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银行安全到什么程度?
    警醒!1987年 | 5月8日
    • 继续生存的方法是有的——在理论上。重新调整还款时限,延长贷款期,乃是被人再三运用的方法。另一方法是列出贷款的总值,虽然归还本金的希望微乎其微。许多时银行采用的策略是贷出多点金钱,使欠债者能付出利息。

      这一切方法在近期常被各银行采用以应付第三世界的欠账,许多人认为这是国际银行制度的最大威胁。据世界银行调查透露,百多个发展中国家的外债总额在1985年已达9,500亿美元,翌年又增加了百分之4.6。这个数字虽然已过于庞大,但预料在1986年末更可能增至1万零100亿之巨。原因何在?因为许多国家不但无力还债,而且要求延期和多借一点。考虑到债额的庞大,各银行不得不顺应其要求。正如有人说:“我欠你一元,我就受你支配;我欠你一百万元,你就受我支配。”

      笼罩在前头的阴影是,债台高筑的国家可能厌倦了厉行节约之苦而决定不再还债。银行是不能强迫主权国家还债的。《理解》杂志说:“对银行来说,全球欠账危机的意义很简单明显。银行大部分溢利是从贷款而来,各国若不偿还庞大的欠款,银行溢利、资金基础和股票价值便会突然下降。……第三世界的赖账可能把银行制度拖到崩溃边缘,结果许多大银行可能倒闭。”

      专家们警告说,只是四个国家——墨西哥、巴西、阿根庭和委内瑞拉——决定不还债就可以把美国九间大银行拖垮。《纽约时代杂志》声称:“实际不还债的情况还未发生是令人诧异的。当然,这可能是语意上的问题。正如战争已不用再正式‘宣战’,现在也没有国家‘在法律上’宣布不还债。”

  • 银行安全到什么程度?
    警醒!1987年 | 5月8日
    • [第9页的附栏]

      银行的处境——外界人士怎样说

      ● “几十个债台高筑的国家政府、国际金融基金会、联邦储备局和数以百计的美国和外国银行正面临1930年代以来最严重和最广泛的经济危机,这样说绝非言过其实。”——《纽约杂志》。

      ● “现行政策只能提供一项极其不稳的保障。世界的经济安全其实岌岌可危。债务危机不仅威胁到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而且威胁到工业国家银行制度的稳定。”——联邦专家团的报告,《伦敦卫报》。

      ● “第三世界诸国欠下美国各银行的巨大债务仿佛一场巨大的雪崩可能随时压在美国银行制度之上。”——纽约《时代》杂志。

      ● “全球债务的总额是如此庞大,因此已在国际银行制度上奠定了一个特级债务危机的基础。”“最富于讽刺性的是,在全球的钱债危机中,各银行如此泥足深陷,以致若不扳倒全间纸牌屋就不能自拔。”——《理解》杂志。

      ● “今日的处境比1930年代的处境更加危险和更难以应付。”——西德经济学家里奇伯格(Kurt Richebächer),《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第10页的附栏]

      十七个债台高筑的发展中国家

      国名 外债 私人方面a的

      (以十亿美元为单位)欠债比率

      阿根庭50.8 86.8

      玻利维亚4.0 39.3

      巴西107.3 84.2

      智利21.0 87.2

      哥伦比亚11.3 57.5

      哥斯达尼加4.2 59.7

      厄瓜多尔8.5 73.8

      象牙海岸8.0 64.1

      牙买加3.4 24.0

      墨西哥99.0 89.1

      摩洛哥14.0 39.1

      尼日利亚19.3 88.2

      秘鲁13.4 60.7

      菲律宾24.8 67.8

      乌拉圭3.6 82.1

      委内瑞拉33.6 99.5

      南斯拉夫19.6 64.0

      总额445.9 80.8

      [脚注]

      a 大多数是商业银行

      资料来源:世界欠债表,1985-86年版。华盛顿世界银行出版。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