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行安全到什么程度?警醒!1987年 | 5月8日
-
-
银行安全到什么程度?
“我们以为这仅是时间问题——在相当短的时间之内——普世的银行都会发生挤提,结果差不多所有银行都会倒闭。”——《当银行倒闭时》,特纳着。
“银行制度是绝对安全的。我们设立了一种安排去处理任何可能发生的难题,不论大小。”——艾萨克(William Isaac),联邦储备保险公司前任主席,《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引述。
很少人再把金钱藏在席下。除了有火灾或被盗而失去的危险之外,以这种方法储存的钱是停滞的。金钱的数额既不会增加,它的价值也会因通货膨胀或贬值而日渐减少。
为了增加储蓄,金钱必须加以运用才行。最受人广泛接纳和使用的方法——作为保管和生息——便是银行。可是,银行安全可靠吗?正如以上引述的评论显示,对这问题的意见极之分歧。
有理由令人不安吗?
“全世界的银行制度互相关连的成分很高,”已退休的大通银行主席洛克菲勒(David Rockefeller)指出。“银行业务必须彼此往来,因此必然互相依存。”结果,没有一间银行或一个国家是真正孤立的。一间银行若倒闭,就有人担心它是否会牵连别的银行一起倒闭或使人对银行的信心减弱,而信心乃是银行经营所不可少的要素。于是,别处的存户便可能纷纷前往银行提款,促使其他银行也连带倒闭而像骨牌倒塌一般一发不可收拾。
在某处地方一间银行倒闭可能导致国际银行制度崩溃吗?“在美国和其他国家,管理者必然会采取有力的步骤去阻止看来迫近的任何重大危机,”洛克菲勒说。“我认为这样的事极少可能发生。”
直至目前为止,虽然近年来世界各地发生了不少严重难题和倒闭事件,政府却插手干预去挽救遭遇困难的金融机构。“各国的经济部长和银行家越来越害怕见到1929年的噩梦重演,他们会竭尽所能去避免50年前所发生的经济大祸——或多或少地希望避免那看来的必然结果,世界大战,”法国《快报》周刊解释说。可是,令人关注的理由是有的。
债务难题
银行本来就是富于风险的商业。银行要处理大量金钱,而大部分金钱却不是自己的。此外,银行制造金钱和贷出远超于金钱净值的款项。他们虽然采取审慎步骤,但却深知有些欠款会变成倒账。因此银行要拨出相当数额作为贷款储备金以弥补倒账。可是,如果有太多贷款成为倒账,储备金就不足以补偿大量的损失或应付一场挤提了。《纽约》杂志说:“倒账所造成的财产净值危机越大,银行的经济就越弱。所有银行的财产净值若枯竭,破产(或倒闭)就随之而来。”
今日有越来越多的银行处于这样的困境——太多贷款变成倒账,以致资金不足以弥补。举出的原因很多:石油危机,贸易限制和贸易赤字,经济走下坡,利率不稳,资金溜走,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商业不景,过度放宽的贷款政策,商业破产,剧烈竞争,放宽规定——甚至无知和愚昧。
继续生存的方法是有的——在理论上。重新调整还款时限,延长贷款期,乃是被人再三运用的方法。另一方法是列出贷款的总值,虽然归还本金的希望微乎其微。许多时银行采用的策略是贷出多点金钱,使欠债者能付出利息。
这一切方法在近期常被各银行采用以应付第三世界的欠账,许多人认为这是国际银行制度的最大威胁。据世界银行调查透露,百多个发展中国家的外债总额在1985年已达9,500亿美元,翌年又增加了百分之4.6。这个数字虽然已过于庞大,但预料在1986年末更可能增至1万零100亿之巨。原因何在?因为许多国家不但无力还债,而且要求延期和多借一点。考虑到债额的庞大,各银行不得不顺应其要求。正如有人说:“我欠你一元,我就受你支配;我欠你一百万元,你就受我支配。”
笼罩在前头的阴影是,债台高筑的国家可能厌倦了厉行节约之苦而决定不再还债。银行是不能强迫主权国家还债的。《理解》杂志说:“对银行来说,全球欠账危机的意义很简单明显。银行大部分溢利是从贷款而来,各国若不偿还庞大的欠款,银行溢利、资金基础和股票价值便会突然下降。……第三世界的赖账可能把银行制度拖到崩溃边缘,结果许多大银行可能倒闭。”
专家们警告说,只是四个国家——墨西哥、巴西、阿根庭和委内瑞拉——决定不还债就可以把美国九间大银行拖垮。《纽约时代杂志》声称:“实际不还债的情况还未发生是令人诧异的。当然,这可能是语意上的问题。正如战争已不用再正式‘宣战’,现在也没有国家‘在法律上’宣布不还债。”
“我存款的银行安全吗?”
