同。”

      “为了这样的愚蠢理由,我堕进圈套12年,这圈套名为神经性厌食症和暴食症。”琼继续说:“我当然瘦了起来,瘦得几乎连命也丢了,不过我的生活没有变得快乐,反倒毁了自己的健康,为自己制造了十年有多的抑郁和痛苦。”

      琼不是稀有例子,根据一次估计,美国妇女中每100个就有1个在少年或者青年时期患上神经性厌食症,也许有三倍数目的人患暴食症。玛丽·皮弗博士说:“我在大中小学的校园里工作已经有许多年了,我亲眼看见饮食失调的问题日趋严重。”

      各种各色的人都可能有这个问题。人们曾一度以为,饮食失调只是有钱人的问题;现在,这个问题却普及至不分种族、阶层、贫富了。连接受治疗的男性数目也不断增加,无怪乎《新闻周刊》把饮食失调称为“平等机会大盗”。

      但特别令人担忧的是,接受饮食失调治疗的人的平均年龄似乎越来越小。多伦多一所饮食失调治疗中心的代理主管玛格丽特·贝克说:“现在有10岁以下,甚至只有6岁的女孩,给人送进医院治疗。”她补充说:“数目虽然还不算多,却在不断增加。”

      受饮食失调影响的人口数以百万计,其中以女孩和年轻女性为主。a社会福利工作者南希·科洛德内指出:“她们对食物的看法和运用食物的方式有异于大部分人。普通人为填饱肚子而进食,为营养和健康而进食,为享受而进食,为与别人共享欢乐时光而进食。她们却不一样,她们跟食物的关系古怪,行为也有违‘常态’,例如,她们在进食前会不自觉地做着些有如‘仪式’般的古怪行为,或者一下咽就要立即把食物排出体外。”

      现在,让我们仔细查究两种常见的饮食失调: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暴食症。

      [脚注]

      a 饮食失调的问题影响女性多于影响男性,所以在这一系列文章中,我们通常用女性代名词来统称患者。

  • 厌食与暴食——真相与危机
    警醒!1999年 | 1月22日
    • 厌食与暴食——真相与危机

      “食物的心理重量比任何可以用卡路里或克来量度的东西还重。”——作家珍妮特·格里森。

      厌食和暴食是两种最常见的饮食失调。两者各具独有特性,不过,我们下面会看到,两者都可以构成危险,甚至致命。

      厌食——自发的饥荒

      厌食症患者不是不肯进食,就是吃得太少,以致营养不良。请看看17岁的安托瓦妮特。她说,她的体重曾一度跌至大约37公斤——对一个十来岁、高1.7米的少女来说,这样的体重算很低了。她说:“我每天不会吃超过250卡路里的食物,吃过什么我都记在笔记册上。”

      厌食症患者对食物着迷,同时又极力避免使体重增加。希瑟说:“我开始假装抹嘴,乘机把食物吐在餐巾上。”苏珊为求不让体重上升,于是拼命做运动。她说:“我几乎每天都跑12公里,或者游泳一小时,要是没有做运动,我就会有忧虑和罪咎的感觉,而且非常强烈。每天早上当我量体重而知道仍然保持在45公斤以下时,那就是我最大的喜悦了,也是我惟一 真正的喜悦。”

      颇讽刺的是,有些厌食症患者竟身怀精湛厨艺,能烹调出色香味美的大餐,自己却连碰也不敢。安托瓦妮特说:“最糟糕的时候,全家的每一餐都由我来包办,弟弟妹妹的午餐饭盒也全是我准备的。我不让他们走近冰箱,我当时觉得厨房的每一角落都是我的‘地盘’。”

      据《厌食暴食家长指南》一书说,有些厌食症患者“变得有洁癖,也许会要求全家人都要符合由她们所定、挑剔得不切实际的标准。杂志、拖鞋和咖啡杯连暂时不放在原位也不行。她们对个人卫生和外表也许更执着。她们会在浴室里呆上数个小时,把门锁上,不让别人进去,也不管人家等着要上学上班。

