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返校园——原因何在?警醒!1994年 | 8月22日
-
-
重返校园——原因何在?
对罗伯特来说,寻找工作是一段长达三年、挫折重重的经历。他终于在21岁那年受聘为青少年夏令营的辅导员。如今罗伯特虽然可以暂且松一口气,但长时间寻找工作却令他感到厌烦,兼且疲乏不堪。他说:“父母根本不了解实情,现今寻找工作确实比以往困难得多了。”
每年都有无数像罗伯特一样的毕业生投身社会。他们满怀希望,雄心壮志。但是,越来越多青年人发觉,他们无法找着自己所期望的理想工作。
因此,许多青年人都继续进修。a“虽然七十年代的经历使人对教育的裨益怀有消极的态度,”《幸福》杂志说,“八十年代的心态却鼓吹迥然不同的看法:要攻读学位,否则就要承担一切后果。”
为何会有难题出现?
攻读进修课程往往是必需的,为什么呢?第一,今日大多数职位都要求有较高程度的技能。“只是负责接受存款的银行出纳员已遭自动柜员机淘汰,”美国劳工部一位代表说,“现今出纳员不但要向客户介绍多种不同类型的外币存款,而且也要解释为什么某种存款比另一种更符合客户的要求。”美国众议院教育及劳工常设委员会主席威廉·D·福特说:“简单的职位已不复存在了。”
第二,有些人认为学校所施行的教育并不足够。他们声称学校把重点集中在应付滥用麻醉剂、爱滋病和避孕等问题之上,教导学生阅读、书写和算术反而显得无足轻重。罗伯特·阿普尔顿博士有27年教学经验,他嗟叹学校制度看来已变成一个“社会服务机构”,因为学校负有沉重的责任,“原本不属于学校责任范围的难题,如今也要学校处理”。
由于有些学校没有教导学生谋生的技能,许多中学毕业生因此未能自给自足。“学校教育并没有装备他们投身社会,”美国佛罗里达州就业服务中心的经理约瑟夫·W·施罗德说,“关于青年人,雇主经常向我投诉的难题是,他们的阅读或书写能力非常欠佳,连职位申请表都不能填写妥当。”
要攻读进修课程的第三个理由是,许多国家地区都有过多大学毕业生涌进就业市场的问题。“要大学生才能胜任的职位往往供不应求,”《纽约时报》报道说。“鉴于有这么多大学毕业生任由雇主挑选,”报道补充说,“他们就不愿冒险聘用中学生了。”
要找着能够维持生计的工作,就需要符合资格,因此许多学生正纷纷攻读进修课程。在美国的学生当中,中学毕业之后继续升学的占百分之59。这表明接受额外教育的学生在比例上明显增加了,因为数十年来这个比例一直徘徊在百分之50左右。
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趋势。就以英国为例,自1960年代以来,学生完成法律所规定的最低程度教育而继续升学的,在比例上有显著的增加。在澳大利亚,最近一年有百分之85的中学毕业生申请就读不同的大学和学院。日本有百分之95的初中生参加考试,以求能够接受多3年高中教育,为投身社会或攻读学院课程铺路。
可是,额外教育并不一定提供所渴望的裨益。要权衡的利弊得失包括些什么呢?
[脚注]
a 学校教育程度的名称因国家而异。在这几篇文章里,“中学”一词代表法律规定学生必须接受的基本教育。“学院”、“大学”、“工业学校”、“职业训练学校”等名称泛指可以自行选择、法律又没有硬性规定的额外教育。
-
-
应该接受额外教育吗?警醒!1994年 | 8月22日
-
-
应该接受额外教育吗?