人能知道一间银行情况稳固和有力还款吗?《多变的时代》杂志说:“对大多数存户说来,银行的现况如何是很难或甚至无法查究的。”《纽约时报》补充说:“近期的经验表明,外人判断一间银行的健全程度是极之困难的事。近年来差不多每间倒闭或濒于倒闭的大银行都曾被银行股票分析家所极力赞赏。……甚至银行的管理者和核数者都无法探知银行的严重难题,往往察觉时已经太迟了。”
顾客对银行的考查大多数只看看表面:提供服务的类型、服务的友善和快捷程度等。事实上,银行广告通常强调的正是这些事,例如职员的礼貌、贷款迅速、特别户口或服务、提存方便等。有时银行会赠送礼物去吸引新的存户。但银行很少提及本身的经济情况。当然,银行的各项服务十分重要。同时值得留意的是利率和利率的计算方法,因为利率各有不同。但对存户来说,最重要的是他所光顾的银行的安全程度。
在这方面的要诀是存款保险。“由于有存款保险,除非银行制度完全崩溃,否则难题只会影响到银行家和银行股票持有人而非存户,”《大西洋》月刊说。“今日银行的倒闭不大可能会导致三十年代式的损失,使许多人的一生积蓄化为乌有。”
因此明智的作法是考查一下户口是否有保险,保险者是谁。当然,政府作保是最好的,例如美国的联邦储备保险公司。有些人听说自己的户口已有保险,但后来发现作保的是私人公司,银行倒闭时,保险公司的资金根本不足以归还所有存款。保险数额也要查考一下。你的存款若超过限额,可以考虑在别家银行另开户口,使你所有的金钱均获得保障。
前途如何?
专家们预料个别的银行会继续倒闭,倒闭的数字甚至可能增加。可是,对银行制度最重要的是人们继续对之保持信心。《财富》月刊说:“存户若认为经济困境乃是向受影响的银行挤提的理由,危机就会发生了。”因此,有关方面正极力设法加强银行制度本身和人们对银行的信心。
多项计划正在付诸实行以图把第三世界诸国的欠债减少至可以应付的水平,借此协助他们负起还债的义务。法国前任工业部长郝兰登(Albin Chalandon)说:“归根究柢说来,巨大的经济赤字将会被普世的纳税人所吸收。”
那么,银行安全到什么程度呢?一位银行职员说:“银行的安全有赖于政府的支持。”
-
-
银行安全到什么程度?警醒!1987年 | 5月8日
-
-
[第9页的附栏]
银行的处境——外界人士怎样说
● “几十个债台高筑的国家政府、国际金融基金会、联邦储备局和数以百计的美国和外国银行正面临1930年代以来最严重和最广泛的经济危机,这样说绝非言过其实。”——《纽约杂志》。
● “现行政策只能提供一项极其不稳的保障。世界的经济安全其实岌岌可危。债务危机不仅威胁到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而且威胁到工业国家银行制度的稳定。”——联邦专家团的报告,《伦敦卫报》。
● “第三世界诸国欠下美国各银行的巨大债务仿佛一场巨大的雪崩可能随时压在美国银行制度之上。”——纽约《时代》杂志。
● “全球债务的总额是如此庞大,因此已在国际银行制度上奠定了一个特级债务危机的基础。”“最富于讽刺性的是,在全球的钱债危机中,各银行如此泥足深陷,以致若不扳倒全间纸牌屋就不能自拔。”——《理解》杂志。
● “今日的处境比1930年代的处境更加危险和更难以应付。”——西德经济学家里奇伯格(Kurt Richebächer),《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