      这种称为厌食症的失常现象,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这样的,一个十几岁到二十几岁的人(多数是女性)开始想要减去一定体重。可是当目标达到以后,她还不满意。她看着镜子,仍然觉得自己胖乎乎的,于是她想,再多减几公斤会更好。这种循环延续下去,节食者的体重持续下降,直到比相应的标准体重轻了百分之15才肯罢休。

      到这个时候,朋友和家人就开始担心,节食者看来实在太瘦了,甚至也太虚弱了。但厌食患者却有不同的看法。“我不觉得自己太瘦。”艾伦说,他是厌食症男性患者,高1.75米,体重却一度跌至33公斤。他说:“重量减得越多,脑子就越不灵,于是就越看不清楚自己。”a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厌食症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包括骨质疏松症和肾脏受损。厌食症甚至可以致命。希瑟说:“医生告诉我,我让身体失掉太多养分了,这样的饮食习惯再维持两个星期,我准会死于营养不良。”《哈佛精神健康通讯》报道,过去十年期间,诊断出患厌食症的女性有百分之5死亡。

      暴食症——大吃大吐

      称为暴食症的饮食失调现象有一种特色,就是大口大口吞吃(迅速进食大量食物,也许达5000卡路里或以上),接着大吐(呕吐或用轻泻药把所有食物从胃里排出)。b

      对比厌食症,暴食症较不容易察觉。患者也许不会特别瘦,饮食习惯看来也挺正常(起码别人看起来是这样)。但对于暴食症患者来说,生活可是一点也不正常。她对食物的沉迷使她觉得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16岁的梅林达说:“我吃得越多,吐得越多,对其他事其他人的关注也就越少。我实在忘了跟友侪同乐是什么一回事。”

      吉宁·罗思是饮食失调方面的作家和教师,她是这样形容暴食过程的:“30分钟疯狂行为,恍如直冲地狱。”她说,暴食的时候,“什么都不重要,朋友不重要,家人不重要,……只有食物才重要。”一个17岁的患者莉迪娅用了一个生动的比方来形容自己的状况,她说:“我觉得自己像一台垃圾轧碎机,吞嚼吐,吞嚼吐,周而复始,都是一样。”

      失控的饮食习惯所带来的结果,自然是体重增加,暴食症患者却不顾一切,不让体重增加。于是,在一轮暴食以后,她就会立即令自己呕吐,或者服食轻泻剂,在食物还没有消化成脂肪之前就把它排出体外。c这样的做法乍看起来也许令人难以接受,但长期暴食症患者却不以为然。社会工作者南希·科洛德内说:“你大吃大吐的次数越多,这就变得越容易,起初的反感,甚至恐惧会迅速消失,重复这种暴食习惯的冲动会取而代之。”

      暴食症危险性极高。例如,重复把食物吐出,口腔就会经常接触到腐蚀性的胃酸,侵蚀患者牙齿的釉质。暴食也可能使患者的食道、肝、肺和心脏受损。在一些极端的例子中,呕吐可能会引致胃破裂,甚至死亡。过度服用轻泻药也可能危害健康。肠道的功能也许会受损,也可能导致腹泻不止和直肠出血。跟重复呕吐的情况相似,在一些极端的例子中,滥用轻泻药可能引致死亡。

      据美国精神病研究所说,饮食失调的个案数字持续上升。究竟是什么东西作怪,令那些年轻女子要迫自己忍饥挨饿,拿生命来开玩笑。同时,其他人则每每在狼吞虎咽一番后,又对体重异常担忧,于是觉得非把肚子里的食物排出不可。这样的现象究竟有何解释呢?下一篇文章会探讨这些问题。

      [脚注]

      a 有些专家声称,当一个人失去百分之20至百分之25的重量,大脑会引发化学反应,影响视觉,明明不胖的,看起来也觉得胖。

      b 不由自主地过量进食,即使没有大吐,有些专家把这种情况也算作饮食失调。

      c 为了不让体重增加,许多暴食症患者每天都拼命做运动。有些人把体重减得很低,不久就变得厌食,再下去她们可能就会在厌食和暴食之间往来徘徊。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