人要接受多少教育才能谋生呢?答案因国家而异。看来在许多国家里,如果要维持生计,现今所需的教育水平要比几年前为高。在一些事例上,人若仅是完成法律所规定的最低程度教育,就不能自给自足了。
无疑,这就是有越来越多毕业生离开职位,重返校园进修的原因。事实上,这样做的报酬看来相当吸引。《纽约时报》引证经济政策研究所一份报告,指出“从1979年至1987年,在就业的男子当中,中学毕业生的工资下降了百分之7.4,大学毕业生的薪酬却上升了百分之7”。
大学所授予的学位能够为毕业生打开就业机会之门。赫德森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威廉·B·约翰斯顿说:“大学学位,甚或曾经攻读部分大学课程,已成为本国最主要的就业保证。”
另一方面,大家必须承认的是,许多大学毕业生正竭力寻找工作,他们绝非无后顾之忧。“在同届毕业的朋友当中,大部分都找不到工作,”22岁的卡尔说。55岁的吉姆曾在一间素负盛名的大学攻读,并且获得荣誉学位,他在1992年2月也失业了。他的大学文凭并不能使他保存职位,也不能帮助他找着固定的工作。他说:“我的事业根基原来是建筑在沙土上的。”
像吉姆一样,不少大学毕业生都发觉自己身陷《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所称为的“白领炼狱”中——退休既言之过早,受聘其他公司又略嫌超龄。
因此,大学教育虽然会带来若干裨益,却显然不是解决失业问题的万应灵药,也不是惟一可行的选择。赫伯特·科尔在《问题在于攻读大学与否》一书写道:“许多成功人士都没有读过大学,无需有大学学位的合适职位也有很多。”例如,有些职位虽然通常是由大学生担任的,一间公司却大胆起用未上过大学的人负责这些职位。与其要求有大学学位,这间公司宁可挑选一些证明自己能够胜任的人才。一位发言人说,“一旦找着适合的人选,我们认为公司能够给他所需的技能训练。”
不错,许多人即使从未上过大学,也可以充裕地维持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在这群人当中,有些曾在职业训练学校、工业学校或社区学院攻读一些时间短、花费少的进修课程。a其他人纵然没有受过任何专业训练,也能发展一门生意或从事服务行业。由于以可靠为人所知,他们都能找着固定的工作。
平衡的观点
当然,没有任何形式的学校教育——包括大学或其他进修课程——能够保证事业必定一帆风顺。再者,圣经准确地指出,“现有的这个世界快要过去了。”(哥林多前书7:31,《现译》)今日所需求的,明天可能变得一无用处。
因此,考虑攻读进修课程的人最好还是权衡利弊。‘我能够付出所需的代价吗?我要面对怎样的环境,与怎样的人接触呢?我所攻读的课程能够提供实用训练,使我能够自立吗?假如我成家立室,我有没有能力养妻活儿呢?’支持儿女的父母可以提出宝贵的劝告;这样做与圣经授予他们的责任是一致的。(申命记4:10;6:4-9;11:18-21;箴言4:1,2)假如你正在衡量额外教育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或其他好处,耶稣的话就对你十分适用了:“你们哪一个要盖一座楼,不先坐下算计花费,能盖成不能呢?”——路加福音14:28。
的确,决定接受额外教育与否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基督徒应该时刻谨记耶稣在马太福音6:33所说的话:“你们要先求[王]国和[你们天父]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在真正的基督徒团体当中,仅有一般学识的成员绝不会遭人白眼或给人歧视,饱学之士也不会遭人排斥或被人视为高傲。使徒保罗写道:“你是谁,竟论断别人的仆人呢?他或站住,或跌倒,自有他的主人在;而且他也必要站住,因为主能使他站住。”——罗马书14:4。
在待人接物方面,耶稣将这种平衡的观点反映出来。他从不鄙视那些“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平常人”,也没有迟延不拣选学识渊博的保罗去执行强有力的传福音工作。(使徒行传4:13,《现译》;9:10-16)正如下一篇文章表明,在上述两种情况当中,任何一方都应该留意把教育置于适当的地位。
[脚注]
a 进修课程随地区需要而变化。关于你地区所提供的进修课程,你可以从区内的学校、图书馆以及政府属下的就业服务中心获得有用的资料。
[第5页的附栏]
额外教育
关于耶和华见证人以及全时服事职务,《守望台》1992年11月1日刊留意到:“在许多国家里,一般的趋势是,若要获得适当的薪酬,所需的教育水平在现今比几年前为高。……人若仅是完成法律所规定的最低程度的学校教育,……就很难找着薪酬适当的工作。
“‘薪酬适当’是什么意思呢?……他们的收入若容许他们在生活上不愁温饱,同时有充分时间和精力去执行基督徒的服事职务,他们的薪酬就可算是‘足够’和‘令人满意’了。”
因此,《守望台》评论说:“对于是否要接受额外的教育,我们不应当定出一成不变的硬性规定来。”
-